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有感-讀後感-高三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邊城》有感-讀後感-高三,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邊城》有感-讀後感-高三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大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做成,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沈從文筆下的詩意山城,鳥語花香,青山翠竹,古樸的吊腳樓,聳立的小白塔,清澈見底的河流······這優美如畫的風景總不經意的撩撥着我的心絃,文中處處浸潤着的湘楚景色總吸引我靠近邊城,我一步步走進那座塵封的古城,撥開迷霧走向深處,忽然體悟到一縷幽愁。

《邊城》講述的是發生在湘西山村以少女翠翠的親情和愛情爲主線的悲喜故事。故事中的邊城處處溫存着古樸醇厚的風味人情,那字裏行間飄散着的一種淡淡的詩意,實比風景更令人神往。

邊城中相依爲命的骨肉親情讓人感佩。親情是人世間最樸素卻也是最神聖的情感,它很簡單同樣也最能打動人。翠翠和爺爺在古老清澈的溪水邊、小船上、白塔下相依爲命,祖對孫關懷備至,孫對祖孝順有加。親情是他們貧苦生活中的一汪清泉,雖然平淡如水,但是源源不斷靜水流深。還有老大天保、老二儺送血濃於水的手足之情也同樣爲之動容,他們同時愛上翠翠,卻沒有選擇謙讓或是反目成仇,而是公平地、光明正大地用唱山歌的方式來博取翠翠歡心。而故事的最後兄弟倆竟以一種近乎決絕的悲情結局堅守着內心的親情——天保不幸被捲入激流淹死,儺送竟不願再見翠翠。邊城中和諧友愛的鄰里之情更是讓人豔羨。還記得爺爺擺渡幾十年的規矩嗎?分文不取,反倒舟中一碗茶水、一束草菸葉、一葫蘆酒。可即使船家不要錢,卻有很多人主動硬塞,非要爺爺收下。還有船總順順,灑脫大方又能濟人之急;還有楊總兵,爺爺去世後特地從城裏趕來擔負起照看翠翠的重任。在邊城,沒有現如今網絡上虛假的信息,沒有商家泯滅良心的造假,沒有名利場上的勾心鬥角,只有寧靜和諧、濃郁真摯的鄰里真情。邊城中純潔真摯的愛情令人唏噓。翠翠和天保、儺送兄弟二人的愛情是如此純淨,毫無雜質。結局雖然不盡人意,但當儺送遠走他鄉後,翠翠每天在渡口滿懷渴望的等待,在“那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的希冀中開始了寂寞而堅持的守望,這種對愛情的堅守不也很美好嗎?這種只願得一人心的愛情現在還能有多少呢?更不要說翠翠父母的愛情了,一生一世一雙人,卻受世俗的羈絆無法終成眷屬,於是雙雙殉情。邊城中的愛情雖然不似司馬相如夫婦般傳奇浪漫,卻也“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有着別樣的純淨與堅定。

看清迷霧中的`邊城後,頓悟,原來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遠離喧囂而存在的邊城風光正凸顯出村民心靈的澄澈純淨與人性的善良美好罷。

邊城中的人們無論是老船伕、翠翠、天保、儺送還是士兵、水手、過往的商旅,都有着質樸、純真、善良的品性,純潔高尚的內心,他們凡事求個心安理得,是一羣“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但他們一不貪財,二不羨貴,三不嫌貧,四不偷懶,甘守清貧,樂於助人,日子過得恬靜溫馨。這裏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不正是“大道之行”嗎?這裏互幫互助、團結友愛,不正像靖傑先生筆下的“桃花源”嗎?不顯山不露水的偏僻山村保留了大都市無法相比的質樸清新的田園之美,怎不令人心馳神往?

每每遙望雲霧中的邊城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麼,是懷念兒時那個有着暖陽的冬日午後?還是感懷現在這個讓我有些捉摸不透的世界?現在科技飛速發展,也許有一天科技可以取代所有東西,但是我仍相

3信:科技永遠取代不了一種東西,那就是人與人之間那淳樸真摯的情感,

以及每一個人存於心底的那一份淳樸善良。

一黃狗,一老人,一少女,一心人。我心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