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趙氏孤兒》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趙氏孤兒》讀後感

《趙氏孤兒》讀後感1

在 《趙氏孤兒》這本書,我看了之後,十分的感動。這個故事。講的是:春秋中期,晉襄公死後,晉靈公繼位。晉靈公昏庸無道,趙盾多次勸諫,招晉靈公追殺。後來趙朔殺了晉靈公,晉景公登基。奸臣屠岸賈與趙朔不和,向晉景公讒言。陰謀得逞。殺害趙氏滿門,趙朔的妻子是公主,得以逃到宮中。趙朔的妻子生下男嬰後,被屠岸賈知道,程嬰用自己的親骨肉被屠岸賈亂刀砍死,公孫杵臼也被亂刀砍死了。後來趙武成人,才知原來當年屠岸賈亂刀砍死的竟是程嬰的親生骨肉。後來,趙武和程嬰帶兵攻打屠岸賈,誅滅了他的家族。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程嬰,他很忠實趙家,是忠實的門客,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雖然他爲了報仇有點瘋的地步,結果卻也沒有復仇成功,飲恨自殺。正所謂“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成大事者確實應該有他的那種謀略,要有所犧牲,犧牲自己的妻子,兒子,在仇人屋檐下臥薪嚐膽十六年,過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並且在屠岸賈大肆搜捕趙氏孤兒時能果斷的作出決策,聯合公孫仵臼,救趙家的唯一血脈。

我很難想像出人爲了報仇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智慧、忍辱負重的精神。在仇恨面前,親情,骨肉也變得不堪一擊。

程嬰和公孫杵臼爲幫助忠義的趙氏不惜犧牲生命,這種俠義之風着實讓人欽佩。尤其是程嬰,爲了保護趙氏孤兒竟用自己的親生骨肉爲餌,來騙取屠岸賈的信任,而且甘心揹負罵名十五載。報仇成功後,程嬰不圖回報,不慕榮華,以死明志,追尋故友,這種情義深深感動了世代們。

這部影片記敘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

這部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晉國大夫。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爲重,以他人利益爲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奉屠岸賈之命的官兵帶走。但他卻銘記着莊姬夫人臨死前說的話,於是他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救回了趙氏孤兒,卻犧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餘,他便一心想着要將孩子撫養大,爲他報仇。於是,他將趙氏孤兒取名爲“程勃”,並將他帶到了屠岸賈的門下,做他的一位門客。試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屠岸賈的門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將程勃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岸賈終於遭到報應,終於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趙氏孤兒的刀下。但他爲此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程嬰的以大局爲重的精神感動着千千萬萬的觀者,也給人以深深的啓迪。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如果說程嬰最後的下場是重於泰山,那麼若是他未能將趙氏孤兒撫養成才的話,那他的死就是輕於鴻毛,微不足道了。

程嬰的精神讓我們敬佩,屠岸賈的嘴臉卻讓我們厭惡。屠岸賈,晉國大臣。卻實在“奸”得可以,相對於三國時的曹操而言,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趙相國向皇帝進酒時,乘機誣陷他,並要滅趙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膽顫!即使滅了趙氏三百人,他卻連趙氏孤兒也不肯放過,定要斬草除根。但再以大局爲重,舍小家而保大國的程嬰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話說得好:“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後,他終於遭到了報應,死在了趙氏孤兒的劍下。真叫人怡然稱快。像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就是一個社會的敗類。從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國時期劉備的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如今,我們做爲一個公民,做爲社會上的一員,更應該多爲社會做貢獻,爲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應該,一味的去幹壞事,沒有一顆善良之心,沒有一顆關愛之心,沒有一顆互助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那隻會像屠岸賈一樣,遭到人們的排斥,成爲社會的敗類。

從《趙氏孤兒》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

觀看了這本書,我的心情至此還猶如洶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或許這就是閱讀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趙氏孤兒》讀後感2

古來聖賢多寂寞,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他們爲了國家興亡,民族大義,必然會犧牲自身的一些利益。但也正是因爲有了他們的存在,纔會爲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化精神財富。

蒲劇《趙氏孤兒》中的程嬰就是如此。《趙氏孤兒》是元人紀君祥根據《左傳》及一些歷史資料所創造的雜劇。作爲中國典型悲劇的代表,蒲劇《趙氏孤兒》以主人公程嬰救孤爲主線,爲觀衆呈現了一出大氣磅礴,感人至深的精彩大戲。

本人也十分有幸能在現場觀看到由蒲縣蒲劇團帶來的表演,程嬰的扮演者劉飛飛,一位優秀的青年戲曲演員,他對角色的理解十分深刻,從中年得子時的欣喜,到忍痛舍子的悲痛及無奈,都被他詮釋的淋漓盡致,雖然坐在觀衆席較後的位置,不能清楚的看到演員的面部表情,但通過演員的唱腔變化和豐富的肢體動作,也讓觀衆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事後才得知,這樣優秀的戲劇演員,居然和我一樣是一位90後 ,這也打破了我對戲劇表演的刻板印象,本以爲戲曲演員年齡越大,生活閱歷愈豐富,才能更傳神的體現人物形象,但其實不然,有時年輕人所迸發的熱情往往會創造別樣的燦爛。

但就這齣戲而言,相信許多人看到程嬰換子,假意投靠屠岸賈,老友公孫兄慘死戟下,妻子自縊這些情節時,觀衆的心也會隨着情節的起伏而顫動,雖然演員表演十分精彩,但過多的抒情和唱詞部分有些喧賓奪主,中國戲曲講究的是一種意境,在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它含蓄內斂,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審美情趣,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蘊,在公孫兄和自己的親生兒子被屠岸賈殘忍殺害時,程嬰在他們的屍體前,有一段長達3、4分鐘的唱白,他飽滿悲痛的情緒在那一刻得到釋放,讓聽者無不動容,甚至我看到有幾位老者悄悄擦去眼角的淚,可是當我以爲這段抒情即將結束時,程嬰還是在講述自己的痛苦及無奈,過多的情緒渲染會很快打破那種營造的悲痛氛圍,讓觀衆齣戲。

雖然在劇情安排會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但整齣戲舞臺佈景真實,唱腔高亢洪亮,演員動作表演十分賣力,足以看出演員在臺下是下了實打實的功夫,爲觀衆帶來一場將近3個小時的精彩表演,着實不易,反觀現在某些影視片,靠着所謂的“流量小花小鮮肉”,就可以粗製濫造,賺的盆滿鉢盈,那些毫無演技可言的“流量明星”,片酬驚人,而這些默默在戲曲舞臺上奉獻自己才華的優秀戲曲演員卻鮮有人關注他們的現狀,雖然演出結束,全場近千人觀衆全體起立鼓掌喝彩,但這樣的掌聲對於蒲劇,對於中國戲曲來說還是太少……

古來聖賢多寂寞,不希望傳承幾百年的戲曲藝術變得越來越寂寞,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可以不瞭解,但絕不能先入爲主的去排斥他,戲曲藝術就像一個孤獨的老者,屹立在中國藝術之林,散發着他特有的光芒。

所謂衆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年輕人的力量能爲他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希望,讓他更加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