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觀後感範文

一、聽課反饋

杜郎口觀後感範文

1、英語課:實質上三所學校的英語課採用的都是一種模式

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只是在這種模式中他們的精髓是:預習環節,特別重視學生的預習環節,因此特別強調老師爲學生設計的導學案,以此來引導學生的預習思路,引導學生如何去抓住重點和難點,從聽到的四節英語課中,我瞭解到“導學案”其實就是引導學生牢牢抓住“語言點”,語言點、語法固然重要,但似乎走向了極端,學生象“語法家”似的對短語、句子結構進行條分縷析,我折服於學生預習得那麼到位,但想想那麼多的學科都要這樣的要求學生來預習,學生的負擔一定不小,再說有的英語課還刻意要求學生不去預習的,如:有些閱讀課就是要求現場閱讀,依據上下文來猜測生詞的意義,旨在培養學生對生詞的猜詞能力和整體感悟語篇的能力,就不需學生去預習的,我認爲這樣千篇一律地預習操作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可否認學習方式從他主學習轉向自主學習是這三所學校的亮點,也是我們要學習和借鑑之處,但在這種改革前一定要讓老師更透徹地理解什麼是自主學習、什麼是小組合作學習,什麼纔是探究性學習?否則小組學習究其實質還是流於形式

-座位變變,小組議議,內容卻相當傳統。

2、語文課:杜郎口中學的那堂語文課解開了一直困惑我的一個問題

-“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究竟能否被真正地操作與成功?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即使在農村,即使生源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也能操作與成功!這堂課至今讓我記憶猶新,讓我震撼,深深感受到“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帶給學生的變化,學生的表現令我折服,心裏爲這些鄉里娃叫好!老師在學生充分預習下,鼓勵學生對杜甫的

詞進行個性解讀,孩子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常常看到的是你方還未唱罷,我方已登場,教師真正成爲了“導師”。學生們時而靜心思考,時而熱烈討論,時而激烈辯論,時而闡述自己的觀點,時而去黑板上書寫。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是自由的、開放的。學生個個朗讀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是那麼的慷慨激昂,辯論時又是那麼的張揚,那麼的自信!我不敢相信眼前這羣孩子是地地道道的鄉里娃!看得出來這堂課沒有作秀成分,是長期“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結果,真正讓我感受到了“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學生在這種學習模式下擁有了一生的財富——學會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同樣是語言課,我覺得效果卻不同,我想是因爲語文是母語,學生已有積累,而英語是外語,學生的詞彙量尚少,小組合作學習不易操作,還有就是與老師的個人素質和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二、杜郎口中學學生的的英語成績得益於以下主要方面:

1、學生的預習到位:杜郎口中學四周都是田野,學生吃在學校、住在學校,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學生難於找到學習以外有趣的事情,思想較單純,在校學習時間長,將“導學案”裏的預習任務視爲聖旨,非常認真地去完成,這就爲“三三六”課堂模式裏最主要的第一課“預習課”做了很厚實的鋪墊,使“預習課”得以順利進行(注:他們把“預習課”當正課來上),也爲後兩種類型的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種“先學後教”的模式很有效果,很值得我們借鑑。

2、“三三六”的課堂模式: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有別於傳統教學的講授法,它是把一節課分成三節上,第一節是預習課,教師負責給學生出預習提綱和預習題,也就是“導學案”,學生自己預習討論,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個別點撥。第二節課是展示課,學生按小組在教師指定的黑板上,由小組組長或教師指定的學生,用板書彙報預習的內容,然後給全班學生講解。學生提出問題並討論,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教師也是其中的一員。第三節是反饋課,由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反思總結,通過學生的練習,進一步檢查落實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互幫互助,讓後進生得以進步。

3、基礎知識反覆炒:個人感覺杜郎口中學的英語教學特別重視“雙基”裏的基礎知識,目前的中考,還是以基礎知識爲主,“預習、展示、反饋”,一遍一遍的重複,再加上孩子的學習習慣已養成,學習成績當然能好起來。

4、學校的嚴格監控:“日反思、週迴顧、月小結”,踏踏實實抓落實,成績自然會提升。展開多層次的課堂教學帶動工程:讓優秀教師上示範課,一般教師上達標課,後進教師上過關課,較差教師上整改課。杜郎口張副校長提到的“五次反思” :每週每位教師一次反思板;每天兩次教師反饋會;每週每個學科組三節公開課;每天班主任對學生的四次反饋小結;每週班主任對課任教師的五次評價,雖然繁瑣,但在不斷的反思中,能夠取長補短,也能讓教師共同進步,尤其幫助了比較弱的老師,我想老師的壓力一定很大,但有壓力纔有動力,壓力下出成績了。

5、重視集體備課:教師將日常積累下的“精華”、反思的“敗因”,提供給其他老師,實現了資源共享,教案成爲了教師不斷積累、不斷補充、不斷豐富的財富。

三、對“杜郎口英語教學模式”的反思:

1、過於重視對語言知識的講解,弱化了對語言技能的培養

從現場看,課堂過於重視語言知識(如:單詞、詞組,語法等)的講解,而忽略了對語言技能的培養(如聽與說),更沒有在教學中適當對跨文化意識的滲透等,這樣的課堂“實效性”是對中考而言的,對學生的後續學習不利,對英語學科來說,學生的聽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僅僅學生敢說、敢做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教師的領讀、模仿磁帶和師生對話是很難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的。英語學科對單詞等知識的重現很重要,包括老師的課堂用語都可以是讓學生複習單詞和鍛鍊聽力的好機會,而我聽到的老師的課大部分是用漢語來組織教學的,學生的語音很不理想。聽了那節預習展示課,老師等於讓學生把預習內容重新炒一遍,單詞—詞組—語法分析—練習,很感嘆於學生的預習到位,很可惜老師沒有進行語言技能方面的活動,老師若能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創設語言情景,進行語言技能的活動,會使英語課堂質量得到提升。

2、“10+35“教學模式的硬性規定過於呆板

個人認爲硬性規定“10+35”是不太科學的,尤其對初一階段而言,學生的詞彙量尚少,小組合作學習也僅是停留在語言點上,溝通的質量不高,初學者很需要進行語言的模仿,感悟英語語言的美感,所以還需老師要有魅力地“講”。另外還要看課的內容,若新知識多又難以理解,那就需要老師多講些,若新知識不多,那就可以讓學生多進行“說”的活動,不可採取一刀切的方式。

3、每天這麼多人蔘觀,學生真的能不被影響嗎?

那天到學校參觀的老師估計有近2000人,隨便進哪個教室聽課都可以,學生到黑板板書還得繞過聽課的老師,不時有相機的閃光燈亮起,聽課老師的手機聲響起,還夾雜着老師們的小聲議論,學生能不被影響嗎?!我想學生是人,是有自尊的,不可時時被“參觀”,老師的思維也會被打斷的,心理素質再好,這麼多人聽課也會緊張的,比如那堂語文課,老師的素質挺高的,可當有個學生問:“嬌兒”?杜甫當時都50歲了,爲啥還稱孩子爲“嬌兒”呢?我感覺老師有所慌張了,就說:那就不去考證了吧?這樣的回答顯然滿足不了學生的慾望。再者生活上也會被打擾,我們這麼多聽課的老師和學生在同一食堂吃飯,老師都要排隊吃飯,何況學生呢?食堂工作人員夠嗎?學生的伙食會受到影響嗎?學校最好限制聽課的人數,以保證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不被過多的干擾。

4、堂堂課都必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嗎?

小組合作學習應因時而宜,因學習內容而宜,在聽到的`四節英語課裏都存在着這樣的現象,一些原本只需通過簡單講授就可以讓學生獲得的一般性知識技能,偏偏要花很多時間在小組內反覆討論交流,沒有挑戰性的討論,時間久了,勢必會讓學生失去興趣。

四、對我們的啓示:

杜郎口中學的崔校長在報告會上都這麼說:“杜郎口不可複製”。是的,我們應該學習她的精神

-團隊的精神,她的魄力

逆境中以變求生存的魄力以及她的理念

-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我感動於他們在當時那種瀕臨於亡校的情況下想當地農民百姓之所想,急農民百姓之所急,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大家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搞課改,期間的艱辛只有他們最清楚!

1、對我市三所正在進行“杜郎口教學模式”實驗校的啓示:

關於班級座位排列:在這三所學校裏,班級座位都是按小組方式排列,而且是固定的、長期不變的,曾經跟我市實驗校的老師也瞭解過,學生的小組位置也是不變的,在這點上,我們能否根據課型而進行適當的調整,又或者能否根據這堂課的不同環節,考慮進行隨機進行合作交流學習,滿足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從而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關於導學案:導學案不但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點,還要引導他們關注語言技能方面,這樣學生就不只是會去摳語言點、摳語法知識和講解語法知識,而還會去大聲朗讀英語,模仿語音、語調,最終能用英語,不僅僅是讓學生能夠應對中考,更爲學生進入高中與大學後續的英語學習着想。

關於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靈活些,不必堂堂課都那樣排座位,堂堂課都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而應依據課文的內容來確定是否需要小組合作,這樣纔不至於變成形式主義。該靜時則靜,該動時則動,語言課有時是要培養孩子學會傾聽他人、傾聽老師和磁帶,再通過內化來調整糾正自己語音語調等不足之處。

關於對小組的評價:對小組的評價要堅持,要落到實處,要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且評價要予以相對公正。羣體合作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惰性的存在,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每個成員的權責不明,評價不得法。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從數量上看,4—5人最爲適宜。過大,則極易造成內部消耗,許多精力在人際關係的協調中消耗。第二,要明確每個成員肩上的責任,並制定小組工作規劃和策略,讓他們明白付出多少纔算完成任務,有何付出,又會有何收穫。第三評價時要採取“總”與“分”相結合的辦法。“分”即個體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完成的任務,“總”即總分,要把小組中每個成員的作業和考試成績作爲小組的總分的組成部分,並將個體的進步作爲評價小組學習的一部分。這樣,每個小組成員爲了讓小組取得好成績,就會積極努力地去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成績好的同學也就會主動地去幫助成績稍差的同學共同進步。

總之,我們的實驗校不可盲目照搬“杜郎口英語教學模式”,而應取其所長補己之短,再發揚自己的優勢,做出自己的特色來。

2、對我們農村中學薄弱校的啓示:

抓好學生預習關:杜郎口中學處於農村,生源不是很好,英語教師的整體水平亦不是特別的理想,但是他們對學生的預習做得特別好,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縮小兩極分化。在到我們農村中學薄弱校聽課過程中,發現在初一下開始不久就產生較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學生若沒有適當的預習,聽課就比較盲目,那麼聽課效率勢必低下;再者若有的教師備課不夠充分,上課不是很到位,那麼學生的預習就尤爲重要了!

把好教師上課關:在平時下校的隨堂聽課中發現相當一部分老師上課過於隨意,45分鐘的課堂質量低下,如何杜絕這種現象呢?這點可以向杜郎口中學學習,展開多層次的課堂教學帶動工程:讓優秀教師上示範課,一般教師上達標課,後進教師上過關課,較差教師上整改課。這樣一來連個別惰性的老師也不敢怠慢了,雖然方法嚴厲,給老師的壓力不小,但是教師上課質量提升了,學生的聽課效率就高了,成績當然就能好起來!

3、對生源好的學校的啓示:

老師更應該相信學生,多給學生時間與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避免老師的“一言堂”現象,有這麼好的生源,老師更可以依據課的內容來大膽嘗試些“小組合作自主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終身受益。

遺憾的是由於路途的奔波,沒能在一所學校裏跟蹤聽一套課下來,所以還不能完全深入地瞭解“杜郎口教學模式”,還有待於多收集資料,與去聽過課的老師多交流、多學習,與正在實驗的學校多切磋,共同把課改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