【熱門】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內容

中澳電子琴實驗項目教材第七冊第八課《大象王》。

二、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大象王》是一首雙手彈奏的樂曲,4/4拍,由四個樂句構成,旋律主要採用摸進的手法發展。曲調流暢,表示了大象在衆動物中高大、威武的形象。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爲: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和小同學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指導同學感受樂曲中人物的形象,從而讓同學獲得情感體驗,培養同學對大自然生靈的熱愛。

(2)通過提供開放式情境化的音樂場景,並運用多媒體引導同學進行自由發揮的探究與發明活動。

3.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電子琴對各種動物形象進行表示較難。

三、 說教學方法

許多美學家認爲,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同時又是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對於兒童來說,音樂情感與形式幾乎都能誘發其天然的審美衝擊與興趣。音樂教學應努力創設一些美的情境,使兒童在充沛地體驗中既受到情感地薰陶,又獲得形式、技能的領悟。

在本節課中,我以“美”爲突破口,以實踐爲中心,以技能爲手段,以能力爲重點,讓同學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發明。

1.創設情境

兒童是以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森林音樂會”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沛調動了同學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同學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

2.合作學習

新課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創作美麗的森林時我充沛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表示各種大自然生靈的形象。這一學習方式不只爲同學創設了寬鬆、民主、自由的氛圍,更激發了同學的創新思維,增強了同學學習音樂的自信心。通過合作,同學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了發展。

3.角色扮演

“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爲同學設置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是非常重要的。

四、 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因此我首先在教室裏進行了場景安排,在教室的正中間擺上了幾棵大樹,並在教室四周掛上了小鳥、小草等讓同學在《大象王》的音樂中進入教室。通過創設與情景,使同學彷彿身臨其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寬了他們想象的空間。隨後我又以“教室內發生了什麼變化”引入“森林音樂會‘這一話題,讓同學說說對室內變化的感受,爲樂曲教學進行鋪墊

2.實踐體驗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每組小朋友都分配到任務,電子琴音色來模仿、表示各種小動物,可以用人聲模仿,也可以用動作來模仿,大家一起討論一起扮演,這樣森林音樂會就拉開了序幕,通過聽、辨、演、猜等多種寓教於樂的活動中,使他們感受到各種動物的形象。

接着,多媒體上突然出現怪物羅易兇猛的形象,他揚言整個森林的小動物都要服從於它,但是多媒體只出現人物形象,沒有出現語言、動作和背景音樂,這樣的話就給同學出了一道難題,因此我採用讓同學爲這一動物形象製作音帶、效果爲“怪物”配音,這樣有利於給同學一個創作的平臺。

在這樣一個緊張的局面《大象王》走來了,它高視闊步,威武、勇猛,樂曲分爲兩樂段,第一樂段表示“大象王”聞訊趕來,小動物爲其搖旗助威,第二樂段表示“大象王”奮勇殺敵,擊退怪物,大森林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同學在電子琴上彈奏樂曲,並且用拍手、跺腳、捻指、擺動身體來感受樂曲的形象,欣賞範奏帶中的演奏與自身彈奏的進行比較,選擇與樂曲所表示情景相對應的音色進行彈奏,相互欣賞、相互點評。

3.合作創編與表示

分組討論樂曲前後幾個場景,合作創編音樂劇《大象王》,形式自定。

多媒體映示:

第一幕 美麗的大森林

第二幕 怪物羅易

第三幕 大象王英勇擊退敵人

第四幕 歡慶勝利

同學選擇自身喜歡的一幕,分配角色,設計簡單臺詞,合作排練旨在張揚同學的個性,發展同學的想象力,曾強同學音樂扮演的自信心,培養同學的良好合作意識,讓每個同學享受表示音樂和創編音樂所帶來的勝利感和愉悅感。這樣一堂課就在音樂聲中降下帷幕。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之後安排的。教材安排的例1是判斷左手、右手,然後再說一說左手、右手能做什麼。這樣安排,給學生充分提供了經歷“左、右”概念形成的感性材料,爲正確確定左、右奠定了基礎。教材安排的例2也是從學生的自身實際來考慮”,互相握右手,從而感知“左、右”的相對性。讓學生從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尋找知識的聯繫點,這符合小學一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這一基本理念。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經驗,要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着大量的教學信息,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本課設計了以下教學B標。

1.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建立“左、右”方位感的過程。

3.能正確辨別“左、右一的位置關係,體驗其相對性。

4.培養學生運用“左、右”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樂於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正確判斷左、右,教學難點是體會“左、右”的相對住。

二、對學生的認識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方位感不強,而“上下”“前後”“左右”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達到熟練、準確地辨別“左右”的方位,就需要大量的結合學生自身實際的感性材料,通過大量的活動來完成。

三、教法選用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教師應採用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方法手段,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本課採用愉快式教學方法爲主,運用大量的遊戲、討論、競賽等形式引人學習內容,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通過遊戲、觀察、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問題增境中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學法選用

根據小學一年級兒童的特點以及本課的特點,把本節課學生的學法定格爲:釋疑學習法、發現學習法、討論學習法等。

五、總體設計

一年級學生認知的主要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善於記憶具體事物,不善於記憶抽象的內容。根據這一特點,教學中應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體現新課標精神,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兒童要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必須有豐富的感性材料作基礎,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有四個層次。

第一層:初步感知自身的“左右”。

通過舉右手、左手,說一說左手、右手的作用,聽口令做遊戲這些大量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從而感知左、右,經歷形成左、右方位感的過程。

第二層:感知羣體中的左、右,進一步建立左、右的方位感。

根據學生的座位,創設問題情境,再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說自己的前、後、左、右有哪些同學,在具體情境中建立左、右的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又讓學生體會到了生活中的數學。

第三層:感知左、右的相對性,突破難點。

讓學生判斷教師舉的是哪隻手,創設問題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再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遊戲鞏固,既有趣,又突破了難點。

第四層:聯繫實際,拓展運用。

聯繫學生的生括實際,讓學生用學到的前、後、左、右的知識,去描述生活中的具體情境,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範圍,又出學生能切實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主題來源分析

也爲了讓孩子們熟悉小學,更好、更快地適應小學的生活和學習。

(二)活動來源與價值

課間十分鐘活動是小學生活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然而幼兒園的孩子對此卻比較陌生。而且孩子們對課間十分鐘的理解也比較片面,只知道是下課後要休息十分鐘,對於如何合理的安排使用十分鐘,孩子們並不清楚。因爲他們的頭腦中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時間概念。因此在《學做小學生》的主題活動中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初步培養幼兒合理安排時間的意識和能力,使孩子們從各個方面都做好入學準備。

(三)教育與訓練目標

1、下課時準備好學習用品。

2、先去小便,再去玩耍。

3、遵守秩序,不在走廊、樓梯上奔跑、打鬧。

三、教育與訓練準備

1、小故事:“他做得對嗎?”

2、瞭解班級學生在課間活動的情況。

3、行爲辨析題。

二、說教法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 根據我班孩子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與本次活動的實際需要,我主要運用了以下一些教學法:

1、解演示法:講解演示是本次美術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的重要步驟。通過教師對人物動態的演示和講解,幫助幼兒掌握繪畫創作中的難點,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孩子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在瞭解課間活動的內涵的同時,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培養了孩子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3、體驗法:在後延部分中,教師利用“下課了”的學生們在“十分鐘”的音樂聲中學着小學生做做課間十分鐘做的事情,使學生對課前準備有一個親身的體會和實踐,有助於今後的小學生活,同時也增加了活動的直觀體驗性和趣味性。

三、說過程

1、談話導入。小朋友,每上完一節課都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着就是課間。在這課間十分鐘,我們應該作些什麼呢?怎樣遵守課間秩序?

2、聽故事明道理。

(1)講小故事:“他做得對嗎?”

(2)討論:同學們會怎樣批評小剛?小剛哪些地方做得不對?

(3)討論後歸納:課間十分鐘,小朋友要遵守秩序,做好三件事:先做好下節課學習用品的準備工作,放好凳子;然後去廁所;最後在去玩。

(4)做一做

A、組織聽老師說步驟請全班學生依次做好三件事。

B、聽到模擬下課鈴聲請全班同學自己做好三件事。

3、學兒歌明要求:

(1)課間走路要做到:教室裏輕輕走,走廊上慢慢走,轉彎口減速走,上下樓梯靠右走。

(2)課間玩耍要做到:不搶先,不霸道,不爭吵,不打鬧。互相謙讓有禮貌,同學之間要友好。

4、榜樣導行。

(1)“丁丁的課間十分鐘”

(2)討論:丁丁哪些地方做得好?

(3)個別示範。要求:下課了,把用好的課本收拾好,交好本子,準備好下一節課的學習用品,起立放好自己的凳子輕輕離開教室。

(4)集體按要求訓練。教師邊看邊評。

(5)齊讀課間走路和玩耍的兒歌。:注意讓學生弄清哪是右邊,哪裏是轉彎口?聽到上課鈴聲要停下一切活動,有次序地進教室。

5、說說辨辨。怎樣做纔對?

(1)小芳下課後先去滑滑梯,到了上課鈴響纔去廁所。

(2)軍軍在課間搶同學的球玩。

(3)玲玲下課時 叫同學到走廊上玩耍。

(4)莉莉下課時坐在位子上不出去玩。

6、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下課十分鐘要有次序地做好三件事, (1)、下課時準備好學習用品。

(2)、先去小便,再去玩耍。

(3)、遵守秩序,不在走廊、樓梯上奔跑、打鬧。

並且也知道了課間要守秩序。只要按這些要求去做,我們就會養成好習慣,愉快地學習,高興地活動。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一個主題“有志竟成”組織材料,這篇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字裏行間充滿了愛的溫馨。爸爸、媽媽、沙利文老師以及周圍的人們對海倫的關愛,喚起了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的全部的愛傾注在殘疾人的身上。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小學生還沒有可供借鑑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留在世人心中”的“奮鬥精神”不易產生共鳴。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我初步擬定爲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合語言環境,瞭解課文中引號的用法。

3.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生活態度。

課時分配

我預設用兩課時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第一課時我打算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來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來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第二課時我主要是抓住重點語句和段落引導學生研讀,層層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從而受到一定的教育。

三、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時,我抓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這一理念,通過充分的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同時加以情景教學法,用具體的語言煽動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激情調動學生的激情,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加深其感受。

學生在學習時我引導學生用讀讀、畫畫、圈圈、說說的方法,以讀悟情,以讀促解,理解課文內容。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我準備用採用三的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接着,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讀課文,充分的與文本進行對話,並及時梳理課文,通過不同層面的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知海倫凱勒的一生。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複習導入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既練習了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又能很快的把學生帶到課文中,爲迅速教學新課打下了基礎。接着讓學生大聲的讀出這個感動全世界的名字——海倫凱勒,現在學生思維已經進入了文本,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二)精讀課文,感悟人物精神。

爲了更好的感悟海倫的精神,我先讓學生了解幼年時的小海倫,讓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她的不幸。再讓學生回憶自己看到的美麗景色,再讀課文,聯繫海倫纔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海倫的不行,味甘無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做好了鋪墊。

話鋒一轉,小海倫就這樣向命運低頭了嗎?她不但沒有低頭而且在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她具有了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這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細讀課文,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找出重點語句來感悟海倫的精神。在讀的同時標出重點語句,學生做到了眼、手、腦並用。經過學生充分的讀,指名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梳理歸納,重點理解兩處能說明海倫具有不屈不撓奮鬥精神的語句。1.她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還練吮吸着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的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的如飢似渴,以致小小的指頭都摸出了血。2.爲是我的夥伴——即使是最親密的夥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覆高聲朗讀某些單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覺得自己讀對了爲止。我每天堅持着練習,練習,就像高林生老師說的那樣,寧可在一個地方打井,不在多個地方挖坑。課標中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兩處句子我讓學生抓住讓自己深受感動進行了充分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學生與文本進行了充分的對話,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在反覆朗讀中感悟,這樣自然而然舊突破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海倫高大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漸清晰起來。

(三)情感昇華

學生精讀課文,感悟了人物精神之後,已經走進了人物的內心。爲了讓學生走出文本,從海倫的身上受到教育,把海倫的精神永留心間,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看着課本53頁插圖,用海倫,我想對你說這樣的句式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時學生內心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四)課外拓展

爲了響應我校開展的讀書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閱讀量,我藉此機會把海倫的自傳體《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推薦給學生。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文的縮影,是文章的精華,是對課文的概括總結,好的板書更能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9.海倫.凱勒

拼命摸讀

不屈不撓不停書寫

每天練習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手形添畫》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教材第二冊第九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中的`學習內容。旨在通過多種方式的手形表演與聯想,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遊戲式的活動中體會簡單的、變化的手形帶給我們的豐富聯想與無窮樂趣,並鼓勵學生通過繪畫和光影結合的方式,嘗試將自己藉助手形聯想到的形象表達出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爲今後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

二、學情分析

我所執教的班級是一年級。該年級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活動常規,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已經可以跟着老師的思路學習新的內容,接受新的知識。同時他們已初步形成了正確繪畫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運用各種線條、花紋,圖案對畫面進行裝飾、繪畫。他們在美術課及區域活動中能利用教師提供的各種材料繪畫,完成情況較好。

三、 說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人文與藝術的特色,因此我制定瞭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

首先,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學會用觀察加想象的方法作畫,認識手的外形特點。

其次,過程與方法:通過玩手形遊戲,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

最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關美術活動,激發學生創作慾望,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美好情感。

四、 說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爲:觀察感知不同姿態,不同角度的手形,發揮想象力,創作手形畫。

難點定爲:怎麼使普通是手變得有趣、新穎、有創意。

五、 說 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身理和心理特點,我將採用啓發式引導教學法爲主,以實例爲線索,不斷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結合遊戲、魔術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遵循“學爲主體”的教育思想,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本課運用多媒體展示圖例和 指導添畫 進行繪畫過程的演示,通過課堂討論,合作學習,觀察,創作,互評,讓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六、教學準備

首先教師需要準備的教具有以下幾種:電子白板,網絡

課件,素描紙,簽字筆、以及小粘貼等。學生則需要準備彩筆、油畫棒、水粉顏料、手電筒、圖畫紙等用具。

七、教學過程

爲了使學生能在看、聽、說、做、評等行爲環節中體驗美術學習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激趣導入

本環節中,我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喜羊羊以嘉賓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並給大家帶來一條謎語:“一棵樹,五個杈,不長葉不開花,做事情全靠它。”激發學生興趣,導出有關手的話題。教師進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你們的手都能做什麼呢?

交流過程中,教師適當進行鼓勵性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討論後,教師要充當

魔術師,變個魔術給學生看,瞧一瞧老師的手會變出什麼東西來?然後學生觀察討論:老師的手變出了什麼?我是怎樣變出來的?通過這一環節,導出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板畫點撥 本環節中,我將用電子白板展示一副關於手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各個手指的名字,並通過遊戲形式加深對手指的認識。爲了讓學生更深刻的領會手形畫的創作規律以及創作技巧,我將會利用屏幕展示一段手影戲以及手形畫作品。通過感知、觀察,分析他們的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運用了哪些技巧,加深對手形畫創作的理解。

(三)自主創作

爲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是光影小組、拓印小組、彩筆小組、油畫棒小組,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合作的重要性。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強調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同時,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四)評價體驗

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首先,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本小組的區域內展示,並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講述自己作品的構思和創作意圖。然後,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講出各自的優缺點。

並將自己手中的小紅花粘貼貼在自己喜歡的作品下方的評價欄內,

根據紅花數量的多少,評出本節課的最佳創意小組和優秀個人,並頒發獎狀。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最後,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 相繼 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總結拓展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在課程即將結束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課堂學習到的知識。並把創造技巧編成一首兒歌 , 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圖畫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八、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

信息化教學資源能夠爲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比較理想的支持環境。因此,爲了科學地開發、合理地配置和有效地利用教育信息化資源,我在活動的自始至終我都將信息化資源的利用放在教學手段的首位,課堂上我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電子白板、實物投影儀交互使用,增強了教學效果,同時網頁課件的設計美觀、新穎、靈活,易於吸引注意力。同時將圖片、文字、聲音、視頻整合在一起,極大地推動了課堂教學。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

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第15課《乘着火車去畫畫》。

一、說教材

《乘上列車去畫畫》特別吸引我。極富情趣的課題,生動的教學內容很適合現代少年兒童的發展需要。這一課比起以往單純繪畫風景的課題來說,顯得活躍、開闊了許多。以小火車爲媒介,極富童趣,學生興趣盎然。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會畫簡單的圖畫

2 過程與方法:練習說話,能展開想象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美景。

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教學目標應根據實際情況來設定。鍛鍊小學生的說話能力以及簡單的繪畫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畫出簡單的火車車廂圖畫。

難點:感受祖國的美麗景象,學會讚美祖國。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時,我採用談話式教學和啓發式教學,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語言應簡單易懂。不能過於深奧,在這方面我尤其注意。我首先用小火車實物激發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大膽想象,自由發揮。

學生通過討論和互相合作完成本課任務,由於剛入學不久,他們的自主能力還不是很好,所以在完成作業時我在教室巡視並指導。

五:說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安定情緒

一年級的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所以在課前我先以談話的形式拉近和他們的距離,爲接下來的上課打基礎。

(二) 導入新課

實物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接下來的課程充滿好奇和期待。

(三) 講授新課,學生練習

首先出示自己畫得小火車頭,告訴學生今天要完成的任務是畫車廂,教師先在黑板上示範怎樣畫車廂,用自己編的順口溜教學。然後讓學生髮揮想象:假如你乘上了列車,你會畫些什麼東西呢?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再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作業。最後把較好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表揚畫得好的學生。

(四) 總結

昇華感情,今天我們畫了這麼多美麗的圖畫,讓小火車把他們送給祖國各地的小朋友吧!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中午,有幾個小朋友需要吃藥,我就幫助他們先拿好自己的藥,再幫他們把袋子撕開。有兩個小朋友帶來的是糖漿,他們很神氣地對我說:老師,我會自己開的!我也會!說着,就自己把蓋子打開了。旁邊看到的小朋友說:我也會這樣開瓶子的!在區角中,我們爲孩子設計了幫圖形寶寶回家、響罐等遊戲活動,孩子們經常想打開罐子看看裏面的東西,也經常把蓋子搞得亂七八糟。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它不僅能提高認識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識活動成爲快樂的事。幼兒的認識活動更是受到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的直接驅使和控制,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使幼兒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3~4歲的幼兒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認知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幼兒觀察事物缺乏整體性,較隨意,只能直接地、簡單地表面化地認識一些周圍的事物。我班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提問,非常願意自己動手去探索,同時,也願意嘗試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發現,與老師、同伴交流。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利用幼兒活動中的興趣點,設計本次活動,密切聯繫生活中的現象,能夠較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根據以上分析,我將活動目標設定爲:

1、瞭解瓶蓋的作用,能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

2、能積極探索瓶蓋的開關方法。

3、情緒愉快地參加探知活動,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定位重難點:重點: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並積極探索瓶蓋的開關方法。難點: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並做好活動準備:

1、圖片:小熊的家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不同的瓶蓋(大小、形狀、開啓方法不同)與瓶子。

3、小筐若干。

二、說教學方法

美國教育家克拉克(Leonard H. Clark)和斯塔爾(Ivring S. Starr)把教學方法定義爲:教師爲達到教學目的而組織和使用教學技術、教材、教具和教學輔助材料的方法。分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兩部分。教師適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便於傳授知識,使學生易於形成技能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根據這次科學活動的性質和需要,我採用了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實習法等教學方法,將在教學過程中作具體闡述。

三、說教學過程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主要活動過程分成四個部分:一.情景導入,激發好奇心;二.幼兒動手操作、感知;三.再次操作,討論、擴展經驗;四.結束。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產生探知的慾望。加涅(Gagne)認爲,構成教學過程有九個要素,其中首要因素就是要引起學生注意。活動開始,出示圖片:小熊的家,今天,我們要到小熊家做客,看,熊媽媽來了!通過設疑提問使幼兒對教學內容加以注意:唉呀呀,這是怎麼回事?你們看,熊媽媽一不小心把瓶蓋全弄亂了,真着急呀,怎麼辦呀?這時,請幼兒幫熊媽媽想辦法,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分鐘,情景法、討論法)

(二)幼兒動手操作、感知。教師在引起幼兒注意之後,接着就應對幼兒提出教學目標。其目的在於讓幼兒在學習之前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將要做什麼和怎樣做。這裏主要分爲三個步驟:第一步驟:提供每組幼兒一筐瓶子和蓋子,自己嘗試給瓶子蓋蓋子。新的科學教育觀強調讓孩子們面對真實,向真實發問,與真實接觸。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探究解決問題。在這裏,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第二步驟:幫助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通過之前的探究操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形成想法,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係,以及自己的探究過程。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也有向別人傾訴的慾望,在這裏,通過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即能夠滿足幼兒的訴說慾望,也能幫助孩子形成知識點。知識是在孩子們的探究之後,在孩子們的討論中形成的。第三步驟:幫助幼兒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在之前的操作中,幼兒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難,通過大家集體討論,視頻演示來幫助幼兒解決困難,爲幼兒相互學習,分享經驗提供平臺。

(12分鐘,實驗實習法、討論法)

(三)再次操作,討論、擴展經驗。主要分爲兩個步驟:第一步驟:提供更多的瓶子和蓋子,請幼兒自由操作,鞏固對瓶子和蓋子特徵的認識。第二步驟:再次討論,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通過材料操作難易程度的變化,引導幼兒對瓶蓋的不同開關方法產生興趣,幫助幼兒擴展經驗。

(8分鐘,實驗實習法、演示法、討論法)

(四)結束熊媽媽感謝小朋友的幫助,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說課稿 篇8

一、分析教材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概括事物的依屬關係,詩中大膽的想象一下子調動起幼兒親切的感覺,幫助他們從全新的視角想象周圍的世界。結尾處用一句“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將幼兒從想象拉回到現實,更貼切地聯想到自己,給幼兒以有趣有餘蘊的感覺。這首詩歌文字形象,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爲幼兒喜愛和接受。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中班教學。

根據中班語言教育目標,教材特點及本班幼兒新生多年齡偏小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活動的教育目標是: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歌的內在情感脈絡。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學習仿編詩歌,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本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爲上這節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仿編詩歌的經驗,基於這一點,確定教材的重點爲理解,掌握詩歌內容,難點爲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二、教學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採用了觀察法、遊戲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遊戲、操作探索等活動,優化教學過程,共分爲四個環節:

㈠觀察感知,積累經驗

這是一個課前準備的環節,需要在日常活動中逐步完成。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前我將幼兒帶到戶外,讓他們用眼看、手摸、鼻子聞、肌膚感知等方法尋找事物:如藍天、白雲、小河、草地等,引導他們發現事物的歸屬關係,並在平時利用掛圖、圖書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爲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㈡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爲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約需5―8分鐘

有關理論指出: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遊戲置於學習詩歌之前,以爲迷路的小鳥、小魚、小羊等找家爲由,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係,幼兒遊戲時,我全面觀察幼兒操作情況,瞭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充分感受家的內涵。

遊戲後,我發出啓發性地提問:你幫誰找到了家,爲什麼這麼找?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事物的歸屬關係,理解家的含義,爲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㈢理解學習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約需10分鐘

皮亞傑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他們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通過個體與外界環境中各種語言信息,非語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實現的,因此活動中大量運用觀察、遊

戲、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首先,我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結合卡片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

接着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說了什麼事,引導幼兒結合卡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後通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之後,我發出邀請:“現在要請小朋友來扮演,白雲、小羊、糊蝶等等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幼兒自由扮演角色,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現詩歌內容,使他們沉浸在表演的喜悅中,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爲幼兒的發展提供了更爲廣泛的機會。

㈣擴展想象,仿編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約需10分鐘

中班上期幼兒語言領域發展目標提出要求:在仿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

由於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展想象,回憶經驗。

我啓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比如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外還可以是誰的家?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後添畫。爲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

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範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說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裏……”,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後半部分就可以了,這樣爲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引導幼兒自由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爲他們的

合作者。讓幼兒樂於嘗試,樂於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4、集體交流

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後,爲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自我評價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附資料:

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

紅紅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