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作文教學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以下小編爲你收集了傳統的作文教學,希望給你帶來一些借鑑的作用。

傳統的作文教學

傳統的作文教學,大多是命題或是半命題的作文,其內容老化、枯燥、脫離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於課本,從句式到文章結構,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傳統課堂上,寫作被限制在課堂裏,100屬於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的寫作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爲兩個階段:一是思維階段,包括審題、立意、選材構思;二是書面表達階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學中,又由於一些教師思維定勢,致使學生作文千人一面,毫無新意可言。長時間的傳統教學中,學生一直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以致談寫色變。

案例講述的作文教學體現了課改後的新作文教學觀。從寫作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看,新課標倡導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倡導學生自主寫作,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從寫作教學的過程看,教學不在侷限與課堂,而是爲學生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在寫作前體驗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案例中的教師抓住了寫作教學的規律,選用了學燒菜爲寫作內容,素材直接來自生活。教學時,教師先以老師要到菜燒得最好的同學家過端午節爲由,不覺中給學生布置了學燒菜的任務。這是引導在寫作前先對生活實踐進行體驗,在體驗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到了寫作課上,教師先通過充滿智慧的談話引導學生說說做菜的過程,然後藉口方便老師比較讓學生書面寫作。因爲每個學生都想請老師做客,所以整堂課上,雖然教師隻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學生們卻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完成了寫作。從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一直處於主動學習狀態,個個都充滿了表達的慾望。可以說這則作文教學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易於表達,樂於表達,說真話、實話、心裏話。

這個案例,讓我們這些語文教師明白了:寫作來源於生活;寫作描寫生活;學生只有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礎上才能表現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樣的環境中才易於表達,樂於表達。一句話:文無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