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共好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共好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共好的讀後感1

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忍不住要工作呢?什麼樣的工作會如此引人想往,什麼樣的心態會讓人主動工作,什麼樣的環境使人對工作留戀。世界上有許多忍不住想做的事情,戀愛的人忍不住想見心上人,抽菸的人忍不住要吸上一口,打遊戲的人忍不住打上一把,賭博的人忍不住下注,但很少有“我忍不住要工作”這樣的人和事。

“我忍不住要工作”就是《共好》這本書的書眼,點睛之筆。每部書不論厚薄長短,總有其精華部分,幾句話或者那怕只有一句,都會給人以啓迪,在我看來這就是了。書中87頁原文爲“在前一家工廠,我不得不工作,在這裏,我忍不住要工作。”

一個團隊的成員有這樣的精神就一定會戰無不勝。任何一個團隊的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你的成員能主動工作,積極工作。結果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做好絕非易事。沃爾頓2號工廠在總經理佩吉辛克萊的帶領下做到了,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吸引了全國的關注,並且不知不覺地走進了白宮玫瑰花園”,這是一家美國的工廠。

他們向動物們學習,用松鼠的精神爲共享目標工作,激發自尊的情感力量;用海狸的方法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當家做主,竭盡所能挑戰未知領域;用鵝的禮物主動爲同伴祝賀,爲過程喝彩。不管能力大小,共同的價值觀念把人們緊緊凝聚在一起,這就是本書講述的核心內容,共同創建和維護的環境、心態、精神、方法等綜合體的空間和氛圍,就是“共好”。

這是我看了這本書最大的收穫,當然還有其它很多亮點:

比如:“我們就必須尊重每個人勞動的權利。所以我們決定,只要一個人盡全力工作,不混日子,我們就不會剝奪他工作的尊嚴。他們有勞動的尊嚴。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之一。”

再如:“如果你享受你的工作,就不會覺得工作的辛苦。”

再比如:“真正的成功管理祕訣是,發現人們的天賦,然後研究如何改造組織,以充分利用這些天賦。很多經理在反方向上努力。”

我之所以對這些感觸頗深,是因爲我們想做,卻沒有做到,有過同等的經歷、苦惱和努力,體會深刻。而且仍在繼續不斷追求當中,效果卻是天壤之別。

我在一線當過工人,領班,也當過車間主任,工廠廠長,部門經理。經濟效益有時很好,員工收入多,福利也好,團隊熱情高漲,工作積極有效率。但更多的時侯,平平淡淡,不溫不火,以爲是獎勵制度的問題,如今看來,有人性中更深層次的東西在起作用。人們在滿足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後,就會有精神上的追求,甚至在追求物質需要的同時就會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而精神上的愉悅遠高於物質。

我想我們中國人是這樣,誰知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美國也會是這樣,《共好》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除此之外從書中還讀到了現實的美國景象,城鎮生活,人情世故,生態環境等,這些都應是最真實的描述。這不是我關注的重點,但從中讓我看到一個真實的美國,即使很不全面,也足以讓我做出完全有可比性的判斷。這對我和我的同事來說是一個顛覆。無論什麼事情(主要是產品質量、科技創新、生態環境等方面,消費除外),和美國都沒有任何的可比性,都不能比,沒法比,能比的都偏離了方向,我們卻叫和世界接軌。這是我們的共識。原因無外乎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差距、環境人口,凡是不利的因素都能列在其中。我現在的感覺是不想比,不願比,不敢比。

寫個書評,我卻在這裏談了半天感慨,說來也是對這本書的一個真實評價,只是次序有些變化而已。下面我就從書籍裝幀、設計、譯著、文字、內容、銷售等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整體設計清爽大方,有一股青春的朝氣,去掉護封,更顯簡潔明快;插圖小而簡潔明瞭,重點加黑加粗,詩詞解釋字型字體變化自然。個人以爲:美中不足,整體象中學生課外讀物,去掉護封,感覺過於雅緻,更象是一部詩集。

這讓我想到了銷售,書印出來是要讓人看的,就存在銷售和銷售對象。能做到一家工廠或企業的老總,大都在四十歲以上了,這種色彩不宜吸引這個年齡段人的眼球。另外一個感覺就是字體太小,使用宋體小四號,內容、目錄、書名、簡介,都有這個問題。特別是編目數據字更小,宋體七號,讓人看的眼花繚亂,當然這也是科技進步的結果,以前是印不出這麼清晰又這麼小的字來的。

外國翻譯作品,一直給我的感覺就是苦澀、拗口、雍長,那長長的人名和地名就讓讀者感到乏味,也許是翻譯的問題。當然也有非常優秀的作品,總之,已然很久沒有看過了。

看了這本書沒有這種感覺,一是企業管理的法則,用故事的形式講述,有難度也不多見,本身就引人入勝。這種紮根於生活實踐的工作方法,來源於生產,又高於生產,形成理論,可信程度高,最具指導作用。二是翻的好,編的好。沒有雍長的句子,拗口的的詞彙;沒有錯字,別字,印刷精美,貼近生活。

在這兒我有一些建議,也可以說是我的感受,希望對編輯人員能有幫助。除上面提到的字體大小,護封設計外,具體是:一、增加一些解讀。比如:97頁‘哈奇森沼澤保護區’,在什麼位置,有什麼特色。主要是增加讀者一些感性認識。二、細節處理。99頁‘一個池塘中的池塘’,是什麼樣子呢?三、滿足讀者的習慣。97頁‘五十三英里’,換成公里可不可以。

這樣的例子在書中很多,在別的譯著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一本書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就是一個小的知識庫。譯書就是一項工程,涉及到多個學科,譯完後讓不同專業的學者給予訂正,此書就會更加完美。

共好的讀後感2

《荀子王治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爲用,何也?曰:人能羣、彼不能羣也。”“人何以能羣?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以義。故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故人生不能無羣,羣分則爭。”

《共好》所表達的管理理念與這位兩千多年前中國思想家的治世哲學高度契合。

2014年7月9日凌晨,足球界發生了一個大事件,在巴西世界盃的半決賽中,東道主巴西隊以7:1的懸殊比分被德國對擊敗,全球球迷錯愕,巴西舉國震驚。回顧本場比賽,在這項最講究配合協作的體育比賽中,德國人無疑把他們的團隊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十一名球員構造的德意志戰車,以破竹之勢,屢屢撕開巴西人的防線;反觀巴西隊,在先失一球后,恍若夢遊,各行其是。這是團隊精神的勝利,換言之,巴西人沒有做到“共好”。

共好,英文原文gungho,北美常用語,有熱烈的、忠誠的、同心協力之意,中文可以解讀爲“人人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而且得到正確的回報”。共,一同、一起之意,表明了其團隊屬性,好,則是團隊要達到的目標。更爲通俗的.理解,可以借用一句廣告語:“大家好,纔是真的好!”

《共好》,作者肯布蘭佳,管理類暢銷書作家,布蘭佳培訓與發展公司主席。關於作者,我個人認爲,沒必要去關注他的身份頭銜,權威也罷,大師也罷,最終還是要看其作品是否對我們有所幫助。那麼,《共好》是否值得我們一讀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共好》用講故事的手法闡述共好的管理理念,一個因效率低下而瀕臨關閉的企業,在兩個人的努力下得以挽救並大放光彩。一位女性管理者,受到公司總部的排擠,臨危受命,處境堪憂;一位印第安原住民安迪朗克羅,共好管理模式的始作俑者,其實還有一位影子人物----安迪朗克羅已故去的爺爺,共好的核心理念正是來自這位睿智的印第安老人:

1、有價值的工作(松鼠的精神);

2、掌控目標的達成(海狸的方法);

3、爲彼此喝彩(鵝的禮物)。

印第安人果然善於向動物學習。

《共好》以倒敘的方式展開故事:成功挽救企業所帶來的榮譽和喜悅無法沖淡一對情人生離死別的巨大傷痛,但愛人在貓頭鷹的召喚下去和祖先們相聚時,佩吉辛克萊在悲傷中擔負起對愛人的承諾----將共好的精神傳遞下去,也許,這是對逝者最好的緬懷吧。是不是像一部愛情小說?與枯燥的管理學著作相比,男女主人公貫穿全文、若隱若現的情感發展,也許能更好地引起讀者的興趣,使閱讀體驗更爲愉悅、輕鬆,這部只有100多頁的小冊子,沒有專業術語,沒有推理論證,沒有抽樣調查,讀者只需要跟着故事情節走,在你關注人物命運的同時,共好的理念隨着那位印第安老人適時出現,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滲入你的思想。《共好》是一部非常適合利用時間碎片來閱讀的作品。

西方的組織管理體系,在工業革命後逐漸完善,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組織管理理論得到長足發展,涌現出衆多學派及其代表人物,如科學管理學派的泰勒,人際關係學派的喬治梅奧,激勵學派的馬斯洛、郝茨伯格,權變組織理論的卡斯特等等,其研究對象各有側重,歸納下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組織結構;

2、組織與外部環境的關係;

3、組織成員,也就是人的行爲和動機。

《共好》屬於第3點,可以歸集到激勵理論學派的範疇。激勵理論學派以組織成員爲研究對象,以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爲目標,研究方法設計行爲學、心理學等,其代表人物之一馬斯洛認爲人有5個層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管理中,應從滿足員工不同的需求入手,精神需求居於較高層次,《共好》中“你必須先滿足物資需求,然後用祝賀來餵飽靈魂”即“鵝的禮物”正是此意;而另一位代表人物阿吉里斯在其著作《個性與組織》一書中指出,組織成員的人性是不斷髮展的,他們會經歷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從被動到主動、從依賴到獨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重點是,這一過程的完成必須採取以員工爲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員工進行多角色體驗,依靠員工的自我管理,而《共好》所闡述的“松鼠的精神”和“海狸的方法”恰恰是上述理論的具體化、步驟化。

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企業在員工培訓中用到此書,要求員工學習並寫出心得體會,我個人認爲,這是本末倒置,其實更需要學習共好理念的是管理者、經理人,借用《共好》中的一句話:“如果你不是領頭的人,你眼前的風景永遠不會變》”。《共好》給我的啓示之一:做爲組織的管理者,欲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必須先提升管理者自身的素養。各位管理者在推行共好之前,不妨捫心自問一下:你學會由衷的鼓勵了嗎?你能夠真正做到真誠地祝賀你的員工嗎?正如《共好》所說:“管理的黃金法則:把個體當成人來尊重。”不要“讓無數的靈魂死在辦公室門口”。

《共好》來到中國,傳遞的是西方的管理理念,考慮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於中國的管理者來講,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爲一部關於經理人自我修養的作品。

共好的讀後感3

初讀《共好》我覺得這是一本好書,與自己後期管理公司密切相關,同時也能爲指導讓更小的團隊產生更大價值,再者是書中涉及到的一些觀點,也讓自己引以爲戒。這本書,還有一個好,它不是單純的講授一個道理,它以故事的形式把所要傳授的理論的鋪展開來,而主人公的種種疑問是很好思考,啓發我們關注理論實現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恰好我看第一遍時所想到的問題,主人公也都提到了。所以我會覺得很全面。至於後面我在世紀生活中再碰到問題,細讀本書應該也會給予指導和啓發。

今天在圖書館,再讀《共好》,試圖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共好》道理。我能較好吸收的方式是將其用自己的理解再過一遍,找到邏輯上說不通的地方,着重再突破。而這一次,似乎有點卡殼:

我試着理解,松鼠賣力工作的原因是這對它們來說很重要(不搬食物它們可能就會熬不過冬天),所以比較好理解,要讓團隊自發的工作,就要讓他們意識到工作的重要性(不得不做)。但是書中由此引申出”有意義“的觀點有點難以理解。我也試着理解書中的原話”有意義超越重要,但始於重要“,”有意義並不代表比重要更重要,有意義只是含義比重要更廣“。並不清晰。

看到後來我覺得,所謂的有意義是否是要將所做的事”重要性“提高一個高度,站在其他角度考慮這件事的”重要性“。比方在大學咖啡館洗碗,對學生的影響(學生未來對社會的影響)。

”有意義“的認知,在於能否理解自己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並且取決於你是否清楚的看待它。而這是共好的開端。

不是很理解書中關於臭鼬的描寫,但倒也不是重點。

”有意義的工作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朝着他們所理解的共享的目標而工作。“之後提到了”共享的目標“以及”結果目標“和”價值目標“。我的疑問是,既然有共享的目標大家可以一起努力,爲什麼還需要明確工作是有意義的呢,?難道找到”意義“只是針對個人,但是同樣的工作,存在同樣的”意義“啊。兩者的聯繫並不能很好理解。(P031”有意義的工作意味着理解工作是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同時它也是幫助實現爲人所理解和共享的目標的工作“)

作一種解釋,有意義=共享的目標,不同在於目標是需要制定和達成的,意義只是需要明確和作爲方向。

之後的問題更難解釋,”價值“。我有一連串的問題,

對於團隊來講,什麼是價值?

價值從何而來?如何制定價值?

價值指導所有計劃、決策和行動又如何理解?

價值維繫成就如何理解?

文中的關於價值的例子,價值之一:尊重勞動的尊嚴。

我的初步理解,價值是不是類似企業文化?

主人公在改造工廠時,提出”指導我們的何種價值“,並沒有解答。P51”我難以把討論引導到價值上去,因爲價值是公司的,但也是私人的“

先留下種種疑問,期待當我實踐並再次翻開此書時有所新的收穫。

共好的讀後感4

一月在知乎中搜尋管理經典書籍推薦時,看到很多人力薦《共好:一種激活組織激情和能力的革命性方法》,春節的時間就交代在武俠劇和《共好》裏了。

西方管理學著作常常通過故事來闡述枯燥的理論,故事性強到作爲一篇小說也毫不爲過,文中完整的故事情節,細膩的環境描寫,有趣的情景對話,真實的心理活動都像極了小說的幾點基本要素。

《共好》同樣如此。書中主要講到三種管理學的方法,是由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總結出來的一套管理方法,都和動物有關,分別是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法和天鵝的禮物。

三種方法都是在觀察動物的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所以名字乍聽上去,仍是如墜五里霧中——不明所以。隨着前言和導言的前置描述,讀者基本清楚成書的原因,從松鼠的精神開始,逐步適應這種行文風格,就會愈發明白書中真義,讀到中段已抑制不住的拍手叫絕,未等讀完分享討論的心情更是迫不及待。一本好書就該如此。

松鼠的精神——讓人們在共同價值的指導下做有目標、有意義的事情,發現自身工作的獨一無二,理解自己是如何幫助他人的,在獲得自尊中完成共好。

海狸的方法——公開的信息交流,明確的權責分配,設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在出色完成工作中達到共好。

鵝的禮物——真誠的喝彩和鼓勵,對過程的肯定和讚揚,在管理黃金法則的幫助下實現共好。

書中的要義簡述如上,但“共好”究竟是什麼,很難用一句話去總結,大概闡述的意思,就是書的副標題,一種激活組織激情和能力的革命性方法。“共好”也是一種極佳的團隊工作狀態,是一個組織良性循環的模式。

管理類書籍翻看得多了,理論教材也好,暢銷書也罷,都在教會我們一個道理,尊重人,相信人,幫助人,是管理人的真諦。所有想要控制其他人的所謂管理祕訣不過是威權和欺瞞,僅能取得短暫的收益,帶來的確實毀滅性的打擊。

團隊協作時代,相信同你合作的每一個人,那就說明你的管理思維上路了。

共好的讀後感5

第一次聽“共好”這個詞兒是在許老師的“項目經理職場情商”沙龍的間隙兒,老師講win-win之後順道講了一下。回家查了一下關於“共好”的概念,如下:“共好”的概念包含了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大雁的天賦,讓我們明白了每一個人從事的工作都是有價值的,要學會掌控實現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懂得尊重團隊中每個人的價值,並互相鼓勵喝彩,最終達成企業與員工“共好”。《共好》是一本企業管理、價值、遠景和存在等相關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討論的書,其內容非常經典而又富餘實踐性,既有故事性又有了管理理論基礎,值得仔細來閱讀。

管理學的發展是從管理學之父弗雷德裏克·溫斯洛·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管理過程學派”創始人的亨利·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和“組織理論之父”的馬克斯·韋伯等人發展起來,縱觀整個管理髮展史,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主要是講述把工作細分成每一個部分,然後對每一個部分做精確到規定,然後去完成工作。舉個簡單的例子,製作一雙鞋子,需要一個人在1分鐘內完成鞋墊,10個動作;需要一個人在1分鐘內完成鞋面,10個動作;需要一個人完成1分鐘內完成連接鞋墊和鞋面的聯合工作,10個動作;那麼整個製作一雙鞋的就是3分鐘,30個動作。所以,按照科學管理理論,人只是完成這些工作的機械操作。雖然這一套理論有一些缺失人性,但在那個管理學開始的年代,這一套理論使得管理效果和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使得整個工業革命進程得到一個更好的發展和促進。

在管理學後續發展的過程中,管理行爲學開始慢慢發展與崛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每一個人的行爲習慣,當企業開始關注人的行爲與心理的時候,現代管理學漸漸開啓了大門。《共好》是一本對企業管理非常有用的書籍,在《共好》裏講了三個故事:“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大雁的禮物。”我個人總結爲“價值,自覺和鼓舞人心”。這三個故事講述了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員工士氣、企業目標願景的堅持、發展格局和創新、未來等。故事裏面穿透了各種各樣的管理學基礎,也有大量適合企業拿來就用的口號,順手上來就能部署和實踐,非常不錯的書。

“共好”的概念非常清晰而實用,是在win-win(雙贏)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下來的。一般商業的發展都將就雙方的利益,但越來越多的商業結構和趨勢慢慢走向多方,這就不像以前只有二維的客戶關係。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多維的企業客戶關係、錯綜複雜的CRM管理,都使得企業疲於應對而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共好的思想與理念的出現,不僅在商業戰略上能考慮多方的共同利益,甚至在企業內部也能形成一個團結、有目標,效率高的氛圍,這樣繼續發展則必然是先win-win甚至全面達到共好的目標;進而循環爲大家都工作努力,而商業發展順利、效率高的“共好”局面給員工所需要的。

在“共好”中大約講述了三個故事,按照書本的出現順序總結如下:

一、松鼠的精神(價值)

1、你自己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2、目標明確、團結一致。

3、所有的計劃、決定和行動都必須以價值觀爲指導。

二、海狸的方式(自覺)

1、明確的目的,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2、尊重員工的各種想法、感受、需求與夢想

3、注重能力的培養,勇於承擔。

三、大雁的禮物(鼓舞人心)

1、真誠的鼓勵團隊、同事、客戶和上級或下書。

2、自始至終的堅持與管理

3、E=MC2,即熱情(enthusiast)等於任務(mission)乘以現金(cash)與喝彩(congratulation)。

《共好》這本書不僅適合企業管理者來閱讀和學習,也適用於一般職場人員閱讀和學習,更加適合每一個在學習路上需要了解新知識和新概念的人來閱讀。適合職場人員來閱讀,是因爲按照最優效率完成自己的工作仍然是企業急需的資源,而且那些花裏胡哨的拍馬屁等手段取得的所謂的成績終究是過往煙雲不值一提。適合學習者閱讀是因爲多一種思維方式是多一種態度,在以後遇見和麪對各種困境的時候便會體現其價值。

《共好》,非常適合那些想有所作爲的人來讀一讀,不管你想創業、在工作上有新想法還是想與衆不同。試一試吧,win-win的人需要再磨練,共好就能再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