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和劉柴桑》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陶淵明《和劉柴桑》,歡迎閱讀與收藏。

陶淵明《和劉柴桑》

和劉柴桑

山澤久見招,胡事乃躊躇?

直爲親舊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懷,挈杖還西廬。

荒塗無歸人,時時見廢墟。

茅茨已就治,新疇復應畲。

穀風轉悽薄,春醪解飢劬。

弱女雖非男,慰情良勝無

棲棲世中事,歲月共相疏。

耕織稱其用,過此奚所須!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作品簡介

《和劉柴桑》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五言詩。此詩讚美了好友劉程之迴歸自然、耕織自足的生活態度,流露了作者安於隱遁、不慕名利的'情趣。詩在結構上可分爲三層。前四句爲第一層,以問答的句式代劉程之剖白心跡,追述往日企盼山澤而徘徊官場的苦衷;中間十句爲第二層,以己度人,摹寫劉程之歸隱生活,與好友共話田園;後六句爲第三層,即事議論,感慨世情,更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既是對友人的安慰和勸勉,也是自我排解。全詩語言樸素,平白如話,娓娓道來,親切感人,給人一種情真意切、平易隨和之感。

創作背景

此詩是陶淵明回答劉柴桑(劉程之)邀請他隱居廬山的事。劉程之與陶淵明往來關係甚密,陶集中有唱和詩《和劉柴桑》《酬劉柴桑》二首。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雲,晉安帝義熙十年(414)七月,廬山東林寺主持慧遠等人結白蓮社,劉程之爲社中十八賢之一。他們招陶淵明入社,陶淵明不肯,此詩就是他寫給劉程之的一首和詩,當時陶淵明五十歲。而逯欽立注《陶淵明集》將這首《和劉柴桑》詩繫於晉安帝義熙五年(409),陶淵明四十五歲。吳瞻泰《陶詩匯注》謂“此詩爲廬山無酒而發”,張玉榖《古詩賞析》把此詩看作是“別劉歸家和劉之作”,方東樹《昭昧詹言》說此詩是“和劉即自詠”。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晉書》《宋書》均謂其爲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後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着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嚮往;也每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爲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