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美文

向死而生美文

好久沒有寫文章了,這段時間經歷了一些事情,讓自己又稍微的明白了一些事情和道理。

原以爲對《論語》的解讀會一直持續下去,沒想到卻應了那句老話——計劃比不上變化。但這並不是遺憾。

這段時間我想了想,或許《論語》系列的解讀要畫上句號了。並不是寫不下去,也不是沒時間寫,而是——不適合。

對,是不適合。《論語》這整本書,可以看作是“禮制”體系。忘記是在哪個地方看到一句話——道德仁義禮智信——好像是這樣的一句話。也忘記是在哪個地方聽一些大佬說——我們現在面臨的“誠信”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階段”。

如果說“人向來是向死而生”,還不如說“生命向死而生”,當然除了目前我們無法證實的那些活在“神話”中的人物

死亡,這個字眼不知道該怎樣去形容或是描述它,而它卻是所有生命的“終點”。當然,如果有輪迴存在的話,它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害怕、恐懼、惶恐……幾乎沒多少人喜歡“死亡”這個東西,除了那些“心存死志”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使是“心存死志”,也有遺憾。當然,沒有人不存在遺憾。

但是,一個“心存死志”的人,卻不相信事情有轉折、奇蹟會出現,看起來也有些好笑。因爲他不再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一直相信每個人都是帶着“使命”而來,卻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知道它。

知易行難、知難行易、知難行難,這是我最近這段時間的一個感悟。

我們知道是什麼、怎麼做,但無法去堅持或者做不出來,這叫“知易行難”。而這也造就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們真正的.知道自己知道是什麼、怎麼做,是比較難的,而當我們知道之後,行動起來卻是比較容易的,這叫“知難行易”。

而在“知難行易”之中,還有一個,叫做“知難行難”,因爲它被物質、迷茫、環境、面子……所束縛。

能救自己的,一定是自己,他人是無法在真正意義上救你的。

很多人沒有“信仰”,沒有“追求”,並不是代表他們沒有,而是他們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它,當然,或許他這一生都找不到。所以,我們如今看到的太多問題,或許是源於此,當然也有歷史遺留問題。

物質的轉變比起思想的轉變來說,更加的困難,因爲——習慣。

“愛”,我更喜歡它最初的字體形態,如今簡體的它,連其中的“心”都給抹去了。正如一個人雖然嘴裏說着“愛”,卻從來不把愛自己當做一回事,又有什麼資格和能力去愛他人。或許,這樣的人才應該被叫做“僞”。

向死而生,是一個客觀現實的存在,也是一種不滅的精神,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聲明:本公衆號所有文章爲本人現階段理解,日後或將推翻此番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