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韻》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塘荷韻》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塘荷韻》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清塘荷韻》的讀後感1

看到這句話,每個人都深有感觸吧!我見過很多花:笑容可掬的桃花,傲雪怒放的梅花,富貴耀眼的牡丹花,溫文爾雅的月季花,更有奇妙浪漫的雨花……而季羨林爺爺卻對荷花一見鍾情……

《清塘荷韻》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季荷”特色的佳作,講述的是季羨林爺爺隨意地向清塘投下了幾顆從洪湖帶來的種子,幾年之後竟奇蹟般地長出滿塘的荷花,爲我們展現了一片清塘荷韻的美景。

季羨林爺爺是多麼的愛荷啊!那雄雄燃燒的希望之火,那泯滅不了的渴望之情,深深打動我心,幾年寂寞的春天,讓季羨林爺爺灰了心,他感悟嘆道:“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可想可見,他有多麼地想看到荷花,一個字“吸”傳神的將他內心的心情表達出來。當第三年到來時,池塘中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季羨林爺爺異常開心,當撈水草的農民過來時,他就苦苦請求不要碰斷葉片,雖然只有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但是真正的奇蹟在第四年,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範圍擴大,都是驚人的快。不久之後,紅豔耀目的荷花躍出水面。可謂“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從此以後,季羨林爺爺都能感到“西湖”的美麗風光了!

隨着老作家清麗文筆的描寫,我彷彿親臨荷塘,體驗到荷花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繁榮昌盛的景象,從中感受到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季羨林爺爺的喜愛與關懷之情,使我們由美麗的大自然想到人間的美好生活。我想本文最體現的就是這一點吧!

季羨林爺爺也說道:“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是啊,生命的力量是無窮的,最大的。只要我們報着希望,生命就會延續下去。季羨林爺爺就是有了希望,和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纔會有今天家門的“西湖”。俗話說的好,一切景語皆情語,季羨林對荷花的喜愛也來源於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吧。在生活中,只有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纔會迸發出渴望和動力。珍惜生命,嚮往美好,這纔是我們思想的最高境界,最遠體驗,最深感悟。

《清塘荷韻》的讀後感2

《清塘荷韻》是已故著名國學大師、我們家鄉近鄰山東臨清人季羨林先生所作的一篇散文。該文寫成於1997年中秋節,最初發表在《人民日報》,後收錄到河大版八年級語文教材第五單元中。作者分別從"種荷""盼荷""賞荷"等方面爲我們展示出荷花生長的各個階段特徵。文章最令我感動的是季老對荷花的那份殷切期待,以及對荷花的耐心守候。這份愛與守候體現在種種細微的事件中,無時無處不在。

誠然多數中國人都愛荷,但論愛荷程度大概很少有人能夠超越季老。本來是朋友饋贈給他的幾顆蓮子,但季老卻用它們來了卻樓前無荷的這一心病。他小心翼翼地"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一條縫,希望蓮芽能夠破殼而出",希望不要對蓮子造成意外的損傷。雖然季老對內心的那份期盼輕描淡寫,用"盡人事,聽天命"這樣的話語來簡單帶過,但"盼荷"過程中的種種焦慮與沮喪卻無法掩飾他對蓮子生根發芽的希冀和對荷的真情,因爲愛之深才"恨"之切。在等待蓮子發芽的兩年時間內,季老把每天去塘邊觀荷當成一件工作,"心裏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

正是季老的"盼荷",對蓮子的苦苦守候,對蓮子的耐心等待,終於在第三年得到了意外的回報。水面上突然有了幾片圓圓的綠色,雖然"細弱單薄、可憐兮兮",但卻正是蓮子生髮出的葉片。也因之季老絕望的心再度燃起了新的希望。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這幾片蓮葉竟然如燎原星火一般迅速生長,幾天之內就遮蔽了半個池塘。這真是一個奇蹟!

季老的等待與守候,沒有隨時間的流逝而有所消磨,他以他的耐心和深愛,帶領我們一起見證了這一奇蹟,並把它分享給衆人。我們在欣賞這一生命爆發的過程中,會收穫內心的感動與同樣的喜悅,也會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蘇東坡曾在《稼說送張琥》中說 "厚積而薄發",蓮子的成長過程,不正生動地體現了這一古訓嗎?我想它也同樣適用於教育。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件需要我輩終身力行的工作,也是一份需要強大耐心和長久守候的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秉性的學生,他們或聰明伶俐,或乖巧可愛,或調皮任性,或難以管教。對此,我們老師又該如何去做?是像季羨林先生一樣耐心守候,還是任其隨波逐流?我想絕大多數老師們會選擇前者,以教育者的良心與長輩的耐心去守候去堅持去一如既往的關愛與呵護。我們可能暫時難以看到學生的改觀,但多年以後,誰能否認學生們像蓮子一樣強大爆發呢?正如季老所言,"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我們需要的是多花點時間,耐心見證學生們帶給我們的奇蹟!

《清塘荷韻》的讀後感3

清塘荷韻是季爺爺的代表名篇,這天我讀了清塘荷韻,平平淡淡的文字,讀起來卻感觸頗深。清塘荷韻是寫了季爺爺把幾顆洪湖的蓮子投入門前的池塘,期望長出蓮葉荷花。經過四年的耐心等待,最後長出了大片荷葉,葉子擴張的速度驚人地快。光長荷葉是不行的,荷花也接踵而至。那裏的荷花不僅僅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文中還寫了他讀過一本詩話,其中有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認爲第二句對仗不工整。我與爸爸探討時,爸爸也有同感,爸爸對了一句:池花對影落,日葵向陽開,我看比較工整。

清塘荷韻文中還提到,一年夏天,天氣十分炎熱,而荷花卻開得特歡,幾乎連池塘的水面都看不見了,寫出了荷花生命力的旺盛,也寫出了季爺爺喜愛荷花的情緒。文章的後面寫他的一個愛花的鄰居,天天數荷花。季爺爺是明白的,在荷葉底下、石頭縫裏,旮旮旯旯,不明白隱藏着多少花骨朵兒。荷花的生命力也是很頑強的。

季爺爺寫的文章,詩句引用得很多。如在文章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靜靜的池塘裏靜靜地開着荷花,這種境界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季爺爺的文章個性好,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以後慢慢品讀和體會。

《清塘荷韻》的讀後感4

我寫過關於季羨林的博文,這是第二次。

季先生的話語,又一次敲響在耳邊了。“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

“我無法明白,荷花怎樣在深水中淤泥裏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荷葉來看,每一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構成眼前這個局面。”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一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裏,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

“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夢。它們的夢必須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爲我的‘季荷’祝福。”

是啊,這幾天長沙的天氣忽地變冷。今日,我一面清理着入冬的衣服,一面在想着,我得寫篇“荷塘”的文章。

忽地想起這次國慶,從雙峯到長沙的高速公路,有個地名,令我眼前一亮,那是“荷塘”!荷塘,曾國藩故居,這兩個地名,緊挨在一齊。

靜靜地坐在電腦桌前,心中無一絲一毫的雜念。耳邊僅有“嗚嗚嗚”的.摩托車聲,再也聽不到蓮瓣掉入水中的聲音了,再也無法感受“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的意境了,再也無法領略荷葉驚人擴張荷花含苞怒放的樂趣了,再也無法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了。

這令我到底惦着外婆家的荷塘了。不知外婆家的荷塘此刻是什麼光景了!我已很多年,沒去看過那裏的荷塘了。

季先生的荷塘,嵌在我的心海里了。君不見,我的大中華博客的左下角,亭亭玉立着一大捧我心愛的荷花。

季先生,你見着了我的荷花嗎?

《清塘荷韻》的讀後感5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清塘荷韻》作者季羨林

欲不消心難平,感覺離家漸近而心情也隨着新年腳步的將近變的不在沉穩,不知道激動哪一初,想要落微激動浮躁的脈搏跳的沉穩點,還是需要讀一讀好的書,好的文章是用心寫出的,華辭麗藻很難堆砌而成,重要的是經過時間的沉澱釀造出文中佳釀。今天偶看到季羨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韻》,讀到第六段的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季老的用心。

季老年復一年的觀察門前清塘,始終沒有放棄,正是那份難得的等候期盼,終於迎來翠盤荷香六月賞。有一情節很是打動我,季老在看到花瓣落入池中的景象聯想到的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季老深深體會到原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而並沒去強求工整,而是用一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可見作者對“池花對影落”之欣賞!

季荷—————是週一郎先生爲季老荷花賜的名,季老更是欣然接受了這一稱呼,最後一句更是寫下:“我爲我的“季荷”祝福。”而我用什麼樣的祝福來祝福辛勤勞動一生的季老?只希望清塘裏的荷香爲他老人家飄的更香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