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說課稿

《荷塘月色》是屬於散文閱讀與欣賞課,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荷塘月色說課稿,供大家閱讀參考。

荷塘月色說課稿

荷塘月色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用他獨特的視角描繪“夏夜荷塘”:田田的荷葉、星星似的荷花、流水般的月光,令人嚮往,誘人探究。今天我將從五個方面向各位闡述《荷塘月色》的教學思路,具體爲: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最後進行小結。

一、說教材

《荷塘月色》這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出自山東省技工學校統編語文教材第四單元第一課,它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現代優秀的文學作品之一。文學作品核心意義的分析是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和歸宿,核心意義需通過審美形式表現出來。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荷塘月色》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習描繪景物的方法及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學習陶冶性情,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分析學情確立重難點:因爲我們學生這一階段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荷塘月色》是學生進入技校第一次接觸現代文的學習,因此把抓住景物特點多層次多角度形象生動地進行描繪確立爲教學重點;《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由於時代久遠,作者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獨特感受,不易被學生理解,曲折地表現作者矛盾苦悶的心情是本文教學難點。大教育家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三、說教法、學法

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景,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境界,自主閱讀。讓課堂成爲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設想。在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穿課堂始終,輔以講授法、啓示法。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情景導入-整體感知-精讀品析-欣賞體味-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從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學法指導: 多維聽記法、探究式學習法、擴展閱讀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讓學生參與和互相學習。同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概括爲一句話:由表及裏,循序漸進。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分二學時,五個步驟講析。

(一)情景導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鑑於本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採用音樂配置畫面,渲染氣氛,引導學生接受美的薰陶。從初中時學過抒情散文《春》的欣賞,過渡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從而引出本次課《荷塘月色》。這樣設計導語,利於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理解同一作者,不同時期作品特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爲教學設計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抒情的格調爲引出作者及寫作背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勢利導讓學生出示查找到的朱自清情況,互相補充資料,利用多媒體講故事的形式進行點撥,讓學生明白作者“不爲五斗米折腰”的品質,凸顯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地求知慾,爲課文教學做了情感鋪墊。

簡介背景時讓學生知道本文滿載着作者矛盾苦悶的心情,使學生準確地把握那個時代的脈搏,爲學生理解課文做了知識鋪墊。

(二)整體感知

在音讀、意讀後讓學生聆聽名家朗誦全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聽。。。。。。這樣學生閱讀有了遵循,誦讀有了美感。

(三)精讀品析

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調的基礎上,讓學生誦讀課文找出自己最有體會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並提出自己的疑問,我會在學生容易困惑的地方設疑:本文的線索是什麼,你是如何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學生思考後,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完成環型層次結構圖並進行講解。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心,理解課文,理清思路。。。講解。。。這個設計遵循漸進的原理,由淺入深,爲品讀課文做了鋪墊。

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提倡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請學生朗誦四、五、六自然段點評後設疑:你能給自然段起上名字嗎,請說一說描寫了那些景物,又是如何描繪?在學生回答後向他們展示第四個自然段的板書,作必要地牽引:名字叫月下荷塘,描寫了這樣一些景荷葉像裙、荷花似星、荷香比歌、葉顫似電、波痕凝碧、流水含情用比喻、擬人、通感的手法繪出了景物的形態美、動態美、靜態美。爲增加興趣,設計爲向學生“求助” :你能幫我完成五、六段的板書嗎?分組討論派代表板書, 完成後看課件彌不足。這是第。。。。。。這樣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啓發,就形成了多維態勢地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了“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最後我進行小結,強調重點:告訴學生本文抓住素淡、朦朧的特徵多層次多角度形象生動地刻畫了荷塘月色,並強調“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是本文的重點段落,要求學生進行背誦。至此第一學時結束。

(四)欣賞體味

是在第二學時完成的,首先檢查學生背誦的情況,接着引導學生再次聆聽名家朗誦,感受《荷塘月色》的寧靜美、朦朧美、素雅美,以及在文章的淡淡的喜悅裏夾雜着淡淡的“哀愁”之美。

聽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爲什麼喜歡這幾段,從而完成了學生從意會“美”到“言傳美”的過程,我會在學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利用多媒體進行點撥,增加學生的形象感知能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接受美的薰陶,僅舉幾例:

1. 曲曲折折(曲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明確:括號中的詞語不帶文采,只是客觀地描繪事物的狀態。重疊詞地使用不僅繪出了事物的狀態,而且使語氣舒緩,能產生音韻和諧的美感。

2.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含苞欲放)的……明確:“羞澀” 本來是描摹女子的姿態、神情的,這裏用來寫荷花,繪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着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讀者的想像,而“含苞欲放”只是客觀地陳述,感情色彩不強烈。

3.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照)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明確:“瀉”有傾瀉意,與“靜靜地”配合在一起,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有形而無聲的特點,顯示了月光的幽靜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蘊含。

設置這三道題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疊詞、修辭,煉詞的角度去賞析散文。

以下所啓發引導的地方,在備課之時皆已儲存,到了課上就要隨機使用。這些問題有學生未發現的,有已發現而仍用心不細的,可從不同角度發問:從揣摩語言角度,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從情感的角度點撥,滲透德育教育。

爲突破難點,讓學生思考:1.4-6段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理解作者情感)2.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結合時代背景思考)3.文章引用《西洲曲》中寫採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這一過程也主要是學生在活動,我運用控制論的定向控制原理,使學生始終圍繞着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來發言,展開討論。最後以討論的形式完成教學內容。

(五)拓展遷移

語文學習源自教材,但不可侷限於教材,應當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和獨立思考精神的引導。藉助剛纔提到的三個思考題,給學生補充相關的知識,給學生深層次的閱讀和思考提供建議或意見。譬如關於朱自清的“不平靜”,我應當告訴學生可以參考閱讀朱自清的'《哪裏走》、《一封信》、錢理羣的《關於朱自清的“不平靜”》、孫紹振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等文章來解釋“不平靜”的原因。這樣一來,語文課爲學生課外閱讀也提供了建議與方向,對提高學生語文基本功與語文修養都是有好處的。

教學過程的最後兩個環節是小結全文,佈置作業:根據學情分層設計了三道題:1. 引導學生從內容到形式進行總結; 2. 寫一篇描寫校園景物的短文; 3. 以小組爲單位嘗試繪出文中的“月色荷塘圖”並製成板報,課後對完成情況進行評比,讓學生分享合作地快樂。學生理解探索問題有一個心理髮展過程,這個設計分理解--鑑賞--評價--創造四個層次,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一道題在課上完成,學生回答後,我進行課堂小結,至此第二學時結束。最後,我把本次課的教學思路進行小結。

五、小結

過去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累,教師教得更累,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單純的接受教師灌輸的一切。這次在教學設計時,我儘可能考慮技校學生的求知特點和新課標倡導的理念來做。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爲,不應該以教師地分析來代替學生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巧妙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造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這樣學生就張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自由地翱遨。

我的說課完畢,感謝各位評委!

荷塘月色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荷塘月色》。下面我就按我的備課思路和設計,一一展開解說。

 一、 說教材

《荷塘月色》是高中語文教科書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本部分學習的重點是鑑賞散文的意境美,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中通過“讀”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領悟作者所蘊含的情感,在“讀”中品味語言之妙,從而主動探究本文的魅力所在。

二、說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1、學生情況分析

這篇文章的教學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初中的學習已經使學生有了一定的散文知識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鑑賞和品味散文的能力,但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審美的技巧和能力上,還有待加強。

2、教學目標制定的理論依據

本單元是現當代散文單元,學習重點是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作者心靈的搏動,體會作者所描繪的美景,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

3、制定教學目標

依據以上分析,我確定的教學目標爲:

①、知識與能力: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培養學生鑑賞散文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在反覆誦讀中揣摩重要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掌握一定的賞析散文的方法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三個目標的要求我設計了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 通過品讀語言,尤其是精彩語段4—5段的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複雜的感情

三、 說教法

散文的本質是審美的,因此散文教學很適合鑑賞活動的展開。尤其是,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往往是作者心靈的絮語,很適合於朗讀。根據本文的特點和《大綱》要求,在教學時要加強誦讀指導,通過誦讀讓學生感受作者心靈的律動,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說學法

1、朗讀法 形式多樣的讀、大量的讀

2、討論法 通過提問思考討論,引導自己思考。

3、質疑法 引導學生從無疑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五、教學設想

由於《荷塘月色》是篇膾炙人口的美文,讀是解讀文本的最佳途徑。授課中我始終貫穿了“朗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聽讀和學生自己的朗讀來走近文本。初讀感受畫面美;;二讀領略語言美;三讀體會情感美;四讀投入學生生命體驗。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依靠“文本”本身來說話,讓學生自己來與文本對話,得出自己的結論。

作者本來就是因爲心緒不寧,纔出來排解內心苦悶的,作者到底爲什麼心緒不寧,我們無法知曉,但他把他筆下的景描寫的那麼美,那麼細。可見作者在剋制自己,努力讓自己專注於眼前的景色,無論是看荷葉還是荷花都是那麼精工細描。作者本來是在看景,但美麗的荷塘景色吸引了作者,作者忘我的開始賞景了,隨風飄來的荷香,使作者好像聽到了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此時的作者已經和景物合二爲一了,達到了一種無我之境。

由看景到賞景,引導學生達到無我之境,和學生一起陶醉在這美景之中,永遠留在美麗的荷塘,不再回到紛繁雜亂的現實。這就足夠了。

 六、教學課時:一課時。

七、教學步驟

(一)、導入

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

播放《荷塘月色》Flash影片片頭: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高懸,靜靜的荷塘中,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伴着輕柔的音樂,從一片荷葉中探出頭來,慢慢綻放。從盛開的荷花花蕊中現出《荷塘月色》的文題及作者。

提問:看到我設計的篇頭了嗎?看到花兒盛開,心情怎麼樣?

有一個成語是形容人很高興的,與花開有關,是什麼?心花怒放。

花兒開放是寫什麼?寫景。

你們看到花兒開放,很開心是寫什麼?寫情。

寫景是爲了什麼?抒情。

(導出本課主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 皆 情語”。(板書)

(三)、誦讀四五段,感知畫面美。

引導學生誦讀第四五段。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爲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最好的辦法。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就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放手讓學生讀吧,只有讀,纔會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這一部分大約分這樣幾步:

(1)學生自由讀,之所以不要學生齊讀,是因爲我覺朗讀是一種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再創造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每個學生的對文章的理解不一樣,他朗讀時的輕重緩急是不一樣的。

(2)第二步,抽學生起來朗讀。教師予以適當的評點、指導

(3)教師適時的範讀一部分。“美讀吟誦”是“迴歸語文教育的誦讀之本”,誦讀的關鍵“在於走入作者文字之心”。而且,老師的誦讀,很容易感染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的內心世界容易和文本達成共鳴”,使冷冰冰的文字活了起來,使聽課的學生在情緒上達到一個高潮。

韓軍老師認爲誦讀有三不在:不在普通話,不在音色美,不在聲音大,關鍵在於走入作者文字之心。程翔老師認爲“讀書要有一種生命的投入”

(4)再次動情朗讀。 聽完範讀後, 競讀交流:分組競賽,各組推舉優秀者在班上朗讀表演。通過多形式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四)、仔細品讀,體驗感情美

經過幾次誦讀之後,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感知。再次請學生起來朗讀四五段,這次是請學生挑出自己最有體會的語句段,帶着感情來讀。

(五)、誦讀品味,領悟動靜結合的寫景方法。

多媒體出示問題:第四五段都寫了哪些景,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這與作者的情感有何關係?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是怎樣的?

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作必要的啓發指點,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處,以下僅舉幾例:

1、第四段有哪些演員上場?第五段是給演員製造氣氛的,是哪些景物?(引導學生找出四五段描寫了哪些景物)

2、第四段寫荷塘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理解作者動靜結合的寫法)

3、荷香與歌聲有什麼可比的共同點?(領會通感手法的運用)

4、作者爲什麼要突出荷塘的動態呢?是爲了表現什麼?(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明確:毛主席在他的《沁園春·長沙》中有一句詞“萬類霜天競自由”,他由自然景物的自由自在想到了什麼?那麼朱自清看到荷葉荷花的自由自在,生機勃勃會產生什麼樣的願望呢?追求自由。

5、第五段寫月光突出了動態還是靜態?(引導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分析)

6、心裏不寧靜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的美景中暫時獲得了寧靜。作者對眼前美景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把握感情,體會借景抒情)7、荷塘的一動一靜與作者的情感有何關係?

(師板書) 荷塘——動態美——追求自由

月色——靜態美——暫獲平靜,陶醉其中

↓ ↓

一切景語 皆 情語

(六)、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淡淡的喜悅夾雜淡淡的憂愁

假如你是六個孩子的父親,妻子兒女一大家全指望你養活,你工資又不高,你有什麼感受?假如你生在七八十年前,經歷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看到瘋狂屠殺共產黨和進步革命青年,你會參加共產黨?可是那時共產黨的力量很小,隨時都可能被殺。那你還要參加共產黨。朱自清那時候作何選擇呢?他選擇了逃避,不參加任何一方。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嗎?

同樣是白色恐怖下,不同性格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魯迅會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他的語言象投槍,象匕首,時時體現他的疾惡如仇的性格。而朱自清的性格相對來說較平淡,平和。他從荷塘月色中獲得喜悅,他的喜悅是——淡淡的。淡淡的喜悅中還摻雜着哀愁,哀愁也是——:淡淡的。

(七)、學以致用,活用鑑賞方法

品讀賞析第四五自然段的基礎之後,引導學生用剛纔所學的賞析方法分析兩個寫景片段。

(多媒體展示材料)

寒颯颯雨林風,響潺潺澗下水。香馥馥野花開,密叢叢亂石磊。鬧嚷嚷鹿與猿,一隊隊獐和麂(jǐ)。喧雜雜鳥聲多,靜悄悄人事靡。那長老,戰兢兢心不寧;這馬兒,力怯怯蹄難舉。選自《西遊記》,大家猜猜長老是誰?思考一下這段景物描寫體現了人物什麼樣的心情?這段景物描寫中大家能聽到些什麼聲響?什麼發出的?可以斷定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紛雜聲體現了人物什麼樣的心情?

再看下一個材料(多媒體展示)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哪句是林黛玉的詩,哪句是史湘雲的?爲什麼?

兩人身世相似,都是自小沒了雙親,爲什麼她們筆下會有如此不同的景物?兩人性格不同。

無論什麼性格的人,都可以寫出感人至深的景。

景中必須有情,纔會感人。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希望語文教學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體會到這篇文章的佳處,而且掌握一些賞析散文的手法,學會自己賞析文章。小結本課必不可少因此,在引導學生充分探討的基礎上,教師做一個小結,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體會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並告訴學生作者描寫的細,來自作家對客觀物象觀察的細,體味的細。 八、作業:任選校園中一景,寫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題目自擬。我是這麼看待《荷塘月色》的,作者本來就是因爲心緒不寧,纔出來排解內心苦悶的,作者到底爲什麼心緒不寧,我們無法知曉,但他把他筆下的景描寫的那麼美,那麼細。可見作者在剋制自己,努力讓自己專注於眼前的景色,無論是看荷葉還是荷花都是那麼精工細描。作者本來是在看景,但美麗的荷塘景色吸引了作者,作者忘我的開始賞景了,隨風飄來的荷香,使作者好像聽到了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此時的作者已經和景物合二爲一了,達到了一種無我之境。

由看景到賞景,引導學生達到無我之境,和學生一起陶醉在這美景之中,永遠留在美麗的荷塘,不再回到紛繁雜亂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