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吸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以當今大學生就業難的熱點問題爲背景,通過產業結構偏離度分析及相對勞動生產率分析模型等工具分析了貴陽市產業結構狀況、勞動力從業分佈狀況以及貴陽市吸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貴陽市吸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策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爲我國各級黨委政府重點解決的現實問題之一。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內外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就業壓力更趨向嚴峻,作爲貴州省會城市的貴陽市,不僅是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域,同時也是吸納各類就業人羣就業的主導力量。研究貴陽市吸納大學生就業問題,具有現實的需求性和針對性。

一、貴陽市經濟發展狀況和人口及就業情況

貴陽市是貴州省省會,位於中國西南雲貴高原東部,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遊服務中心,據統計,2008年貴陽全年實現生產總值811.05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7.2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80.9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82.8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爲5.8:47.0:47.2。2004-2008年間,貴陽市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爲15.44%。根據產業發展情況,貴陽市產業結構不斷得以調整,第一產業佔全部產值比重不斷降低,第二產業所佔全部產值比重變化不大,而第三產業所佔全部產值比重逐年上升,但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第三產業佔80%的水平差距較大,也說明貴陽市在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吸納就業方面潛力巨大。

2008年,貴陽市人口總量爲393.8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52.78萬人,農業人口141.08萬人,按人口指標測算,貴陽市總體城鎮化率爲64.18%。2008年從業人員比2004年增加了14.9萬人,平均每年新增就業人員2.98萬人。總體而言,貴陽市從業人員總量呈逐年增長態勢,說明貴陽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就業聚集效應,爲貴陽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源要素,同時,吸納就業,也提高了全市的城市化水平。

近幾年,貴陽市出臺多項措施統籌城鄉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及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貴陽市城鄉就業結構逐年改善,已經基本形成“三二一”就業結構,貴陽市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例基本上呈現下降趨勢,第二產業從業人員近幾年變化不大,基本上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而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作用顯現,逐年上升。

二、貴陽市吸納大學生存在的問題

1、高校畢業生數量增長快,就業壓力大

自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政策以來,各地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高校在校生和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貴州省屬於西部落後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滯後,2008年貴州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爲11.8%,只相當於全國水平的一半,但縱向來看,貴州省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高等畢業生數量從2004年的3.11萬人擴大到了2008年的6.61萬人,五年增長了112.54%,年均增長0.70萬人。但貴州省高等學校大部分集中在貴陽市,貴陽市成爲全省承擔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地區,高校畢業生數量從2004年的2.12萬人增加到2008年的4.38萬人,五年增長了106.60%,年均增長0.45萬人。高校畢業生數量的過快增長給貴陽市加重了就業壓力,伴隨高校畢業生的繼續攀升及往屆未就業畢業生和外省高校畢業後返鄉的貴州籍大學生,貴陽市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

2、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降低了就業的質量

貴陽市雖然爲“三二一“的產業結構水平,但目前該結構水平還處於較低的層次。貴陽

市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和吸納就業的比重雖然已經超過第二產業成爲主體,但實際情況不盡理想,貴陽市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行業,產業水平和就業層次較低。第二產業中重工業、資源主導型工業結構特徵明顯,其就業崗位不合適大學生就業,限制了現有產業結構對吸納大學生就業的能力。

3、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足,影響吸納就業

據有關資料顯示,非公企業和基層就業已經成爲我國高校畢業生的主要流向渠道,在全國有70%左右的大學生最終流向了各類非公企業和基層地區。但貴陽市非公企業發展緩慢,發展水平落後,其規模和水平與省外其他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非公經濟的發展緩慢,難以發揮其吸納大學生就業主導的作用,嚴重阻礙了大學生就業的渠道。

4、就業創業成本高,影響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大學生就業

貴陽雖屬於西部落後地區,但貴陽市物價水平高,與其工資水平和收入水平不相對稱,影響了就業創業環境。以貴陽房價爲例,據2009年8月份貴陽市住宅與房地產信息網商品網上備案登記的數據測算,屬於貴陽城區的商品住宅均價爲3941元/m,而2008年底貴陽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僅爲2199元。也就是說,貴陽市一名普通在崗職工至少要用15-20年的時間纔有可能購買一套住房,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無疑增加了就業的成本和創業的成本。

同時,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一方面經濟發展不景氣,另一方面,返鄉農民工、下崗職工與待業大學生,增加了貴陽市就業壓力。有關促進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政策也未成體系,制度和機制不健全完善。

三、貴陽市吸納大學生就業的對策建議

1、大力發展貴陽市經濟,促進吸納就業

經濟發展是促進就業的基石,只有實現經濟快速的發展,才能提供更多和更好的就業崗位。總體而言,與其他省會城市比較,貴陽市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影響了貴陽吸納大學生就業的能力。在今後一個時期,應大力發展貴陽市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揮貴陽市省會城市的作用,吸納大學生就業。首先:轉變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都市高效農業,利用區位優勢,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業產業的效益。淘汰落後產能,利用現代科技和信息條件,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發揮貴陽市第二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嚴格按照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戰略部署,積極發展城市現代服務業,增強第三產業吸納大學生就業,提高就業水平和質量;其次,大力發展城市新型經濟和非公經濟,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借鑑沿海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結合貴陽市統籌城鄉發展和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機遇,發揮貴陽省會城市的優勢,積極發展壯大旅遊、會展、物流、金融等新興城市經濟,爲大學生就業創造更多的知識密集型就業崗位,積極發展非公經濟,創造良好的非公經濟發展環境,創造就業崗位;最後,積極開放,擴大對外交流,提升貴陽外貿水平。伴隨貴陽通往周邊省會城市高速鐵路網的'的開通,貴陽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發揮。貴陽用緊抓機遇,利用“泛珠三角“、”東盟貿易區“等區域合作成員優勢,積極發展省際、國際貿易,提高貴陽對外開放度,拉動相關產業發展。

2、健全完善相關政策,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每年都出臺了相關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各級地方黨委政府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出臺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貴陽市在2008年底制定出臺《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若干措施》和《貴陽市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方案》,以及針對高校畢業生的《貴陽市鼓勵和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辦法(試行)》等。這些政策措施都爲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在今後工作中,應當用好用活這些政策,在引導大學生面向城鄉基層、非公企業等地區和單位就業的同時,認真分析大學生的真實想法和遇到的困難,在摸索中不斷完善健全有關政策,爲大學生就業和創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制度環境。

3、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擴大促進就業選擇面

據有關資料顯示,高校畢業生趨向於國有企事業單位就業的原因是因爲這些單位具有就業相對穩定性和比較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很多大學生不願到基層、非公企業就業除了工資待遇、穩定性的考慮外,社會保障制度成爲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而事實上,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爲完善的制度體系,基本上覆蓋到了所有的企事業單位、城鄉區域和就業羣體,社會保障的層次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只是在一些地區在具體執行過程之缺乏有力的監管,弱化了社會保障制度的的執行力度,在就業問題成爲關係國家發展問題的今天,社會保障問題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今後工作當中,應嚴格勞動保障執法,確保大學生就業單位爲其辦理各項社會保險並積極探索大學生轉換就業單位的社會保障轉移接續服務。同時,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爲大學生在市區就業創業提供住房保障和創業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