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師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1

核心提示:一、設計意圖:在當今獨生子女家庭中,往往孩子們因爲成人的寵愛而養成了很多壞習慣。在與同伴、親人的交往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只知道獨佔,不懂得謙讓和友愛。這些壞習慣使孩子們經常發生這樣那樣的不愉快,使...

一、設計意圖:

在當今獨生子女家庭中,往往孩子們因爲成人的寵愛而養成了很多壞習慣。在與同伴、親人的交往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只知道獨佔,不懂得謙讓和友愛。這些壞習慣使孩子們經常發生這樣那樣的不愉快,使自己的心情變糟糕,生氣、哭鬧等現象屢現不鮮。可見,好的行爲習慣能夠帶來積極的情緒影響,而壞行爲和壞習慣,只會影響幼兒健康的心理髮展。因此,我們在讓幼兒養成好習慣的同時,也可以教給幼兒自我調節情緒的方法,提升他們對情緒的調控能力。因爲這種能力能及時擺脫不良情緒,保持積極的心境,從而促進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學習和培養。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幼兒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產生積極向上的品質,促進好習慣的發展。

伴隨我園教育科研課題《幼兒良好行爲習慣之策略研究》的實施,我們發現:不良的行爲習慣,產生不良的情緒;而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又必須配合積極的情緒,良好的心態,才能達到完美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從繪本中尋找教育的契機,通過繪本活動:《蘇菲生氣了》,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生氣這個常態的情緒,瞭解蘇菲爲什麼生氣、生氣的時候怎麼樣的、生氣後會帶來什麼後果,並揭示出如何尋找不生氣的辦法,從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成爲一個快樂向上的人。此繪本內容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有教育價值,也契合了我們的研究課題。

二、策略體現:

本次教學活動中具體的策略體現在以下幾點:

1.寓教育於繪本故事中

教學活動通過講述一個繪本故事《蘇菲生氣了》讓孩子們漸漸明白:和同伴之間爭搶玩具,不懂謙讓友好,就會讓自己的心情變糟,從而伴隨着生氣、發火的情緒。而生氣會讓我們皮膚變差,人變老;會讓我們生各種各樣的病,身體受到傷害;還會讓我們周圍的人也不高興,從而失去好的夥伴。在畫面的觀察與閱讀中,孩子們從畫面中找到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感受蘇菲的喜怒哀樂,並深刻地明白了故事要告訴我們的生活道理。

2.寓教育於討論式學習中

討論式學習是教師通過預先的設計和組織,讓幼兒經過思考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主動探尋知識的教學模式。在本次教學活動過程中,我採用了分段講述故事的方法,讓幼兒分段來理解故事內容,然後根據每段故事的重點進行提問。比如在出示“蘇菲”的生氣的臉時,請孩子觀察,讓他們感受生氣的時候,面部表情的形態特徵,知道生氣的時候表情是非常可怕的,朋友會不喜歡你。“蘇菲爲什麼生氣了?那小朋友會爲什麼生氣呢?”孩子們討論後會總結出一些讓自己生氣的原因,從而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避免這些原因使自己不隨便生氣。孩子們通過回答每一個問題來鞏固記憶,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生氣好嗎?爲什麼不好?”通過討論,讓幼兒明白生氣有哪些危害,它會造成很多不好的結果,比如表情會變得難看;讓自己變得不健康;讓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等等。討論之後,讓幼兒知道了更多的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比如做運動、唱歌、看風景、大哭一場等等。知道只有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我們才能活得快樂,變得幸福。

3.寓教育於社會情感中

孩子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說:家長不給自己買東西,和同伴之間爭搶玩具、圖書,等等。這些情況下他們總是會發脾氣,他們會表現出砸東西、跺腳、躺地上不起來、不肯吃飯等衝動的行爲,弄得家長很頭疼。繪本故事裏的“蘇菲”就像我們身邊的孩子,通過“蘇菲”的故事,孩子們感受到了生氣對人造成的危害,和生氣後家人對她的關心,通過觀察和討論瞭解到雖然姐姐會跟“蘇菲”搶玩具,但是其實姐姐還是愛着她的。從而聯想到自己平時也會因爲一些小事生氣,大家都會因爲自己的情緒而變得不快樂。但是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及時控制好自己情緒就會變成快樂的人,和家人和朋友的相處也會變得更加融洽。

三、教學法體現:

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具體有:

1.多媒體演示法

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將繪本畫面一一展示給孩子們看,通過幼兒的觀察和老師的敘述,將故事發展分步呈現。幫助幼兒瞭解了蘇菲生氣的原因:蘇菲一個人和玩具大猩猩玩了很久,姐姐也想玩,就跟她搶大猩猩玩具,但是蘇菲不願意把大猩猩讓給姐姐,所以就發生了爭搶,最後蘇菲摔倒在地。這樣的畫面,在幼兒園的生活中或是平日家庭生活中,時常會發生。因爲一件小事兒讓自己生氣,生氣後又會讓我們變成什麼樣?從課件的畫面上可以觀察到,蘇菲的表情變得很兇,而且還大聲的咆哮,嘴裏噴出了紅紅的火,大家都躲得遠遠的。生了氣的蘇菲跑了出去,用了跑步的方式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在路上還哭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緩解情緒的方式,然後她爬上樹去,看了遠處的美麗景色,這才使得她心情完全恢復了。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幼兒對於蘇菲爲什麼生氣、生氣後造成什麼後果、最後蘇菲用了什麼方法使自己的心情平靜的,這些環節非常清楚。對於故事的理解和認識更加透徹了。

2.啓發式提問與討論法

活動過程中我採用了分段講述故事的方法,讓幼兒分段來理解故事內容,然後根據每段故事的重點進行提問。比如在出示“蘇菲”的生氣的臉時,請孩子觀察,讓他們感受生氣的時候,面部表情的形態特徵,知道生氣的時候表情是非常可怕的,朋友會不喜歡你。“蘇菲爲什麼生氣了?那小朋友會爲什麼生氣呢?”孩子們討論後會總結出一些讓自己生氣的原因,從而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避免這些原因使自己不隨便生氣。孩子們通過回答每一個問題來鞏固記憶,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通過討論:生氣好嗎?爲什麼不好?,讓幼兒明白生氣有哪些危害,比如表情會變得難看;身體會變得不健康;沒有心情去做好任何事情。等等。討論之後,讓幼兒知道了更多的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比如做運動、唱歌、看風景等等。知道只有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我們才能活得快樂,變得幸福。

3.經驗遷移法。

生活中我們小朋友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開心的事情,通過講述故事內容,孩子們可以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爲生氣的蘇菲尋找一個讓自己不生氣的好方法。通過簡單的繪畫,將自己的意見躍然紙上,對比出自己是怎麼調整自己的心情,讓自己快樂的經驗。講故事和幼兒生活融入一起,更好的指導幼兒生氣的時候怎樣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4.情感遷移法

因爲在蘇菲身上發生的事情,在孩子們身上也會時常發生,所以當幼兒閱讀故事後,就會將蘇菲的情感和行爲和自己發生過的事情聯想在一起。蘇菲和姐姐之間爭搶玩具的畫面,就想孩子們自己在和別人爭搶玩具;蘇菲生氣的樣子,就好像自己曾經也這樣發火生氣的樣子……在閱讀過程中,孩子們的情感與蘇菲一起生氣,平靜,快樂,感動着,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四:活動綜述

“生氣了該怎麼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要面對的問題。當今孩子由於受到過多的寵愛,任性、獨佔、爭搶……造成了孩子們會經常發火、生氣,脾氣都不太好。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從一個生氣的女孩——蘇菲身上看到了生氣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聯想到自己有沒有生過氣?爲什麼生氣?以及生氣的危害:生氣會讓自己變得不討人喜歡,會失去很多朋友。從而萌發出想要控制情緒的慾望。通過傾聽故事和討論,知道了瞭解了調節情緒的方法,友好地與朋友、家人相處,懂得謙讓、合作,並珍惜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努力讓自己成爲情緒的主人,永遠得到快樂!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2

聽了顧老師的《最好吃的蛋糕》、時老師的《方格子老虎》、鄭老師的《小紅帽》這三堂課,頗有感想,原來繪本與音樂、繪本與美術、音樂與舞蹈整合的課,可以上得這麼的精彩。

課前,就一直看到顧老師在選音樂,一遍又一遍,顧老師的課形式新穎,選的曲子都是世界名曲,和故事中的'動物很配。學習顧老師的認真,還有她語言方面的幽默、規範。時老師的課很適合小班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內容既簡單又好玩,最後的作品展示效果好極了。學習時老師對小班孩子的耐心、細心,帶領上學才一個學期的小班孩子完成一個好的作品,讓幼兒在故事與繪畫中體驗快樂!鄭老師的課,讓我感受到了她過硬的舞蹈基本功,同時看到了短短一堂課中也能排練出一個適合幼兒的好看的舞蹈。學習鄭老師借班上課的不慌不忙,還有她的過硬的舞蹈基本功。

對三堂課的一點建議:

顧老師的課帶領幼兒的較多,教師是否放一點,讓幼兒自由發揮的再多一些。

時老師的課是否讓幼兒自己動腦說出既不會得罪媽媽,也不得罪爸爸的方法(把橫線和豎線都畫上)。

鄭老師是借班上課,老師與孩子之間不太熟悉,最後的排對形能否該成一豎排一起。

總之,這三位教研組長的課,給了我視覺上不同的感受。應該好好學習!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3

今天上午,聽了健康組的兩堂行爲跟進式研討課。說實話,夏日炎炎,戶外上健康課老師非常之辛苦,特別是擔任健康教研組長的歡欣,身先士卒的參與到研討課中,她和酸酸水果共同帶來了非常新穎又很精彩的《大班健康活動——飛飛城》。

相同的課題,由於執教老師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處理,酸酸水果執教中將重點放在練習“快快飛和慢慢飛“的動作,並採用集體練習和個別練習、聽指令練習和自由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一中“幼兒能控制身體的速度、強度來表現不同的飛行狀態”的目的。

而歡欣是個很有想法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她請幼兒將自己瞭解到的“飛行本領”表現出來,既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又巧妙的活動了幼兒的身體;同時,由於感覺到原有的目標對大班幼兒來說比較簡單,她又將音樂引入活動,讓幼兒聽音樂來判斷飛行的“快和慢”,做出相應的動作;設計了闖關遊戲,增加了活動的難度,同時鞏固了快慢飛的技能;提供了一些教具,讓幼兒練習合作飛等等。歡欣對課的想法很多,也給了我們這些的聽課老師許多的啓示。

細細想來,這兩節課下來其實能代表兩種不同的教師的教學觀:第一個活動中,教師能緊扣活動的目標,運動量達到要求,活動的步驟也非常清楚,整個活動下來很順。但總體覺得幼兒的主體性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很多時候聽老師的指令來進行練習,如何讓幼兒被動的“飛”變爲主動的“飛”,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而第二個活動,教師的想法很多,也能夠將各個領域的內容整合起來,爲課所用,但唯一覺得的遺憾的是:有時候過多的環節設計,給予孩子過大的探索空間,反而會影響活動目標的達成。如何制定一個適合的目標,用最有效的方式來達成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簡單來說,第一個活動需要的是“加”,而第二個活動則需要“減”。

課後,我們全體聽課的老師和執教老師在一起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討論,大家積極的就兩堂課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明天兩位老師在採納了我們的意見後,再次執教,相信經過“磨課”的她們的她們一定會感覺既辛苦又大有收穫吧!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動物吃什麼》是省編教材大班上冊主題五:有趣的動物中的活動內容。本活動是在瞭解了動物的外形之後,繼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觀察動物,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激發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祕的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選取《動物吃什麼》作爲活動素材是因爲:

(1)幼兒對動物有着濃厚的興趣。孩子是非常喜歡小動物的,他們眼中的動物是他們的好朋友。能和他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重要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從幼兒興趣出發選擇內容易激發幼兒興趣。

(2)幼兒的知識水平。進入大班,幼兒對一些動物吃什麼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動物種類繁多,他們瞭解還很膚淺,而對草食,肉食,雜食知道的應該更少。《綱要》中說:教育內容的選擇即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即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經驗和視野。

(3)靈活性強。本活動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執教者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去準備。有足夠的空間收集活動中所需要的材料,只要本活動留着,什麼時候都可以執教。

我確定本活動目標爲:

1.激發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祕的興趣

2.引導幼兒瞭解不同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幼兒興趣出發,選擇本活動就是爲達到目標1、2,這也是教材提出的目標要求。爲什麼我又加上了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目標呢?因爲我有時感覺到雖然實施素質教育了,也啓發了,也探索了,然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卻沒有同步發展。半句話,一個字,一個詞的說,我覺得利用本次活動在充分完成目標1、2的基礎上還有很大空間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動物小狗,開始小狗來動物園了——我想給小狗送骨頭——我的好朋友是小狗,它喜歡吃骨頭——我的好朋友是小狗,我把它放在3號桌上,因爲它喜歡吃骨頭。《綱要》中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興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本活動就爲幼兒提供了語言交往的平臺。

爲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祕的興趣。

難點: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

爲了突破重點、分散難點,我做了如下準備。

1.動物卡片。20多種動物卡片。

青草、竹子、桃子、骨頭、玉米等圖片

2.動物聚餐餐桌圖三幅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本活動把幼兒帶入動物園參觀動物爲情景,瞭解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討論法。

討論法是教師與幼兒圍繞某個問題進行思維碰撞或思維發散,本活動中討論的內容是由教師發起的,動物園還有許多動物,它們喜歡吃什麼呢?這樣運用已有的經驗,聯繫實際,發揮想象。對於吃雜食的動物也逐漸認識起來。

3.示範法。

即有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爲幼兒提供具體模仿的範例。也有能力強的幼兒爲其它幼兒提供的範例。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效果會更好。

當然教學中還靈活運用了其它教學法:如:提問法、觀察法、操作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開通了幼兒多種感知通道。這也正象心理學告訴我們: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個體認識對象的體驗也就越細緻,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

三、說學法

淺顯的謎語,逼真的動物叫聲,引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了幼兒聽的習慣和說的習慣。活動情景的設計把幼兒帶入一個動物世界。他們迫不及待的去喂小動物,精練的提問:你想給誰送什麼?你的好朋友是誰,它喜歡吃什麼?在這樣有梯度的提問中,幼兒的語言越來越豐富,語言表達的內容呈螺旋上升,表達能力自然提高。聽的習慣、說的習慣也在培養。小動物坐位置更是提高了幼兒的分類能力。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即得到樂趣,又活躍了思維,即培養了興趣,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過程

《動物吃什麼》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其基本目的是通過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我採用環環相扣的組織形式,活動流程爲:設置懸念、激發興趣——找朋友感知發現——組織討論。擴散思維——動物分類。提升經驗——活動延伸,擴展視野。

1.設置懸念,引起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一半。動物園又來了新朋友。誰來動物園了?緊緊吸引了幼兒,通過聽聲音,看動作,猜謎語把動物們引出來,一下子就把幼兒帶到了動物世界,激起他們的興趣。

2.找朋友,感知發現。

(1)飼養員叔叔給動物準備了好多吃的,它們是什麼?

教師逐一出示食物圖片,鼓勵幼兒說出這是什麼。

(2)你給誰送什麼?

幼兒說出給誰送什麼,並動手操作。然後扮演動物的老師說謝謝小朋友。送給我……引導幼兒說出不用謝。這裏的師幼互動,即爲下面的語言訓練提供了示範,也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同時也爲下面幼兒之間的互動打下了基礎。

(3)你的朋友是誰,它喜歡吃什麼?

部分能力差的幼兒,有了前面的語言示範,也能試着說出來。這裏注意了因材施教和麪向全體。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通過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即瞭解動物吃什麼又發展了語言。

3.組織討論,擴散思維。

動物的種類繁多,前面幾種只是代表。經過幼兒討論想象,會說出更多的動物,能激發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祕的興趣,使本活動重點得到突破。還有許多小動物它們是誰呢?它又吃什麼呢?當老師問討論結果時,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有些動物只吃草,有些動物只吃肉,這樣就爲下一步動物分類打下基礎。

4.動物分類,提升經驗。

如果簡單的讓小朋友給動物分類,即生硬、又不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於是我設計了動物聯歡、共進午餐的場景。你的朋友是誰?它應該在幾號餐桌上,爲什麼?爲了減少盲目性,每號餐桌上先送上兩個小動物。老師簡單總結,幼兒再根據自己的經驗放置其它小動物。每位幼兒都非常興奮和愉快。興奮和愉快是幼兒活動的最佳背景。在這個過程中,每位幼兒都敢說,敢做,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積極性比較高。在這裏把零碎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認識了許多動物,瞭解到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落實化解了難點。

5.活動延伸,擴展視野。

動物範圍的廣大,讓探索沒有止境。如果就此結束。剛激起的興趣也持續不了多久。本活動的生成、延伸也是一定的了。動物不同,喜歡吃的食物也不同。請小朋友注意收集有關動物的資料和圖片,帶到幼兒園來,大家互相交流。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綜合活動內容。這首詩歌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星星、月亮、太陽都擬人化,描寫了共同歡度新年的快樂,同時通過自然的對話,幼兒知道了過新年自己長大了一歲,更加懂事了。幼兒瞭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過新年的喜悅心情。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基礎知識,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2、目標定位

根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任務,特制定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1)感受新年歡樂氣氛,增強大一歲的自豪感。

(2)學習詩歌的語言,能創編詩歌。

(3)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3、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活動難點則是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使活動得到深化。

4、活動準備

爲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富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1)與詩歌內容有關的課件以及幼兒運用的小圖片。

(2)關於《新年到》的歌曲磁帶、背景音樂,創編詩歌用的小圖片(如小狗、大樹等)。

(3)繪畫用的紙、筆每人一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讓幼兒想說、敢說。在活動中,我本着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採用了以下教法:

1、遊戲法: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活動中。首先,在導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着音樂引導幼兒模仿做夢等動作,創設情境。在理解詩歌的內容時,設計了遊戲“對話”。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對新年的認識。最後,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一年過去了”。

幼兒教師說課稿——新年到,標籤:幼兒園說課,幼兒園說課稿模板,

2、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聽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述。包括自由接結伴講、分組講,這樣可以更好的滿足每個幼兒想說的願望。視聽講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

3、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圖片進行分段跟誦的方法。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四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運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形象逼真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以及優美的音樂,使語言與藝術極和諧的融爲一體。

三、說學法

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爲了給幼兒今後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奠定基礎,本次活動運用的學法有:

1、傾聽表述法:首先,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教師聲請並茂的朗誦,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並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2、探索仿編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爲幼兒創設了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拓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同時,提供了各種小圖片,以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程序

(一)模仿動作,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動力。在活動開始時,伴隨Flash動畫請幼兒聽音樂“模仿動作”,隨着優美的音樂教師說:“小朋友進入夢鄉,做了一個甜甜的夢。”幼兒用動作表現出酣睡,並用語言說“我做了一個夢,我坐上飛船遨遊。”教師將飛船的圖片貼到夢的背景圖上,這就使幼兒從藝術活動中產生興趣,併爲詩歌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師幼互動,共同探索。

這一部分工共分四個環節。第一環節語言遊戲“夢見誰”。教師出示飛船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在遨遊時碰到了誰呢?”“他們是怎樣過新年的?”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述自己的想法,拓展了幼兒的思維。第二環節完整欣賞。讓幼兒帶着問題去聽詩歌裏說了什麼,感受新年的快樂,感受詩歌的美。第三環節分段跟誦。首先,幼兒自選太陽、星星、月亮的圖片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動幼兒的情感共鳴,進行有感而發的朗誦。然後,教師再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自然過度到第四環節完整的有感情的配樂朗誦,完成活動重點。第五環節仿編詩歌。出世小鳥、大樹等圖片引發幼兒思考,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例小鳥們說“新年就是躲在窩裏聽鞭炮······”。通過這樣的操作討論,讓幼兒學以致用,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及時指導和幫助。

(三)遊戲體驗,表達情感。

教師進行情感啓發:“過新年,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唱起歌,把舞跳,敲鑼打鼓真熱鬧。”然後在音樂遊戲“一年過去了”中讓幼兒充分感受新年的快樂。

(四)評價活動,培養自信。

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情感、語言、動作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並注意調整控制好活動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同時針對性的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一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五)說活動延伸

請幼兒欣賞詩歌《新年到》,並組織美術活動,利用靈活的教育機機制,鞏固了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體現了各種教學的整合性。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各位專家:你們好!

今天我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___________ 。

首先,我對教材及課題內容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編寫說明:交代教材適用的專業年級,分析教材在專業能力或核心能力的地位和作用]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包括專業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八個職業核心能力中涉及到的能力]

(3)思想目標*:[*注:思想目標在政治、德育、語文、寫作等人文類課程必須寫,其他自然科學、科學技術類課程視需編寫]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編寫說明:列舉出重點和難點內容,並說明各難點和重點確定的依據。]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1.教學手段

[編寫說明:基於內容特點,計劃選用哪些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2.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編寫說明:列出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可用傳統教學法和行動導向教學法相結合的方法]

三、學情分析(說學法)

[編寫說明:從學生心理學、知識技能基礎、動機和興趣上分析學習特點,說出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必要時列出引導文、工作頁或學習任務單。]

四、教學程序

1.課堂結構:

[編寫說明:一般理論課:可從複習提問,導入新課、講授新內容,總結練習,鞏固新課,佈置作業等環節進行建構。實驗課:任務,原理,示範,分組實驗、填寫報告等環節進行建構。實訓課:可從講解要領、示範動作、強化訓練、變化應用、填寫實訓報告等環節進行建構。也可用職業活動導向的理念從學生的諮詢、計劃、實施、展示、評價及教師在這過程中對應活動進行說明。]

2.教學過程簡要說明:

[編寫說明:對具體教學環節教學實施過程的各環節分步說明,主要說明在師生雙邊活動中教學內容如何實現傳授理解和鞏固的。也可用職業活動導向的理念從學生的諮詢、計劃、實施、展示、評價及教師在這過程中對應活動進行說明。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但是幼兒對圓柱體的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兒已認識了箇中平面幾何圖形和球體的基礎上,我進行了本次教學活動。

二、說目標

《綱要》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根據《綱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認知與能力、情感與態度二方面的目標,體現了目標的整合性:

1、初步認識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探索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激發幼兒探索圓柱體祕密的興趣。

三、說準備

1、 知識經驗準備:

(1)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

(1)提供圓柱體實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積木、固體膠等,準備印泥、紙張。

(2)一樣大小的硬幣若干、透明膠、長方形紙張、固體膠、橡皮泥。

四、說教學方法

在活動中爲了達到完美的教學境界,我除了以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外,還運用多種形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發現法

皮亞傑認爲:教學不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兒童的心智發展。教師應儘可能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操作,引導幼兒積極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根據大班幼兒好奇、好問,又有一定知識經驗的特點,我引導幼兒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說一說中進行探索,從中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的興趣。

2、討論法

新《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並能愉快地與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兒探索前後和探索過程中,我都引導幼兒積極地與老師、同伴交流、探討問題,讓幼兒的思維相互碰撞,在分享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3、操作法

本活動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動的目的是循序漸進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動都提供了相應的、適宜的材料,讓幼兒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發現和鞏固。充分體現了《綱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發幼兒與材料互動,注意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創造的樂趣"的精神。

五、說活動程序

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爲此,本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幼兒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並自由探索

在活動設計的開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問題以任務的形式交給幼兒,讓幼兒自由地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找到以後和球體比一比有什麼不同,然後玩一玩、說一說立在桌上和側放在桌上有什麼不同,並把圓柱體上下兩面印下來,看一看發現了什麼。由於探索的目的明確,幼兒急於發現老師的問題,所以興致勃勃。最後,教師再根據幼兒的講述進行小結,讓幼兒初步瞭解圓柱體的基本特徵,從而順利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二)組織幼兒討論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幼兒把學習到的知識聯繫到社會中去,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爲後面的環節作鋪墊。

(三)玩一玩、變一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幼兒充當"小小魔術師",這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每個幼兒都躍躍欲試,情緒高漲。

幼兒的探究慾望被激發以後,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引導孩子去思考"用什麼方法來操作".教師抓住時機介紹操作材料,並提出活動要求,讓幼兒正確、有目的地進行操作。在幼兒自由動手操作中,教師邊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邊驗證:"你用了什麼方法把它們變成圓柱體?把你變的圓柱體玩一玩。"並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來變魔術。這樣既開發了幼兒的智力,又培養了幼兒探究科學奧祕的興趣。

(四)活動延伸

《綱要》提出,教師應爲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我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提供豐富、適宜的材料,讓幼兒進一步深入探索。

幼兒教師說課稿 篇8

前段時間,聆聽了幼兒園三位教研組長的藝術整合課堂,現將一些初淺的想法寫下來,希望自己以後也能向她們學習,嘗試藝術整合課堂的實踐和教學。

最直接的一個感覺就是非常喜歡這三堂課。記得09年的時候,和幾位老師一起參加了海寧藝術幼兒園的繪本和奧爾夫音樂的結合的活動,心裏一陣驚喜,原來繪本和音樂可以結合得這樣完美,回顧當時的活動,孩子們一邊欣賞繪本故事,一邊在音樂的美好氛圍中將故事形象地表達出來。回來後,我也希望自己創編屬於自己的繪本和音樂的結合,不過因爲能力有限,只是創編了繪本故事《小紅傘》,沒有將小紅傘和音樂結合起來,也請沈君老師找了很多好聽的音樂,不過一直不敢再嘗試,是因爲怕自己不能收穫完美結合的效果。

聆聽了三個活動,感覺眼前突然一亮,記憶又回到了09年的那會,那種老師上課時候的對藝術的深入理解,享受的不僅是孩子,更是聆聽上課的老師。這次,不管是顧驍雁老師的《最好吃的蛋糕》還是時潔老師的《方格子老虎》、鄭蘭老師的《小紅帽》,都讓我們看到了老師的智慧和靈活教學,老師們對兩種不同領域內容的深入分析和巧妙結合。

聆聽三個活動之後,我覺得她們三位老師之所以課堂精彩,因爲她們做到了以下三個反面的積澱:

1、 對內容的有效積澱

如果在平時的閱讀中,看到了一些好的教材,要學會及時摘錄下來,本次展示的活動,都是三位老師平時積累的豐富材料。顧老師選擇的音樂,每一首都與動物做蛋糕那樣匹配,形象表達了做蛋糕的情境。時老師選擇的繪本故事,適合小班幼兒閱讀和理解。鄭老師選擇小紅帽,還有開始部分的音樂,那樣動聽,彷彿在一個清新的早產,小鳥的輕聲歌唱,池塘裏的蛙聲,草叢裏小蛐蛐的叫聲。

2、 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

三位老師的精彩課堂,都離不開老師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抓住重點進行領域的整合,教學的整合。都說一個會藝術通感的人,會有帶給孩子們無窮的快樂,她會不斷有新的靈感賦予孩子,在這次活動中享受到了。

3、 對幼兒的整體把握

三位老師都能將內容和幼兒的的特點等結合起來,演繹了精彩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