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五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五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分數與除法中的第一課時。我將就“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等四方面進行說明。

(一)、關於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認識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這一教學內容,是小學教學第十冊第四單元中第一小節的授課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一樣,本小節教學的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也是由於分數乘法意義的擴展,相應地除法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了擴展而產生的新的應用題。本節課承接了分數的意義等知識,又爲今後學習單位名稱的轉化和分數的大小比較等內容做好知識的鋪墊,所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體會量與率的區別十分重要。指導思想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二)、關於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的確定

根據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認識,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知道如何用分數來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生生合作中學會傾聽,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師生合作中,大膽創新勇於發現,不畏艱難。勇於探索和思考,培養學生轉化的思想。

本節的重點是理解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而本節的難點是具體體會每一個商的由來,它具體表示的意義,也就是通過分數與除法之間各部分關係的教學,實際上要將分數的意義在學生的感性認識上進行一次昇華。本節課我採取利用具體實物,圖形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教學過程的設計採取在大量的數活動和數學信息中感知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進行中,要充分創設讓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設計生動有趣,富有個性的數學活動,在學習中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實實在在的學好基礎知識,讓每個學生通過學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營造民主、和諧、活躍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貫徹“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思維爲主線”的原則。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尋求分數除法的解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爲主體,教師是領路人,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分層練習、注重發展

練習有層次,由嘗試練習到綜合練習到發展練習,層層深入。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情引入,自主建構。

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識上學習新知識,讓學生感知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爲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鋪路搭橋。

(1)(課件展示)

1)6塊月餅分給3人,每人分多少塊?

2)1塊月餅分給2人,每人分多少塊?

3)1塊月餅分給3人,每人分多少塊?

(2)問一問他們怎樣計算每人分得的塊數?

(3)當他們發現不能得到整數的商時,引導他們討論應該怎樣表示他的結果。

從而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4)介紹分數表示除法的商的由來。

二、在目標的遞進中,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學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時,將數學活動變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遵循學生認知的特點,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創造有現實性,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數學活動。

(1)出示例1:例1: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多少個?

1)生討論

1在討論過程中,啓發學生用一個數表示

2在小組中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2)生彙報討論結果

生1:從圖上我可以知道每人分得這塊蛋糕的

生2:求每人分得多少個,要算1÷3得多少?

師:1÷3得多少呢?

(2)出示例2: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人平均分得多少塊?

——首先請他們估算一下每個人應分得多少塊?

參考答案:

A、半塊B、半塊多c、一塊

——其次,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最後展示分法

(3)列出完整的算式,並用分數來表示具體的結果。

(4)在教授完例1和例2後,不忙於理論的總結,因爲在這裏學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認識。那麼教學設計爲請他們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和結果,猜測分數與除法之間有什麼關係,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情況,安排模仿練習,感性體驗數學活動。

把1米長的鋼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長多少米?

體會當得不到整數結果的時候,用分數來表示他們的商,發現分數的分子是除法裏的被除數,分母是除法裏得出術,在總結完各部分關係與分母公式後,請他們推理一下,除法理由具體要求嗎?(除數不能爲零)那分數有沒有要求呢?說一說理由,教師板書b≠0,引導進行驗證從分母所表示的意義說明沒有意義。

三、掌握知識技能,實現數學思想的深入。

結合本書的重點,難點,這一部分教學的目的要是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並能在應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有層次的練習中,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建構知識的框架,實現數學思想的逐步深入。

練習設計主要分爲以下幾個層次:

①強化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4÷5=5÷12=7÷8=

讓學生敘述一下你觀察到了什麼?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然學生想一想,你都可以知道什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觀念訓練知識的遷移能力。怎樣解答?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

②用分數表示商的意義的總體認識。

單位換算:9cm=()dm3cm=()m7dm=()m

11秒=()分5分=()時8時=()天

四、畫龍點睛,留下個性發展的空間。

課程的最後以學習目標進行提綱式小結,便於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再次重申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好習慣教師引導思考練習一中每段的長度都不一樣,要將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從認識上、意義上、聯繫上進行一次昇華。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認識,爲今後的繼續學習留下個性發展的空間,釋放無窮的潛能。

五、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爲新授例題。

第二部分爲總結的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知識。

第三部分爲分層次的發展思維。

這樣設計的目的再現了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體現了一切事物發展的本質特點,更重要的是滲透給學生,從實踐中上升爲理論,又用於指導新的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真實性,從而樹立從小愛科學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關於教材

《百分數的認識》它是學生在學習整數、小數的基礎上以及分數的意義和應用,特別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教學基礎上設計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的基礎,特別是對於以後學習百分數的應用,解決生活中的百分數問題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並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組織學生探索,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討論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

1.依據學生學情,以自主探索爲主線,以發展創新爲宗旨,採用多媒體教學爲輔助手段。

2.具體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索----合作交流----引導發現----綜合概括等教法。

學法分析:

1.基於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記憶和模仿,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纔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2.具體方法: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綜合概括等

3.通過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等活動環節,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關於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由網絡調查表小學生最喜愛的動畫片直接給出百分數,引出課題。

引導學生分析表格中的百分數,並教授百分數的正確讀、寫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出示大量生活中運用百分數的實例,啓發學生思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過四個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百分數

其中探究活動一,回顧網絡調查表小學生最喜愛的動畫片,引出五洲小學四、五、六年級的調查表,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由分數推算出百分數,由學生小練筆來加深這一推算過程;

探究活動二,這是課本上的案例,起初只給了學生三個球員罰中次數,引導學生討論派幾號球員更好,通過討論結果啓發學生考慮到另外一組罰球總數的數據,從而得出必須知道每個人罰球總數,看每人罰中的數佔罰球總數的百分之幾?用百分數描述每個球員的命中率;

探究活動三,利用種子發芽實驗,給出十組數據,讓學生感受到分別用分數、通分後的分數和百分數表示的發芽率,哪一種能更直觀的體現出發芽率的高低,進而讓學生理解百分數便於比較的優勢;

探究活動四,再一次將生活中百分數的實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說出百分數在句子中的含義,理解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表示的是一個數佔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通過板書再加強學生們的理解,最後通過趣味成語再一次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帶領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強調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和意義。

2、通過教師寄語讓學生思考99%的汗水再加上1%的靈感等於成功這句話的含義!

四、關於板書設計

因爲運用了大量多媒體課件,因此,板書就要簡潔、明瞭,我主要呈現出課題、由分數推算出百分數的過程和百分數的寫法及意義,讓學生可以通過板書瞭解到本課的主要內容及重難點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最小公倍數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參與、發現、歸納的基礎上認識並建立並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的過程。

2、結合學情與新課程標準對本環節的要求,分析教材編寫意圖: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爲豐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採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瞭解了整除、倍數、因數以及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通過寫出幾個數的倍數,找出公有的倍數,再從公有的倍數中找出最小的一個,從而引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圖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數,以及這兩個數公有的倍數,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爲今後的通分、約分學習打下的基礎,具有科學的、嚴密的邏輯性。

(二)對教材的處理意見

1、教材中鋪磚對於理解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比較抽象,不利於建立對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來鋪牆磚”的題目改爲“找兩人的共同休息日”來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學生的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其次,有效的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再者,課堂中最有效的時間是前15鍾,做好這段時間的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把這一比較難理解的環節放在後面。

2、新授課中補充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從意義的理解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來理解意義。理由是:數學教學應密切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3、課堂習題進行了有明確針對性與目的性的改變。(後述)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應用,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學重點

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標準》中要求4—6年級的學生能找出10以內任意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應放在學生對數的概念的認識上。

3、教學難點

運用“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理由是:《標準》中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技能。但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普遍較低,所以要達到《標準》中的要求這無疑是重點中的難點。

二、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小學生的動手欲較強,學生認識數的概念時更願意自主參與,自己發現。再者,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有限,而小組合作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通過交流獲得數學信息。

2、學法指導

通過動手,讓學生在月曆紙的上動手找一找,圈一圈;通過動口,在概念揭示前,學生動口說一說。給學生機會說動手之後的感悟,還可以在個人表達的同時傾聽他人的說法。

三、說教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標準》中的要求,也爲了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我將本節課設計成寓教於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一環環的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的過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課,通過月曆探索新知。

學生在月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兩個數的倍數關係

2、順其自然地滲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學生探索後,用自己的語言梳理新知,學生便能在環環相扣的教學進程中順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溝通二者之間的聯繫。

3、創設問題情境,嘗試應用,方法提煉。

結合教學內容特徵,創設富有生活情趣的問題情境,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鼓勵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解題技能。

4、鞏固練習、不斷刺激,不斷鞏固提升。

四、教學具準備:

印有月曆紙、多媒體課件。

五、具體的教學過程:

我設計的總體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應用、鞏固。將直觀演示與抽象思維相結合。我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利用學具,導入新課(本環節爲解決教學重點)

1、學生在預先發放的月曆紙上按照老師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數的日期。

2、引導學生觀察所找出的日期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髮現日曆上的有特徵的數,從而引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

3、把生活問題提煉爲數學問題,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二)、創設情境,應用知識:(本環節爲解決教學難點)

1、出示同學排隊的題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再次打通生活與數學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方法提煉。

(三)、練習鞏固(講清練習的層次)

1、學會用最基本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用這樣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鋪牆磚。用數學方法來解釋生活現象,隱含着求公因數與求公倍數的聯繫。

(四)、課堂小結

學生回憶整堂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按一定的線索梳理新知,形成整體印象,便於知識的理解記憶。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時“中位數”。

一、說教材

中位數的學習是在學生已學過“平均數”的基礎上進行的。“中位數”也是《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一個新的要求。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要讓學生了解到: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不僅能用“平均數”來反映,在一些情況下,還能用“中位數”很方便快捷的反映出數據組的整體水平和集中趨勢。

這一節主要安排了兩個內容:一是理解某些情況下,用中位數作一組數據代表,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合理性;二是學會計算一組數據中數據個數分別是奇數或偶數時中位數的值,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認知規以及《新課標》的精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例,讓學生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和特點;學會計算一組數據中位數的值;

2、能在具體的實例中,解釋中位數的實際意義;

3、在學習活動中,感受中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交流評價的能力。

基於以上目標,我認爲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和特點,會求一組數據中位數的值上,難點是在具體情境中,解釋中位數的實際意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爲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方法我主要採用:

1、自學.展示.點撥指導教學法:此方法貫穿整節課的始終,通過讓學生自學可以鍛鍊學生自學能力,展示交流可以鍛鍊學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點撥指導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2、合作交流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

以教法促學法,本節課學生的學法應是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序

我想利用我們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學模式結合教研室下發的“五環節”教學模式來設計本節課。

一)複習鋪墊,談話導入

1、複習求一組數據平均數的方法

多媒體出示105頁例4,談話導入,這是某校五年級一班舉行擲沙包比賽時第3組的同學們製作的他們小組人員的成績統計表,仔細想一想,用什麼數表示第3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2、學生很可能想到用求平均數的方法,這時可以鼓勵學生求出它的平均數。

3、然後引導學生髮現這組數據中有5個同學的成績低於他們的平均數,請學生思考並小組討論爲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有兩個人的成績特別優秀)

4、引導學生明確,平均數高於這組學生中大部分同學的成績,是因爲有兩個人的成績特別優秀,因此用平均數表示這組學生成績的一般情況不合適。哪用什麼數來表示這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二)自學嘗試

1、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

預習提綱:

1)認真觀察統計圖中的數據,用什麼數來表示這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2)怎麼能很快地找到這個數呢?

3)誰來給這個數起個名字呢?

2、學生思考之後,可以讓他們打開數105頁,從書上找答案。

(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目的是指導學生如何自學,對學生的學習給與方法的指導。當學生思考之後再看書找答案,可以激發他們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展示交流

1、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首先讓小組中推選出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找中位數的過程,然後讓他們當小老師把他們的思路將給大家聽。

(設計這一環節目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點撥指導

重點和學生理清找中位數的方法是先把這組數從大到小排列,然後找中間的數。

(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五)鞏固拓展

微機出示例5,五年級二班的7名同學的跳遠成績統計表,並出示問題前3個問題讓學生練習。

當學生都完成作業之後,再出示第4個問題,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楊東的成績2.94m,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

再次組織學生自學嘗試,展示交流、點撥指導,使學生明白數據有偶數個時取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作爲中位數。

六)小結讓學生總結這節課通過學習得到的

結論:總結自己在小組討論和交流中的表現,來個自我評價。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用字母表示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認識方程》中的第一節。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接觸過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計算公式和運算律,對簡單實際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係也已經比較熟悉,這些都是學生理解本單元所學知識的重要基礎。同時本單元知識又是學生進入代數知識學習的入門知識,是學習方程的基礎。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因此,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藉助生活中的實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知道字母所表示的不同取值範圍。

過程方法目標:

1、在探索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過程中,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

2、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滲透歸納猜想、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

1、感受數學的簡約之美。

2、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感悟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探索規律,並用字母表示一般規律的過程。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1、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是屬於“程序性知識”,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用建構主義教學策略,具體實施方法是情境體驗法。即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應用,從而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2、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簡寫方法是屬於“陳述性知識”,依據行爲主義學習理論,採用有益於學生接受的方式。首先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簡寫規則,然後在運用中加強理解與認識。

學習方式多樣:觀察、比較、思考、交流、概括、應用與反思等,加深對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的理解。

探索過程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

三、說教學流程。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爲: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本課的教學構想是:首先創造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喜歡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讓學生不知不覺中感悟到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再通過學生合作討論,從中體會用字母表示數字,運算定律,計算公式具有簡明易記和便於應用的優勢。最後幫助學生掌握一個數的平方與乘號省略的簡寫法。總體體現“具體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運用實踐”的教學思路。主要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第三環節:趣味應用、綜合提高。

具體流程如下:

環節一: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唱字母歌,然後出示一張撲克牌(Q),讓學生說說它在英文中讀作什麼?在漢語拼音中呢?在撲克牌中代表幾?從而感受到字母還可以代表數,繼而導入本課。

環節二:本環節共有三個活動:

活動一:說兒歌。

兒歌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通過兒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1、師生合作說《數青蛙》的兒歌(一隻青蛙一張嘴,二隻青蛙二張嘴……),然後問學生:這個兒歌能說完嗎?爲什麼?

2、如果老師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只數,你能重新說說這個兒歌嗎?(a只青蛙a張嘴)

3、讓學生思考“這裏的字母a可以代表哪些數?”

4、除了用字母a,你還想用哪個字母來說說這個兒歌?

設計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就兒歌中隱含的數量關係,發現其中的規律,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同時還要明確字母所表示的取值範圍。

活動二:猜年齡。

從猜年齡遊戲中學習用字母表示數。

1、先讓學生說自己的年齡,並猜一猜老師的年齡。

2、告訴學生老師比××大23歲,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由同學的年齡,不斷推算出老師的年齡。當他在某一歲時老師的年齡是多少,列出算式。並想個辦法用一個式子概括所有同學的想法。(x+23)

3、這裏的x代表什麼,x+23呢?通過看這個算式你能知道什麼?讓學生明白了x+23不僅代表老師的年齡,還表示老師比同學大23歲,由此發現含有字母的式子不僅可以表示老師的年齡,還可以表示老師與同學之間的年齡關係;發現不僅x在變,x+23的結果也在跟着變,但x+23之間的關係卻永遠不變,即用字母所表示的數量關係不變。

4、這個字母x表示的範圍又是多少?讓學生明白用字母表示年齡應有個範圍。

5、如果老師的年齡用b來表示,你的年齡可以怎樣表示?設計這一問題的目的是鞏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同時也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便於有效指導。

猜年齡這一活動是從一般到個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x表示一個具體的歲數,x+23也表示一個具體的歲數,進而幫助學生真正理解x+23既表示老師年齡,也表示老師與同學的年齡關係,從而突破重點。

活動三:擺一擺。

通過擺小棒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意義。

1、說規則:用小棒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想一想擺一個這樣的圖形需要幾根小棒,擺2個、3個、甚至更多個同樣的圖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列出算式並填在表中。同桌三人合作,一人擺、一人填表。

2、根據學生的彙報講解:像這樣數字與表示數的字母相乘時,乘號可以省略不寫,或用“?”來表示,同時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讀作4a。

3、4a表示什麼?

(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簡寫規則,在辨析中加強理解和認識,這一設計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簡寫方法。)

4、如果窗臺上的花1瓶需要x元,那麼這些花共要多少元?

本環節的三個活動都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不僅用字母直接表示一個量,同時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個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了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同時反覆感悟字母表示數的不同取值範圍,促進學生對字母表示不確定的數的理解,而且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簡潔明瞭的表述規律和公式,使學生充分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和作用,從而突破了難點。

環節三:在這個環節中我注重練習設計的趣味性與層次性。激起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達到鞏固深化的目的,共設計了4道相關練習題。

1、再次回到《數青蛙》的兒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補充完整。

2、用字母表示學過的所有圖形的計算公式。

3、動物氣象員:你們知道嗎,有些動物具有特殊的本領,能預告天氣變化的情況,被人們稱爲“動物氣象員”。你們都知道有哪些動物具有這種本領?(出示)在某地,人們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該地當時的溫度有以下的近似關係:用蟋蟀1分鐘叫的次數除以7加上3,就近似的得到該地當時的溫度。你能用帶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該地當時的溫度嗎?如果蟋蟀1分鐘叫了140次,該地當時的溫度大約是多少?

4、讀書節:這學期學校開展的讀書節活動,市圖書館、市新華書店爲同學們捐贈了大批好書,據統計:(出示)

(1)捐贈的《西遊記》的本書正好是《科學家的故事》一書的2倍。

(2)《童話故事》比《西遊記》和《科學家的故事》的總和少60本。你能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什麼問題並列出帶有字母的關係式?

5、總結。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衆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是“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教學內容,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衆數的含義及特點;能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對於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而言,衆數是一個全新的內容,但對於孩子的生活體驗而言,他們對衆數的應用並不陌生,例如教材中設計的舞蹈隊選隊員、生活中衣服的均碼問題等。教材編寫方面有兩個特點。一是注重與所學統計知識的聯繫。二是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凸現統計知識的價值。

2、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已有三個基礎:1.理解了平均數、中位數的含義,會用平均數、中位數反映數據特徵。2.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統計思想方法。3.對於孩子的生活體驗而言,學生對衆數的產生並不陌生,有些生活體驗,如舞蹈隊選隊員、均碼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是:如何根據統計量對事物的發展進行綜合分析,並作出簡單的預測或決策。

教材的重點數學思想是讓學生感知衆數產生的必要性,幫助學生理解衆數的統計意義。本節課在整個統計教學中有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3、基於前面的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制定瞭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理解衆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衆數,理解衆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特點,並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做出決策。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小組協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求真的科學態度,揭示數學中美的因素。體驗事物的多面性與學會全面分析問題的必要性。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衆數,理解衆數的含義及作用。

教學難點:能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特點,並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做出決策。

二、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攻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鼓勵探究,變教爲引”的理念,並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學法上則通過學生的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進行學習。我讓學生在觀察交流中學會“擇優錄取”。在討論合作中來辨別應該選擇哪一種統計量。學生通過看一看、算一算、想一想、議一議、辨一辨等一系列活動,逐步認識衆數的意義和求法。

三、教學過程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五個環節來完成:第一環節:依據情境,理解衆數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我分三個小環節完成,先是出例1(出示)讓學生試着來選擇合適的身高,讓學生對平均數、中位數、衆數三個統計量再次進行討論,然後得出衆數的選擇——整齊美觀(即集中性的特點)。

第二環節爲說明一組數據中衆數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設計了“找衆數”環節:其中第一、二組是隻有一個衆數的,第三組是有兩個衆數的,第四組是沒有衆數的。這樣學生對衆數就會有進一步的理解了。

第三環節:比較平均數、中位數、衆數首先是說一說三個統計量的不同作用,然後出示不同的情境題,讓學生來選擇其中的統計量。這樣很好地體現了練習的針對性和層次感。

第四環節:聯繫情境,應用衆數。

1、通過出示班級成績情況,讓學生可以怎樣表示個人成績在班級中的水平。

2、介紹均碼,讓學生了解衆數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五環節:全課小結,課後延伸談談這堂課的收穫,加深整堂課的理解。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教材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82-83頁內容。

《點陣中的規律》屬於嘗試與猜測部分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新課程標準》中的數形結合思想在教材中的具體體現,看起來似乎對學生很陌生,與其他知識沒有必然的聯繫,是一節相對獨立的數學探究課,其實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過一些,如:一年級的找規律填數,二年級的按規律接着畫,以及四年級探索圖形的規律,都是逐步將數形結合在一起,將知識進行進一步提升。使學生通過觀察、推理等活動,找出圖形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與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圖形,認識“點陣”,瞭解點陣的基本知識。

(2)能在具體的觀察活動中,發現點陣中隱藏的規律,體會圖形與數的聯繫。

(3)培養學生觀察、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活動,引導學生髮現和概括點陣中的規律。

教學難點:

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圖形與數的聯繫。

教法學法:

教法安排:本節課我運用了活動教學形式,給予更多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新知,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最後歸納出點陣中的規律。

學法安排:將自主學習與老師引導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結合老師的引導,尋求規律,嘗試發現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首先,出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擊缶方隊錄像,通過震撼、整齊的擊缶方隊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接着出示擊缶方陣圖,隨即告訴學生:如果我們將每一個隊員看做成一個點,就形成了點子圖,這樣一個點子圖,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臘數學家們就給它取名叫“點陣”,而且在這些點陣中還隱藏着許多的規律,這樣一來不僅把方隊(方陣)變成點陣,而且自然地引出了新課,還讓學生感到點陣並不神祕,點陣就在我們生活中。

第二環節:探究新知,總結規律。

出示一組點陣圖,讓同學們自己先觀察這個點陣圖,根據圖形特徵來思考第五幅圖該怎麼畫(學生動手操作)。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並從中探索規律,然後彙報,由我引導出最終的結果:第幾個點陣就是幾×幾,如果用n來代替點陣圖的序數,那麼可以將規律表示爲n×n。

剛纔用的是從點陣圖的外形特徵出發,發現並找到解決外形點陣中點的特點的方法,如果現在我們換個角度,還能不能找出點陣的規律呢?引導學生“斜着看”。引導學生用數學表達式來表示點陣中所有點的數目,並依此寫出後幾個點陣圖點數的數學表達式,總結規律:第幾個點陣就從1連續加到幾,再反過來加回到1。

做到這還不夠,繼續引導學生再換個角度,看有沒有新發現?隨即引導學生“拐彎看”,讓學生根據折線劃分後的點陣圖自己探究規律並用數學表達式總結規律。即:第幾個點陣圖就是從1開始加連續的幾個奇數。第n個就是要從1加到2n-1(在這可能學生對2n-1很難概括出來,須適時引導)

第三環節:應用方法,解決問題

試一試(第一題):在本道題的規律發現中,要讓學生自己感覺圖形的特點,並結合1×2的含義完成練習,完成練習後讓學生再思考爲什麼你寫出這樣的算式。再讓學生思考這組點陣圖的規律,規律總結爲:第n個點陣圖中的點陣數目是n×(n+1)。

試一試(第二題),本道題直接讓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後評講,爲什麼可以得到15的結果,學生彙報後,總結一下,第n個點陣圖的點陣數目是1+2+3+…+n。

第四環節:課堂回顧,總結收穫

讓同學們回顧本節課內容:1、點陣中的規律可以從點陣的形狀入手;2、從不同的觀察點,用不同的劃分的方法也可以發現點陣的規律;3、點陣的規律用算式來表達更加的方便。

最後,爲了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設計了拓展應用,運用課件爲學生展示了點陣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並以古希臘數學家的一句名言來結束本堂課。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方程》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分析、教法與學法分析、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展開的,爲下面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的教學作鋪墊,有着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同時,方程作爲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對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素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1.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小學生年幼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

2.學生的知識結構

學生已經完成了整數、小數的認識及其四則運算的學習,積累了較多的數量關係的知識,是在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學習方程知識的.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寫意圖、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結構,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能力目標:通過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觀察、分析、探求的學習激情,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及主體作用.

四、重、難點分析

方程作爲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爲:理解方程的含義.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處在感性認識的階段,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還存在着很大困難,所以將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確定爲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1.學法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爲了不教.”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因此,在學法中,讓學生通過“感知交流→觀察比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過程去發現新知,從而達到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

2.教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學生自己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因此,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採用以小組合作觀察探究爲主,多媒體爲輔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觀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學生在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在該理論的指導下,我將按創設情境→觀察探究→知識運用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我首先提供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圖,通過“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的活動,引出“50+50=100”的等式,激活學生已經積累的關於等式的感性經驗.這樣,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徵.

2.觀察探究——形成概念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步驟突出這個重點.

【感知交流】我提供了四幅天平圖,讓學生充分感知和交流,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通過展示圖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觀察比較】接着,我提出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和比較,認識到列出的式子中,兩個式子是等式,還有兩個式子不是等式.而這裏的等式與前面的等式不同,它們都含有未知數.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

【得出概念】通過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方程的特點,並用自己的語言充分地表達,從而得出方程的概念,即 “像x+15=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分析概念】這部分是教學的難點,爲突破這個難點,在得到方程概念的基礎上,我及時組織學生討論“等式和方程有什麼關係”,幫助學生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繫與區別,體會方程就是一種特殊的等式.這樣做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知識運用

“試一試”通過列方程表示現實情境中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體會方程的思想,併爲進一步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一些準備.

“練一練”安排了三道題.第一題採用學生搶答的方式,通過判斷題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引導學生體會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邏輯聯繫,加深對方程含義的理解.第二題通過讓學生寫出一些方程在小組裏交流,引導學生將已有的對方程的認識用外顯的形式表達出來,促促進學生自主地建構方程的模型,內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題採用全班交流的方式,根據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列方程,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熟悉列方程的思維特點,又有利於學生對方程含義的理解.

4.引導小結

本課的小結采用學生小結的模式,這是讓學生學會自己梳理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然後我再對學生的小結進行總結.

5.佈置作業

爲了使所有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我佈置了必做題:要求學生每個人寫一篇數學日記,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同時又爲學有餘力的學生留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我佈置了探究題.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