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在遠古時期,在冬風乍起的季節裏,穴居而住的人們只能燧木取火,一些患有關節疼痛、腰痠腿疼的人在取暖時,症狀得到緩解,甚至治癒。人們便開始有意識地用木條、草莖燻烤患處,在不斷嘗試中,發現艾草的效果最佳。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範文,快來看看吧,歡迎欣賞與借鑑。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篇一】

1、艾條是艾草加工成的一種類似香菸但是體積要比香菸大幾倍的圓柱狀物,點燃艾條後薰相應的穴位,可以使得艾葉氣體向下進入穴位,通過穴位到達經絡,再通過經絡到達體內,從而起到驅寒和通氣血的作用。

2、治尋常疣、扁平疣:採新鮮艾葉,揉至出汁,在疣表面磨擦至皮膚微熱或微紅,但不要擦破皮膚,每日2次。

3、治療習慣性流產和不孕不育:將點燃的艾條放到腹部靠近肚臍處,讓煙氣順着肚臍附近的穴位漸漸進入到體內經絡,理暢經絡和氣血,同時這對子宮和卵巢也有非常好的調理作用,長期堅持還可以治療習慣性流產和不孕不育。

4、治陰囊溼疹:將鮮艾葉20克放在鍋內,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脫脂棉或小塊毛巾浸入熱藥液,敷於陰囊,或洗陰囊,或趁熱薰洗陰囊,再以熱毛巾敷於陰囊上。

5、治寒型痛經:取當歸30克,艾葉15克,紅糖60克,水煎熬取3碗,分3次溫服。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篇二】

在遠古時期,在冬風乍起的季節裏,穴居而住的人們只能燧木取火,一些患有關節疼痛、腰痠腿疼的人在取暖時,症狀得到緩解,甚至治癒。人們便開始有意識地用木條、草莖燻烤患處,在不斷嘗試中,發現艾草的效果最佳。於是開啓了中醫艾灸治療的歷史。

艾草主要分部於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以及陝西及甘肅等均有分佈。其適應性強,普遍生長於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陽而排水順暢的地方都生長,但以溼潤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

艾草的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溼、止冷痛,爲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溼瘡疥癬,祛溼止癢。

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艾草的作用

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產生奇特的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常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中醫鍼灸裏面的灸法,把艾葉加工成的“艾絨”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篇三】

艾葉別名衆多,如艾、冰臺、艾蒿、醫草、灸草、蘄艾、黃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蓮頭、阿及艾、陳艾、灰草、大艾葉、杜艾葉、萎蒿、陳艾,白艾。

理氣血,逐寒溼;溫經,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

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能散寒除溼,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現正是艾草上市的時候,艾草可做艾餈點心,加工成各種菜式和藥膳。

抗菌作用:艾條煙燻尚能減少燒傷創面的細菌。豚鼠結核經艾灸治療後,疾病進展較慢,病變較輕,尤以病程後期更明顯;此外還能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反應,但所增強的程度不如動物獲得免疫性時那樣顯著;豚鼠網狀內皮系細胞的吞噬機能與內臟的結核病變是一致的,當肝、脾受到疾病的損害時,吞噬機能即下降。薰艾草的功效與作用

另外,還具有抗真菌作用、平喘作用、利膽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止血作用、對胃腸道及子宮的作用、對心血管系統作用、抗過敏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