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歌詞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由金哲作詞,董希哲作曲。現在小編把“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歌詞”介紹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喜歡!

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歌詞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歌詞

1.靜靜的深夜羣星在閃耀,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圖片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圖片

老師的房間徹夜明亮。

每當我輕輕走過您窗前,

明亮的燈光照耀我心房。

啊,每當想起你,

敬愛的好老師,

一陣陣暖流心中激盪。

2.培育新一代辛勤的園丁,

今天深夜啊燈光仍在亮。

嘔心瀝血您在寫教材,

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

啊,每當想起你,

敬愛的好老師,

一陣陣暖流心中激盪。

3.新長征路上老師立新功,

一羣羣接班人茁壯成長。

肩負祖國希望奔向四方,

您總是含淚深情地凝望。

啊,每當想起你,

敬愛的好老師。

一陣陣暖流心中激盪。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曲譜賞析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首歌的朝鮮語版即原版講述的是一個孩子一次不輕易間走過了自己老師的窗前,發現老師徹夜在爲了自己的學生辛勤地工作,心中頓時產生了許多感動;孩子默默地關注着老師,他/她發現自己的老師始終如一地對待學生,他/她對老師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多年以後帶着對老師的思念憶起當年的老師,老師的功勳是那麼的大,似乎自己與老師所有的學生此生都難以回報老師的那份永恆不變的愛。

在校園中,前面也說到過《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已是從創作到現今一代代人都會在那溫馨的校園裏學唱這首歌了。在大多數音樂教科書中當然給的是崔彬譯配的歌詞。但是崔彬譯配的歌詞第二段並沒有譯配好。其中『嘔心瀝血您在寫教案』,這裏的“教案”常被改成“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中的“高大”有的教科書上故意改掉比如改成“辛勤”。當然一般的老師是寫不了教材的,但爲什麼那麼多書上會寫作“教材”呢,因爲這首歌的旋律問題,“教材”這個詞要比“教案”唱的順暢;之所以故意改掉“高大”是因爲“高大的身影”一般是隻能用在男人身上的。

在韓語版的《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中11次用到(老師)這個詞,而崔彬譯配的只有5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您”出現了7次。所以無論是哪個版本都非常尊重老師這個形象。《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每一段六句,韓語版的四、六句是一樣的,而崔彬的則五六句在三段中使用一致。這種表達效果是不同的,崔彬的歌詞會使人始終停留在一陣陣暖流心中激盪的上面,換句話說我們對於老師只有感動;原版的那就不一樣了它在每段的末尾再次把人拉回去,使人們感到了主人公對老師感情的變化,一個隨時間變化的過程。崔彬的`歌詞從整體上導致了很多人認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是一首兒童歌曲。當然董希哲及金哲先生創作初衷是讓每一個人對老師都有一種正確的詮釋。同樣在教課書中說這首歌是一首朝鮮民歌也是不正確的。

我們所聽到的《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歌曲前奏一般應該是歌曲五六兩段或第六段。在一些《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歌曲彈奏,您單聽前奏您聽不出是《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要指出的是這首歌最精彩的地方正是五六兩段,所以任意添加竄改歌曲成分的行爲應當注意。對某些音進行變奏,通常是在第四段,第四段也是很重要的一段,一旦沒有改好,就會使老師的角色形象出現變差。

綜上,《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絕不是一首少兒歌曲,它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它的時間跨度是相當大的,從一個孩子到一個成年事業有成的人,從一個剛出道的老師到垂暮之年的老師。它也不能單單說成是朝鮮民歌。對於歌曲儘量不要任意添加本來沒有的音樂成分,注意變奏效果。如果您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創作有關老師的歌曲或對《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重新譯配,這也是許多音樂人士可以接受或認同的。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歌曲介紹

這首歌一經發表便產生了巨大效應,很快歌曲被崔彬翻譯成漢語,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對老師的不同詮釋。孩子唱着這首歌,面前的是如同爹孃一樣慈愛的老師。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首歌的朝鮮語版即原版講述的是一個孩子一次不輕易間走過了自己老師的窗前,發現老師徹夜在爲了自己的學生辛勤地工作,心中頓時產生了許多感動;孩子默默地關注着老師,他/她發現自己的老師始終如一地對待學生,他/她對老師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多年以後帶着對老師的思念憶起當年的老師,老師的功勳是那麼的大,似乎自己與老師所有的學生此生都難以回報老師的那份永恆不變的愛。

拓展:《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音樂課說課稿

教材分析: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是人教版三年級第二學期的一首歌曲, 歌曲結構爲兩段體,2/4拍,曲調優美深情,以學生的角度歌頌了老師的辛勤奉獻的品質,深切地表達了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讓學生深切感受在老師精心培育下他們茁壯成長,從而培養他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蘊含的愛師情懷,能從內心體會對老師的尊敬及愛戴之情。

教具:多媒體,鋼琴,笛子。

說教法:

結合教師自己專業上的優勢和孩子們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我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手法:

1. 故事引入法。 2、多媒體情景吸引法:

3 現場表演法。 4 層層設疑法。

5 聯想比喻法 6 活動法。

力求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讓孩子們輕鬆地掌握學科知識。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結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徵,我運用故事導入:從孩子們身邊的故事入手,在多媒體畫面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音樂中,講述一個非常調皮,經常跟老師作對的學生小紅的故事,講到有一次當小紅走過老師窗前,看到老師在辛勤地批改作業的情景,後來…..

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引領孩子們打開課本,學習這一首歌曲。

二、培養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

在學習歌曲之前:先出問題考考學生,引導學生初步瞭解音樂情緒。 教師用笛子吹奏兩段曲子,讓學生分辨哪個片段是歡快的,哪個片段是抒情,深情的?具體內容是:(拿出笛子) 在老師現場的精彩演奏下,學生熱情高漲,都紛紛回答。

三、歌曲教學:

在剛纔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基礎上,播放歌曲,讓學生認真聆聽,提出問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力度怎樣,歌曲可分幾段?(鼓勵學生主動回答老師再作點評。)

讓學生先跟着自己打節拍,按照節拍讀歌詞,(可分組讀,教師指出比較難的節奏,多讀幾遍)

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播放音樂,學生打着節奏,輕輕跟唱,由於旋律比較簡單,很多同學都已經基本會跟着唱了,

爲保護學生的嗓子,老師先帶學生們練練聲,爲避免枯燥的練聲方法:老師用各種動物的叫聲來引導學生練聲。(如大象“嗯,嗯,嗯. “小羊咩,咩。咩”)學生興趣極高。

這時,老師彈奏歌曲,鼓勵學生跟着老師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學生互動:

在基本會唱的基礎上,讓同學們分組唱,輪唱,領唱,合唱,培養學生們的協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讓學生們把自己比作小紅,看到老師如此辛勤地爲同學們改作業。內心會怎樣?

鼓勵同學們都用筆寫一句想對老師說的話。讓同學從內心體會對老師的感情。

最後,讓在學生深情的歌聲中結束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