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後感-讀後感-高一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邊城》讀後感-讀後感-高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邊城》讀後感-讀後感-高一

鳳凰古城的盛名已經流傳已久,那是一個令人神往的的地方。我雖沒有到過這個美麗又充滿了神祕色彩的地方,但卻能從沈從文的筆下真切的感受到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還有那裏最可愛的人。

《邊城》是一本很薄的書,但書裏的內容卻遠遠超出了書的規模。據說很多人都是因爲看了這本書後,就毅然決定要到那個動人的地方看看。的確,我也是逐漸被這本書帶到了那個古都。鳳凰城位於湖南境內,那裏有着秀麗的景色。沈在文中的開端部分對其美景着以濃墨飾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爲後來的故事埋下伏筆。起初我認爲這本書就是對鳳凰美景的的大加讚賞和細緻描寫,但讀到後來,我纔讀出了其中的韻味。故事的發生很自然,一個山水之城當然要渡河,一個撐渡船的傳奇老人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故事是從小溪開始的,在湘西邊境上,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一條小溪,溪邊的白塔下住着一位老人﹑一個女孩和一隻黃狗。這兩個人就是故事的主人翁,老人在溪邊呆了50年,用勤勞的雙手幫助要過渡的人,他卻總一本正經的說“我有了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夠了!誰要你這個!”他從不收客人的錢,每次都把別人留下的硬塞回去,淳樸極了,但還是那樣快樂的生活着。小女孩自然是老人的外孫女。其實,小女孩是個私生女,她的母親因爲在那個時候是很大的事情,所以不能承受壓力,自盡了。女孩便隨着爺爺長大,一晃也有15了,她,名叫翠翠。

文中寫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有很多都是地方的習俗,每逢過年過節都會舉行一些活動。出現最多的要數賽龍舟,大概因爲小城在溪邊,所以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賽龍舟成了人們的一個重要娛樂活動。氣氛當然比現在的要濃厚得多,雖然並不是很正式,但熱鬧非凡,當地的居民都很喜歡。“燃着鞭炮,擂着鼓,水裏的.船便如一支沒羽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遊潭射去。”作者在文中有很細緻的描寫,可見筆者很仔細的觀察過這些,同時也表明了作者對這個地方的喜愛。的確,山清水秀,人又那麼善良和純潔,真的很令人嚮往。文中還有很多對當地生活習慣以及生活場景的描寫,極爲細緻,比如他們做一些當地傳統的食物,看起來都十分有趣。小城是寧靜的,日子不算紅火但恬靜的生活羨剎旁人,無憂無慮。當地人很多都擅長駕船,泅水,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歌喉。雖說不能跟歌星和歌唱家相比,但作爲民謠,還很有一番風味。無論大人小孩,都能來上兩首。祖父常常就這樣帶着孫女唱着,唱出他們快樂的生活和無限的滿足。當地還有習俗,如果哪個小夥要是看上了誰家的姑娘就在她的樓下唱歌,如果姑娘喜歡,那就成就了一段姻緣。

故事的發展是隨着翠翠的長大而延續的。在小城裏,有個掌水碼頭叫順順,過去也是個鬧革命的,後來回到家鄉把積蓄的錢埋了一條白木船,代人裝貨在茶峒與辰州之間來往,後來規模逐漸擴大,有了大小四隻船。這個人大方灑脫,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很喜歡交朋友,對人十分慷慨,很樂意救助一些失意的人。在城裏,他還算個人物,遇到很多問題大家都會來請他出面解決,而他總能應付得遊刃有餘,因此博得大家得信賴。說了他是爲了介紹他的

兩個兒子,大的18,小的16,都很結實能幹。大的名天保,小的名談送,大家都叫他們大老和二老。這兩個人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順順的兩位公子都是能幹人,在城裏也是排得上號的,兩人壯如牛但性格卻各不相同。年紀較長的性格如其父親豪放豁達,不拘小節;年紀較幼的不愛說話,眼眉卻秀拔出羣,一望即知其爲人聰明而又富於感情,比較象他們的母親。兄弟倆的爲人都很好,因此很受小城人的喜愛,哥倆的關係也處的很好,這是一個很和睦的家庭。

兒女大了,家長自然是要爲子女作主婚事的。先出場的主人中,翠翠的年紀與這哥倆都還般配,且翠翠也大了,人越長越漂亮實在惹人疼愛。於是故事就這樣發展開來。翠翠雖說只是哥渡船老翁的孫女,但人長得乖巧,並且很懂事,家裏得家務也做得,所以受到年輕人得青睞。順順得大老很早就相中了小女孩,並且也對她表示過心意,只是翠翠沒有表現得太熱情,所以事情也就耽擱了下來。在那個時候,15歲得年齡就已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真是很難以接受。他們的一輩子通常都會在一個地方度過,也許一生都不會走出那個從小城。舊社會的女子根本沒有權利掌握自己的命運,從小也沒有接受任何教育的機會,似乎她們的出生只是爲了找到一個可以託付終生的男子,很多甚至連自己選擇的機會也被剝奪。就是一場賭,如果運氣好,興許能找個好人家,一旦被命運捉弄,那麼等待她們的將是一生的痛苦和煎熬。好在老翁是個通情達理的人,翠翠不中意的人他並不勉強她。事情的轉折點出現在二老身上,在翠翠還很小時,他們就見過面,並相處不錯。翠翠大了,就更招人喜愛,所以二老也對翠翠動了心。由於順順家在小城上還算不錯,因此就早有人上門相親,人家甚至準備了彩禮,一座磨房,但二老並不所動,表示希望成爲渡船的接班人。哥倆愛上了同一個女子,也許你會以爲他們會自相殘殺拼個你死我活,可是沒有,哥倆的情誼和理智佔了上風,他們希望公平競爭,看誰能得到翠翠的芳心。大老的誠意已經上升到提親的地步,但老翁知道翠翠對大老沒有心思,所以都回絕。至於二老,作者在文中埋下了很多伏筆。二老的爲人很善良,憨厚,對翠翠也是實心實意的好,而翠翠在與二老的交往中也很愉快。雖說嘴上沒說,但表現得很羞澀,心裏恐怕也有了他。老翁是個明白人,孫女的心思他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他這一輩子最後的心願就是能爲翠翠找個好人家,讓她幸福,也就滿足了,自己才能合上眼,而二老是個老實人,他放心把孫女交給他。所以老人也是在中間做工作,一面表現出了對二老得歡喜,一面又話裏話外的在暗示她二老如何的好,如何的善良。

一切都在順其自然的反展着,兩兄弟還曾經用過在姑娘樓下唱歌的方式比過。大老不善唱,因此落了下風,二老卻是唱歌的好手,他的歌聲贏得了樓上翠翠的心。大老自覺得難以獲得翠翠的心,也有意退出了。可意外就在這時發生了。大老在一次出船時,不甚落水沒能上來,順順一家頗受打擊,這樣一個泅水能手竟然發生這樣的意外,令他們很難以接受。再者他們都認爲是翠翠給大老帶來了壞運氣。大家都認爲大老是因爲追求翠翠,而翠翠卻沒答應大老才造成了大老的不幸。這種想法甚至也是二老的想法,從那之後無論對翠翠還是對老翁他都少了幾分和善。可憐的翠翠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可她還是羞澀的期盼着,期盼自己能和中意的人在一起,但她從未說出來。自從大老的不幸發生後,順順一家對老翁的態度都發生了質變。老翁曾經還與順順溝通過翠翠和二老的事,可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順順再也沒有辦法接受一個差點成爲大兒媳婦的人再成爲二兒媳婦。順順每次都委婉的拒絕了老翁的美意,也許註定這對人是無法成爲夫妻的。老翁由於這事很受打擊,順順家也許是在怪他,他的身體急轉直下,在一個風雨交加伴着雷聲的夜晚,他安然離去了,雖然的他的心願還不曾了結。順順家還是幫着翠翠把爺爺的喪事辦完了,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家還能接受翠翠。二老走了,也許這一走就不會再有音信。爺爺的朋友老馬兵陪着翠翠度過一個又一個的日子,翠翠的一生或許將在等待中度過,又或許她能有些運氣,二老還會回來,並還能歡喜她。總之,一切都在不言中結束,接受命運的安排是翠翠生活的年代一個女子能做的唯一決定。看完這樣的一本書,心裏很有些不是滋味,不清楚作者爲什麼沒有給它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中國的老百姓終歸還是喜歡圓滿的結局,他們希望的都是好人好報﹑有情人終成眷屬之類的。但又或許在那個年代,那種社會,這樣的故事可能就沒有結局,因爲沒有人能在那個時候大膽的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人生。也許懸念和悽美才最能打動人。其實這樣的結局並不顯得唐突,因爲作者在文中多處都又伏筆和暗示,很多人物性格的刻畫和大環境的描寫都爲這樣的結局做了很多鋪墊。二老曾經能夠爲了翠翠放棄一座磨房的彩禮,卻不能接受哥哥的死,非要把哥哥的死和翠翠以及老翁聯繫在一起。他曾經要想主宰自己的命,但最終也不能把握,而翠翠在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時候錯過了,如果她可以明確表示對二老的歡喜,也許他們早已成爲幸福中人。但故事都沒有象想象中那樣發生,作者的筆鋒一轉,將大老的死作爲了轉折點,把所有人的命運都改變了。從不現實的追求好像一下又把他們都拉回到生活中來,也許他們真的無法擺脫現實殘酷。又或想說上天的不公,把幾個很朝氣的年輕人都陷入了尷尬境地。一個小城可能還發生過許許多多類似的故事,茶峒,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所以很多在拜讀此書後都紛紛趕往,體會書中和現實結合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