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讀後感(精選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故事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的故事讀後感(精選5篇)

我的故事讀後感1

我讀了一篇題目爲《我的故事》的文章。

主要講的是:“我”把老闆託“我”照管的大白魚的魚缸無意打碎了,魚也死了,“我”東湊西拼借錢賠了魚缸和魚。沒想到不但沒有被開除,還升了職。

文章中“我”只是一個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生,並沒有那麼多的錢。如果把這件事放在別人身上,也許大都會選擇逃避,但是作者沒有。她心裏只有一個念頭:賠錢!她能夠站出來,面對它,選擇承擔後果,這種誠信是很可貴的。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犯錯,承擔一些小後果一般也很容易,但面對大的後果呢?一般人卻很難去擔當,差的是什麼呢?是勇氣!

我讀過兩個類似的小故事。先說第一個:一個孩子從父親那兒得到了新年禮物:銀幣。在和別的孩子打雪仗時,打破了一戶人家的玻璃,他並沒有逃走,而是把銀幣賠給了房子的主人。主人知道了這事後,給這個孩子寄了一封信,孩子打開了信,信封裏有兩枚銀幣。從信中孩子得知這位主人是一個極其富有的商人,這位商人不但送給了孩子兩枚銀幣,還請孩子來店鋪當助手。

我還讀過一個故事。一個囚犯被判了死刑,那個囚犯乞求法官讓他照顧幾天母親。法官答應了,但必須有個人替他坐牢。如果在執行死刑那天他不回來,那麼那個人就會被處死刑。到了執行死刑那天,囚犯遲遲沒有來,替他坐牢的朋友就要死了,人們都說他是個忘恩負義的人。最後一刻鐘時,他氣喘吁吁地跑來了,渾身都是泥漬,他對執刑人說:“先生,把我放上絞刑架吧!”法官被他感動了,赦免了他的死刑。

這兩個故事與“我的故事”都很感人。講的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誠信”,人人都願做誠信之人,但真正做到有誠信卻需要不計後果、深入骨髓勇氣。

我的故事讀後感2

不曉得算不算是偏見,只是瞄了幾眼作文庫裏其他小作者的文字,覺得喜歡寫作的人好像都有那麼一點兒共性:那就是敏感,善於觀察,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兒傷春悲秋的感覺。

剛好這幾天聽了瓊瑤的《我的故事》的聽書版,聽到她回憶自己在戰火中的童年,就像評論裏的人所說的,她的文字能力真的很強,只是聽着那隻言片語,居然也能給聽哭了。其實並沒有很煽情的文字,好像只是娓娓道來地敘述着她那不一樣的童年,卻能讓人得到共情。

後來寫到她那缺乏安全感,被忽視的青春期,再到早早步入婚姻之後,那“貧賤夫婦百事哀”的狀態,講到她一邊照顧初生的.兒子,一邊趕稿子賺生活費的窘迫。

要知道在我們知道瓊瑤的時候,只知道她的大名如雷貫耳,她的作品都很優質,卻沒想到最初她步入寫作的門檻的時候也是那般的難。

爲了生計,她也直截了當地表示只寫那些可以迎合市場,可以賺得稿費的短篇小說。而她的第一篇長篇小說《窗外》可以說是她的半自傳,因爲這部小說她贏得了聲譽,終於有了不錯的收入,但同時她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聽書版其實只是個概括,並不能算得上全文,可我們還是從短短的十篇稿子中,看到了一個心思很細膩的女子,把自己的情感,那濃烈的喜歡都包融在自己的愛好中。她最終成功了,雖然現在還時有受到非益,可我們不得不承認有那麼一段時代是屬於她的。

如果喜歡寫作,也要明白寫作的艱苦,從這些前輩們的身上,我們或許能明白一些道理。

我的故事讀後感3

其實,我讀《朗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這本書已是大約一年前的事了,所以當我準備寫一篇讀後感時,我並沒有想起它。但在接連兩次失敗後,我不得不開始尋找一本我細讀過,並有所感悟的書。於是,我選中了它——被德國《世界報》成爲、、稱爲“世界最成功鋼琴家”的朗朗描述自己音樂生涯的一本書。

雖說是描述朗朗的音樂生涯,可此書幾乎可以稱爲朗朗的自傳。因爲,在朗朗的生活中,除了吃飯睡覺外,幾乎只有音樂。

朗朗的故事很長,很坎坷,也很傳奇。書中有描寫他在中國時的懷才不遇,也有描寫他在美國時的一夜成名,還有描寫在手部受傷之後,他由“音樂狂人”變爲一個“正常”的,熱愛音樂與生活的人的過程。可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他的童年中,粉碎性的一次災難。

在朗朗七歲時,他參加了一次全國鋼琴比賽,他認爲自己非常出色,應該拿第一,可事實擊敗了他,他只獲得第七名。接着,朗朗瘋了一般練琴,瘋了一般要做第一名。他與他的父親一起去了北京,並找到一位水平很高的教授作爲老師,開始繼續朝自己的夢前進。

可由於聽信謠言,他的老師對他態度很差,甚至停止了教授他鋼琴,還說朗朗沒有才華。朗朗的父親失去了控制,像瘋了般對他大吼大叫,甚至逼他去死,而朗朗的忍耐也到了極限,他說這不是他的錯,可父親不相信。於是朗朗將之前對父親的不滿與怨恨全發泄了出來,他用從小到大父親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的雙手使盡全身力氣砸着牆壁。父親從狂怒中驚醒,央求他停下來,要他繼續彈琴。可年少的朗朗已經痛苦到了極限,他說,只要他還活着,就永遠也不會再碰鋼琴。

雖說朗朗後來當然沒有放棄鋼琴,可這件事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不同的朗朗,不同於我心中偉大的鋼琴家,在他發瘋似的父親面前,他是一個恐懼着,並且對於現實中不公的對待無奈地不滿着的孩子。其實每個人都有另外一個,並不那麼勇敢,並不那麼堅強,並不那麼神聖的,相對來說更真實的自己。而偉人呢,則是克服了這種恐懼,克服了自己,才因此笑傲羣雄。

我的故事讀後感4

一直很喜歡子涵老師的書,這本他與女兒梅思繁合著的《我的故事給你聽》更是愛不釋手。全書分兩個部分:我的故事講給你聽和秀逗男生。有趣的是,雖然前面是爸爸寫的,後面是女兒寫的,但讀起來卻像一個人寫的,這大概是父女倆紮實寫作功底和心有靈犀的流露吧。

我最喜歡第四章——“謝絕油麪筋”。

這章講述了梅子涵老師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時的子涵老師是有名的飛毛腿,他在市、區60米短跑比賽中均獲得了冠軍;他還是大隊鼓手,在開大隊會時總是自豪地擊鼓。同時也介紹了許多梅老師有趣的糗事:在自然災害時,一個月的飯票半個月就吃完了,奶奶便悄悄給他一張糕點票,好不容易買了一塊餅,又被一個飢餓的小孩飛奔奪取,好不傷心;好不容易喝瓶汽水,卻被瓶蓋磕掉半顆牙;爲了逞英雄卻被女生打腫臉······

在子涵老師的文章中,可以讀出詩意,可以讀出彼得·潘式的天真與快樂。他的文字可以讓你跟隨心靈飛翔。在陽光明媚的早晨讀着這本書,更添加了一份閒適與愜意。你可以在這裏體會幽默、童趣;也可以體會他那柔軟、細膩的內心,哪怕他只是不經意地描述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也是美妙至極!

讀子涵老師的書,捨不得一口氣讀完,只能細細品味,慢慢回味·······

我的故事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一個非常教育《我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從前有一個人叫良心,他有個非常要好的的朋友。可是有一天,良心被貪心殺害了,良心的2個好朋友非常悲傷,他們決心給良心報仇。於是他們就拿起武器去尋找貪心,他們找啊找,就在他們非常飢餓時,發現路邊的一顆大樹下有一袋鑽石,。可是他兩討論了半天也沒討論好分配的方案。飢餓的他們決定先一個人去鎮上買飯,另一個人在這守住鑽石。買飯的人提着飯再回來路上想,不如我把飯裏放上毒藥,把他毒死,這樣那袋鑽石就歸我所有了。另一個看守鑽石的人卻想,如果這袋鑽石歸我一個人,那我就成國家首富了。於是,這個看守鑽石的人就提着鑽石在半路埋伏着殺死了幫他買飯的朋友。他殺了朋友後正喜滋滋地吃找朋友買的飯,想着怎麼來使用這筆財富,吃着吃着中毒身亡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貪心,貪心是沒有好下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