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傳說》說課稿範文

【說教材】:

《日月潭的傳說》說課稿範文

這是一篇關於臺灣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的民間傳說,講述的是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爲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歷經艱險,降伏了惡龍,最後又化作青山守衛在日月潭的故事。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第三自然段寫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惡龍;第四自然段寫大尖哥和水社姐歷經艱險,終於戰勝了惡龍。但是文中有幾個地方只用輕輕的幾筆就帶過了許多情節,這就給學生充分聯想、想象、思索的餘地。例如,第三自然段“就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惡龍。”他們會挺身而出地說什麼?第四自然段“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從阿里山的`山洞裏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他們是如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麼克服的?課文也沒有具體寫出來。

【說學情】:

學生本身就喜歡讀神話傳說,因爲它情節生動有趣,所以學生讀了第一遍就激發起進一步朗讀的積極性,大概10分鐘後,絕大多數學生能將課文讀得較爲正確、流利。除了“披荊斬棘”這個成語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詞字面意思基本都瞭解。學生不懂什麼叫“荊棘”,我就利用圖片幫助學生認識荊棘,感受被荊棘劃過以後怎樣,爲後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鋪墊。解決了字詞障礙以後,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了質疑,比如:惡龍那麼厲害,大尖哥和水社姐爲什麼要挺身而出呢?他們在找金斧頭和金剪刀的過程中,會吃盡怎樣的千辛萬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爲什麼要化作兩座青山呢?……應該說這些問題都是圍繞課文主旨提出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走進課堂,一定能學有所獲。有一個學生嘆了一口氣,面露難過的神色:“唉,怎麼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見他們對這樣的課文結尾是有遺憾的

【說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讀準多音字“降、重”在文中的音;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注意把“漆、越、冒、雄”四字寫規範端正。

3、用聯繫上下文和展開想像的方法理解“一籌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千辛萬苦、爲民造福”的意思。

4、能抓住關鍵詞句,聯繫上下文朗讀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體會他們捨生忘死、除邪懲惡、爲民造福的高貴品質。

(美國心理學家馬傑在行爲主義理論基礎上提出了性目標陳述技術。他認爲陳述得好的目標有三個要素:一是說明通過教學後,學生能做什麼或能說什麼;二是規定行爲產生的條件;三是規定符合要求的作業標準。本課教學目標就是遵循這一原則陳述的。)

【說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

2、能抓住關鍵詞句,聯繫上下文朗讀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體會他們捨生忘死、除邪懲惡、爲民造福的高貴品質。

【說教法】:

1、“讓學生充分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情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以學生的自我探究貫穿課堂的始終。

2、利用文中空白處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的,感受人物內心,豐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