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爲題目的作文

【篇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每天,總是辛苦地在外奔波,回到家裏當然要舒舒服服了,所以在家裏我最喜歡穿拖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爲題目的作文

它不僅脫穿方便,而且走起路來十分得勁兒。拖在地上,發出“嚓嚓”的聲音,很有節奏感。可是,爸爸說“穿拖鞋走路不要發出聲音。”我勉強答應了。

一天,我放學回家,剛換好鞋還沒走兩步,爸爸說:“你又這樣走路,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我無精打采的說:“您怎麼這麼愛管閒事啊!”爸爸又說:“你穿拖鞋發出這種‘嚓嚓’的聲音,人家聽了不煩嗎?”我厭倦地說:“我在學校呆了一天了,我不累嗎?再說了,拖鞋不是用來拖的是幹什麼的?”“我在屋裏你不是聽不到了嗎?”爸爸耐心地說:“不是我聽了煩,是樓下的人聽了煩,如果我們家樓上的人也像這樣,你一定也會煩的。”

聽到這,我覺得爸爸說的有道理,我答應了以後一定要注意。

到了週末,快期末考試了,我一個人在家複習英語,只聽見樓上傳來“咚咚——”地響聲,過了一會兒,聲音停了,我總算可以靜下心來複習英語,可沒過幾分鐘,又傳出聲音了,還有小孩子的叫喊聲,真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他們吵得我沒有辦法複習。等到聲音停下來,已是深夜,我看書時連打哈欠,只好睡覺了。

第二天,我上學時發現有兩個小孩從樓上走下來,這時我才明白:昨天,樓上來了兩個調皮的小朋友。我突然明白了曾經的我不也是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嗎?爸爸能捨身處地地爲別人着想,我的心裏真暗暗佩服爸爸。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條件也有了明顯的改善,但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多爲別人着想,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我們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做一個處處爲別人着想的人,其實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篇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爲有錢以後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說:你有錢後只看到而看別人了,富人仔細體味着這句平淡無奇的話,百思其解。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人私心特大,人私心較小而已。但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整體,我們一隻翅膀的天使,擁抱着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與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現在許多人就如前面那個富人,一有些錢就目中,說話也變了味,的人渾身盡是銅臭味,他只願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記了“達者兼濟天下”這句話,別人在他眼裏窮光蛋,說話不客氣,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的人是要吃大虧的。

陳世美一心只想榮華富貴,他攀龍附鳳,殺妻滅子,終究是人才兩空,死在包大人鍘刀之下。唐明皇寵信楊貴妃,不顧百姓勞頓,嶺南快馬送荔枝往長安,終究弄得衆叛親離,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則知道道理,他採納魏徵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國泰民安,歷史上纔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威王,以“齊桓晉文之事”曉之以理,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運於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爲別人想想,世界將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你也在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生存的權利嗎?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人的所作所爲,的將被人們唾棄,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爲別人着想,別人也會爲你着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人人都能點,世界會和平,安寧。生活得,充滿快樂……

【篇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句多麼偉大的名言啊!它的意思就是: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切勿強加給別人。

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纔是仁的表現。它出自《論語·衛靈公》。全語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表達了孔子教育我們在處理人際交往事的時候,要有寬大的胸懷。自己都不願意去做的事,別人怎麼會願意呢?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身除了要看重自己外,還要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的偉大思想,也是中華民族不可打破的信條,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這樣做呢?大部分的人都以自己爲中心,只故自己的感受,卻忽略的別人。

對於一個命題,我們要做全面的.分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不能的地推出“己所欲,施於人”。“己所欲,施於人”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命題的否命題,否命題並不必然成立。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對方願意,則不屬於“施”的範圍。己所欲,別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總的說來,無論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強加給別人,給別人的東西,只有一個標準,即別人自己是否願意,而不能依據我們的標準來強加給別人。

【篇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想,這句話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吧!這是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說的一句話。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一顆心去幫助別人、感化別人,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的爲別人想一想。準確的說,就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我們要同農民伯伯一樣,在春天播種,在秋天收成。而我們在生活中的唯一不同就是,要以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理解別人、感化別人,將“文明”與“寬容”栽在他人的心靈的土地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幹什麼事情多要先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先想一想:

醫院裏的那些在生死邊緣痛苦的掙扎的病人;在醫院裏的那些在生死邊緣痛苦的掙扎的病人;想想那些在街上乞討的老人與孩子;想想那些因爲天災而在水深火熱之中受苦的人們……你的心裏總是會泛起一絲絲的辛酸,不是嗎?想想看,如果你是這其中的一員,你會希望自己被別人看不起嗎?我想沒有。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的權力,不,應該是每一個生物,每一個生命都有權力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的權力。即使是那些做錯了事情的人,也是有法律來懲罰他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爲別人想想,別人也會爲你着想。要以自己的真誠與真心去換取別人的真誠與真心。

【篇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於別人身上。這句話說得短小而經典,因此被許多人引爲座右銘掛在身上。

沒錯,這句話說得很對,但是我想了想,難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於人嗎?那麼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於人?

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己認爲好的東西介紹給另一個人。我有一個同學,他很喜歡周杰倫,於是他把周杰倫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宿舍,又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述他的`經歷,終於找來了同學對他的反感。可他最後還很委屈的說:這麼厲害的人,難道你們不敬佩他嗎?誠然,JAY的名氣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歡他一個,畢竟還有喜歡劉德華,喜歡李宇春的。那位同學很喜歡周杰倫,是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對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只要大家剋制一點都能做到。但己所欲,勿施於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因爲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歡的東西,依照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那把它拿來分給大家難道有什麼錯嗎?其實錯就錯在這,因爲我們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有人是金錢爲至高無上,又認識金錢爲糞土垃圾,道理便是這樣。有時我也會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這樣的事情,比如我迷戀創網,便把同學們都推薦到創網上去,結果他們都認爲那隻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網站,絲毫不感興趣。剛開始我也費解,這麼好的網站爲什麼他們全都置若罔聞?不過現在我明白了,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一個文學愛好者當然喜歡像創網這樣能發表文章的網站,反之如果對一個討厭寫作的人來說又怎會喜歡上這裏?可見一個人的愛好不同,個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觀也就不同。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也沒有絕對差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愛江山,有人愛美女,有人愛財富,有人愛自由。如果把比爾?蓋茨的金錢送給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拉爾修,我相信他一定會嗤之以鼻。正如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討厭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接受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篇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歷史的畫卷,因歲月的沖洗,顯得枯黃陳舊,將歷史的足跡點點抹淡。然而,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總有些像《論語》一類的書籍雖早已褪去了華麗的色彩,顯得古老陳舊,但實則它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題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衛靈公》。《論語》中有許多簡單的道理需要我們去感悟與實踐。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簡意賅,但其蘊含的道理絕不會同表面一樣容易。就像《論語·衛靈公》中記載的,孔子的'學子之一子貢,曾問了孔子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使人終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說:“其恕乎!”什麼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那麼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如今的話說,就是要學會寬容。

《北京日報》曾刊登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願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臺階下,自己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後少年很後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弩張的作用要恆久得多。如果她不這麼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說,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爲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會忘記。因爲剋制性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癒合心靈的傷口。只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纔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會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如何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一個“恕”字,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美好的通行證。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纔會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爲人着想,人也會爲你着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並充滿了快樂。——後記作文

【篇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

這句話往往出現在古文中,這是古代大思想家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聽起來是多麼有道理,多麼正義。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也很需要這樣的胸襟,但我們誰能做到這點,誰能無私的爲人民服務而從不抱怨呢?

也許有這樣的人,但只是這12億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這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着激烈的競爭,記得初中的政治課上老師曾說過:“社會上的.各種競爭歸根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人與人激烈的競爭的同時,關係愈來愈遠,愈來愈陌生。

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我們是父母的乖女兒,是爺爺奶奶的乖孫女,從小都是在他們的手掌上長大,從未受過任何委屈,也爲幹過任何粗活,從而養成了嬌慣、自私的個性,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

在學校裏,我們都很自私的,除了學習和自己應做的事之外,好像都與自己無關。我們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給別人,但與我們同齡的人有誰會這樣默默地承擔呢?在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醜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給別人的人,就會有無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擔下來的人。

如果在我們周圍多一些承擔者少一些施加者,那麼人與人之間就不會這樣疏遠了,人們自私慾也會減弱,大家都無私的爲人們服務從不計較,那世界該多麼和平!我覺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爲做人的標準,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係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考慮。益”。也是基於這樣的思路,以所謂“無賴國家”的導彈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爲藉口,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後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以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領導的美國聯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製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在鬥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佔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爲‘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爲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今天,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啓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

爲了世界的和平和身邊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來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擔者吧!

【篇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記得古代有位思想家孔子老爺爺曾經說過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讓我至今都不能忘記。他的意思大概就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採取什麼方式對待他人,先要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對方,是否願意受到這種對待。如果我們不願意,那麼就不能以此對待他人。

在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飛吧,小白鷺!》。這本書完美的詮釋了尊重這兩個字。

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

在這本書中有四個故事,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還屬《飛吧,小白鷺!》和《青蛙歷險記》。

在《飛吧,小白鷺》中講述了有一個跛腳的男孩叫做阿忠,再班上有許多同學嘲笑諷刺他,讓阿忠深深的感到自卑,有一天,他來到自家後面的竹林裏。由於很多白鷺鷥在這裏落腳築巢而形成了一處白鷺鷥林。忽然,看到了一個小白鷺從鳥巢上摔了下來。阿忠關心受傷的小白鷺,鼓勵它克服身體的缺陷,勇敢飛向自己的天空,同時也逐漸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心,向前踏出了一步。在這篇文章中我懂得了儘管我們每個人的境遇和條件不同,但人生來平等,這種平等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正因爲人與人之間有差異,纔有人類對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顯出平等的可貴。

在《青蛙歷險記》中講述了在一個星期天,大青蛙由於要幫小青蛙追氣球,導致被露營的許嘉文他們抓住了。在同學們玩膩了大青蛙後就把它放進一個對於大青蛙來說像高高的城堡一樣的水桶裏。三寶和五寶想救出爸爸來卻差點被抓住。後來,許爸爸勸訴嘉文。許嘉文想通了把大青蛙放了水裏和家人團聚。這篇故事讓我懂得了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大自然的恩賜,人類有責任和義務尊重無私奉獻的大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護環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面臨嚴峻的生態環境,保護地球、尊重自然是我們的神聖職責。

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指路明燈,在我的人生道路中指引我前進的方向。我會好好琢磨書中隱含的道理的。以後我會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換位思考,理解他人。與人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