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力物理說課稿

各位評委,大家好:

彈力物理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彈力》。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過程分析、效果分析四個方面談一談關於本節課的設計。

一. 【教材分析】

《彈力》是蘇科版初中物理第8章第1節內容。彈力是學生在進入初中學習了力的概念後,進一步學習的一種性質的力,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之一。彈力的學習至關重要它是學習摩擦力的基礎更是力學部分的基礎, 無論是從知識本身的角度出發,還是從知識外延來看。本節知識都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通過實例,從生活中常見的形變現象出發,認識到彈力存在;在實驗探究力與形變的關係之後,又回到了彈力應用,給學生以感性認識彈力對生活的影響。根據教材特點我確定了教學重點: 彈力的概念,物體形變大小與外力大小關係、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構造及使用方法。

從教材體系上看,學生已學習力的基本概念、並且在生活中接觸過一些關於彈力的生活事列,如弓箭、氣球、跳板等等,爲學習彈力打下了基礎。並且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實驗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

對於進入初中學習的學生,他們有較強的求知慾望,思想上、心理上還不太成熟,思維的敏捷度還不夠高。基於對教材的這些認識,根據對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的難點。

教學難點: 彈力概念的引入、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探究物體形變大小與外力大小關係,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本着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①掌握形變與彈力的定義。

②形變大小與外力大小的關係。

③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構造及使用方法。

能力目標 :學生通過觀察物體的形變和彈力的產生的一系列物理實驗,學會從實驗現象中分析,簡單的.科學規律。

情感目標 :通過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理論

聯繫實際的觀念。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我採用瞭如下教法與學法。

2、教法與學法

教法:本節採用啓發式教學爲主,結合實驗、講解、討論、探究等多種方法輔助教學。

學法: 學生在我所創設的物理環境中,通過觀察、實驗、歸納等活動主動獲取

必要的感性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通過以上教法與學法,使學生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具體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三.【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設計問題,情景引入

首先,我通過一個小車彈簧實驗,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興趣,產生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小車和彈簧之間存在着一個力,然後設疑:這個力是什麼力,是怎麼產生的?既開闊學生思路,又啓發學生思維,從而順理成章的導入了新課。並展示桌子上的壓力與支持力,打碎的燈泡,提出兩個問題:任何物體都能發生形變嗎?發生形變的物體都能產生彈力嗎?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入課堂。

第二環節——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形變:

通過直接提出的方式,提出形變的定義,讓學生形成形變物體所具有的一般特徵。讓學生歸納形變的種類,並介紹什麼是彈性形變,以及彈性限度,使學生獲得直觀認識。

2、彈力概念:

在學生對形變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結合剛纔的實驗,分析兩個實例,一是:彈簧拉伸,二是:受壓直尺。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發生形變的彈簧能給物體以力的作用,發掘出這個力就是彈力,從而得出彈力的定義。

彈力的產生條件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先引導學生閱讀彈力定義,從定義中找出彈力產生所要具備的兩個條件。再舉出幾個具體實例,向學生們展示桌面上的書和吊於電線下的燈這兩個模型讓學生分析,壓力和支持力都是彈力,繩的拉力也是彈力。

3、物體形變大小與外力大小的關係。

我從形變的幾個基本類型入手,展開分析形變與彈力之間的關係,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通過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分組進行實驗,並對實驗結論進行分析與論證,分析誤差形成的原因,再通過評估與交流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在各個小組間進行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們爭論的焦點,並給予恰當的引導。討論結束後,各小組派代表展示討論結果,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不難得出如下結論:外力越大,形變越大。

4,測力工具—彈簧測力計。

我通過圖片和實物相結合的方法,使同學們認識彈簧測力計,並講解力的單位相關知識。通過讓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引導學生使用彈簧測力計,並總結使用方法,

5.彈性使能,觀看課本相關圖片,認識彈性勢能。

設第三個環節——課時小結,鞏固練習

爲了讓學生們能對這節課所學的新知識有一個全面系統的瞭解,指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重難點知識進行了複習小結,並引導學生解答相關例題,使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得到昇華。

板書設計:板書是依據教學目標、以突出重點、簡潔明瞭,便於記憶爲出發點,依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效果精心設計的。作業爲課後習題,目的是鞏固重點知識,提高學生能力。

四、【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的過程設計我預計可達到以下效果: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生活實際內容引入,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活動,引起學生有意注意,設計合理的探究內容,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變規律的傳授過程爲規律的探究過程能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實現本節課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的教學目標。

當然本節課的設計還存在着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