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客中初夏原文翻譯及賞析

司馬光客中初夏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作】

司馬光客中初夏原文翻譯及賞析

客中初夏——[宋]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註釋】

客中:做客的日子。

清和:天氣清明而和暖。亦爲農曆四月的別稱。

乍:剛,初。

南山當戶轉分明:意思是說,正對着門戶的南山,變得更加分明瞭。

【古詩今譯】

初夏四月,天氣清明和暖,雨後天剛放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淨了。此時已經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了,只有向日葵朝着太陽開放着。

【賞析】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史學家。祖籍山西,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自幼聰慧好學,宋仁宗寶元六年(1038,考入進士甲科,歷任仁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後任天章侍制兼侍講、知諫院、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右諫議大夫、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等職。他在政治上比較保守,反對王安石變法,因此出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後退居洛陽,主編《資治通鑑》。司馬光爲文記敘周詳,詞句簡練通暢。也能詩。遺者尚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著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對後世影響是巨大深遠的。

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實行變法,司馬光竭力反對,因而被迫離開汴京,不久退居洛陽,直到哲宗即位纔回京任職,這首詩就是在洛陽時寫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風起舞的柳絮,意即決不在政治上投機取巧,隨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樣向着太陽,意即對皇帝忠貞不貳。詩人託物言志,筆法委婉含蓄。

前兩句寫雨後初晴的景色*,四月的天氣清明暖和,雨過天晴,對着門的南山更是青綠分明。詩人的感情傾注不在此,真正想要寫的不是雨後乍晴的清明和暖的天氣,也不是也不是明淨如洗的南山,而是要藉此引出後面的“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來表露堅定的不可動搖的政治情懷。

後兩句的景物描寫是有寄託的,是在抒情。詩人客居它鄉,在春盡夏初之際,一幅雨後乍晴清明和暖的秀麗畫面躍入詩人的視野。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隨風轉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陽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這裏不難發現,詩人非獨愛葵花,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詩人久在官一場,自是看夠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卻無論如何也不願自己“摧眉折腰”隨風飄擺,終而選擇了做向日的葵花,心猶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風吹,不動不搖,絕不改變自己的政治理想。

司馬光客中初夏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譯文:

初夏四月,天氣清明和暖,下過一場雨天剛放晴,雨後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淨了。

眼前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陽開放。

註釋:

⑴客中:旅居他鄉作客。

⑵清和:天氣清明而和暖。

⑶南山當戶:正對門的南山。

⑷惟有:僅有,只有。

賞析:

首聯,描述了四月初夏天和暖的天氣,恰又是雨過天晴的時候。通過描淺白的語言,在春盡夏初之際,一幅雨後乍晴清明和暖的秀麗畫面躍入讀者的視野。

頷聯,描述了下過雨後,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淨,青翠怡人了。詩人調動讀者熟悉的景物佈置了一個清明和暖的'氣氛,使整首詩充滿了雨和夏的味道。

頸聯,通過描述眼前沒有隨風飄蕩的柳絮這一情景。這句是有寄託的,寄託出詩人不是因風起舞的柳絮,意即決不在政治上投機取巧,隨便附和。

尾聯,指出了向日葵向着太陽開放這一景象,也是有寄託的。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隨風轉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陽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

整首詩描述了變化的畫面,詩人不喜雨絲濛濛的南山,也不讚隨風飛舞的柳絮,而把獨鍾給了葵花,不難發現詩人非獨愛葵花,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詩人久在官場,自是看夠了人云亦云的柳絮,不願詩人本人"摧眉折腰"隨風飄擺,終而選擇了葵花,且懂得珍惜陽光,這也許纔是葵花的可愛之處。詩人託物言志,意即對皇帝忠貞不貳,會永遠像葵一樣忠心於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