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精裝版》讀書筆記(通用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萬曆十五年精裝版》讀書筆記(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萬曆十五年精裝版》讀書筆記(通用5篇)

《萬曆十五年精裝版》讀書筆記1

大歷史一是時間要放到足夠大,退回一些才能看清,二則是地理範圍要大,考慮中外各地的情形。

中國之所以陷入近代幾百年的被動,明朝立國已經埋下伏筆,國家以道德爲治國基礎,沒有技術條件改造成法制國家,整個行政目標是保護落後的農業生產,由此發明戶籍制度,把農民種在農村,沒有批准農民不得到處行動,限制底層積極性和流動性;政治上層設計高度集權,皇上有能力的如勞模朱元璋靠個人勤奮尚可一人勉強爲之,子孫後代就只能靠內閣大學士和文官集團,經過200多年發展官僚集團逐步成熟,他們是政權實際控制者,皇上只是個道德象徵,信息通過底層幾乎不可能傳上來,上下難以通達。

而文官系統在明有天生物質和精神分裂傾向,國家給的俸祿有限,希望各位大人以道德和聖賢的標準要求自己,另一方面自身握有實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只能方便的通過潛規則或明文規定巧取豪奪,這個分裂是個頑疾,到清朝也沒得治。沒有法律只靠道德,而道德標準只在個人口中,這樣的系統維繫幾百年也真是不易。皇帝或內閣要用人就不敢一下把規則全部改掉,而越往後拖越沒有治癒的機會,直到大廈全部崩塌掉。

《萬曆十五年精裝版》讀書筆記2

讀完此書已有一段時間,一直想分享些自己的體會,卻一直不知如何下筆。

1587年,爲萬曆十五年,從傳統觀點來看,並無大事可敘,但黃老卻從發生在此間一件件極其微小的事件,窺見了蘊含其中明代的大歷史走向,見微知著,一葉知秋......

人物爲主線,從其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少年意氣風發萬曆皇帝;朝堂之上與廟堂之下判若兩人的時代大改革家張居正;憂患爲國卻性格優寡的首輔申時行;抑有脾氣古怪卻剛直不阿的清官海瑞。從中瞭解了人物的兩面,歷史的多面,在人物性格與其仕途沉浮之間去感受一個時代的風雲動盪與發展趨向,無論哪個時期,都沒有完人,但卻有一個正當時可以改變歷史走向之人,此人必定遭受衆多議論,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必定會在青史之上留名,成爲一個時代的標誌,身處其中,名留其外。

大歷史觀,無外乎站在一個長隧道之外以一個大的觀感去看待歷史,不拘小節,着重對歷史趨勢的研究與探索。掌握此方法,可以避免許多研究上的不必要的多餘雜質,從而更加清楚的明白歷史研究的目標與任務。

總而觀之,以大觀小,讀史明智,成王敗寇,如是而已......

《萬曆十五年精裝版》讀書筆記3

出乎意料的一本書,實在對中國古代史不感興趣,經古代文學史老師推薦閱讀,也算一個有意思的體驗。

全書涉及了明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主要由明神宗、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幾人的經歷爲主要線索。選角看似無意實則大有門道:神宗是皇權的代表,張居正則是相權失敗的典型,相對的申時行卻是相權與皇權和解的象徵。海瑞作爲明朝有名的清官,實則從全書來看此人成就不高不過是一個證明本朝吏治清明所需要的標誌;戚繼光當然是明朝軍事力量強大的標誌;李贄……私以爲作者沒有選擇其他明朝的思想大家,而選擇這位“奇葩”不單單是因爲其思想的矛盾性,而是因爲這樣的.矛盾性剛剛好與全書的主題相契合,正應了首尾圓通的那句:“萬曆十五年是平平淡淡的一年。”但這又是象徵着明朝盛極而衰的一年。

此外,全書又以“陰陽”爲主題包裹着整個萬曆年間的是是非非。

而“陰陽”二字,在本書中所指又有多重含義。一來陰是官員處事的圓滑、乖巧以及官場的生存之道,相對之陽則是官員在外或者對上的表現,也就是符合社會要求的一種“標榜”。二來陰則是指國家運行的內在規律,其中包括思想、文化、倫理、道德……陽也是皇權、政治、商業等宏觀現象。

其中韻味,不再贅述,三言兩語,聊表愚見。

《萬曆十五年精裝版》讀書筆記4

看完了《大明王朝1566》,纔來翻閱此書。也對明史略有一些興趣,之前也有對本書的耳聞,更多是與明亡有關的細節,似乎很多觀點認爲在1587年發生的種種細節,預示着這個朝代即將結束的危象,斷斷續續的淺讀,大而深刻的理解談不上,一閱一思,這期間也看完了紙質版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提到了歷史意見和時代意見兩個概念可以放在這本書來討論一下,對應來說,若是拿時代意見來否定歷史意見,也是有失偏頗,歷史的細節總能代表着歷史深處的憂慮,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學習着前人總結的經驗,當然也會出現相似的問題,這是一個輪迴更替的過程。

滅亡更替的爆發點,也許從立國之初就埋下弊端的種子,積重難返,命將休矣。以如今眼光來評也是制度問題,不同皇帝執政,面臨處理的問題不同,怎樣採取措施?如何改革?如何保證政策的連續性?究其根本還是封建制度皇權獨大難以保證最優政策。

《萬曆十五年精裝版》讀書筆記5

雖然還是不明白爲什麼命名爲《萬曆十五年》,雖然還是不清楚什麼是大歷史觀,但是呈現的是立體的歷史,立體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而不是非黑即白的歷史教材或者歷史電視劇。就比如戚繼光,民族英雄,但能在盤根錯節的政治中,穩如泰山、步步高昇,難道只靠軍事才能、愛國熱情可以做到的嗎?

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我不懂政治,也不懂歷史,但我從歷史中讀到歷史時代賦予歷史人的枷鎖,卻掩飾不了首先是作爲人的本性,萬曆作爲皇帝,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然走不出深宮囚籠;作爲一個男人,喜歡誰都要被人管束,想給老婆送禮物都要打白條;作爲一個人,吃喝拉撒、七情六慾都要被人指指點點。一個想要贏得身邊人、天下人的認可,卻感覺力不從心、無人理解。皇帝也首先是個人,張居正、申時行、海瑞等等也首先是個人,然後纔是歷史人物。看完《明朝那些事》,感覺王陽明活得最明白,過得隨心。

另外,看到了很多好玩的地方,火者、裸奔,比現代房車還房車的轎子……古人真會玩。

這本書可能以後再讀時會有更深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