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課文教學反思

導語:《烏鴉喝水》是《伊索寓言》中一個寓言故事。通過講述一隻烏鴉喝水的故事。告訴人們遇到困難要運用智慧、認真思考才能讓問題迎刃而解的道理。小編蒐集整理了烏鴉喝水課文教學反思的內容,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烏鴉喝水課文教學反思

烏鴉喝水課文教學反思

烏鴉是又黑又醜的鳥,然而,課文中卻給烏鴉以讚美,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我們在談到烏鴉反哺的故事,對烏鴉懂得孝敬“老人”這一點,深感敬佩。在本課《烏鴉喝水》中,我們又以認識它聰明能幹的一個側面。

在課文的學習中,先請小朋友整體感悟整個故事,請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麼?也知道了什麼?接着出示一副圖——烏鴉找到一個有水的瓶子,可是瓶子裏的水不多,喝不着,怎麼辦?爲了解決困難,先出示句子——一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引烏鴉找了這麼多地方,真不容易,該怎麼讀呢?請學生大聲地讀句子。學學烏鴉的動作、表情,邊飛邊讀。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的情趣很高,只是活動中只感覺了烏鴉飛到東來,飛到西,沒有把“找”這個詞落實於實處,這一環節在課堂上應及時引導,讓學生明白烏鴉找到水,是那麼的不容易。烏鴉終於找到了一瓶水。這時的烏鴉心情怎樣?你能感覺到嗎?問學生該怎麼讀?學生都說應讀出高興的語氣,那我們就以高興的心情讀第二句。可是,烏鴉喝不着,知道爲什麼嗎?烏鴉的心情又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找出句子畫畫,找出句子,讀讀第3、4句,把烏鴉失望、着急的心情讀出來。學生通過讀,感覺到烏鴉找水的艱辛,同時學生在表演、觀看中也體會烏鴉口渴時的難受,見到水時的驚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個過程。在學完這段時,讓學生再次通過讀來體會烏鴉的心情。。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這時,隨機一句“你能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教師已成爲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有不斷探索、追求真知之動力。從學生們富有個性的回答中,“我幫它把瓶子斜過來,讓它能喝着水;我請它到我們家喝茶水”。“我幫烏鴉拿一個杯子,讓它把水倒在杯子裏。”“我拿一個電鑽,鑽個洞,不就行了。”可見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這些,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於自我探究能力的鍛鍊、培養、提高。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爲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烏鴉喝水課文教學反思二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通過本課的教學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收穫和思考。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一、藉助想象,提高學生的朗讀:

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節曲折,烏鴉經歷了找水---看見水---喝不到水,最後通過努力又喝到水這個過程,隨着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在朗讀中我引導學生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讓曲折的情節激發學生的想象。如“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教師創設情境,啓發學生想象:烏鴉去了小樹林、草地、村莊這些地方找水,去了這麼多地方,都找不到水,烏鴉心情怎樣?之後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感受朗讀,那份着急之情就會由然而生。烏鴉後來好不容易找到水了,卻又喝不到水,心情又是怎樣的?通過想象把這份無奈之情融入到朗讀中。

二、結合實物,激發學生的思維: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爲主,直觀的實物能夠很好的幫助他們理解。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有一段“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這句話看似簡單,但要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卻很不容易。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做一回小科學家,自己動手演示將小石子一顆一顆往瓶子裏投,看着水漸漸升高,讓學生從理解課文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也許就是這樣一次實踐體驗,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在學 “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烏鴉要喝着水,你能有什麼好辦法,請大家幫烏鴉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後,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 “用吸管吸,打破瓶子等” “用烏鴉尖硬的嘴巴,把瓶子啄破,水流出來就能喝到了。”“把一個碗放在瓶子旁,烏鴉用爪一踢,水流進碗裏,就能喝到碗裏的水了。”“把瓶子踢倒,烏鴉就能喝到水了。”……雖然準備地較爲充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不足。現將自己的感受和課後與其他老師的交流總結如下:

1、朗讀引導不到位:

爲了保證這節課的完整性,在教學過程的前半部分,我一味地趕。沒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去朗讀。不僅如此,教師再引導朗讀時也沒充分地引導到位,有點蜻蜓點水的感覺,學生每次都是似懂非懂的表情。沒讓學生充分地理解感受課文內容。

2、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雖在課前做了充足的準備,包括教學設計與課件。但在課堂中卻沒能很好的'引導,從而使課堂氛圍較爲緊張,不夠放鬆,更不用說是活躍積極了。再加上這是公開課,學生難免有些怯場。所以整節課下來課堂氛圍較爲凝重。

3.教學過程較傳統:

由於是公開課,教師怕課堂難以掌控。所以對於教案的設計就過於呆板。整個課堂的流程近似於“一問一答”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開拓與發揮,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也有悖於新課標的要求,沒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而就是一個簡單的傳授與灌輸的過程。使學生較爲疲倦,毫無激情。

4.沒有進行課後拓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課文內容及重難點把握的都比較到位。但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在結束課文後沒進行一個拓文的環節。所謂知識來源於生活還得迴歸生活,如果只學不用,就有點等於白學了。所謂“學以致用”正是這樣的道理。

整節課上下來,教師能從自身、學生及課堂中看到很多東西,並從中受到啓示。因此教師在課後應進行反思和思考,總結有點及不足之處,這樣才能更快地成長與提升。

烏鴉喝水課文教學反思三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爲本節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着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運用《小烏鴉愛媽媽》兒歌視頻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鴉是又黑又醜的鳥,然而,課文中卻給烏鴉以讚美,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如:我們在談到烏鴉反哺的故事,對烏鴉懂得孝敬“老人”這一點,深感敬佩。因此,在本節課開始前,我引導學生聽《小烏鴉愛媽媽》的兒歌視頻,讓孩子們感受烏鴉孝敬母親的品質,然後話鋒一轉,“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看一看你從文中又會認識一個怎樣的烏鴉。”激發學生在課文中認識烏鴉聰明能幹的一個側面。

二、領會編寫意圖,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這篇課文配有插圖,圖畫上作者採用寫意畫法,把難看的烏鴉描繪成頭大目明的樣子,以突出烏鴉聰明可愛的形象,使學生看到圖畫就喜歡閱讀課文,也爲學生理解課文描寫烏鴉善於動腦筋想辦法作了形象的揭示。所配彩圖把文章的線索勾畫得非常清晰。烏鴉喝不到水(水少、瓶口小),烏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往瓶子裏放石子喝到了水),水位上升。烏鴉喝到水了。兩幅圖畫展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教學中,我圖文對照展開教學,有效地降低學習的難度,又充分利用了教材資源。

三、抓住關鍵詞語突破重難點。

教學中,我緊緊抓住“終於”和“漸漸”展開教學,使學生明白了烏鴉遇到困難積極想辦法以及烏鴉是怎樣喝到瓶子裏的水的。

此外,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爲本課的教學難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準備了裝有半瓶水的瓶子和小石子,把石子一顆一顆地放進去,看瓶子裏水位的變化情況,並將這個過程製作成了微視頻,在課堂上爲孩子們播放,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感受烏鴉喝到水的過程,體會瓶子裏的水是怎樣漸漸升高的,理解“漸漸”的含義。

四、訓練學生寫的能力。

課標指出:教學要關注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在本節課上,我引導學生結合本課課文寫法,學習寫話:“幾個孩子在大樹下拍皮球,皮球一跳,跳到樹洞裏了,樹洞很深,皮球拿不出來,怎麼辦呢?”孩子們有了課文學習的基礎,不少學生能夠用上“終於”“漸漸”等詞,語句通順,故事精彩。

我會繼續努力,勤反思,勤實踐,盡力打造精彩生動、紮實高效的語文課堂。

烏鴉喝水課文教學反思四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並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並沒有急於讓孩子們發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說說你還會想出什麼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麼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隻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完“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後,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着水在於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請大家幫烏鴉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後,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用吸管吸。” “讓瓶子斜倒下來,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學生們的辦法各種各樣, 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學生們的智慧。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指導朗讀不到位;由於時間安排欠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匆忙進行。

烏鴉喝水課文教學反思五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實際上是一篇寓言性質的課文,寓言通常能教給人發人深省的道理,一年級的學生在領悟方面的能力比較缺乏,所以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的深層意思在我個人看來是這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於是在第一課時前,我先出示烏鴉的圖片,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對烏鴉的認識,這個時候很多有一定課外知識的學生就顯得尤其興奮,滔滔不絕的講述起來,而其餘的學生會帶着一種欽佩的眼光去傾聽,不論是講述者還是傾聽者都是一種極大的滿足。

接着範讀課文,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思考: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這樣一來,學生在聽的時候不會覺得無所事事,當然要一年級的學生概括一篇文章的大意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在彙報時我出示了一個關於概括整篇課文大意的填空題,學生可以把文章當中的重點詞句填入,再連起來就能大致說出文章大意了,這對於鍛鍊學生的說話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在學習生字方面,因爲學生已經掌握了認識生字的規律,所以不需要每個字都說過去,只需要選擇困難的講一講就可以過了,在教學生書寫生字方面,仍需要花些時間和精力去教,因爲學生的寫字能力還不穩定,所以還是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醒和指導。

第二課時是一篇文章的關鍵,在課開始前,我先抽三至五分鐘時間複習生字詞,再引出課文,我先指名請學生朗讀課文,這樣可以抽查出複習和朗讀的情況,再將問題擺下去,讓學生思考和回答,例如:烏鴉找到水了麼?它喝了水沒有?你從哪句話看出來?烏鴉爲什麼喝不到水?誰能想象一下,烏鴉會怎樣喝瓶子裏的水?烏鴉找到水時心情怎樣?喝不到水時心情又會怎樣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既能讓學生比較深入的瞭解課文,又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還能讓學生在體會烏鴉心情的同時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