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的孩子們讀後感

讀了《給我的孩子們》感觸很深。以下是“給我的孩子們讀後感”,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給我的孩子們讀後感

【篇一:給我的孩子們讀後感】

今天早上我看了《給我的孩子們》這篇文章,它給我的感觸很深。我認爲豐子愷老先生的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他對孩子的心理刻畫得十分傳神,也用一些詼諧幽默的詞進行了一些加工。而這一切又是真情實感,讓人彷彿身臨其境,有時會傷感,有時會捧腹,有時又會聯想翩翩。

有一段話,讓我的眼睛漸漸模糊了――“軟兒!你常常耍弄我的長鋒羊毫,我看見了總是無情地奪去,而有一次,我甚至打了你,看你嚎哭的樣子,我竟不安慰,還大聲說‘這就是你的下場!’我現在痛苦極了,後悔自己爲什麼那麼無情。可後悔有什麼用呢?我只能十分真誠地對你說:‘軟兒,原諒我吧!我錯了,我應該平下心給你講對與錯,不該那麼粗魯,當時,你也還是個小孩,什麼事也不懂。’”,他用自己真誠的一顆心,期望去彌補往時的錯失,也對自己的魯莽後悔莫及,多麼負責任的父親啊!也許軟兒已不記得這件早在十幾年前的事了,可他還是向我們描述出來,如同對待一件大事,鄭重地進行道歉,豐老先生這樣率真的個性令我深思。

有的話又讓我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瞻瞻,你最純真可愛,我每次剃了頭,你都疑心我變成了和尚,好幾時都不讓我抱。最好玩的是,今年夏季,你發現我的腋上長滿了毛,又以爲我是黃鼠狼,忽然掙脫了我的懷抱,好久都不理我”,那麼可愛啊!都說,童年是天真的,是啊!我們的心裏充滿了莫多的問號,大人們卻非常死板,總也不能理解我們的內心想法,總拿我們說的話不當回事,或者應付兩句就完事。不像我們小孩,對任何事情都充滿熱情和好奇,我們的世界總是那樣的美麗、純真,怪不得豐老先生會這麼羨慕我們的童真。

童年就應該自然地過,不能做作,要真實,因爲它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回憶。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段天真無邪的童年。

【篇二:給我的孩子們讀後感】

讀了《給我的孩子們》感觸很深。臺灣教育家高震東先生曾經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現在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從事的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我所走的`是一條充滿青春氣息的綠色通道。做老師很美麗,領着一羣像小鳥一樣的小朋友飛來飛去;做老師很神氣,說上一句話小朋友就聽的很認真;做老師很神奇,讓小朋友的煩惱變成了樂趣;做老師是那麼的神聖,放飛了希望,畫出了美麗的彩虹!

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讓愛體現在平凡中。沒有愛就沒有正確的教育,只有愛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體諒孩子,更有效地教育孩子。愛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敲響“平等”的大門,形成和諧、平等的關係,創造孩子的一塊自由“領土”,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使教師與孩子能成爲真正的朋友。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注意觀察孩子們的需要,碰到有困難的孩子給予幫助,就像慈母一樣,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幼兒,更需要得到成人的愛撫。在學期初,由於孩子們剛離開家庭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生活,免不了產生恐懼、不安的情緒,甚至會出現哭鬧,不願意上學的現象。

俗話說:世間上的愛有許多種,有師生之間、親子之間、朋友之間、夫妻之間等的愛,但是老師的愛是一種含有友情又高於友情,含有父母般的慈愛又高於這種慈愛的愛,老師的愛是深沉的、理智的、真摯的,是面向全體幼兒的愛。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可是他們的調皮是在讓我頭疼。

但是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也是一種愛,不能因爲他們還小就遷就他們,順從他們,要讓他們從小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裏,學會去關心,去幫助。我們不能把自己永遠的擺在教師的位置上,我們要有一顆愛心走進孩子中去,深入到孩子的內心和他們說說心裏話,聽聽孩子的心聲,和他們同快樂,這樣孩子就會親近我們,把我們當朋友。孩子是需要鼓勵的,無論他們做了多麼小的一件事,我們都要去鼓勵他,給他自信,他是最棒的,做這些不是因爲要從孩子那裏索取什麼,是因爲我們是他們的老師,這是我們的責任。

幼兒教師的工作很平凡,但是我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愛奉獻給了孩子,這就是不平凡……

【篇三:《給我的孩子們》讀後感作文

啊!終於買來“豐子愷”了。當我手捧着這本《豐子愷散文精選》的時候,心中不禁感嘆道。 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打開這本書,只見第一篇寫的是:《給我的孩子們》。給他的孩子們寫些什麼那?我十分好奇,便迫不及待地讀了下去。

作者說他憧憬童年的生活,文章中寫他的孩子們在一起講故事、用撲克牌堆火車、以爲父親變成黃鼠狼便號啕大哭……與這些比起來,大人的所有行爲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僞的。”

可是,我對於童年卻並沒有這樣美好的回憶,我也並不嚮往童年。從小的時候開始,我就被忙於上班的父母關在家裏,不能夠像文中的小朋友那樣痛痛快快地玩耍,只能夠去讀躺在書櫃裏的沉悶悶的童話故事。稍稍長大一點,便進入了幼兒園,整天被老師看得緊緊的,生怕我們受到了一點傷害,只能乖乖的去做算術,寫漢字。終於等到上小學了,家長和老師卻是本着“教育孩子從娃娃抓起”的口號給我報特長班,雖然我逃過了國畫,卻又迎面撞上了珠心算。等到長大了,又要忙於學習而去像拼命三郎一樣“挑燈夜戰”……玩耍的時間已所剩無幾,更不用說無憂無慮了。這是我們想要的,也是可望不可及的。就像豐子愷一樣,我也憧憬他們的童年生活,可是這短暫而又單調的童年真的值得我們留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