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後感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後感1

假期讀了幾本關於幼兒早期教育的書,其中《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是介紹蒙氏教育的敏感期的一本書,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敏感期這一概念。敏感期就是在某一時間段內,孩子學習某種技能或知識或發展某種能力最爲有效的階段。說到敏感期,不禁讓我想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1920年,印度米德納波爾小城中的人們從附近森林的狼窩中帶回兩個女孩,大的大約七八歲,小的才兩歲左右,兩個孩子一直跟着狼生活在森林裏。後來,人們將兩個女孩送到了小城中的孤兒院,還給她們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

人們發現這兩個孩子的生活習性與狼一模一樣。比如,她們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活動,對火、光和水極爲害怕,只吃肉,吃的時候會趴在地上用牙齒撕開肉來吃,等等。

阿瑪拉在被帶進孤兒院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人們隨即對卡瑪拉展開教育。但是,經過7年的教育,卡瑪拉才只掌握了四五個詞,勉強學會了幾句話。16歲時,她也去世了,但直到那時,她的智力也才只相當於三四歲孩子的智力。

這是個真實的事例,卡瑪拉並沒有什麼先天的缺陷,她的各個生理系統都是正常的。而她之所以無法真正像人那樣去生活,就是因爲她所有的重要敏感期都是在狼窩中度過的。

由於長期脫離人類社會,她沒有產生人所具有的腦的功能,她的語言、行爲等各種表現已經在”與狼共舞“的階段裏,形成了穩定的”狼的神經通路“,以後再想改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當孩子順利地通過一個敏感期後,他的心智水平就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由此可見,孩子可能遇到的各種敏感期,是他成長過程中最主要且最佳的推動力,一旦錯過,將會給他的生長髮育包括心理髮展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科學家們將大腦在接受外部信息時具有的'時間段稱爲”機會之窗“,對於孩子來說,敏感期就是他的”機會之窗“,當這些”窗戶“都打開了,他才能廣泛地接受成長所需要的各種知識,他的學習也纔會更加自然且輕鬆。

因此,孩子的敏感期是十分寶貴的,在孩子的某個敏感期到來時,一定要儘可能地給孩子提供與其敏感期相適應的發展環境,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敏感期。如當孩子到了模仿的敏感期,我會以身作則給孩子們做一個好的榜樣,同時將家裏環境設立地與主題相關,同時多給孩子介紹一些身邊的小榜樣,給孩子提供自由發展的環境。

其次在任何時候,處理孩子的問題,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用心去理解孩子,聆聽孩子。相信每個行爲的背後都有其發生的原因,多一點耐心,多一份包容,多一些理解。在一個充分自由的環境中,孩子纔敢於表達自我。

美國大學兒科神經生物學家哈利?丘加尼教授通過對嬰兒大腦的掃描觀察也發現,嬰兒腦部的各個區域,在出生後一個接一個地活躍起來,並互相聯繫。

他的這個發現也是在提醒我們,孩子的敏感期是一個接一個地開始活躍的,所以我們要保持耐心,更要細心、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只有重視起敏感期對孩子生命的影響,我們才能給予他以正面的影響,才能讓他”順理成章“地健康成長。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後感2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我一直比較相信的教育方法,因爲教會孩子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讓他們在未來遇到不同的問題時,能夠較爲從容不迫的應對。可是當我面對班裏這一幫還不會穿衣、甚至還不能自理,每天上學還會哼唧哼唧、吵吵鬧鬧地不肯來上學託班小朋友的時候,我所學的理論知識完全亂了套。開學的第一週都處在哄孩子的階段,秩序與規則對於孩子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每天最擔心的是一是戶外活動,怕排在後面的孩子掉隊;二是安全事故,班裏有溫柔聽話的小朋友,當然也會有完全聽不進的"調皮搗蛋王",而這些"搗蛋王"分走了我大半的精力,做老師的鬥志蕩然無存。

讀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好似爲我趕走了頭頂的烏雲,解開了重重的困惑。書中崇尚給孩子帶去愛與自由,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關於孩子空間敏感期的一章,那裏的孩子能夠充分利用感官去探索他們感興趣的空間,你會看到有孩子所在狹小的櫃子中,有孩子鑽在大的車輪胎中,有的孩子爬上了高高的體育器械上。這些要是放在我們班,我肯定是會阻止孩子的行爲的,而且會美名其曰"這是爲了孩子的安全".但是孫瑞雪老師說,老師要相信孩子,他會有自我保護的能力,既然他能爬到那麼高的地方,自然他也會有辦法下來。而我總是呵斥孩子的這種探索行爲,企圖通過向孩子傳遞"危險"的信號讓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但是可能這樣的舉動會給孩子的心裏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我想"授之以漁"也不是一個好方法,但是一味地放任孩子自己探索,不參與他們的成長也一定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作爲老師,我們要相信孩子,應該儘量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在一個允許他自由探索的空間內成長。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後感3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捕捉兒童敏感期》的書,它作者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這本書主要是通過一些真實的小案例進行分析,幫助我們新媽媽和幼教工作者更好的陪同孩子快樂的成長。

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提到了幾點:

1、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標準,孩子有孩子的取捨。在大人的價值觀中,一個價值的東西就應該換同等價值的東西。但對於幼兒來說,他換東西就是憑自己的喜歡,我喜歡這個東西我就和他換,不在乎物品的價值,這在家長的眼中是不可以的,大人用錢來衡量幼兒的決定,認爲這是不可以的,從而否定幼兒所做的決定。這個時候應該支持幼兒。

2、秩序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秩序給兒童以安全感。如果秩序和秩序被打亂,會給兒童帶來內在的極大混亂和不是。這是兒童的思維,有時稱爲"直線思維".在這點上我認爲對我們幼兒教育者來說可以很好地利用孩子的"直線思維"來培養幼兒的各項常規。

3、大孩子照顧小孩子,不打小孩子,小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還手,不記恨,這不是教育出的道德品質,而是生命成長之後的正常狀態。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經常就會出現搶東西、打架等等各種麻煩事件。但是讓一個大班的孩子看一個託小班的小朋友這個時候他就有了責任感,有責任照顧好比自己小的孩子,也不會欺負。每次中午吃過飯,下去散步的時候,我們班的孩子經常亂跑,我就讓大班的孩子牽着我們班的孩子散步,散步後送回我們教師睡覺,他們都能夠做好這件事情,這不僅體現了他們的責任感,在這件事情中他們也有了成就感。

4、我終於明白,一個沒有愛的幼兒園,無論它多麼高級,也能毀掉一個敏感,脆弱的孩子,一個缺乏自由的家,也很可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愛和自由"對於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一個有愛的家,可以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的性格。一個有愛的幼兒園,孩子會喜歡來幼兒園,喜歡幼兒園裏的老師和小朋友,讓我們給孩子創設一個有愛和自由的環境吧。

印度有一個大師說:"頭腦和頭腦的溝通是語言,心靈和心靈的溝通是感受,靈魂與靈魂的溝通是沉默。這是在《捕捉兒童敏感期》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

捕捉幼兒敏感期讀後感4

最近幼兒園傳閱的一本書名字叫《捕捉兒童敏感期》,剛開始,我連書本都沒有拆封,但是我聽老師們說這本書寫的真的很不錯,值得看看。這個時候纔拿出書本來看看,覺得哎呦,不錯哦!往後翻了兩個事例,和我們班孩子很像很像,看了這本書之後,發現可以瞭解到孩子很多東西,明白他們爲什麼會這樣,各個年齡段的敏感期,印象深刻記在大腦裏面。

"成人粗糙的感情有時很難體會孩子細膩的心靈",這句話我很喜歡,我贊成,在與我們班孩子一起相處的日子裏,我深深的體會到這一點。我們孩子很愛幫助老師阿姨做事情,他們常常喜歡等待,等待你分配事情給他,有一次,我手頭上的事情很多,我們班的姐姐妹妹就在等老師忙好,就問老師要不要撕字寶寶。她倆就會很安靜的在等待,孩子的心靈是細膩的。

愛與自由這個教育甚好。有段時間我們班小男生特喜歡帶玩具過來在放學時和好朋友交換,我並沒有干涉,既是放學時間又是孩子的自由,而他們的家長也很配合,都沒有干涉。我覺得這樣的機會能在周圍世界中活生生地去經歷與他人的交往,體會各種喜樂和憂傷。這是成長所必需的過程。

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個黃金般貴重的概念——敏感期。我很幸運也很開心能參與孩子的敏感期,他們是需要被疼愛的。多給孩子一點微笑,多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中快快樂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