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安娜》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你好,安娜》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你好,安娜》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你好,安娜》讀後感1

蔣韻老師的《你好,安娜》,寫了一些關於山西太原,龍城的故事。我是在龍城長大的90後,所以一開始看到“太谷”,看到她描寫的鋼鐵城市,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看過很多描寫知青下鄉的故事,看過那些熱情飽滿的青年在困頓歲月的掙扎,唯獨沒有看過上一代人,在城市中的故事。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的生活狀態,不知道他們是否像我們這代人一樣,對於城市有些厭倦,嚮往鄉村和草原。感謝蔣韻老師,講述了一個我不瞭解的時代,同樣可愛的一羣人的故事。

前不久,看到許知遠先生採訪《路邊野餐》的導演畢贛,問他,“你有沒有試圖做一些更宏大、關乎別人、關於人類的思考”。畢贛搖搖頭,“先關照自己吧,我們很多時候都沒辦法真正的關照自己”。或許我們這一代人,更喜歡錶達自己的情緒,自我的生命和感受放在第一位。所以文中的安娜,是我一開始最不能理解的人物。我無法想象,一個女孩,爲了一份模糊的情感,一份被託付的信任就可以獻出生命。可是隨着素心、三美故事的深入,讓我重新審視了上一個年代的人的情感。他們真誠、熱烈、誠懇,安娜與彭短短的談話,關於普希金的討論、對閱讀的熱愛,一些情感的共鳴,居然生成了彼此間強有力的紐帶。安娜從小到大在姐姐光環籠罩下的陰影處,終於出現微光。而彭也找到了一個可以照亮自己的人。仔細想想,我們終其一生,不就是在追尋這樣一份相知和肯定嗎。讀到故事的末尾,我仍然爲這個單薄脆弱但又堅韌的女孩落淚,她是冬天的冰晶,純粹剔透,迎來自己的春天,也就消失了。

素心,是一個令我又愛又恨的角色。我理解她的嫉妒,驚詫她的犧牲,同時又不得不感慨命運。明明都是善良可愛的人啊,爲什麼要經受命運的捉弄。她的一生都是“罪與罰”啊。人性是我們永遠在探索的謎題。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企圖通過神仙下凡,來辨別好人和壞人的區別。拉斯馮提爾的《狗鎮》,撬開了人心底最醜惡的一面。而所有的善惡之分,都是一瞬間的事情。“原來,一個普通人和一個罪人之間,只有這麼一念的距離。”素心何嘗不是你我的縮影。可人性的無可奈何之處,怕是我們即使明知一念之間是天堂和地獄的區別,也會有那麼一瞬間,無法擺脫人性的束縛,做出需要一生贖罪的事情。

三美,在素心與安娜的比較之下,是一個沒什麼個性的女孩。她面對彭,會直言不諱的說“你真壞”,像個賭氣的小孩子。瞭解素心的故事後,她憤怒、害怕、傷心,把素心定義爲一個“壞女人”,但同時又稱她爲“失散多年的親人”。除了唱歌的天賦,在遇到導演之前,她都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可梅林午餐肉的商標信,又讓人看到了這個女孩子靈動、堅強的一面。姐姐子美,以爲三美后來的極端選擇是爲了導演,可三美否認了。我想,三美只是對愛情失望了吧。愛情支撐着這個爛漫少女度過最艱難的歲月,最後卻被愛情拋棄,怎能不令人苦笑。三美的世界很簡單,她是一個好人,普通意義上的好人。“不想讓這世界上再多一個壞人,這是我能爲這世界做的唯一一點好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秉持三美這樣的信念,那是不是善與惡也就不需要討論了。三美和導演的故事,令我對愛情也多了一些想法。看多了海誓山盟的愛情,艱難的時刻我們往往可以看清自己,或者勝利的衝動會掩蓋真實的動機。反倒是迴歸平淡,才能檢驗出一份真正的愛情。

雖然文章取名是你好,安娜,但最觸動我的,反而是麗莎和她母親的故事。當麗莎帶着丈夫,第一次回到家裏,敵意叢生。“她的吃相兇猛而貪婪,母親背過身去,就總是想掉眼淚”。可這些對抗,從來沒有消解母女的感情,反而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互相虧欠,成全了母女最默契的聯結。當麗莎的母親因阿爾茨海默症,呆呆的向着麗莎喊出“媽媽”時,我眼淚橫流。這一聲“媽媽”,像極了一個輪迴。這輩子,沒有做一個好媽媽,虧欠了女兒,那就下輩子,我來做一個女兒。

中國人的家庭,常常聽到一句話,“你就是個討債鬼”。我們的文化不善於表達愛,父母習慣於犧牲和奉獻,兒女渴望自由和平等,常常引發很多矛盾,近年來“原生家庭論”也甚囂塵上。或許,親情的和解,是我們與自我和解的前提,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整篇小說中,最令人暢快淋漓的便是素心和三美登頂山峯找到去路的一段了。兩個女孩在山上的風雪中迷失,像極了我們在人生中陷入窘境。身邊的朋友,網上的網友,大家好像都不快樂。孩童的我們會因爲一片樹葉而快樂,而現在,深夜的負面情緒像幽深的大海,我們無法抵擋那一波一波的潮水,每個人都在絕望的哀嚎。可是素心和三美,與奇蹟相遇,遼闊的山頂帶來了更開闊的人生。我與她們一起經歷這艱難的登頂之旅,也重新收穫了面對生活的勇氣。

一本好的小說看到結尾總會令人惆悵。陪着那些鮮活的人物哭過笑過痛過,久難釋懷。蔣韻女士描寫了太原這個工業城市裏發生的故事,這裏有最呼嚎的北風,最混沌的沙塵,像末日景象一般昏暗。可在她的筆下,這裏又多了一點可愛。她尊重人性,允許嫉妒和懦弱,允許“不能原諒”,允許“算了”。或許將來,我們會和身邊的人走散,與世界廝殺,與歲月抗衡,跌跌撞撞的走向黑夜,但一定要記住,善良、勇敢、熱情的人們,一直都在,他們化身微光,在遠處閃爍。

《你好,安娜》讀後感2

一個仲夏的季節,碧空如洗,安娜乘火車去探望在鄉下插隊的閨密凌子美。同行的還有凌子美的妹妹三美,以及三美的摯友素心。

十六歲那年,凌子美與安娜咬破手指寫了血書,才申請到去內蒙古建設兵團,那時的她們熱愛詩和遠方,以爲將要面對的是屠格涅夫筆下的草原,遼闊而神祕,就算有苦難,也一定是文學裏浪漫的苦難。然而等待她們的,卻是毫無詩意的枯燥生活。

五年後,安娜爲救一隻落水的小豬仔,患上了風溼性心臟病,病退回城。凌子美隨後被轉插到了別的村莊,如今也日夜盼着回到城市。

在去探望凌子美的這趟火車上,素心講述着她前不久剛讀過的小說名著。跟安娜一樣,素心也是一個熱愛閱讀的文藝女孩,她讀書過目不忘,講起冗長的故事也信手拈來,讓人聽得出神。

突然,一個青年叫了素心的名字,她擡頭一看,驚喜地笑了。

男孩叫彭承疇,素心叫他“彭”。彭的書包裏,一定裝着普希金的詩歌,或者契訶夫的戲劇,書是他的精神食糧。彭和女孩子們聊了幾句,大家都被他的風趣逗笑了,但安娜沒有笑。這是安娜和彭的初見,儘管沒有太多交流,他們卻暗暗地記住了彼此。

彭與素心稱得上是青梅竹馬。彭來自省城,他的親人早逝,將彭託付給了素心媽媽,儘管彭不常來打擾,但素心與媽媽早已把他當成了家人。彭每次從省城來,都會給素心帶書,他們會促膝長談讀書心得,彭像是素心的精神導師,引領她走出這個小小的城。

在素心眼裏,彭是個才華蓋世的少年,令她癡迷。素心向三美說起彭,就像在描述一個神話,一個奇蹟。但在彭的心中,卻始終把素心當作妹妹看待。

這場隱祕的單戀原本是美好的,直到那次列車上的偶遇,安娜出現在彭的世界裏,羈絆也由此開始了。

安娜的父親原是教蘇俄文學的老師,尤其喜歡屠格涅夫,安娜的名字便出自這位巨匠的小說。

1957年,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安娜的父親受到波及,被下放到工地勞動,在工地吃了一根沒洗乾淨的黃瓜,意外中毒身亡。安娜的母親傷心欲絕,總認爲是丈夫對文學的熱愛害了他,於是她把丈夫的書通通賣給了廢品收購站,發誓要讓孩子遠離這些虛幻的不祥的東西。

但安娜卻熱愛閱讀,愛到了骨子裏。她想盡辦法揹着母親看書,漸漸地,閱讀使這個女孩出落得越發美麗,美得沉靜而深邃。

1966年,紅八月的到來,讓安娜的母親變得草木皆兵,她幾乎把家裏所有帶有文字的物品都銷燬掉了,生怕它們招來禍端。安娜的日記本,安娜偷偷藏起來的書,全都未能倖免。不過母親此舉,確實讓一家人平安地度過了這個特殊時期。

安娜再次見到彭,是幾個月之後。這天,彭請三美帶他去找安娜。三美有些猶豫,彷彿這是對素心的背叛。當彭出現在安娜的家門口,安娜似乎不怎麼意外,她知道他會來。

安娜在家裏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臥室,她將簡陋的房間佈置得很漂亮。安娜邀請三美和彭來到她的房間,彭忍不住讚歎起來:“我好像來到了小說的場景裏。”這個房間確實浪漫得讓人恍惚,就像安娜一樣。

那個下午,他們三人圍桌而坐,安娜與彭從油畫談到小說,三美聽着他們的交談,明白了一個詞,那就是“天造地設”。

告辭之前,趁着三美去衛生間的空隙,彭從不離身的包裏拿出一個筆記本。

“我有時候會寫些東西,都在這裏了,你願意讀讀嗎?”

安娜驚訝地點點頭,她明白,在那個年代,這是怎樣的信賴與託付。但他們都不知道,三美看到了這一幕。

三美知道素心是如何癡戀着彭,她也知道,彭和安娜纔是兩心相悅。她將筆記本的事情告訴了素心,希望素心能夠死心。素心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她日思夜想,筆記本里寫着什麼?

原來,那是一部小說手稿,寫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拿到它的那一夜,安娜徹夜未眠,一直讀到黎明,淚流滿面。她愛上了彭,他的確才華橫溢。她將筆記本藏進了枕頭裏,等着還給它的主人。

不巧的是,家裏忽然來了客人,這幾天,安娜不得不和母親同住在臥室。她心驚膽戰,生怕母親翻出枕頭裏的筆記本。於是她帶着筆記本,來到素心家。她知道素心一定會好好保護它。

素心拿到筆記本,卻更恨這一切,她的確對筆記本愛若珍寶,把它裝在書包裏,隨身帶着。但是,命運的玩笑在此時降臨了。

這天,素心深夜回家時,遭到了搶劫,歹徒搶走了書包,素心苦苦哀求歹徒把書包裏的筆記本還給她,她願意用任何東西跟他交換。歹徒答應了,他奪走了素心最珍貴的東西,她的貞潔。

幾天後,安娜來到素心家拿筆記本,素心卻告訴她,筆記本被歹徒搶走了。安娜很清楚,這筆記本在當下的時局中,會給彭帶來怎樣的危險。素心不願說出真相,她做出那樣大的犧牲才換回的筆記本,怎肯再交出去?但她沒想到,她遇到了最強勁的情敵。

第二天,安娜在公園的湖邊自殺身亡。黎明時分,她吞了許多藥片,靜靜地靠在長椅上,那麼美,那麼寧靜。來往的人們直到晚上才發現異樣,但她早已離開。

安娜曾說,自己不怕死,只怕死得難看,她想要活成一幅畫。安娜做到了。她帶着熱烈的愛意和自責結束了生命。但素心明白,這是個錯誤,一切都是自己的罪過,她將用一生來贖罪。

多年以後,素心成爲了一名作家,她的筆名叫作安娜。素心用這樣的方式紀念着安娜,也紀念着她無法回頭的青春。

在《你好,安娜》這本書中,作者描寫了幾個青年人在動盪年代的愛恨糾葛,他們有太多天真爛漫的嚮往,又不得不接受現實的殘酷考驗。對他們而言,最痛苦的不是生活的顛簸,而是精神的流離。

素心掙扎一生,終於找到了歸宿,她的歸宿裏,有安娜的一席之地,這是她對安娜的懺悔,也是她與青春的和解。

《你好,安娜》讀後感3

在《你好,安娜》的扉頁上,作者寫了一行字——“獻給我的母親”,這是一個來自上一代的故事。面對這樣有時代跨越性的故事,作者需要將那些未曾親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帶入到過往歲月真切的生活中,理解是什麼樣的東西讓那些活着或遠去的故人在命運的關隘處做出選擇,呈現出那個時代獨特而鮮明的特質,才更容易被讀者接受與銘記。

在《你好,安娜》中,作者呈現出的是一個帶有文學底色的年代,清晨四點零八分開往北京的火車,筆記本上一定抄寫着、每個人都能背上幾句的普希金或屠格涅夫的詩句,這些可以立刻召喚起時代記憶的文學符號浸潤在他們日常生活中。還有他們的名字,麗莎、伊凡、差點就被叫做“阿霞”的小妹多多,這些孩子的身上從一出生就開始被寄託了上一代人關於文學的浪漫想象。他們對愛的想象也來源於文學,三美眼中的安娜與彭是天生一對,“他是維特,她就是綠蒂,他是賈寶玉,她就是林妹妹;他是沃倫斯基,她就是她的安娜……”,文學成爲了他們認知、理解周遭的人和世界所有關係的座標。在這樣的座標下,她們心中天然埋下了對美、善、浪漫、理想的永恆嚮往。在她們還不懂得浪漫的年紀裏,就已經被美好的東西吸引,麗莎狂熱地愛上舞蹈,素心和安娜沉陷於文學,三美有着黃金一般的歌喉,她也曾被點燃能夠演瑪格麗特或巧巧桑的夢想。

但黯淡的現實人生並不允許這些虛幻的浪漫存在,作者用詩性的語言和符號還原了那但黯淡的現實人生並不允許這些虛幻的浪漫存在,作者用詩性的語言和符號還原了那個詩與夢的時代,也同樣展示了詩與夢是何以破碎的。麗莎告別了舞蹈,與此同時粗暴地毀掉了美好的、驕傲的自己。而安娜這個“不遺餘力的唯美主義者”,以“病成一幅畫,死成一幅畫”完成了自己終生的追求,她們和家中那張遠渡重洋而來的胡桃木餐桌一樣,華麗,卻生不逢時。當曾經在舞臺上光彩奪目的麗莎成爲一個臃腫而沉默寡言的保姆時,僱主說,“麗莎,名字倒挺洋氣的,不像一個保姆的名字”,這些曾被寄予浪漫想象的名字,在潦草的生活面前甚至成了一種嘲諷。曾經被三美理解爲眷侶的兩個人也難逃離散,不知當時的'三美有沒有想過,綠蒂和維特、賈寶玉和林妹妹、安娜與沃倫斯基,雖都是天造地設,但卻無一圓滿。她們天然知道要追求純粹的愛與美,但沒有任何人和事教給她們該如何面對美的崩壞與夢的破碎。她們只能帶着自己無比豐滿的理想去那個容不下浪漫的人間碰撞,在那個不再允許信仰宗教的年代裏,這些純粹的追求對她們來說就是信仰,是難以逃開的命運。而當她們跌跌撞撞走過一遭,帶回的是殘破的病體和心靈,她們不得不揹負着這些破碎甚至是罪惡,尋找救贖,尋找可以掙扎着活下去的希望和渴望,繼續面對這個粗糙卻又熱愛的世界。

在這個故事中,素心是和這種信仰與救贖聯繫最緊密的人。如果說被安娜這個幻影一般的人魅惑是彭的命運,那被彭吸引則是素心無法逃脫的命運。將彭帶入素心生命的是她的教母,給了她“瑪娜”這個名字的教母。擁有這個名字的少女終究還是沒能遵循這個名字給自己的訓誡,因一點嫉妒和貪戀,需要付出揹負一生愧疚與罪惡的代價。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寫:“只有一次,僅此一次,她把嗎哪帶回了帳篷,可變質的不僅僅是白色的果實,還有她燦如春花的生命”。她餘生都在爲安娜活着,獨自守着曾犯下的錯誤,拒絕讓別人一起承擔黑暗的罪惡,爲此,她放棄了愛情、友情,這些她曾無比珍視的東西,以此懲罰自己。最終,當年那個在火車上爲幾個女孩講述《安娜·卡列尼娜》的那個素心還是回到了文學那裏尋找出口。只是,她筆下的文學不再浪漫,也無法美化苦難,這是從那個年代走來的她能爲自己找尋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後的救贖。

作者巧妙地將結尾的相遇安排在了一個劇場,隔着臺上臺下和過往的歲月,他們互相致意,曾經那些驚濤駭浪般的生死愛恨都被磨平了,他們知曉真相,彼此懂得,連和解都無需言明,只有故去的人是永存的傷痕,永遠被銘記,也永遠無法祈求原諒。

蔣韻的文字充滿溫情,順暢,細膩,動人,飽含着她對那個年代的深情與熱愛。她熟練地掌控着自己敘事的節奏和步調,以回望的姿態寫出真切的親歷感,隔着歲月奔騰而過的河流,記錄並且讓讀者理解那些曾經生活過的人,以及她們之間如戲一般但無比真實的愛與恨、罪與罰。我相信,會有許多人同她一起記得,曾有怎樣一羣人,來這人間一趟,看過太陽。也會有許多人同她一起,向從過往歲月中走來的人,輕輕問一聲,你好。

《你好,安娜》讀後感4

這本書講述的是那個年代的故事,是我們上一輩人的故事,說起來真的有點傻乎乎,但這就信任以及願意爲這份信任承擔起的責任。和周遭的生活圈不一樣的是,活下來的人物們都會有相應的發展前途,幾年更多的是幾十年後,首先往事還是歷歷在目,其次當年的誤會當年的錯過都會給一個緣由,緬懷的同時也讓人憤恨不已。

如果當時誰先開口一句,還會有這樣的結局嗎?那可能還有另外不好的結局吧。有情人終成眷屬總歸是美好的願望,一萬次的回眸換來的今世也可能是給別人的。寶玉和黛玉的故事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會繼續發生。只是某些時候,更加純真,悽美,絢爛。

安娜走了,安娜還在,安娜又來了。那個年代的時間過得很慢,生活也很緩慢,磨礪也很慢,慢慢磨,磨平了只是表面而已。

《你好,安娜》讀後感5

讀蔣韻的《你好安娜》,使我想起了哥德的一句話:“如果你失去了金錢,失之甚少;如果你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如果你失去了勇氣,就失去了一切。”是的,人的勇氣不能丟。

翻開這部作品,首先看到的是扉頁上的“獻給我的母親”。我想,故事可能發生在我未曾經歷過的時代,讀着,卻又感覺並不陌生:幾個女孩青春期的懵懂,對文學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特殊歷史時期不同的生活經歷和遭遇等等,都一一呈現在眼前。

小說講述的是三個女孩乘坐火車去看望在鄉下插隊的三美的姐姐,火車上偶遇彭承疇,彭的着墨不多,但他的出現卻改變了三個女孩的命運。文章中安娜爲了不辜負彭對她的信任,把他交給她的日記本像寶貝一樣珍藏着。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一個手抄本可能讓人身陷囹圄,這是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安娜爲了保護這個日記本,東挪西藏,忐忑不安。當她發現這個日記有可能被母親發現燒燬的時候,她把日記本交給素心保管,卻引起了素心的嫉妒。素心一直暗戀着彭承疇,她把筆記本視若珍寶,儘管這個日記本並不是彭親手交給她的。一天下班途中遭遇到意外,素心把筆記本弄丟了。安娜得知後傷心至極,她覺得愧對於彭的囑託和信任,加上她的不治之症,她絕望了,她不想給家裏增加負擔,而選擇了自殺。她的死從此讓素心揹負着沉重的精神枷鎖,素心一直都不能原諒自己。

讀到這裏,我爲安娜的死感到惋惜,感嘆她的執着,這份純真美好的初戀雖然沒有結果,卻單純而執着,對朋友的承諾和守候,這份感情是多麼簡單、脆弱而又彌足珍貴啊!素心則是揹負着這個沉重的十字架,終生受到良心的譴責。她的教母給她取的別名寓意深刻:瑪娜,一個水靈的果實,只能現摘現吃,按需索取,不能貪婪,多摘的會變得腐爛不堪。作品的主人公,用作者的話說是“一個爲愛情而盲目和癡狂的少女,就是竊取了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整個餘生被罪惡感所折磨和懲罰,陷入深淵”。當素心無意中翻閱聖經時才知道瑪娜的真正含義:瑪娜,是一種救命的恩物,是神的奇蹟,是施和舍。“我舍過,我捨出過我自己,在最兇險的時刻,可留下了不該留下的。”從此,素心覺得自己罪孽深重,覺得自己再也沒有資格談戀愛了。她把這樁心事深深埋藏在心裏。多年以後,在她的努力下,她的文學才華嶄露頭角,文學創作成績斐然,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作家,但情感的世界裏卻心灰意冷,拒人千里之外,不再接受任何人,在白瑞德向她求婚時,她選擇了逃避。而三美在瞭解安娜的死與素心的私心有關以後,兩個閨密從此心懷芥蒂,再也回不到從前,彷彿青春的牧歌變成了絕響,兩個人友誼的小船從此擱淺。

作品中安娜的姐姐麗莎更爲讓人心痛,青春時期的夢想被母親無情地扼殺,從當年那個在舞臺上驕傲的公主到家庭保姆,她的人生軌跡被母親攪得一塌糊塗,她恨母親,在母親清醒的時候,從來沒給過母親一個好臉色,她的家庭生活在歲月的磨礪下早已物是人非,而她卻選擇了不認輸。爲了回城裏,她給兩個女兒最好的教育。她選擇了離婚,去做家政、當保姆,不遺餘力地供兩個孩子完成學業,逼着兩個孩子彈琴、跳舞,把自己年輕時未能實現的夙願都強加在兩個兒女身上。用蕎蕎的話說,“這是我賣了自己的童年、少年而得到的禮物……”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和母親的嚴厲很像現在的我們,當我們強加給孩子學習任務的時候,是否能想到孩子的快樂?當孩子用整個童年換回來的成功,含着眼淚痛哭着說:“我愛它,我恨我愛它”的時候,想必麗莎的心情也是五味雜陳的,這樣的成功是否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有人說:“選擇大於努力”。很多時候,我們的方向選對了,努力會事半功倍;而方向選錯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離目標越來越遠。

自古以來成功就沒有捷徑,破繭成蝶需要毅力和堅持,雖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回報,不是所有的付出一定會開花結果,但我們是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還是讓孩子長成我們所期待的樣子?這是我們應該好好反思的問題。當麗莎拼盡全力、傾盡所有把兩個孩子培養成才的時候,她的母親也終於沒能逃過阿爾茨海默綜合症的困擾,她選擇陪伴母親,任勞任怨地照顧母親。她把母親當孩子一樣照顧,跟母親絮絮叨叨地說着多年以前不願跟母親提起的過往,她不知道這些話在母親的世界裏是什麼,像風聲,像雨聲,像海浪的聲音,還是像蠶吃桑葉的聲音?在母親最想聽她訴說的時候,她沉默如鐵,而現在她可以毫無保留地說,因爲她知道無論她怎麼說,都再也傷害不到母親,她已經走不進母親的世界了。當讀到麗莎母親喊她“媽媽”的時候,我突然淚奔,這就是人類自然天性的迴歸,是中國母性返璞歸真的最有力的詮釋!

震撼心靈的文字往往不需要詞藻的華麗,真實的情感更能打動人心。我們在成長期間都揹負了太多不屬於自己卻又強加給別人的負荷。平凡的世界裏,我們應該像恩食“瑪娜”一樣,對萬物不過多地索取,不貪婪,用簡單和隨性去感悟人生,迴歸自然。大道至簡,或許這纔是生活簡單快樂的真正含義。

青春是無限美好的,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人都曾經爲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過,拼搏過,成功與否並不是最重要的,不虛度光陰,不負韶華,不彷徨,不氣餒,不負此生,就是美好的人生!

願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放飛自我,輕裝遠航!願青春的牧歌永遠漂盪在我們記憶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