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調研報告撰寫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景點調研報告撰寫,歡迎大家分享。

景點調研報告撰寫

爲了更好地發掘、培育和推出我縣有特色和亮點並具發展潛力的項目,根據州文化體制改革領導組《關於開展文化產業特色項目專項調研、規劃及報告的通知》要求,我縣文化體制和文化產業調研組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到河西鎮、旅遊局、石門關景區進行了深入細緻地調研,形成了《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研究報告》,以供參考。

一、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的優勢

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明確指出:西部旅遊業的發展目標就是生態旅遊,我們可以從九寨溝、香格里拉、張家界等景區對旅客產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態旅遊必將成爲二十一世紀旅遊業的主題,石門關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石門關生態狀況決定了必需發展生態旅遊的主題,xxxxx全縣1957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懸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叢、草坡等佔全縣國土面積的92.2%,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7.2%,而石門關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較茂密,處於橫斷山半溼潤常綠闊葉林區,植物區系複雜多樣,爲衆多特有植物的分佈與分化(變異)中心。生態旅遊最原始的含義是森林旅遊,可見,石門關得天獨厚的生態狀況爲石門關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奠定了優越基礎。

第二,石門關處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西坡之中,山勢雄偉,觀光效果較好,是天然的`生態植物園,擁有各種植物200多科,2000多屬,近萬種。由於歷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煙稀少,使石門關縱深處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許多地方至今人跡未至,實乃生態旅遊的理想環境。

第三,石門關人文景觀豐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蒼山崖畫,始建於明代的福國寺、玉皇閣等。明代大地理學家徐霞客、白族學者李元陽也曾到過這裏,並在《徐霞客遊記》和《遊石門山記》中均有記載。

第四,石門關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的要衝,是中國通往東南亞的必經之地。如今,隨着320國道及大漾二級公路相繼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門關距州府大理市僅21公里,僅需30分鐘即可到達。

第五,xxxxx作爲“中國核桃之鄉”,據統計境內核桃樹共有24.86萬畝,248.6萬株,在石門關景區就有0.72萬畝,5.1萬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衆多的核桃資源爲石門關開展生態旅遊奠定了基礎。

二、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現狀

旅遊基礎設施是一個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承載物,是旅遊活動得以開發的重要依託。縣委、縣人民政府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近幾年來在石門關共投入300多萬元修建了石門關景區公路、遊路、棧道、旅遊公廁等基礎設施。

並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共投資420萬元修建了石門關旅遊度假村、石門竹園、光明核桃生態園(農家樂)等一批項目,使石門關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隨着旅遊業的投入不斷加大,石門關景區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到石門關旅遊的中外遊客逐年增加,從1995年的不足1萬人次,發展到今天的7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300萬元,佔全縣gdp的比重達1.05%以上。

三、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儘管近年來在縣委、縣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石門關景區的硬件設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隨着遊客的不斷增加,石門關景區的一些矛盾漸漸顯現出來,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資金投入明顯不足;二是規劃不健全,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機構不健全,專業管理人才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