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數數的組成》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數數數的組成》說課稿

1、 教材分析

《數數 數的組成》是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的第一課時,本單元包括數數 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這幾部分內容。數概念是整座數學大廈的基礎,是重要的數學概念。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對20以內各數有初步的認識,本學期將數的範圍擴展到100以內,100以內數的概念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的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數數 數的組成》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包括課本31頁的主題圖,32頁、33頁的例1—例3,以及33頁下面的做一做。其中31頁的草原牧羊圖是爲了讓學生整體感知100有多少,體會數學與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例1是數100以內各數,是爲了使學生從整體上感受100,認識計數單位“一(個)”、“十”和“百”。例2是爲了突破數數難點: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應該是多少而設計的。例3是通過讓學生擺放35根小棒的過程,使學生領會一個兩位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加深對計數單位“一”、“十”的理解。

這部分內容選取的素材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不但品種多樣,而且是師生比較容易找到的實物。學生應用這些實物作爲學習數這個概念的載體,使之變得容易理解。另外,爲了使學生掌握數這個概念中諸多重要但又較抽象的內容,教材加強了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中就掌握了這些概念。本節課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爲以後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2、 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內各數的過程,感受100以內各數的大小。感受100以內各數就在身邊。

(2)、使學生能獨立地數100個物體,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對計數單位“一(個)”、“十”、“百”有一個感性認識。

(3)、使學生初步瞭解100以內數的順序,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4)、培養學生數數的興趣和估數的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內各數的過程,建立100的數感。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對計數單位一(個)、十、百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教學難點是:數數過程中,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應是多少。

二、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習了20以內各數的認識,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一階段。

這學期將認數範圍由20以內擴展到100以內,組織學生學習100以內各數的認識,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二階段。而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前,經過學前教育,很多學生對100以內的數有了初步認識,有的能數出100以內的數,對100以內各數的順序和大小也有所掌握,但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沒形成100以內數的概念。在教學中,除了關注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相關概念的獲得,還應關注學生在獲得這些知識技能的同時,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參與活動的情緒、獨立思考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 教法、學法:

由於所面臨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年齡小,愛玩好動,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爲了抓住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以教師引導爲主的愉快式教學方法,在課堂中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製作色彩鮮豔、富有動感的課件,以此幫助學生建立直接的`感官認識,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認識100以內的數。

爲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動手操作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帶領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同時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其中,注意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合作意識,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 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

1、 帶領同學們回憶0—20各數,並指名數一數。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都認識過哪些數字朋友?

[設計意圖:從複習入手,通過數20以內的數,爲學生認識100以內各數奠定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的數感。]

2、 揭示課題: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數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數數。這時老師板書課題數數。

[讓學生感知數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連]

(二)探究新知

1、 學習主題圖

教師用語言描述:隨着春天的來臨,天氣越來越暖和了,老師想在這明媚的春光裏帶同學們去大草原看一看。(教師邊敘述邊出示課件草原圖)你們瞧,這裏的景色多迷人呀!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原,不遠處還跑來了一羣活潑可愛的小羊,(課件出示一羣小羊)同學們數數看,有幾隻?

[設計意圖: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學生通過數知道一羣羊有10只,接着出示第二羣羊,老師問:現在一共有幾隻羊?這樣使學生感知20有多少。

[設計意圖:在這裏我設計的先出示一羣羊10只,而不是20只一起出,目的是爲了讓學生通過數知道一羣羊是10只,從而爲下面出示100只羊打基礎。]

最後出示其它8羣羊,老師問:現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隻羊?請大家先估一估。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估一估,是爲了培養學生的估數意識。]

2、教學例1:

(1) 數數量和小羊只數同樣多的實物小棒或其它學具。通過自己動手數數來驗證自己的估數準不準。同桌合作數數,一人數,一人邊看邊聽,數錯了馬上幫他糾正。

[設計意圖:同桌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交流數數的結果,並展示數數的過程。

(3)教師演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問一捆是幾根小棒?10根小棒是一捆。也就是說10個一是一十。教師接着演示把其它小棒也10根10根地捆成一捆,捆完後老師問:一共是幾捆小棒?(生回答10捆)教師接着問:也就是多少根小棒?(生回答100根)那也就是說10個十是多少?(生回答10個十是一百。)

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感知10個十是一百。

(4)驗證小羊的只數。老師說:同學們,我們知道了手中的物品是100個,那小羊到底是不是100只呢?我們再來數一數,數之前你們先想一想,怎樣數我們才能數得又快又準呢?讓學生思考並討論交流:怎樣數又快又準?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知道10個十是一百。交流時,教師用課件出示100只羊,10只小羊用紅線圈起來,教師問這是幾個十?生回答一個十。然後接着再把10只小羊圈起來,教師提問:這是幾個十?生回答二個十。然後依次圈出3圈、4圈、5圈、6、7、8、9、10圈,教師問:這是幾個十?最後生回答10個十。教師接着問:10個十是多少?生回答10個十是一百。那麼小羊的只數就是100只。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操作,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它們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 教學例2

例2的教學是突破教學難點的活動,當數到幾十九時,下一個整十數應該是幾十。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分兩個層次安排學生數數的活動:

(1)利用學具直觀數數。先讓學生利用小棒從35數到42,然後

全班交流,交流時教師用課件先出示35根小棒,接着再出示1根小棒,讓學生從35接着數就是36,然後依次出示小棒讓學生數數。當數到39時問:39後面應該是多少?使學生理解39根小棒再加1根是40根,39後面應該是40。然後接着數到42。在這裏我通過課件直觀演示,突破教學難點。

(2)脫離實物,抽象數數,從88數到100。

(3)對口令遊戲,從56數到63,再數到72。

[設計意圖:讓學生脫離小棒數數,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由直觀認識上升到抽象認識。]

4、 教學例3

例3是學習數的組成。教學時先提出擺小棒的要求,老師說:請

同學們擺35根小棒,怎樣擺才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是35根呢?請同桌互相擺一擺,說一說。學生擺小棒,教師巡視指導,然後全班交流。交流時教師課件演示,教師用課件先出示35根單根的小棒,接着出示10根小棒捆一捆,一共捆了3捆,還有5根單根的。最後讓學生看着小棒圖說一說35裏面有( )個十和( )個一。教師板書35裏面有( 3 )個十和( 5 )個一。然後出示42根小棒,不再演示直接思考:42裏面有( )個十和( )個一。生回答教師板書42裏面有(4 )個十和( 2 )個一。

[設計意圖:由具體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層層遞進,由淺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學生的認知經驗爲基礎進行的,這樣有利於學生透徹地理解數的組成。]

(三)鞏固應用

課件出示做一做,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此環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四)小結

組織學生小結:“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些什麼知識。”

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本節課的活動過程來小結:開始數了100根小棒,接着又脫離小棒數數,最後學習了數的組成。知道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知道怎麼數出100個數;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板書數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