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韻》讀後感範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塘荷韻》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塘荷韻》讀後感範文

《清塘荷韻》讀後感1

拜讀季羨林先生的《清塘荷韻》,不禁被文中優美的言詞,深刻的思想所折服。文章意味蘊藉,僅已栽荷小事便道出了深藏在作者心中的濃烈的期盼,期望和欣慰。文章構思之巧妙,寫作之精良,實令我讚歎不已。

再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便覺兩文之差異甚大。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表達了自已淡淡的喜悅與哀愁,這便與季先生強烈的期望之心構成了鮮明的比較。同樣是寫荷花,朱先生在觀賞美,而季先生是在創造美。觀賞美的人每當發現美中之不足。便多幾分惆悵,但創造美的人會癡迷於美中,戴着美的眼鏡看世界,一切都是完美的,毫無瑕疵,他沉浸在美中,樂觀看世界,永遠有期望,永遠有快樂。

在《清塘荷韻》中,季先生行文嚴謹,貫穿全文的兩條線索十分明顯,一條以荷塘中荷花狀況爲線:先寫原先塘中似有荷花但此刻全無,再寫我種蓮子,之後寫第一、二年塘中仍無荷花,然後了寫第三年“塘中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葉片”,最後寫第四年荷花生長旺盛,荷葉“遮蔽了半個池塘“。另一條則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爲線:先是塘中無荷花,作者“總覺得是一塊心病”,再是種了蓮子作者微有期望但情緒還比較消極,之後作者的期盼日益強烈,然後兩年過後塘中仍無荷花,作者“完全灰了心”,繼而到了第三年荷花長出“五六個葉片”。作者自白“雖微有期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最後第四年荷花茂盛,作者“心中狂喜”。

整篇文章,以時間順序行文,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交待清楚,過渡自然。兩條線索既相對獨立,又密不可分,它們被作者的那管神奇的筆有機地結合起來,真可謂是:相輔相承,相孕相生。

從文章的許多方面而言,《荷塘月色》與《清塘荷韻》都有着本質上的區別,首先《荷塘月色》是以空間順序行文,頗有些遊記的味道,這是寫作順序的不一樣。其次,《荷塘月色》的資料以作者所感爲多,它是抒情散文。但《清塘荷韻》的資料中作者的所感相比之下便顯得十分單薄了,它們大都凝聚在作者的一舉一動中,較爲含蓄,且整段的“自我剖白”在《清塘荷韻》更是全無蹤影,因此我認爲與《荷塘月色》相比之下,《清塘荷韻》更傾向於敘事散文,此乃文體之異也。之後,《荷塘月色》是以“荷塘”這一地區作爲寫作對象的,文章以寫景爲主,這就決定了它的寫作手法,即《荷塘月色》是在寫荷塘範圍內作者所見之景,描述的景物衆多,強調的是景物間的相互搭配,所要表現的是荷塘周圍景色的和諧美、整體美。而《清塘荷韻》中,季先生描述的景物就具有了單一性,他只刻畫了荷花,表現他對荷花頑強的生命力的讚美,寫作中採用了一枝獨秀的方法,而對其它景物隻字未提,這是寫作手法的差異。

下面是文章所提及的相同細節間的區別。如:同樣是因爲等了四年,所以“心中狂喜”,且感嘆於自然力的偉大。同樣是看到了昂首怒放的荷花,朱先生說它色白,爲點綴之物,但季先生說它“紅豔耀目”,“凌駕於荷葉之上,迎風弄姿。”最後,我要說兩文結果不一樣,朱先生最後是“什麼都沒有”欲超脫而不得,情緒鬱悶。季先生最後得到了滿塘荷花,並且這些荷花被命名爲“季荷”,他心中自然無比愉快。當然,兩篇美文在用詞、造句、修辭等衆多方面是近似的。那裏便不消細說。

《清塘荷韻》讀後感2

以前挺喜歡荷塘的,而當我讀過這篇文章才明白,原來荷花和荷葉是那麼的美。2018年我去了一次荷塘。

2018年8月的一個清晨,睜開惺忪的睡眼來到了荷塘,爲的是看到爭奇鬥豔、不凋謝的荷花和如翡翠般的荷葉。就在此時,我眼球裏倒影出的是一朵朵荷花,還有一片片荷葉,我想:如果我能站到荷葉上不掉到水裏該有多好,到那時,我就可以成爲“荷花仙子”了,帶着這美妙的幻想和純真的心,我便和荷葉玩耍了起來,我往它臉上灑水珠,它卻不讓水珠落到它那無污漬又幹淨的臉上,媽媽說,“荷葉出淤泥而不染”,聽了這句話,我便愛上了荷葉。

還有荷花也是很美麗的。

淡粉、淡黃色的花瓣,裏面包着蓮藕,真令人陶醉。假如有一天,我變小了,我一定要躲到這裏面,因爲荷花裏面很安全。哇,是一對母子呀,凋謝的荷花,低着頭,看着正在開放的荷花,母親呵護着它,爲它遮風擋雨。

漸漸的蜻蜓也來了,真怕將這弱不禁風的小仙子驚走了。不得不承認,這景色太美了!浪漫的亭子,優雅的小橋,蜻蜓點水,含苞待放、爭奇鬥豔的荷花,如翡翠般的荷葉……都令人歎爲觀止。

這時,我想到了楊萬里的一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我愛荷塘,一個讓我充滿夢想的地方。

《清塘荷韻》讀後感3

我寫過關於季羨林的博文,這是第二次。

季先生的話語,又一次敲響在耳邊了。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

我無法知道,荷花怎樣在深水中淤泥裏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這個局面。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裏,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

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爲我的‘季荷’祝福。

是啊,這幾天長沙的天氣忽地變冷。今天,我一面清理着入冬的衣服,一面在想着,我得寫篇荷塘的文章。

忽地想起這次國慶,從雙峯到長沙的高速公路,有個地名,令我眼前一亮,那是荷塘!荷塘,曾國藩故居,這兩個地名,緊挨在一起。

靜靜地坐在電腦桌前,心中無一絲一毫的雜念。耳邊只有嗚嗚嗚的摩托車聲,再也聽不到蓮瓣掉入水中的聲音了,再也無法感受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的意境了,再也無法領略荷葉驚人擴張荷花含苞怒放的樂趣了,再也無法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了。

這令我到底惦着外婆家的荷塘了。不知外婆家的'荷塘現在是什麼光景了!我已很多年,沒去看過那裏的荷塘了。

季先生的荷塘,嵌在我的心海里了。君不見,我的大中華博客的左下角,亭亭玉立着一大捧我心愛的荷花。

季先生,你見着了我的荷花嗎?

《清塘荷韻》讀後感4

昨天,上的課是《清塘荷韻》,季羨林的。一說,季羨林的名字,幾乎沒有一個學生知道。我告訴他們,從今天開始,你們讀了這篇《清塘荷韻》,相當於在北京大學上了一週的課!

季羨林的文字,揮之不去。我連做夢,都在想,那個翠綠的荷塘!真可惜,我們水電職院找不到一個這樣的荷塘!只有學校門口那口臭得不能再臭的爛池塘,每天都要橫衝直撞地閃現在我離校回家的第一時間!

沒有荷塘,會成我的一塊心病。天天在學校上班,總感覺學校是一片“荒涼地帶”,總覺得這“荒涼地帶”缺點什麼,原來是缺的是荷塘!

季羨林,說中了我想說的話。他的原話是這樣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少。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

由此看來,我的這塊心病,確是由來已久了。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過的。外婆家附近,有兩個荷塘,一個大的,一個小的。大荷塘,緊挨着小荷塘,大荷塘那頭是外婆家,小荷塘這邊是我的小姨家。從外婆家,到小姨家,白天黑夜,都得經過這一大一小兩個荷塘。每每到夏天的晚上,我和幾個小夥伴會搬出涼蓆,拿把蒲扇,爬到一個水泥砌的曬穀臺上,躺着看星星。荷塘的風徐徐吹來,那風兒,像外婆溫柔的手掌在撫摸着我,我總能在這柔柔的風中沉沉睡去。數不清啊,有多少個夏夜,我就沉醉在外婆家的荷香荷風裏。

外婆已經去世多年了。可我依然能清晰地記得,那時夏夜納涼的情景。那樣的日子,不會再回來了。如今的我,每天在一堆枯燥的工作中忙碌着,無暇去懷念什麼荷塘了!沒想到,季老先生的《清塘荷韻》,竟又勾起了無窮無盡的荷塘懷想!

不能忘卻,終究不能忘卻。外婆的音容笑貌,依然那麼清晰。外婆沒讀過什麼書,可是她卻很會取名字!我的母親叫李蓮和,我的小姨叫李荷蘭,我猜想,可能是外婆太喜歡荷塘的緣故吧。

季羨林的《清塘荷韻》,寫於1997年,正是香港迴歸的那一年。不知,季先生的荷塘,與朱自清的荷塘,哪一個更美?北大校園,清華大學的清華園,我都沒有去過,無從比較。我只能從文字裏去猜想,他們各自不同的心境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