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孩子立界限》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爲孩子立界限》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爲孩子立界限》讀後感

這是本值得堅持讀下去的書。也許,最初不那麼舒服,也許與自己養育孩子的觀點相背。讀這本書的感覺,於我,還是痛苦的。

小九(兒子小名)五歲的時候就買了這本《爲孩子立界限》卻一直沒有看。究其原因,大約是自己不太喜歡界限這個詞。雖然第一次遇到界限這個概念,但心存僥倖,覺得有愛的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孩子,可以表達自己傷心憤怒的`孩子不會出太大問題。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不知不覺,自己愛叨嘮了。原來心甘情願爲他做的事情,隨着孩子的成長,再被他呼來喝去的時候,開始變得不耐煩了。就算那時,仍然沒有打開這本書。覺得憑藉自己的經驗處理也一樣。可就出現了書中的忍耐和暴怒現象,我和孩子在管教和自由之間激盪,在愛和管教之間晃來蕩去。不知道什麼情況該說是,什麼情況該說no。

會因不忍心看到他憤怒傷心,而不時妥協。有時候又會異常堅定。就這樣忽左忽右,孩子的順從也僅僅爲了不想讓媽媽生氣。我的每次堅持,他都像哄騙小孩子那樣,做些我希望他做的事。我心裏很不舒服,但又不知道爲什麼……

現在才懂得,是因爲我沒有界限。但即使這樣,我在孩子十一歲的時候立界限,也沒有晚,只是慢一點,困難多一些,就像敬月說的種什麼因收什麼果。我需要爲自己之前的選擇承擔結果。所以,希望有跟我同樣困惑的姐妹們,有時間打開這本書,找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