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鑑史問廉觀後感

2015年的1月9日—16日晚,如若沒有更重的事情,我會準時坐在電視機前,或者通過網絡補課的方式,收聽收看《鑑史問廉》。這部回望歷史、展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精華的8集紀錄片,特別是《清官之念》部分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也以史爲鏡對照着自己的思想行爲,以及當今社會的廉政與腐敗問題。從個人來講,通過學習心靈得到了洗滌,思想進一步昇華,廉政的腳步更加堅定,更加願意自覺的向着清官、好官的目標前進。

社區鑑史問廉觀後感

翻開歷史的畫卷,在數千年的時空中,先後出現了包拯、狄仁傑、海瑞、于成龍等著名清官,在他們傳奇故事的背後隱藏着中國人綿延數千年“青天情結”。那時的百姓希望有能爲民請命的廉官能吏來守護他們,即使在當代,人們依然有“清官情結”,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只要是能幫助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小麻煩,他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爲人民心中的守護神。所以,只要在爲政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貪不佔,清官還是很容易做到的。然而,要成爲一個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光辦好事不行,還得把辦好事當成一種習慣,得能解決百姓的困難,能公正的處理糾紛,得讓自己和家人不貪不佔,直到生命的終點。

當今社會,在經歷了40年的風雨變遷之後,中華大地依然記着焦裕祿的名字,他的形象和故事已深深地烙進了人們心中。身爲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他的兒女和老百姓一樣捱餓受窮。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乾糧,騎着一輛破舊自行車或者踩着兩條泥腿子,手拿雨傘和羣衆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堅持與羣衆同甘共苦,哪裏最艱苦,哪裏就有他的身影。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憑着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爲偏僻窮苦的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隨時想起這些,內心始終充滿感動。

《鑑史問廉》記錄片中折射出的廉政文化和清官情結,是教育我們黨員幹部最有力的教材。作爲一名新時期的黨員領導幹部,要始終保持學無止境的心態和正確應對、抵制腐敗行爲侵蝕的防線。因爲每個黨員幹部都反映着我們黨的形象,作爲個體我們一定要嚴於律己,廉潔從政。一個人有了爲人民服務的思想,纔不會計較個人得失,如果整天拿着“小算盤”爲自己打算,患得患失,私心雜念就會矇住雙眼,就幹不出什麼好事。領導幹部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這也不是空話、大話,而是一個人的靈魂,是“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的精神動力”和“立身之本”;“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一些人之所以犯錯誤,甚至犯罪,根本原因也在於喪失了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總閘門’,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領導幹部一定還要注重小節,防微杜漸,寧肯對自己“苛刻”一點、嚴格一點,“勿以惡小而爲之。”否則,劃不清界限,不好意思拒絕,由小到大,最後將釀成大患,終會使“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做清官是大智慧,我們領導幹部一定要算好“人生大賬”,如果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那麼我們真的是枉活一生。我想,我們現在的發展機遇良好,每個人又都有自己唱戲的舞臺,我們當官的只要始終認清形勢,頭腦清醒,嚴於律己,發揮聰明才智,更好地爲人民服務,造福一方百姓,這就是最大的幸福,也一定能當一個好官。

作爲一名婦聯領導幹部,有了那些清官和好官作鏡子,有了那些貪官和孬官做反襯,我工作和生活的方向就更加明確,更加清晰。目標就是要深入瞭解婦女需求,及時反映婦女呼聲,有效維護婦女權益,全面促進婦女發展,推動解決婦女兒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成爲婦女羣衆的知心人。當今,婦女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什麼?就業、健康、孩子教育。我們一是要謀富民之策,爲促進婦女創業就業搭建平臺;二是要辦利民之事,引導廣大婦女及家庭建立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三是要行惠民之職,扶危濟困,關注關愛弱勢婦女兒童,認真穩妥地做好婦女信訪工作,積極釋疑解惑,疏導情緒,化解矛盾。特別是隨着形勢的不斷變化,婦女工作的任務又會有新的時代內涵,這就要我們進一步明確黨對婦聯幹部新的職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努力在工作中做到服務大局和服務婦女相融合,拓展服務領域和把握重點工作相融合,創新工作機制和打造品牌相融合,發揮自身優勢和藉助外力相融合,盡全力爲婦女羣衆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切實樹立起清正廉潔、爲民服務、勤政廉政的婦聯領導幹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