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誠信缺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成爲了一種新興產業。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企業誠信缺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業誠信缺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

誠實守信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立業之道,興業之本。然而,近年來發生的“冠生園”、“三鹿集團”等企業因失信而一夜之間垮掉的事件,暴露我國企業誠信方面存在的問題,信用缺失,不僅增加交易的難度和風險,干擾投資、貿易與信貸等正常業務,打擊和降低人們投資與消費的信心,更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障礙,給社會經濟穩定增長帶來損害,甚至會讓整個國家失去競爭力。

一、當前我國企業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中國政府採購招標網在20xx年5月發佈一則消息稱:中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而損失達6000億元。在徵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幾乎沒什麼成本的情況下,違約、造假、欺詐的事件數不勝數。當前,我國企業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坑害消費者現象較多

消費市場存在着“假、冒、僞、劣、坑、蒙”等現象,如食品、醫藥等日用消費品中大量假冒商品,侵犯不僅是消費者的正當權益,甚至直接威脅到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可見製假售假的規模之大,影響面之廣,危害之深,已經達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

(二)企業之間相互拖欠嚴重

一些日子不好過的企業甚至將拖欠、欺詐等不守信用的行爲視爲擺脫困境的一種方式,企業之間尤其是國有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貨款,造成逾期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已成爲經濟運行中的一大頑症,我國“三角”或“多角”債務比率高達50%以上,“三角債”造成經濟信息混亂,由於互相拖欠,流動資金更顯不足,在短期信用拆借市場與投資市場上,資金價格易受黑市操縱,令經濟效益好的企業也面臨被拖欠的問題,其利潤也難以實現。

(三)企業惡意逃廢銀行債務

理論和實踐證明,金融信用的缺失會引起經濟的動盪,甚至導致一國經濟的.崩潰,企業逃廢債花招百出,例如,企業借破產逃廢金融債務;啓用下屬企業睡眠帳戶,逃廢銀行債務;異地開戶逃廢銀行債務;以個人名義開戶逃廢債務;經營前景不樂觀的企業,成立子公司做好逃債的準備;有的借企業分離或合併時,將債務留在原企業,懸空舊債。企業逃廢債屢禁不止和惡性蔓延,破壞了以償還爲條件的銀行信用特殊形式,擾亂了金融秩序,危及了金融資產的安全,損害了社會信用,同時積累了大量信用風險,使中資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削弱。

(四)企業廣告信息失真

虛假廣告主要發生在醫療服務、藥品、保健食品、房地產等產品或服務類廣告中。虛假廣告、信息失真的廣告往往誇大失實,語意模糊,令人誤解,宣傳的內容與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不符,故意誤導消費者。不久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對虛假的廣告主要形式進行了羅列,主要有假冒性虛假;誇大性虛假;誤導性虛假等。虛假廣告誤導消費者和使用者,給消費者造成人身或財產的損害。

(五)財務失真現象嚴重

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存在幾本賬現象比較普遍,其中一本是對內報送給股東或管理者能真實反映企業資產和經營情況的賬簿,一本或幾本對外報送分別針對不同使用對象而特殊製作的假賬。大量假賬對外披露,造成企業經營風險被掩蓋,金融機構貸款風險增加,整個社會誠信度下降,導致對國民經濟研究產生誤導。

以上的各種因企業缺失誠信而導致的行業亂象,呈現出當今企業失信現象的多元化與複雜化,各行各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信現象,令人民財產與生命安全受損,國家政府形象受損。加強對公民的誠信教育,營造社會誠信氛圍、完善企業誠信的法律體系建設、加大懲罰和監管力度顯得刻不容緩。

二、構建企業誠信建設的對策

構建企業信用體系是一項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個人、企業、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積極參與配合和鼎力支持,只有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才能推動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一)增強員工個人信用意識培養

個人誠信是一切誠信的基礎,企業誠信更離不開個人信用,但追求利益最大化似乎成當今很多人遵循的最高原則和追求的最大目標,多少人見利忘義、損人利己,不惜突破社會道德底線,弄虛作假,使整個社會道德特別是誠信水準下滑,培養夯實個人誠信,主要有四方面途徑,一是從家庭、校園開始,注重對學生的誠信意識教育,根據學生各年齡段的特點,家庭、學校都應把誠信教育滲透到生活、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認識到樹立誠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道德氛圍。從小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自覺遵守誠信的信念,將講誠信貫穿於生活學習之中,使面臨個人利益與誠信行爲矛盾時,能作出較好的道德選擇;二是完善全國性個人信用體系,實現個人信用信息全國共享。在美

國等國家,誠信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個體的失信行爲被記錄在個人的誠信檔案,個人的一次失信記錄,將給其就業、銀行貸款等帶來極大的不利。個人信用體系在全國的建立與使用,令每個誠實守信的人在交易、就業、貸款、稅收等方面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使破壞信用的個人必須爲之支付昂貴的成本,讓全社會每個公民珍惜信用資產。信用意識如果逐漸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層面,對於建立全社會信用文化具有巨大推動作用;三是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加大失信違約成本。在互聯網等媒體設立曝光網站,使失信違約者在社會經濟活動等方面在中處處受阻,如難以貸到款、難以找到交易對象或合作伙伴,成爲稅務等執法機關監控的重點。

(二)營造企業發展良好的信用環境

誠信至上,是企業百年不衰保證,市場失去了信用,交易的鏈條就會斷裂,經濟無法正常運轉。因此,普遍的守信行爲是交易順利進行、經濟正常運轉的前提,也是每一個企業立足社會的必要條件,重點加強企業誠信建設着重從如下幾方面進行: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打造誠信企業文化。樹立“誠信第一、品牌第一”的理念,信念的形成需要過程,宣傳教育與企業文化的功效,就是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把誠信意識滲透進人們的意識裏,從而長久持久地逐步影響人們的行爲。把誠信作爲員工培訓的必修課,作爲人才選拔的重要因素,作爲企業文化的主導思想,使誠信精神在廣大員工的心中紮下根來,最終形成誠信的職業習慣。二是建立企業信用體系。企業信用體系通過收集和保存企業的信用記錄,幫助金融機構和其他企業瞭解企業的信用狀況,擴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防範信用風險;同時,也爲有良好信用記錄的企業創造更多的融資和發展機會,降低交易成本,爲企業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企業信用體系使企業的信用意識和信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形成良好的信用秩序和信用環境。三是加強制度保障推進和深化企業誠信建設。誠信建設離不開制度的保障,僅有信念,離開制度,令誠信經營處在一種不確定的狀態中,一個公司的誠信與否,不僅是看它說得如何、願望如何,更重要的是看它經營是否規範、穩健,看它的實力與規模是否匹配,企業能否持之以恆地守信,需要有制度性的保障。一方面,建立完善企業內部誠信制度,如用工合同制度、工資福利分配製度等,信守對員工的承諾;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範部門、工序、崗位和員工的誠信行爲,加強對經營誠信的監督和管理。使企業經營處在誠信制約之下,提升企業對誠信建設的管理水平。四是讓行業協會成爲企業誠信防火牆。行業協會是企業自律、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個好途徑。行業協會作爲行業內部的交流平臺,具有掌握行業信息的天然優勢,是限制行業失信行爲的一個重要關卡。實現行業健康發展符合協會及其會員長遠利益和實質利益,協會每個成員都有義務遵守與監督、舉報行業內失信行爲。同時,行業協會有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社會責任,協會通過責任擔保機制,使成員既是利益共同體,又是責任共同體,從而實現利益與責任有機結合。

(三)加強監督企業誠信經營立法與管理

一是加強立法,優化市場環境。我國相繼頒佈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產品質量法》等一系列規範企業行爲的法律法規。但依然存在信用保障方面立法滯後,和真空地帶,相關部門應結合我國經濟發展需要,加快誠信制度的相關立法和修訂,優化法律環境。同時繼續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公平競爭的機制,優化市場環境。二是加強政府對信用行業的管理和監督,政府應加強與各職能部門的溝通與聯繫,掌握企業的違反誠信行爲的新情況,新動向,建立企業信用記錄的共享平臺,規範信息傳遞和披露機制,及時曝光企業失信行爲。三是提高失信成本,政府、銀行、審計等社會公信部門,要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的權利,嚴格執法,對不講信用的行爲依法記錄,依法嚴懲,使不講信用企業付出高昂的代價。四是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監督,宣傳誠信經營理念。政府應當充分利用各種輿論工具,加大對經營者的宣傳教育和誠信狀況的監督、曝光力度,一方面擴大消費者的認知,引起市場本身對失信行爲進行懲罰,另一方面警示存在僥倖心理的經營者,督促他們誠信合法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