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課例鑑賞

1.通過“淇水”意象感知衛女情感歷程,通過虛詞“矣”體悟情感變化,感受語言之美。

2.分析衛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義和美學價值。

3.培養堅強獨立的人格,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教學重難點】分析詩歌人物形象,鑑賞人物自我覺醒之美。【課堂實錄】第一環節 設置懸念,激發詩趣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賞析《詩經》中的經典名篇——《氓》。初中我們曾學過《詩經》中的作品,哪位同學們能說說?(生答《關雎》《蒹葭》《靜女》)

師:這三篇中的主角有一個共同特點,大家發現沒有?

生:主角都是女子。

師:《詩三百》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畫的都是女子形象,她們或明眸善睞,或嫺靜柔美,或大膽執着,或活潑頑皮,無論是《兼葭》的在水伊人,還是《關雎》裏的窈窕淑女,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不過學者鮑鵬山在《第三隻眼看〈詩經〉》中卻說“《詩經》裏最完美的女性當屬那位衛國女子”,也就是我們即將學習的《氓》中的女子,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最完美的”嗎?讓我們帶着這樣的疑問,自由朗讀課文。(學生朗讀課文,老師板書:氓 衛女)

第二環節 預習展示,梳理詩文

師:“體悟法”是學習詩歌的有效方法,所謂“體”,即以詩句爲媒介,與作品對話、交流。何謂“悟”?即出乎詩外,感受作品表達的思想情感並生成新的思想與新的情感。“以詩人的詩句爲媒介”,我們首先得讀懂詩歌。課前我們進行了預習,下面請各學習小組派代表展示一下預習成果。

(各組學生代表用投影展示對詩句中疑難的字、詞、句的梳理,其餘學生做批註,整理筆記。)

重要詞語

匪:通“非”,不是;愆:拖延;將:請;乘:登上;涕:淚;載……載……:一邊……一邊……;於:通“籲”;耽:沉溺;說:通“脫”,脫身;漸:浸溼;爽:差錯;貳:有二心;三歲:多年;言:助詞;泮:通“畔”;已:了結。

比興手法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重點句子翻譯

(略)

師:從各小組彙報情況看,大家預習很到位。下面我們把課文齊讀一遍。

第三環節 細節賞析,覓獲詩情

師:一首好詩,我們要反覆讀。要讀出韻味,讀出細節。而意象就是詩歌裏表情達意的常見細節。《氓》這首詩中,有個意象值得我們關注——一條見證氓與女子愛情的河流,它就是——

生:淇水。

師:它在詩中一共出現了幾次?

生(答):三次。

師:三次出現淇水,只是簡單地重複嗎?

生1:不是。第一處寫淇水是衛女與氓熱戀的時候;第二處衛女與氓處於婚變期;第三處衛女與氓分手。

師: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生2:我覺得情感不同。

師:願聞其詳。

生2:從情感上來看,第一處穿越淇水時,正是衛女與氓兩情相悅的戀愛時期,離別時十八相送,難捨難分。淇水清澈明媚,女子癡情陶醉,甜蜜而幸福。第二處看到淇水,衛女與氓處於婚變期,此時的女子感慨萬千,內心情緒如同這淇水一樣洶涌澎湃;第三處,衛女看清男子面目,此時的淇水儘管無邊無際,但衛女卻感到波瀾不驚,因爲衛女已從悲憤中清醒過來,心靜如水。(精彩發言引來熱烈掌聲)

師:解讀得不錯。我覺得你已經走進了詩文,已經靠近了衛女,看來你是衛女的知音啊!你覺得這幾處應該怎麼讀?能不能把你剛纔的分析通過誦讀表現出來?

(生讀,飽含深情。贏得雷鳴般掌聲。)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能不能用幾個詞概括一下,這位同學讀出了“衛女”怎樣不同的心情?

生3:第一處喜悅而纏綿。第二處悲傷而沉重,第三處幽怨且決絕。

(老師板書:喜——悲——怨)

師:王國維曾經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哪位同學能結合剛纔我們對淇水的分析談談自己的理解?

生4:“淇水”是景語。衛女的情感變化是“情語”。一條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的悲歡離合。

師:能說具體一點嗎?

生5:我補充一下。“淇水”是一個特定的意象,它見證女主人公的遭遇由熱戀到婚變到決裂的過程,是“景語”,衛女的“喜”“悲”“怨”則是“情語”。

師:我再補充一下。“淇水”還彰顯詩歌感情發展的脈絡。“淇水”是凸顯於文外的脈,“情感變化”是內隱於文中的絡,這是我們解讀《氓》的一把鑰匙。

師:詩,是最精妙的語言藝術,是抒寫心靈的藝術。而真正能凸顯文章功力的,卻是一些毫不起眼的我們不太留意的虛詞,是表情達意的最佳細節。我們看投影。

(放投影: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師:這一節每一句都有一個相同的字,看出來了嗎?

生:矣。

師:“矣”是什麼詞?

生:語氣詞,屬於虛詞。

師:這幾個“矣”表達的情感是一樣的嗎?應該怎麼讀?

生:不一樣。

師:你來讀一讀。(生讀,較平淡)

師:似乎欠火候。我們先分析分析每句詩裏衛女的心理活動。

生6:第一個“矣”開始陷入沉思,起調應緩慢而低沉;想起自己多年任勞任怨的`勞作,第二處“矣”語調加重升高,第三處想起丈夫的不仁和兇暴,滿腔悲憤,語調更高;第四處無奈投靠孃家後,卻遭到家裏人的嘲笑,進退兩難,更加熱烈而高亢。至此回憶已盡,想到前途茫茫,從激憤中落入空虛,最後一個“矣”落下來,緩慢而低沉。

師:說的太好了,你也是衛女的知音啊!一“矣”傳萬情,讀法各不同。大家讀一讀這一節,看能不能讀出這種節奏的起伏,體會情感的變化?(生讀,聲情並茂)

第四環節 議讀比讀,提升詩旨

師:以詩人的詩句爲媒介,與作品對話、交流,這屬於“體”的層面,要進入“悟”的層面,還得“出乎詩外”,感受作品表達的思想情感並生成新的思想與新的情感。通過“體”,我們感知了詩歌的節奏變化之美,情感豐富之美,這首詩最要“悟”的是人物形象之美。回到課前當代學者鮑鵬山的評價:“在《詩經》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爲便是那位衛國女子。”對此你是否贊同?請結合文本說說理由。(生討論)

生7:我覺得她是完美的。表現在她能熱烈追求戀愛自由、敢於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毅然許婚,其膽量和勇氣令人欽佩。

生8:當她覺察男子變心後,面對丈夫的負心薄倖,她能從婚姻中幡然悔悟,不再指望依附男人,決心走自己的路,追求自由,維護尊嚴。是敢愛敢恨,極有主見的女子。(教師板書:負心薄倖)

師:胡適論及做學問時說過一句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剛纔你假設得很好,能不能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論證你的觀點?

生9:熱戀時“送子涉淇”十八相送,依依不捨;“不見覆關,泣涕漣漣”,也真誠流露出熱戀中女子的天真、癡情、誠摯。到最後“反是不思,亦以焉哉!”寫出了女子婚變後的自我覺醒、清醒和理智,決絕時的無畏無懼、自強自立。(教師板書:癡情覺醒)

生10:她的完美還表現在以下方面:婚後辛勤勞作,勇於承擔,如“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三歲爲婦,靡室勞矣”;氓的家境不好,女子未有絲毫嫌棄,自從嫁到男家,就下定決心與心愛的男子同甘共苦,安貧守道,忍辱負重,任勞任怨,這是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

生11:我覺得她每一個角色都是完美的:作爲戀人,她多情溫柔;作爲妻子,她勤勞忠貞;作爲棄婦,她自尊自愛。

師:哪位同學能把表現衛女善良多情、淳樸天真、任勞任怨、自強自立的詩句讀一讀?

生:(學生讀課文,聲情並茂。掌聲。)

師:你讀出了對衛女的認可,很好。關於衛國女子是“最完美的女性”,同學們論證較充分,有不同看法的嗎?

生12:我認爲她是不完美的。魯迅曾說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女子的婚姻悲劇雖然主要取決於男子的背信棄義,但是與她自身也有很大關係。首先她婚前過於草率,太過於主動。初戀時過於主動,熱情;忽略氓的急躁易怒,忽略父母之意,輕易許諾“秋以爲期”;熱戀後又過於投入、癡情,“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完全沉溺於愛情之中,失去自我,這一點爲她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在愛情面前,她卑微到了骨子裏。

生13:一個巴掌拍不響。女子在婚後雖然爲這個家庭任勞任怨地付出,辛勤勞作,但她不注重提升自己的魅力,忽略自我地位,忽略與丈夫的精神交流,終於把自己變成了黃臉婆,導致了丈夫的變心……

生14(不服氣地):這要求也太高了,難道需要每一個女性“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打得過小三,鬥得過流氓”?

……

師:同學們的討論很熱烈,愛情是一個永遠都值得爭議的話題,也是我們每個人今後都要面對的問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問題都不一樣,男女生也不同。也有人說這篇都是衛女在聲討氓,想要給氓平反(生笑),這是一種創新,我們可以嘗試給氓寫篇申訴詞,以《詩經》的四言形式表達自己的不同心聲,歡迎同學們課下繼續爭論。

剛纔同學們對完美和不完美作了比較詳細的解讀和熱烈的討論,這裏我就不再贅述。我想來談談最完美,既然談到最,那就應該有比較纔是,我們來看看《詩經·鄭風·遵大路》裏的棄婦。

(課件展示:《詩經·鄭風·遵大路》)【原文】遵大路兮⑴,摻(shǎn)執子之袪(qū)兮⑵!無我惡(wù)兮⑶,不寁(zǎn)故也⑷!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魗(chóu)兮⑸,不寁好也⑹!【註釋】⑴遵:循着,沿着,順着。⑵摻(shǎn):拉,拽。執:拿,持。摻執:拉住。袪(qū):袖口。⑶惡(wù):嫌惡。無我惡(wù):不要嫌惡我。⑷寁(zǎn,又讀jié):速,快。故:故人。⑸魗(chóu,又讀chǒu):通“醜”,醜陋,不好看,讓人厭惡或瞧不起。⑹好:舊好。

我用現代詩來詮釋一下:

沿着大路往前走,拉住你的袖。不要嫌我把氣慪呀,不要背棄故舊輕分手。

沿着大路往前走,拉住你的手。不要嫌醜把我丟呀,不要背棄相好不肯留。

這位棄婦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和衛女有何不同?

生15:面對男子的拋棄,她是苦苦哀求糾纏不休。而我們的主人公卻是冷靜反思,主動決絕、追求自由,維護尊嚴,反映了女性的自我獨立意識。

師:《詩經氓》中的衛女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位棄婦形象,幾百年後,西方文學史上也出現一位棄婦“美狄亞”。美狄亞是科爾喀斯王的美麗女兒,愛上了前來奪取世界之寶金羊毛的伊阿宋,美狄亞真心去愛伊阿宋,並竭盡全力幫助他,後來伊阿宋自私自利,喜新厭舊遺棄美狄亞,這與《氓》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氓》中的女主人公對負心男子只有怨恨,沒有任何報復行爲,而美狄亞得知伊阿宋變心後,燒燬了新娘,並且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孩子,目的是讓伊阿宋斷子絕孫。同樣是棄婦形象,你更喜歡哪一位?

生16:衛女。

師:爲什麼?

生16:相對東方女性的剛烈,我更加喜歡中國女子的這種溫婉。

師:這是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文化人物個性鮮明,直指蒼穹。而中國傳統文化講求中和。什麼叫做“中和”,《中庸》寫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發乎情,止乎禮。”反映在衛女身上,就是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既怨又能受,最後也只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樣就取得了雙重的效果:因其命運的悲慘,使人產生無限的同情;但又恰恰在這樣的婚姻悲劇中,女主人公能保持清醒冷靜理智獨立自尊,“能夠覺察到不平等,進而能夠起來反抗這不平等,這便是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標誌”!正是這種覺醒和反抗,使人生出無限的敬意,塑造出中國棄婦的最完美形象!

師: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通過一幅對聯把剛纔同學們所說的串詞連起來。

(板書:怨氓負心薄倖實可恨;喜衛女癡情見棄終覺醒)

生:老師,這不是對聯,字數不對。

師: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字數的確對不上,見過這樣的對聯嗎?

生:……沒有……好像見過……

師:袁世凱死後,有人給他寫了一幅對聯,內容如下: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五個字對七個字,有什麼寓意呢?

生:袁世凱對不住中國人民……哦,氓對不住衛女。(恍然大悟)

師:同學們,歷史的車輪駛過三千年,同樣的故事依舊在上演。詩經之所以成爲經典,是說它跨越時空依然熠熠生輝!正如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卑俗的山歌俚語,現如今日常熟悉的事情,天然的悲苦和傷逝,過去有過,以後還會有。我們學習詩歌,不僅僅流連於今天的課堂,它可能課後會帶給我們更深的思索,尤其是《詩經》這樣的經典篇目。如果你學完本詩,有任何的感悟,都可以通過摘抄點評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如果能像中國學者葉嘉瑩說過的“養成對詩詞中之感發生命的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的共鳴”,那便是我們這節課最大的收穫!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