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富論讀後感範文1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富論讀後感範文1000字1

先說說這本書產生的時期。那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剛剛結束的時候,我們知道英國是最早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時代較早,資產階級革命也相對不夠完善,實現了封建勢力與資產階級妥協,議會至上,王在法下的君主立憲制。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英國還擁有着大量的封建殘餘,大量的封建主還擁有着土地,仍然可以在經濟上和資本家一較高下。而資本家都是一些新興的資產階級,仍然看不到商業的發展前景,也不知道該怎樣做。從微觀的資本家的角度來看既是如此,那麼對於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來說,商業發展的影響更是巨大,東南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開闢出了新航路,而且通過殖民掠奪的方式奪得了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絕大多數殖民地,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的資本積累,東邊的法國已經奪得了西歐的陸上霸權,掌握着西歐的經濟命脈,而長期居住在北歐的以海牧維生的荷蘭人,又霸佔着國際的海路貿易。在這種四周環敵的地理位置與貿易格局之下,大英帝國如何崛起,新興資產階級如何生存,在他們的面前是一片黑暗。而在這個時候,先知誕生了,他不是救世主耶穌,也不是佛祖釋迦牟尼,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活生生的人,一個在海關任職的專員,而就是他教會了英國的資本家們該怎麼做,使大英帝國在百年之內迅速崛起爲世界第一強國,這個人就是英國著名思想家,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先生,《國富論》的獨家作者。

而《國富論》當中最爲重要,也最有意義的思想莫過於自由主義了,也是我們高中的政治經常提到的價值規律與市場調節,俗稱“看不見的手”,在當時的世界局勢當中,唯有英國敢於消除世界上任何的貿易壁壘而公開的和任何國家進行貿易合作,英國以自己對其他國家的貿易優惠來換取其他國家對自己的優惠。甚至在英法戰爭中,英國運用自己的財富採購着先進的武器來消滅法國部隊,而這些財富都是通過英國賣給法國軍隊用來做軍服的棉紡織品而賺來的。

當然,一味的自由主義雖然能使資本家取得高額的利潤,可是另一方面卻會使資本家過於的盲目對待市場,投資市場,爲了高額的利潤哄擡物價,結果會出現生產出大量的剩餘產品,資本家爲了不使物價下降,公然違背價值規律,寧可把商品扔掉也不降價賣給消費者。而消費者由於消費不起乾脆不消費,甚至遊行,這導致的最終結果只能是資本家破產,國家的統治不牢固。於是在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後,誕生了凱恩斯主義,即我們今天說的國家宏觀調控,俗稱“看的見的手,看不見的手,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只憑市場調節,就會出現經濟危機,只憑宏觀調控,就會使市場失去自由與活力,止步不前。

斯密死後,人們把《國富論》奉爲經濟學的`聖經,把他關於利己的人受“看不見的手”引導增進了社會利益的思想,作爲市場經濟千古不變的基本原則,卻把《道德情操論》幾乎忘得一乾二淨。於是,市場經濟缺少了道德,引發了許多罪惡,在個別地方甚至成爲災難。

國富論讀後感範文1000字2

《國富論》全書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經濟學原理、經濟史、經濟學說史和財政學,可以說既是一部經濟學的百科全書,也是經濟學的一部奠基之作。雖然它體系龐大,內容廣泛,但首尾一貫,結構嚴密。全書始終圍繞的一個主題,就是如何促進國民財富的增長。

財富的源泉是什麼?斯密在序言中開門見山地說:“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勞動是財富之父”,那麼,要增加財富,就得提高勞動效率,或者是增加勞動數量。

在《國富論》中,亞當,斯密很詳細的論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對生產效率的提高還是管理的時效性或者生產設備的創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斯密認爲,交換是人與生俱來的傾向,欲將取之,必先予之,由於交換而產生了分工。那麼,商品的交換價值如何確定呢?斯密明確地指出:“勞動是衡量一切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這就等於說,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勞動。但是斯密同時聲稱,這個理論只適應人類社會的野蠻時代。一旦資本積累起來,投入到企業,或是土地變爲私有,情況就要另當別論了。因爲此時的勞動產品,不再全部歸勞動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爲利潤和地租,被僱主和地主收入囊中。

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條結論:在資本積累和土地私有發生之後,決定商品價值的就不光是勞動了,利潤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這樣一來,工資、利潤和地租,就不僅是一切收入的來源,而且還是“一切交換價值的三個根本源泉。”

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覺地由勞動價值論,轉到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理論上去了。馬克思把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理論,叫做的“斯密的教條”,後來的西方經濟學的不少理論,如生產費用論、節慾論等,都可以從它那裏找到思想源頭。斯密揭開了商品價值的神祕面紗,的確功不可沒,但另一方面,在價值問題上他又含糊其辭,舉棋不定,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模棱兩可的答案。後來的經濟學家各取所需,斯密的哪一種解釋對他們的胃口,便採納哪一種。甚至連那些勢不兩立的學派,也能同時從斯密那兒,找到本派發端的痕跡。

《國富論》是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但其中的思想遠遠超出了經濟學的範疇。在其中也能找到關於人類發展歷史的描述。由於水運的便利優於陸路,水路有龐大的網狀結構,能將生產的產品運到很遠的地方去發生交換行爲。同時水路是天然產生的,在幾千年前隨着人類的出現都一直存在,它的不易變根性決定了人類只能伴隨着河流而居,而改造河流也是近代科技發展的結果。河流對於交換的有利性,促進了經濟行爲的發生。從而帶動了地區的繁榮,富裕了人民生活。這樣又吸引着更多人的遷入,加入經濟生產環節。如此循環,城市的規模就出現了。也就生出了人類的文明。

國富論讀後感範文1000字3

看完《國富論》,價值論的概念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給我一些感觸,這個理論曾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也出現過,可見他們兩個人的遠見,在資本主義社會仍具有時代先進性,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意識到的,其實,這個理論,最早的提出者還是亞當—斯密,他是站在資本主義的角度,提出了利潤是從何而來,就是從榨取工人的剩餘價值中來,說簡單了就是剝削勞動力,只有這樣,資本家才能不斷的積累原始資本,擴大生產規模,進行再生產,這樣循環往復,使得那些資本家越來越富有,同樣,一個國家富有的資本家多了,那麼這個國家的經濟就開始飛速發展,提高國民收入,整個國家就會積累大量財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國家的資本多了,也就可以稱霸世界了。

而馬克思的價值論,是站在工人的角度提出的,提出資本家取得利潤的實質上就是剝削勞動力,壓榨工人的剩餘價值,使工人們的剩餘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加班加點,使得資本家的腰包鼓了起來,而使工人們的利益越來越少,權利越來越小,馬克思價值論的提出,主要就是爲了讓所有那些被資本家們壓榨剝削的工人們,一致起來罷工反抗,改善這種不平等待遇,用無產階級政權推翻這種資產階級的惡習,讓那些遭遇不平等待遇的工人們,重新獲得應有的自由、權利和利益。

對於資本家過分剝削工人的無恥行爲,歷年來,都有人曾披露過,有記者採訪過,有領導考察過,也有作家描述過。一方面,我很憎恨那些資本家,爲了讓自己積累更多的資本,就想方設法壓榨工人,本來每個工人每天工作八個小時,結果資本家們爲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就讓工人們工作十八個小時,工作時間延長了,但是工資依舊不變,這種超負荷勞動,換了誰都受不了,但是,工人們爲了養家餬口,不得不累死累活的工作;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感謝資本家,開辦工廠,給許多無業遊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不至於流落街頭,餓死在荒山遍野。總的來說,資本家的出現,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既有利又有弊,我們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考慮負面因素。我個人認爲,資本家在追求自己利潤的同時,也要考慮工人的感受,總不能壓榨壓榨,再壓榨。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到的經濟理論,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有價值理論、公平理論、絕對優勢理論、地租理論、貨幣理論、分配理論、公債理論、資本理論、賦稅理論等等,一個人要想徹底搞懂這些理論,非花點時間不可,如果能活學活用,再好不過,要是能將亞當—斯密《國富論》當中的所有理論,能運用自如,並且運用在經濟競爭中,可以在經濟戰場中百戰不殆,財富越積越多。

《國富論》近百萬字,要想一個字一個字的鑽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本人時間有限,只是粗略的翻看過此書,文中的要點,有疑問的地方,還需要以後慢慢鑽研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