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朗讀者觀後感600字(精選6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央視朗讀者觀後感600字(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600字(精選6篇)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600字1

2月18日晚,央視綜合頻道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首播,首次擔任製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團隊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節目,看到節目受到廣泛好評,她與團隊高興地歡呼起來,並將歡呼聲通過總導演田梅的微信發到了媒體羣裏。之後,董卿在微信羣裏接受了來自全國數十家媒體記者的羣訪,回答大家關注的話題。

是什麼契機,想到要製作這樣一檔文化節目?對於這個問題,董卿回答說:“央視作爲國家電視臺,應該扛起文化大旗,承擔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對文學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感興趣,《朗讀者》其實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受到好評如潮,是否意味着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春天來了?董卿認爲,這是風向標,讓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還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於娛樂化氛圍很重的當下,文化類綜藝節目應該怎麼突圍?董卿回答說:“我們期待着整個社會大的環境有所改善。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認知和最溫柔的一種記憶。”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後,節目組收到了很多反饋,一些觀衆關注到片尾曲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覺這是意外之喜。

另外還有觀衆發現了有趣的細節,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導演婁乃鳴評價說:“用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說:“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600字2

《朗讀者》在CCTV-1黃金檔首播,一檔純文化節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關注。節目首播後,各方好評不斷,豆瓣評分高達9.5,微博榜單持續上榜三小時,張梓琳、許淵衝等嘉賓紛紛登上微博熱搜,翻譯家許淵衝先生的書也上了噹噹的熱搜,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朗讀者》是董卿作爲製作人的首秀。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彷彿是董卿走下春晚舞臺的一個轉身,讓觀衆領受到了她規矩之外的別樣風采,溫婉莊重包裹的是一股強烈的個性,一瞬間鮮活起來。

這也同樣是《朗讀者》帶給觀衆的感受,無論是企業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學者、醫生和普通人,他們雖各有身份之別、建樹之差,但都有着同樣濃度的性情之真。 一對平凡的夫婦上臺念情詩,丈夫爲妻子的願望種下滿谷鮮花,更讓人擊節讚歎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後的所有荒唐舉動。

妻子說,如果當年我有一萬個結婚對象可以選擇,他也只排在一萬名之外,卻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親朋好友結婚的消息,收了禮金後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勢反攻,妻子說更打動人的是那一往無前的勇氣。從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開闊的胸襟踐行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諺。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600字3

對於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隨着董卿那親切溫和的語速,觀衆情不自禁地投入、並靜靜欣賞着傾聽着。此時,每個朗讀者面帶表情,所朗讀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感受所選,或輕淡細膩如和煦的春風、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撥動並滋潤着每個人的心絃。

這是繼詩詞大會後,央視又一次在一套黃金時段,推出的一檔由董卿主持的又一個好節目《朗讀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沒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週日晚央視三套、於7點半進行的重播,感悟頗深。

首期節目以“遇見”爲主題,邀請了“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衝先生、知名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文化領域的嘉賓,還有無國界醫生、爲妻子許下一個鮮花山谷的丈夫、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等人。他們所處不同行業,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夢想。

節目中,有董卿對嘉賓的採訪,有嘉賓帶着不同口音的朗讀,紮紮實實地呈現出、如她給節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這檔節目跟《中國詩詞大會》,還有之前爆紅的《見字如面》氣質相仿,豆瓣評分高達9.3。“才女董卿”再次發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典作品中,溫文爾雅地給了大家一碗文化雞湯。

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由衷感慨:“我當了20xx年主持人,而今彷彿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於一檔有着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於要實現了。”說的'多好啊,喜歡董卿大氣知性、端莊睿智的主持風格,我在心裏默默地由衷讚歎!

其實這些大多是非專業朗讀者,隨着音樂舒緩起伏、情緒的逐漸醞釀,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加之觀衆用心傾聽,聚精會神的眼神交匯、甚至很多人眼裏閃着激動的淚花,致使掌聲不時響起, 收到臺上臺下互動和鳴的效果。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600字4

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在春節期間引爆了觀衆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討論,也讓擔任嘉賓的董卿再次火了。日前,央視推出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該節目本週六(2月18日)起將在CCTV-1、CCTV-3黃金時段聯合播出。

董卿說:“《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爲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朗讀人就是展示生命。

”從日前的發佈會現場播放的節目片段看,《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爲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爲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有《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衆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講話的個人感受。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衆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目前,節目已經邀請到了不少嘉賓參與朗讀,包括濮存昕、許淵衝、斯琴高娃、王學圻等。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爲“情感人”的一面。比如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在節目中會給女兒讀出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600字5

《朗讀者》是央視主持人董卿醞釀籌備接近1年的文化情感類節目,節目每期有一個主題詞,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

首期節目以“遇見”爲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等嘉賓。首期節目首先出場的是濮存昕,他講述了自己鮮爲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

濮存昕曾患小兒麻痹症,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直到三年級時,積水潭醫院的大夫榮國威幫他做了整形手術,“濮瘸子”的命運得以改變。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榮國威大夫。

在和董卿交流時,濮存昕還感恩了給過自己幫助的很多人,包括父親、表演藝術家藍天野、導演林兆華等,記住幫助過自己的人,不要認爲一切都理所當然;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別人,不要認爲一切都事不關己。節目播出後備受好評,不少網友表示:“在娛樂至死的各類綜藝節目中,這是又一股清流!”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600字6

伊始,文化類節目火爆熒屏。實際上,從20xx年至今,文化類綜藝未曾缺席過。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再到如今的《朗讀者》,董卿說:“我並不認爲因爲《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着今天中國文化類節目真的迎來了一個春天,文化類節目要成功突圍,還需要整個社會大環境有所改善。

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它讓我看到了在真人秀霸屏的今天,觀衆對文化類綜藝節目也是有龐大需求的,大家的關注給我們以很大鼓舞小學生看。”她還表示,《朗讀者》的一大特色就是“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後的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將完成統一”。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製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

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製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了《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