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最小公倍數》說課稿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最小公倍數》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數學《最小公倍數》說課稿

五年級數學《最小公倍數》說課稿1

張**老師的這節課按照數學教學模式“嘗試發現——探究形成——聯想應用”進行設計,層次清晰,由淺入深。故事的導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在具體的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教學過程中,落實了“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和“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練習題的設計也體現了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拓展訓練的層次性。

教師問題的提出很有效。如引導學生探究公倍數的個數時,教師在學生給出答案的時候,並沒有急於總結,而是利用板書追問4的倍數是無限的,6的倍數也是無限的,從而學生們會發現4、6公倍數的個數也是無限的。再如:找到50以內8和12的最小公倍數,教師提出問題:“最小公倍數與後面的公倍數之間有什麼關係?”在逐步落實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認識。

喜聞樂見的阿凡提故事是學生們喜歡的經典內容,張聰聰老師巧妙地運用到了教學的導入中,通過猜想,圈一圈、說一說、議一議等自主活動,讓學生初步嘗試理解、在生活情境中接觸最小公倍數和公倍數的知識。在探究的過程中,張老師更加註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完全運用學生的方法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張老師在學生的彙報中,結合學生的講解,不斷點撥,不斷提升,不但介紹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注重了學生的方法的擇優思想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整個課堂過程流暢、清晰,關注學生的發展。

五年級數學《最小公倍數》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88~90頁的《最小公倍數》一課。最小公倍數是在學生掌握了倍數、因數和公因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爲了以後學習通分做準備。在生活實際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義和作用,這節課是一節以概念爲本的教學。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建立概念 ;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嘗試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二、學情分析:

在不同的學校、班級進行前測,直接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用模擬的小長方形牆磚鋪成正方形。在動手操作中,由於受密鋪的影響,橫拼豎擺,不但耗時過長,而且很難有效的構建公倍數內在的結構關係。因此在設計操作環節時,我搭建 “腳手架”。通過構建公倍數內在的結構關係和構建公倍數體系兩個環節進行有效教學。成功搭建起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的橋樑。

三、教學目標:

(1)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會用集合圖表示。掌握求100以內兩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2)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積極參與到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活動中。真真切切地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和價值。

教學重點: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掌握求100以內兩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遊戲卡片一套,模擬牆壁的平面圖、模擬長方形牆磚多套,作業紙多張和多媒體課件一套。

五、教法和學法:

加點理念課堂上我採用嘗試教學法和啓發教學法。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進行學習。

六、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按照下面五個環節進行教學: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動手操作,建立概念;自主探究,歸納方法;實際應用,迴歸生活;全課總結,延伸課外。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首先我從遊戲中引入,我把枯燥的倍數複習設計成“搶倍數的遊戲”。讓學生初步感悟公倍數。(預設5-6分鐘)

具體操作:

首先我手裏拿着數字卡片,給學生說,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風靡我們全班的遊戲—搶倍數遊戲。面對全體同學講一下規則:找兩個同學上來,一個負責搶3的倍數,一個負責搶2的倍數。老師把卡片放到黑板上,過了搶的時間老師會把卡片收起來。最後搶的多的同學獲勝。

然後把全班分成兩大組,要求每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來。當兩名學生上臺進行遊戲,其他學生做裁判共同參與。

接下來遊戲,當第7張卡片出來的時候,兩個同學會同時搶6這個數字。如果沒有出現搶的局面。我會再出示12這個數字。學生很容易發現並說出:數字6是決定遊戲勝負的關鍵,因爲6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緊跟着追問:“爲什麼都來搶6這張卡片”。先讓這兩個代表說說,再讓其他同學說說。

然後揭示出公倍數的概念。6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也就是說6是3和2公有的倍數,我們把6叫做3和2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及概念。)

引導學生想想:那你還知道哪個數是3和2的公倍數?

學生答出12、18、24等數,並用這些數完整的表述出公倍數的概念。

及時表揚說的對,說的完整的同學。多讓幾個同學說說,並讓同桌說說,強化公倍數的概念。

【設計理念:布魯納說過:“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他們連在一起,那是多半會遺忘的知識。”學習一個概念,需要組織起適當的認知結構,並使之成爲內部知識網絡的一部分。所以複習倍數的知識是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意義的關鍵。爲了創設學生樂學的氛圍,讓學生從無意識的玩到有意識的關注6是3和2的公倍數,建立公倍數的概念。體現了認知的由淺入深的過程。】

(二)、動手操作,建立概念。

這一大環節是深刻理解公倍數,建立最小公倍數的重點內容,爲此我分兩個層次進行教學。

(1) 固定的正方形邊長,選擇長方形牆磚。(預設6-7分)

首先在前面通過遊戲感悟公倍數的基礎上,過渡到生活中。讓學生體驗公倍數能在生活中幫我們做什麼。

(出示生活情境,課件顯示。)

當學生明白題意後,要求學生利用模擬的長方形牆磚和牆壁正方形平面圖,

分小組活動進行動手操作。學生通過擺一擺,畫一畫,得到不同的方案。

然後讓學生彙報想法,誰來說說:你們小組選擇的是長几分米,寬幾分米的牆磚,怎樣鋪的?

在彙報方案時,學生都會選擇長3分米,寬2分米的牆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適時進行追問:“正方形牆面牆壁的邊長所用牆磚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

讓學生自主發現:按照要求進行,所鋪成的正方形邊長必須是小長方形長和寬的公倍數這一結論。

這個時候多讓幾個學生說說這一結論。

其次我再追問:“大家爲什麼都不選擇長5分米,寬3分米的牆磚?”

學生很容易答出,因爲12不是5和3的公倍數。

最後我作課堂小結:“看來所鋪正方形牆壁的邊長必須是長方形牆磚長3分米,寬2分米的公倍數。”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搭建的“腳手架”過程,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公倍數的意義,這樣由實際生活抽象出概念,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也有利揭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幫助學生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概念的現實意義。】

(2) 用固定的長方形牆磚,鋪多個的正方形。(預設6-7分)

從上個環節直接過渡到問題中。“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動手操作,獲得很有價值的發現。(課件出示情境)用這種長3分米寬2分米的長方形牆磚,整塊整塊的鋪,還可以鋪成邊長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

然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當有的同學有想法後,請同學們拿出表格,填寫完整。

讓學生填出表格,空間想象能力好的學生能直接想到這些正方形的邊長都是2和3的公倍數,想象不出來的,允許動手擺一擺,畫一畫。

其次把兩個同學的表格用實物投影儀打出。讓學生交流這樣填的想法。

學生有可能答出:發現這些正方形的邊長必須是所鋪長方形牆磚長和寬的公倍數。及時表揚:“你能用今天所學的公倍數知識解決問題,這了不起”

還可能發現:其他公倍數都是6的倍數;最小的公倍數;公倍數是有很多個…

如果沒有學生說出來,及時追問:“察這些公倍數,最小的是幾?”學生很容易

說出6是公倍數中最小的。 揭示出:6是最小的公倍數。叫做3和2的最小公倍數。(板書:最小)

及時強化最小公倍數的概念。讓多個學生說說6是3和2的什麼數?同桌也互相說說。

再次追問:3和2有沒有最大的公倍數?這些公倍數能寫完嗎?讓學生說出公倍數是無限的。

【設計意圖:怎樣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學生構建數學概念的過程,決不能是簡單“告知”的過程,以概念爲本的學習需要經歷一些經驗性的活動過程。通過學生親自操作和體驗,在一種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創造過程中,主動建立概念。完成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

(3) 用集合圈表示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預設4-5分)

首先讓學生用數學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3的倍數和2的倍數。並把3和2的公倍數畫出來。(課件出示兩個空白的集合圈)。學生寫完後,彙報結果。同時課件顯示出答案。

然後利用課件使集合圈重疊一部分。給學生問題:如果這兩個集合圈這樣放在一起,該怎樣填呢?(課件出示空白的交叉的集合圈)

讓學生思考、交流。明白各部分填什麼,怎樣填。讓學生在作業紙上

完成後彙報結果。(課件出示答案)並讓學生說說3和2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再次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設計意圖:根據弗賴登塔爾“數學是一項人類活動”的觀點,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開始,從生活中的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到抽象概念,從特殊關係到一般規則,逐步通過學生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進行集合思想和極限思想的滲透。感受數學化的簡潔美。】

(三)、自主探究,歸納方法。(預設7-8分鐘)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出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直接出示問題:那給你兩個數6和8,怎樣求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板書:怎樣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數。)

這時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當學生有了想法後,讓學生拿出作業紙,把過程寫出來。

然後讓學生小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接下來讓學生進行彙報。(找幾個不同的方法,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

在展示過程中,讓學生交流、爭辯,在交流各種方法的同時,可能發現:兩個數相乘方法和倍數關係時找最大數的侷限性。認識到列舉法的普遍性。

在學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後。我會說:老師非常欣賞大家的方法。我這也

有個方法。我們可以把這些數在有方向的直線上表示出來。上面表示6的倍數,下面表示8的倍數。所圈重疊的線段是6和8的公倍數。

(教材中出現了數軸上表示倍數的方法,考慮到學生想不到這種方法,我參與活動中,最後展示這種圖形結合的方法。)

【設計理念:探究學習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獲得能力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滲透數學歸納思想,體現方法的'多樣化,個性化。】

(四)、實際應用,迴歸生活。(預設3-4分鐘)

做一個課堂小結,轉到學生解決問題中。“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認識了公倍數和最小公倍 。掌握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相信大家一定有很深的收穫。讓我們帶着收穫進行下面的練習。相信你一定沒有問題。”

課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題)

2、學生交流彙報得出:全班可能有48人或24人,最少爲24人。

【教學理念:數學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應當是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學生得到抽象化的數學知識之後,應及時把它們應用到新的現實問題中去。】

(五)、全課總結,延伸課外。(預設3分鐘)

告訴學生在天文學中也有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讓學生邊聽邊看屏幕:

(隨着音樂的響起,播放圖片。)。

我朗誦:中國人對日食現象的記載,已有將近四千年的歷史。在漢代就發現日食出現具有一定的週期。月球從月初到下一次月初是一個朔望月,平均約長30天。太陽從月球軌道的升交點再回到升交點是一交點年,平均約長347天。朔望月與交點年的最小公倍數就和日食的週期有關。

課堂結語:“奇妙吧!如果大家還想繼續瞭解,回去可以上網查找一下相關的資料。讓我們帶着收穫,下課!”

【教學理念: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利用收集到的生活資料,開發出更多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整體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正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學生是帶着問號走進課堂,又將帶着問號走出課堂?這樣的數學教學帶給學生的是智慧的行囊,生命的啓迪。】

五年級數學《最小公倍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最小公倍數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參與、發現、歸納的基礎上認識並建立並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的過程。

2、結合學情與新課程標準對本環節的要求,分析教材編寫意圖: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爲豐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採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瞭解了整除、倍數、因數以及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通過寫出幾個數的倍數,找出公有的倍數,再從公有的倍數中找出最小的一個,從而引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圖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數,以及這兩個數公有的倍數,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爲今後的通分、約分學習打下的基礎,具有科學的、嚴密的邏輯性。

(二)對教材的處理意見

1、教材中鋪磚對於理解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比較抽象,不利於建立對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來鋪牆磚”的題目改爲“找兩人的共同休息日”來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學生的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其次,有效的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再者,課堂中最有效的時間是前15鍾,做好這段時間的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把這一比較難理解的環節放在後面。

2、新授課中補充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從意義的理解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來理解意義。理由是:數學教學應密切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3、課堂習題進行了有明確針對性與目的性的改變。(後述)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應用,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學重點

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標準》中要求4—6年級的學生能找出10以內任意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應放在學生對數的概念的認識上。

3、教學難點

運用“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理由是:《標準》中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技能。但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普遍較低,所以要達到《標準》中的要求這無疑是重點中的難點。

二、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小學生的動手欲較強,學生認識數的概念時更願意自主參與,自己發現。再者,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有限,而小組合作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通過交流獲得數學信息。

2、學法指導

通過動手,讓學生在月曆紙的上動手找一找,圈一圈;通過動口,在概念揭示前,學生動口說一說。給學生機會說動手之後的感悟,還可以在個人表達的同時傾聽他人的說法。

三、說教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標準》中的要求,也爲了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我將本節課設計成寓教於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一環環的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的過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課,通過月曆探索新知。

學生在月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兩個數的倍數關係

2、順其自然地滲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學生探索後,用自己的語言梳理新知,學生便能在環環相扣的教學進程中順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溝通二者之間的聯繫。

3、創設問題情境,嘗試應用,方法提煉。

結合教學內容特徵,創設富有生活情趣的問題情境,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鼓勵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解題技能。

4、鞏固練習、不斷刺激,不斷鞏固提升。

四、教學具準備:

印有月曆紙、多媒體課件。

五、具體的教學過程:

我設計的總體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應用、鞏固。將直觀演示與抽象思維相結合。我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利用學具,導入新課(本環節爲解決教學重點)

1、學生在預先發放的月曆紙上按照老師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數的日期。

2、引導學生觀察所找出的日期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髮現日曆上的有特徵的數,從而引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

3、把生活問題提煉爲數學問題,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二)、創設情境,應用知識:(本環節爲解決教學難點)

1、出示同學排隊的題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再次打通生活與數學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方法提煉。

(三)、練習鞏固(講清練習的層次)

1、學會用最基本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用這樣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鋪牆磚。用數學方法來解釋生活現象,隱含着求公因數與求公倍數的聯繫。

(四)、課堂小結

學生回憶整堂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按一定的線索梳理新知,形成整體印象,便於知識的理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