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平線讀後感範文

導語: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等之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消失的地平線讀後感範文,希望有所幫助!

消失的地平線讀後感範文

消失的地平線讀後感

第一次翻開《消失的地平線》就被裏面那些美輪美奐的圖片吸引了,在希爾頓筆下,我看到了雪域高原細緻的美景,孤傲的雪山、蔥蔥郁郁的山林、婉轉的河流、寧靜湖泊,神祕的故事讓我不得不相信,當在距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或者說建在天上的神奇國度中,真的有一個隱匿的國中之國,那就是香格里拉。

故事主要講述本世紀30年代初,英國駐南亞領事館的領事威廉、曼寧森、美國人伯納德和傳教士布林科洛在由南亞次大陸的巴斯庫乘機前往絲綢之路上東西方交流的重鎮白沙瓦時,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被一個東方人劫機,神祕地被安排來到了神祕的香格里拉,一個安逸愜意的生活環境,令人着迷的世外桃源。

希爾頓說,這裏還一個希望:當風暴來臨,每一朵文明之花都遭受蹂躪,人類的一切都被摧毀,史無前例的“大黑暗”帶來之時,香格里拉將拯救一切文明。大蕭條時代,他多麼希望自己能夠逃到香格里拉這樣的世界,做一個時間的盜賊。

然而,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浮躁的生活,喧囂的不夜城,處於錦年之外的我們也好像不能免俗,無處遁逃。很多人在追逐夢想的路途上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方向,不知不覺,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爲了生活追名逐利,空氣裏瀰漫着冷漠的衍生品的味道,人們嗅覺失靈我們才知道我們用自己無法贖回的東西典當了名利和金錢這兩把雙刃劍。

希爾頓用唯美的語言造建了西方世界的“桃花源”,那是一個虛靜的玄妙的世界,像夢一樣的謎,那裏有無盡的黃金、現代化的器具、永遠長壽的祕訣,在那裏,“永遠”不再是一個詞和兩個充滿幻想、空洞、可怕的字符,那裏是人類最爲理想的天國。

然而,那確實是一個一次性的異度空間,駐足於彼岸,好像一切都充實了、飽滿了,有了寄託,有了希望。書中主人公康威之謎,卡拉卡爾山之謎,藍月谷之謎,香格里拉喇嘛寺之謎和滿族姑娘之謎無處不顯示香格里拉的神祕魅力,深深地感動着、吸引着讀者。

其實,文字是空靈的,只是那些神祕具有了諾亞方舟的力量,我們不自覺的就會想要接近她。作者把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大蕭條、全球探險熱等現實的事件融入到書中的人物環境中,恰到好處的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心理——努力地追求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小說驚險、刺激、離奇、富於戲劇性,閱讀她就好像是一次身體、心智和靈魂的體驗。

讀者深深地領悟這個世外桃源寧靜祥和、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景象,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去世外桃源尋找美好的生活,去香格里拉遁逃喧囂,掀起了半個多世紀的尋找香格里拉熱,然而,他們從來沒有問問枯萎的靈魂,香格里拉到底在哪裏?

東晉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有這樣一句:既自以心爲形役。沒錯,我們現在找不到那個屬於我們自己的香格里拉就是因爲身體成爲了心靈的主人,他去奴役我們的心靈,讓心靈受了好多委屈。在大好的青春裏做着那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甚至不得不去低三下四,阿諛奉承,爲了所謂的成功我們孜孜不倦,實際上,爲的無非就是讓自己吃點好的,穿點好的,最好一勞永逸。

可是,沒有人去在意我的靈魂願不願意,這一切將會讓自己的讓心靈受了多大的委屈。當《消失的地平線》成爲一種潮流,我們應該從精神上去尋找我們自己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就在我們自己的心裏,我們失去,是因爲盲目的忙碌,我們總是奔走勞碌,好像連靈魂丟了都不知道。

記得給自己的心靈放一個長假,那樣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看清,其實,香格里拉,就在你心裏。

消失的地平線讀後感

本來是準備練習閱讀,買了英文版,但無奈,堅持力太差,只讀了三分之一便匆匆放下。

於是便拿起中文版,逐字逐句的讀過。

其實我不能說這是一本很吸引人的小說,因爲人物關係單一,沒有情感糾葛,沒有高潮迭起,故事結構單一,沒有過多的懸念鋪墊,缺乏一般的吸引力。小說採取倒敘的手法,將香格里拉的事情作爲一個故事娓娓道來,開頭和結尾都以第三人稱進行敘述,而主體部分採用第一人稱。這一點與呼嘯山莊的寫法正好相反。

縱觀全書,我不得不說,關於活佛的描寫非常精彩,因爲這是一位介於凡人、神人之間的老者。所有香格里拉的祕密,都在老者的講述中一一展開。而老者所宣揚的藍月谷的生活態度,不同於俗世。我們姑且可以認爲,香格里拉是一個封閉的小世界,有着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與現世無爭、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做到了絕對的獨立,強調個體對於情感和事物保持冷漠的客觀,而將生命的延長和個人的修行作爲生活的主旨。

但這一點與所有的宗教都並不相合,因爲一切宗教,建立後爲擴大傳播,必定會將個人的修行與個人的成就、家庭的.成就、社會的的貢獻相結合,保有造福大衆的特點。而這種功德只受在修行者本人的宗教,缺乏傳播的基本特性,故而是孤立環境中的一個特例。

但是這本小說在出版後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引得無數西方人來到雲南、西藏探訪香格里拉的存在,並且爲迪慶的旅遊事業發展做出了空前的貢獻。究其原因,自十九世紀就開始的中國熱、西藏熱功不可沒。無數探險家、博物家、掠奪者來到神奇的中華大地,因爲好奇和財富的驅使,探尋神祕的西方文明,感受藏傳佛教的博大精深。而本書出版後幾年,而此時間大戰便開始了,本書中所描寫的孤立、自然、安寧的香格里拉,便成爲戰爭中人們寄託幻想的對象。而長壽恰恰就是戰亂中命運不可預知的民衆們最大的渴望。

消失的地平線讀後感

從得知此書後,就知道了稻城亞丁這個地方。書是今年讀完的,稻城亞丁也是今年走完的。

感嘆書中寫到的:人與自然只有“適度”纔是完美的。只有經歷過,才能深刻體會這一點,香巴拉似乎成爲一個代名詞。人們想要逃避殘酷現實時要尋找香巴拉,極力希望沒有煩惱、競爭、背叛等等,但當人們得到利益、金錢和權利時又時常將香巴拉拋擲腦後,希望自己永遠能得到這些,不需要任何人間天堂。

高樓大廈的拔地而起淹沒了遠方的地平線,我們似乎感覺到地平線在消失。可是,當我們的視線穿過這些重重疊疊的鋼筋水泥時,可以發現地平線就在眼前,從來不曾消失。不要讓物理空間的侷限矇蔽了我們靈魂視線的無限。

如果你願靜下心與自己交談、與自然暢談,請帶上這本書,去稻城亞丁,用腳步丈量土地,用靈魂找回消失的地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