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讀書心得

元雜劇《趙氏孤兒》全名《冤報冤趙氏孤兒》,又名《趙氏孤兒大報仇》。那麼大家閱讀了這本腎虛從中收穫了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好的趙氏孤兒讀書心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趙氏孤兒讀書心得

趙氏孤兒讀後感【1】

作爲元四大悲劇之一,《趙氏孤兒》是一出交織着忠義與誠信,復仇與殺戮的驚心動魄的悲劇,極具感染力,被稱爲中國文學史上的《哈姆雷特》。其精彩之處,源自於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及人物的內心矛盾。

春秋年間,晉國大夫趙盾一家遭屠岸賈陷害,晉靈公聽信讒言,下令抄殺趙氏滿門,惟有趙朔之妻莊姬躲入宮中,產下一子。趙家門客程嬰冒死救出嬰兒,爲了保全這趙家唯一的血脈,許多忠義之士不惜性命,忍辱負重,只盼孤兒長大成人,爲趙家復仇……

1755年,伏爾泰據《趙氏孤兒》創作了《中國孤兒》並在法蘭西劇院上演,引起了轟動。不同的是,伏爾泰筆下的《中國孤兒》結局與《趙氏孤兒》卻大相徑庭。忽必烈並沒有將他所愛的女人和孩子殺死,他被感動了,將他們放走。伏爾泰認爲,或者說西方人認爲,人性可貴,人的生命是不能被輕易拋棄的。

而《趙氏孤兒》中,趙氏孤兒認賊作父,殺父仇人屠岸賈將其撫養長大。然而當程嬰告訴他,他的義父就是當年的殺父仇人時,趙氏孤兒在激烈的內心衝突後,選擇了殺掉養育他16年的義父,終於報仇雪恨。在中國人的筆下,血緣是至高無上的力量,爲此,可以拋棄16年的感情,選擇報仇。

在西方人眼中,真正你應該愛的是爲你付出過感情和血汗的人,他或許與你並無關係,但他對你付出過愛,那麼耶穌要求你也去愛他。這種愛是廣博的。

伏爾泰不能理解《趙氏孤兒》中的忠信精神,他不能理解這麼多人爲一個孩子就可以輕易的去死。中國和法國,西方和東方,不同的價值觀在這裏被影射出來。兩者本沒有孰對孰錯,但事實上,我們已經判斷出優劣。

《趙氏孤兒》誕生之初,衆義士爲了保存滿門忠烈的趙氏孤兒而捨生取義。此處的孤兒已不僅僅是一個小生命,而是一種正義的象徵,他是爲趙家報仇的唯一火種。所以與其說這五位義士爲存孤而死,不如說爲忠義而亡。進入現代,《趙氏孤兒》越來越多的被改編上舞臺,復仇還是原諒,和《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一樣,發人深省。人藝版的《趙氏孤兒》中,導演林兆華去掉了孤兒復仇的結局,選擇了放棄復仇。

千百年過去了,中國人終於同意了伏爾泰的寬容、諒解和尊重的觀點。從《趙氏孤兒》復仇到諒解和尊重的轉變,體現的是中國人的意識、願望和品格的進步。

《趙氏孤兒》讀後感【2】

看一本書,或多或少都會有那麼一點感觸,看元雜劇本《趙氏孤兒》,故事的背景是在春秋晉靈公、悼公時期,故事講的是奸臣屠岸賈因與文宰輔趙盾不和,利用西戎送來的神獒在晉靈公面前告狀,並假傳靈公懿旨陷害趙盾一家三百口人,

讓趙盾身死荒郊、趙朔用短刀自刎而死,就連當時趙盾兒媳也就是公主腹中的孩兒也不放過,公主將剛滿月的趙氏孤兒託與自家門下的草澤醫士程嬰後便用裙帶糹益死。那屠岸賈陰狠毒辣,在得知趙氏孤兒已被人帶走後,爲了免於日後趙氏孤兒找他報仇,竟下令將整個晉國一個月以上、半歲以下的孩兒帶到他府中親自斬刀!

程嬰爲了掩護趙氏孤兒,與呂呂太平莊上的因不滿朝中奸臣政權局面而辭官的老宰輔公孫杵臼商議,讓自己的孩兒代替趙氏孤兒去送死。二十年後趙氏孤兒(程勃、屠成、後晉悼公賜名趙武)長大成人後得知自己的乾爹竟是害死自己全家的奸臣,將當年事告知悼公,才得以報仇雪恨。

在趙氏孤兒被程嬰帶着逃走的過程中,將軍韓厥、老宰輔公孫杵臼、程嬰那還未滿月的孩子都沒有逃過劫難,程嬰、韓厥、公孫杵臼的大義固然讓人感動,但同時,我也不由得想,在那孩子日後品行如何,資質好不好,有沒有能力去爲趙氏一家三百多口人報仇都還是個未知數情況下,犧牲這麼多人去救一個剛滿月的孩子,到底值不值得?

趙氏孤兒讀後感【3】

在 《趙氏孤兒》這本書,我看了之後,十分的感動。這個故事。講的是:春秋中期,晉襄公死後,晉靈公繼位。晉靈公荒淫無道,趙盾多次勸諫,招晉靈公追殺。後來趙朔殺了晉靈公,晉景公登基。奸臣屠岸賈與趙朔不和,向晉景公讒言。陰謀得逞。殺害趙氏滿門,趙朔的妻子是公主,得以逃到宮中。趙朔的妻子生下男嬰後,被屠岸賈知道,程嬰用自己的親骨肉被屠岸賈亂刀砍死,公孫杵臼也被亂刀砍死了。後來趙武成人,才知原來當年屠岸賈亂刀砍死的竟是程嬰的親生骨肉。後來,趙武和程嬰帶兵攻打屠岸賈,誅滅了他的家族。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程嬰,他很忠實趙家,是忠實的門客,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雖然他爲了報仇有點瘋的地步,結果卻也沒有復仇成功,飲恨自殺。正所謂“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成大事者確實應該有他的那種謀略,要有所犧牲,犧牲自己的妻子,兒子,在仇人屋檐下臥薪嚐膽十六年,過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並且在屠岸賈大肆搜捕趙氏孤兒時能果斷的作出決策,聯合公孫仵臼,救趙家的唯一血脈。

我很難想像出人爲了報仇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智慧、忍辱負重的精神。在仇恨面前,親情,骨肉也變得不堪一擊。

程嬰和公孫杵臼爲幫助忠義的趙氏不惜犧牲生命,這種俠義之風着實讓人欽佩。尤其是程嬰,爲了保護趙氏孤兒竟用自己的親生骨肉爲餌,來騙取屠岸賈的信任,而且甘心揹負罵名十五載。()報仇成功後,程嬰不圖回報,不慕榮華,以死明志,追尋故友,這種情義深深感動了世代們。

這部影片記敘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

這部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晉國大夫。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爲重,以他人利益爲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奉屠岸賈之命的官兵帶走。但他卻銘記着莊姬夫人臨死前說的話,於是他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救回了趙氏孤兒,卻犧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餘,他便一心想着要將孩子撫養大,爲他報仇。於是,他將趙氏孤兒取名爲“程勃”,並將他帶到了屠岸賈的門下,做他的一位門客。試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屠岸賈的門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將程勃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岸賈終於遭到報應,終於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趙氏孤兒的刀下。但他爲此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程嬰的以大局爲重的精神感動着千千萬萬的觀者,也給人以深深的啓迪。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如果說程嬰最後的下場是重於泰山,那麼若是他未能將趙氏孤兒撫養成才的話,那他的死就是輕於鴻毛,微不足道了。

程嬰的精神讓我們敬佩,屠岸賈的嘴臉卻讓我們厭惡。屠岸賈,晉國大臣。卻實在“奸”得可以,相對於三國時的曹操而言,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趙相國向皇帝進酒時,乘機誣陷他,並要滅趙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膽顫!即使滅了趙氏三百人,他卻連趙氏孤兒也不肯放過,定要斬草除根。但再以大局爲重,舍小家而保大國的程嬰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話說得好:“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後,他終於遭到了報應,死在了趙氏孤兒的劍下。真叫人怡然稱快。像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就是一個社會的敗類。從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國時期劉備的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如今,我們做爲一個公民,做爲社會上的一員,更應該多爲社會做貢獻,爲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應該,一味的去幹壞事,沒有一顆善良之心,沒有一顆關愛之心,沒有一顆互助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那隻會像屠岸賈一樣,遭到人們的排斥,成爲社會的敗類。

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發人深省。從《趙氏孤兒》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觀看了這部影片,我的心情至此還猶如洶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或許這就是影片的獨特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