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調研報告-調研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信息技術調研報告-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調研報告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調研報告1

二十一世紀,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爲代表的信息技術正逐漸成爲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信息技術已成爲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對於當代的中小學生來說,他們不僅需要掌握多種知識,更要具備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使用與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應用信息進行創新的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因此,信息技術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我縣,特別是偏遠落後農村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還處於起步階段,20xx年9月——11月期間,教師進修學校電教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研員隨着中小教部分別對10所初中,7所小學進行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情況及教師隊伍現狀進行了的調研指導,通過這次調研指導發現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存在着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如裝備建設、開課情況、師資隊伍、教材使用徵訂等方面,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突出問題

1、信息技術課時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比較突出。

教師進修學校電教部信息技術教研員9、10月份深入中小學共17所學校,中學10所開課4所,小學7所開課3所。開課率不足一半。並且開課的個別學校沒有達到省教育廳規定的開課時數(小學不低於68節,中學不低於70節)。

半數學校不能開課的主要原因是領導不重視、認識不到位,還有如下原因

(1)微機室等裝備建設不達標。

(2)沒有配備信息技術學校專任教師。

(3)個別學校不能開足課的原因是信息技術學科規定的課時被其它科佔用。

(4)信息技術教師由於忙於其它工作,如各種打字、報表等,沒有時間備課和上課。

2、信息技術教學還沒有直正納入學校常規教學的統一管理之中。

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學的管理一般由多個部門管理,存在責任不明確、相互推諉扯皮、管理不到位的現象。此次檢查發現,一些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學計劃、教案、課堂教學等不做要求,疏於管理,教師沒教材沒教案講了幾年的課,課堂採用“放羊式”教學等現象比較普遍。

3、信息技術缺乏統一有效的評價考覈機制。

從整體情況看,信息技術缺乏統一有效的評價考覈機制。一是對評價考覈的管理不規範。有些學校對學期末是否組織信息技術考覈沒有明確要求,對考試內容和標準也不做具體要求;二是全縣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評價考覈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目前我縣小學和初中階段信息技術還沒有納入學生學業考覈中的一個科目。

4、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普遍存在重知識技能傳授、輕信息素養培養現象。

此次檢查共聽課7節,多數課堂仍然是“滿堂灌”,教師只注重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課堂變成了“計算機培訓班”,學生被培養成僅僅會操作計算機的學生,而不是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學生。

5、我縣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隊伍不穩定

(1)、我縣大多數的信息技術教師都屬於“半路出家”,其計算機技術多屬於自己在工作中積累而成,並且有相當數量的兼職教師。

(2)、很多信息技術教師身兼數職。除了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外,還要負責學校的打字工作,各種名目繁多的報表以及爲其它學科教師做課件等。信息技術教師身兼數職,難免會影響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質量。甚至由於其它工作多,沒有時間備課,沒有時間信息技術課,開課時數達不到規定標準。另外,信息技術教師普遍教學成果不多,成績得不到認可,積極性不高。

雖然個別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上述諸多的不利條件制約,但是,教學一線上的信息技術教師,他們想盡方法,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爭取上好每一堂課。爲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信息技術知識,我們的教師親自動手,查找硬件原因,很多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都兼教師與修理工於一身;計算機數量配置不夠,教師便將水平好與水平相對差的學生組對子,讓他們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3)、個別中小學沒有專職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經常是其它教師兼職。

(4)、信息技術教育師資存在學校間不平衡和不穩定。

大多數城鎮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明顯高於農村教師、重點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水平高於非重點學校教師,初中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高於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教師由於存在短缺現象,造成教師流動性較大,隊伍不穩定。

6、信息技術裝備不完善

調研的10所中學和7所小學中有一半的學校由於微機室建設不達標不能開設信息技術課。

有些中小學校,由於經費的不足,加上人們的重視程度不夠,致使學校信息技術裝備嚴重不足。很多學校都存在“有硬件沒軟件”、“有電腦沒網絡”,即使定了教材,但是由於配套設施的不足導致很多內容沒法講,即使講了,由於沒有實踐,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在我們調研的的這十幾所中小學校中,就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計算機房一般都在普通教室裏,簡單地把電腦集中地擺放在教室裏,導致計算機房灰塵較多,影響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二是計算機配置較差。個別學校仍是最初建機房時的低配置,或略有升級,或已經淘汰沒有購置新設備。三是個別學校機器購置時間及機器配置繁雜不統一,出現故障後難以有效恢復。有些中小學雖將部分機器進行更新,但電腦的兼容性差,機器在使用過程中,常常出現開不了機、死機等情況。機房維護工作給信息技術教師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可以說,我縣中小學校的信息技術裝備的現狀已經成了制約中小學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7、信息技術學科教材徵訂情況

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很強學科特色的課程,以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整合能力和信息素養爲目的,因此如何選擇信息技術教材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1)當前,我縣“信息技術”教材選用沒有統一要求,造成了全縣開設“信息技術”課的學校所用的教材版本不一、內容不統一的現象,給全縣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管理、“信息技術”教師的、備課與開展教研活動等帶來了一定困難。

(2)還有相當數量的學校學生沒有徵訂信息技術學科教材,給學生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帶來一定困難,從而影響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8、部分學校領導在思想上對教育信息化工作認識不夠,工作思路不夠明晰,對信息技術教育硬件配備標準不夠清楚,學校建設發展缺乏科學長遠的規劃。

檢查結果表明,有小部分學校在信息化工作乃至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方面存在認識模糊,思路不清,標準不明,執行不利等狀況。有的學校近年招生速度過快,規模變化過大,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導致校舍高度緊張,而信息技術教室卻長期無力納入建設目標和設置計劃。有的高中學校,仍然受升學率所牽所困,對於非升學考試科目的開設不夠重視,對信息技術硬件設施的建設抱着等待觀望和得過且過的消極心理,投入力度不夠。還有的學校對信息化發展建設缺乏明晰正確的工作思路,只重視學校行政科室或教師計算機的配備而忽略學生計算機的配備,或者對學校基本的信息化裝備標準心中無數,規劃不夠科學合理

(二)加強和改進全縣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工作的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規範開課,把信息技術課時落實到位。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信息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爲目標的學科教育,更是實施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的管理,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充分保障,結合教學實際,配備充足的信息技術教師和教學所需設施設備,切實把信息技術課時落實到位,確保義務教育階段三——九年級每週開設兩節信息技術課。

2、明確責任,加強信息技術教學常規管理。

學校要加強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常規管理。首先要明確信息技術教學的分管領導,電教中心(或信息中心)應側重對信息技術教學所需硬件設施的管理,信息技術任課教師和學科教學工作要統一歸口教務處管理;其次對信息技術教學的管理要同其他學科一樣要求,教師要制定學期教學計劃,要規範教案書寫,要認真組織課堂教學,要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學校要加強檢查和指導,狠抓落實,確保信息技術課規範有效實施。

3、建立有效評價考覈機制,營造良好信息技術教學氛圍。

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技術學科評價考覈體系,不僅有助於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也有助於提升教師素質,從而形成一個學生和教師積極性全面提高的良好信息技術教學氛圍。第一,學校要進一步完善對學生信息素養的評價考覈。平時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可以採取教師點評、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學期末學校要組織對學生的信息技術考覈,考覈內容要緊扣教材,考覈結果可以以等級的方式呈現;第二,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全縣統一組織的信息技術評價考覈。將信息技術列入學業考試的考覈科目,逐步開展對學校的抽考。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調研報告2

(一)引言

信息技術教育是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爲重要目標,以提高信息處理能力爲主線,以學習信息技術和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學生的'學科學習,以項目實踐活動爲教學的基本活動形式。初中信息技術的教育的特點,確定了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必須摒棄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教與學的模式,讓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在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術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探索、學會創新。爲了讓我校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探究中創新,以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操作的優良品質,在開學之初,我對全校的初一新生進行了一次信息技術學前調研並對調研結果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二)分析學生,把握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

開學初,我設計了針對初一新生的調研問卷,對學生進行了調研。調研內容主要包括“個人基本資料”、“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參賽情況”、“對學習信息技術課的態度”以及“想對老師講的”幾大板塊。根據調研表的分析(見圖1—圖10),力爭在教學中制定合理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

調研結果統計:

1、調研對象基本情況

2、學生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現狀統計

學生中有90%左右的對鍵盤分佈較熟悉,認爲自己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勢正確的有15%,62%的學生覺得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勢基本正確,有23%的不正確。當然,對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還要通過觀察才能證實。如果確實如學生的自我認識那樣,我們就有必要發揮前15%的學生的作用,對後23%的學生進行幫助,從而加快學習的進程,提高學習的效率。

從統計數據中知道,對於使用wrod編輯電子小報、使用powerpoint製作幻燈片等應用軟件,在“基本能按要求操作”層面以上的學生佔50%左右,完全不會操作的有45%左右。怎樣才能讓操作熟練的那16%左右的學生有新知識可學而不是“吃不飽”,又要讓不會操作的學生“吃得了”而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以上統計數據是教學中制定教學計劃、設計學習任務的重要依據。這些數據還爲我們瞭解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切入角度,瞭解班級差異很有好處。

3、學生對初中信息技術學習的態度

按“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中“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是較大一個板塊,是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是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能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作品”、“網絡基礎及其應用”既是學生最想學的,也是實際中非常需要的知識。所以我把這些作爲了解學生的切入點,設計了本次問卷。

在調研學生學習態度的統計結果中,有近70%的學生渴望多學,“不想學習”和“學不學無所謂”的總共只佔6%,說明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強烈的;有選擇地學習者爲24%,說明當代初中學生有思想,也有主見,這對教師設計教學計劃,制定教學策略以及設置學習任務都有很大的挑戰性。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激發不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是教好信息技術課不可忽視的環節。

(三)分析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制訂教學策略

分析學生、分析教材的目的是爲了能更好地駕馭學生和教材,制定合理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探索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更好地上好信息技術課。

教學策略是關於教學決策的謀略。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思想)指導下,對完成信息技術教學目標而採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活動程度和教學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

爲提高教學效率,極大地發揮教學資源的效益,根據學校軟、硬件條件較好,學生羣體基礎較好、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有強烈的要求,並努力想要通過對信息技術的相關內容的學習發展自己的個性、能力和水平的實際,應以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爲主線來進行教學,適當刪去與小學重複的學習內容,研究與高中教學的銜接問題。如在練習鼠標和軟件的使用時,指導學生用《畫圖》軟件製作富有童心的作品來歌頌祖國、歌頌家鄉,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用word來寫作文和製作小報,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提高應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

運用“情境啓發”、“協作學習”、“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小老師”的教學策略開展教學活動。

所謂“情境啓發”,是利用信息技術爲教學提供一條超時空的隧道,把網上的和光盤裏面的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呈現給學生,爲學生的學習創造廣闊天地,提供學習環境,增強對學生思維興奮點的刺激。

“協作學習”是由多個學習者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競爭、協同、幫助、分工等形式,達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和領悟。

“任務驅動”是指學生按照教材或教師的要求去完成某項工作。任務驅動教學策略對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創造性能力都有積極作用。

“小老師”適用於教學內容爲一些同學已經掌握,或者還有代表作品的情況。讓這些同學展示他們的作品,講解作品製作的方法。其優點是:有利於演講者的成長,有利於激發聽講者的創作意識。讓同學展示他們的作品,是對他們成功的肯定,也是讓他們與學習夥伴共同分享學習成果。讓他們當小老師講解作品製作的方法,能鍛鍊口頭能力,又能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其不斷成長。對聆聽者來說,演講者是同學、夥伴,展示的是自己熟悉而感興趣的內容,這種親近感是老師無法替代的。同時,自己同學能製作的,我也能製作甚至會更好,從而一種學習的慾望、創作的熱情很自然地被激發起來。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就會有內在動力的支持,也就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基於以上的教學策略,我認爲在初中階段中可採取講解接受模式、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基於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作爲一名信息時代的教師,不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只是“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關係,教師是學生學習任務的設計者,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思維的啓迪者,學生潛能的挖掘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職責是建立積極的課堂環境,幫助學生明瞭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喚起學生成長的渴望;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在愉快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