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下冊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下冊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下冊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爲大家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圓錐的體積》。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選擇、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及應用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課時的內容。圓錐是人們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形體。教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體積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2)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空間觀念,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經歷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體積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以及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教學難點:理解圓柱體積、圓錐體積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體積之間的倍數關係。

4、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圓錐和圓柱若干套,沙、實驗報告單;帶有刻度的直尺,繩子等。

二、說教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教是爲了用不着教。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主要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複習引入法。通過複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和推導過程幫助學生溫故知新,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

2、情景教學法。通過讓學生猜測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的關係,誘發學生對猜測進行驗證的情景,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爲一體,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

3、啓發分析法。通過對三次實驗結果的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啓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並將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於教材的全過程。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新穎性,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求知的學習狀態中展示個性,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三、說學法

教與學密不可分,教是爲了更好的學。教法是學法的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鑑於這樣的認識,在強調教法的同時,更要注重學法的指導。本節課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指導學生學會以下學習方法

1、轉化遷移的方法。通過複習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使學生學會發現、撲捉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促進認知水平的形成和新知的內化。

2、比較分析的方法。通過對三次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拓展學生的視野,防止知識混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合作探究的方法。通過在分組做實驗中同學之間的交互作用,樹立團體意識,促進共同提高。

四、說程序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分爲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發問題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問:

1、我們學過了哪些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它們的計算公式各是什麼?

2、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錐的體積。(板書:圓錐的體積)

3、你認爲哪一種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與圓錐有關?爲什麼?

4、猜測一下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有什麼關係?(板書:v圓柱=3 v圓錐?猜測)(本環節通過創設圓錐體積與誰的體積關係更密切的情景,自然而然導入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爲新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5、怎樣驗證自己的猜測?(板書:驗證)

(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當前小學數學改革的理念。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是本節課的重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動手操作來發現圓錐的體積。

1、出示實驗記錄單。實驗次數選擇一個圓柱和圓錐比較,我們發現實驗結果:它們體積之間的關係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2、師引導學生看懂實驗單,按照實驗記錄單做實驗,師巡視指導。

3、讓學生介紹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去掉?)

4、問:做了3次實驗,結果爲什麼不一樣?

5、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有什麼關係?(板書:v圓錐=v圓柱=sh)

6、在這個公式中,s、h分別代表什麼?Sh得到什麼?爲什麼要乘?

7、求圓錐的體積要知道什麼條件?師小結:通過猜測、實驗驗證得出v圓錐=sh(這樣設計,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與同伴的交流、比較中不斷完善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遷移應用,分層提高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繫,我設計以下幾組練習題,請看:

1、嘗試解答出示3組數據,讓學生任選一組進行解答。底面半徑4釐米,高6釐米底面直徑4釐米,高5釐米底面周長25.12

釐米,高4釐米解答完後,叫一名同學板書。問:爲什麼都選底面半徑和高?小結:求圓錐的體積,先求出圓錐的底面積,再根據公式求出圓錐的體積。

2、例1:(課件出示教材情景圖)在打穀場上,有一個近似於圓錐的小麥堆,底面半徑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計算出小麥堆的體積嗎?(生獨立列式計算全班交流)

3、判斷

(1)圓錐體積等於圓柱體積的。

(2)圓柱體積大於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

(3)圓錐的高是圓柱的3倍,圓錐體積等於圓柱體積。

4、填空

(1)一個圓柱的體積是6立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

(2)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底面半徑和高都相等,圓錐的體積是18立方米,圓柱的體積是()。(這個環節的設計,第1、2兩題主要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能運用體積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以及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第3、4兩題是突破本節課的難點,理解圓柱體積、圓錐體積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體積之間的倍數關係。這些習題的設計,起到鞏固提高的作用。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

(四)總結評價,激勵發展課堂總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上了這些課,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2、你還有什麼新的想法?還有什麼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新學的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整理知識的能力,還能使學生體驗到探索成功的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說板書設計

圓錐的體積

等底等高v圓柱=3 v圓錐

猜測

驗證

v圓錐=v圓柱/3=sh/3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瞭然,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上僅僅是我對這節課的整體設想和教學預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十分重視課堂資源的生成情況,不斷進行課中反思,及時調控教學過程,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