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說課稿課件

課件可以提供多種模式和習慣的選擇,讓每門課給每個學習者帶來最貼心的學習感受。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荷塘月色說課稿課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荷塘月色說課稿課件

  荷塘月色說課稿課件

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於散文閱讀與欣賞課,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教材是個例子。”而《荷塘月色》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鑑於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本文語言精美,寫景狀物傳神,應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自然地受到感染,體會文章的韻味。

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嚮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學習《荷塘月色》的重點是通過4—6段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難點主要有兩個:一是作者爲什麼會有“頗不寧靜”的心情;二是寫江南採蓮舊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採蓮賦》片斷,語言較難理解,但註解詳細,學生可以根據註釋自行解決。

關於教學方法,我採用的是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爲此,我設計以下學習方法: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等,通過這些方法指導學生如何鑑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體會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以上是我對教材定位的認識、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以及教法學法的設定。下面來談談教學過程。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的導入方法是,讓學生與我一起回憶學習過的朱自清的作品。這種導入方法使學生在上課開始的時候,就喚起了對朱自清語言的曾有的記憶,爲進一步領略本文語言預設基礎。具體的導入語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匆匆》)這是感嘆流光易逝、惜時如金的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這是熱愛自然,珍惜青春的朱自清;以上是一代文學大師用飽蘸深情而又富有靈性的筆,爲我們描繪出的優美畫卷,抒發了對大自然、青春和生命熱愛的`感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又一美文《荷塘月色》,一起走進朱自清爲我們描繪的寧靜、淡雅、柔和的富有詩情畫意的意境之中。

導語過後,繼而介紹作者朱自清,讓學生明白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生平、寫作風格、作品集,並穿插朱自清不爲五斗米折腰的經歷,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課堂的知識性、生動性。

俗話說“題好文一半” 。對《荷塘月色》這一課題從荷塘入手,揭開荷塘,是作者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裏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是文章描繪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嚮往、追求的和諧寧靜的境界。引導學生去領會朱自清妙筆回春之神奇,從而由解題自然過渡到課文分析。

爲了讓學生更好欣賞這篇美文,我分兩個課時來講析。

第一課時,我遵循散文教學規律,在整體感知課文基礎上,從4—6段切入,品味語言,賞析課文,體會景物的美。首先把握讀。播放範讀錄音,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體會結構的迴環美,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閱讀的感情基調,經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也爲後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其次賞析4—6段,品味語言妙處,體會景物特點。對月下荷塘部分採用賞析式教學。1、藉助圖片形象直觀地品味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美。作者描寫荷葉,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寫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寫荷香,把荷香若有若無、遠遠才能聞到的這種感覺與渺茫歌聲相通,作者就這樣抓住荷塘景物特點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形象逼真地寫出景物形態美、靜態美、動態美。2、採用刪除、替換法體會語言和諧美。將“曲曲折折”“田田”“縷縷”“脈脈”等刪去,將比喻、擬人換成一般描寫比較閱讀,以突顯本文語言的和諧之美。

荷塘月光的賞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表達效果。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於眼前。

小結本課必不可少,教師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最後再對這兩個畫面閱讀賞析,使學生整體融入作者所給出的至高藝術境界。至此第一課時便結束。

第二課時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閱讀欣賞4—6段基礎上以討論形式完成教學內容。討論一:回想4—6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思考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討論二:結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 討論三:作者引用《採蓮賦》《西洲曲》中寫採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 明確問題後,將四、五、六段三合一請學生朗誦。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通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我把練習定位於記憶: 限時背誦第4段 。

最後是作業的佈置。內容是: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寫一段景物描寫的文字,抒發自己的某種感情。

如果說練習、作業是教學檢測,那麼板書則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本課板書設計遵循簡明精練,突出重點,形象美觀原則。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