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兒》的說課稿

《雨點兒》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點,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情節性強,便於學生閱讀。

《雨點兒》的說課稿

教學本課的重難點是識字、寫字,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在教學時我合理利用農遠資源,通過有計劃地播放教學光盤,與電視老師互相合作,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隨着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豐富的教育資源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講授,學生聽的接受式、填鴨式教學的缺陷。特別是課改後的語文內容新穎,形式多樣,圖文並茂,遠程教育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思維能力也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一、激發興趣,增強主動意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開始,我先播放光盤,出示謎語,學生立即就會融入電視情境之中,激發學習動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繼續播放光盤,採用多種學習方式,如做遊戲、跟學習夥伴比賽學習等,學生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教學能夠使聲畫並存,生動直觀地將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的感官,通過聽覺、視覺的協調作用,打開學生的思路。學生始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也使語文課充滿了情趣。

 二、讀想說寫,實現自主學習

教學本課時我放手讓學生在教學光盤的作用下,運用已學過的拼音知識,教師適時引導,鍛鍊自學能力。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實現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讀”始終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主旋律,而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於是,在觀看光盤聽電視老師提出初讀要求後,我馬上讓學生交流重複電視老師提出的.要求。這樣做既能養成學生愛傾聽的習慣,又避免了學生出現盲目讀書的現象。讀通全文後,我以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詞語,包括和電視上的學習夥伴認讀,出示卡片領讀、小組讀、開火車讀。反饋檢查時,讓學生做“戴帽子”遊戲。在引導學生理解“飄落”一詞時,我讓學生和電視上的學習夥伴比一比,去發現句子,理解詞義。這樣做的目的是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爲此,我在指導學生研讀課文當中,安排了學生挑選喜歡的自然段輪讀課文以及和學習夥伴賽讀、分角色朗讀等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悟景,讀中悟情,產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並在此基礎上充分想象,抒發感受。教學時,我讓學生說說你喜歡雨點兒嗎?雨點兒讓大地變得如此美麗,你想對它說什麼?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播放光盤再現美景。媒體創設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悟。學生讀出了意境,讀出了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教學重難點也迎刃而解。同時我還重視語言文字的練習,引導學生用“……從……”的句式說話。此時,學生的各種感官都沉浸在課文中,從而獲得了豐富、生動、獨特的感受。

識字要和認識事物相結合,和寫字相結合,所以在最後環節,我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本課的生字都是獨體字。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觀看光盤領悟寫法,然後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筆畫高低長短,把字寫勻稱。

三、轉變觀念,凸現教師角色

在教學《雨點兒》時,我播放光盤十三分鐘,在不同環節有選擇地進行了暫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播放謎語先請學生猜,繼續播放聽電視老師明確讀書寫字的要求,看電視老師演示領悟“飄落”,觀察電視屏幕的圖畫理解文意,跟學習夥伴同步學習、比賽學習等,這一系列操作步驟都是教師對教學光盤這一載體的科學利用,是教師用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途徑。可見,利用光盤教學,並不等於說教師只是一個簡單的光盤播放員,帶着光盤直接去上課就可以了。與傳統教學相比,它需要教師做好更爲細緻的準備工作。播放光盤不是盲目的,教師要選擇看的方式、看的時機和看的次數。光盤中的哪些地方應該以看爲主,哪些內容應與電視裏的師生互動,哪些內容需要粗看或細看等,都需要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考慮清楚,上課時纔能有的放矢。從而形成光盤、學生、老師三方互動的新課型。毋庸置疑,教師仍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與傳統教師角色所不同的是,現場教師與電視老師共同執教,融合教學。

由於本人的經驗和水平有限,對課堂上利用光盤教學也是初次嘗試,在教學當中一定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同時也在此向給我這次鍛鍊機會的宋校長和各位領導表示感謝,向對我這節課進行精心指導的凌主任和各位老師表示感謝,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