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學生就業可以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也必然會給大學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受封建殘餘思想觀念、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羣體差異以及大學生滯後擇業理念的束縛,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爲了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需要在宏觀上打造與和諧社會建設相適應的社會觀念,中觀上優化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微觀上鑄造與和諧社會建設相適應的新型人才。

和諧社會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論文

關鍵詞:和諧社會;大學生;就業

人是社會存在物,人與社會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社會是由人的活動所構成,是人類活動的共同體,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離開人,離開人的活動,就不存在社會。同樣的道理,人是社會的人,離開社會,個人根本無法生存”。和諧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大學生之間亦是一種交互作用的關係,一方面,和諧社會建設可以爲大學生就業創造公平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也可以爲和諧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增添動力。

一、和諧社會建設與大學生就業的關係

(一)和諧社會的構建有利於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作爲一個社會羣體,他們在學生時代的生活環境與畢業後的社會環境相比較存在着迥然的差異,大學生在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現實與心理上的脫節,他們一隻腳雖然已經邁進了社會的舞臺,可另一隻腳卻仍然滯留在校園的狹小空間內。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既有主觀方面的,也有社會宏觀環境的不和諧因素。和諧社會的建設不是犁深了大學生與其他羣體、大學生與整個社會之間的鴻溝,相反,和諧的社會氛圍,將會鍛造他們的思想,歷練他們的精神,使大學生能夠更加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增強他們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和勇氣,從而使他們在與整個社會的互動中,逐漸填平現實與心理之間的溝壑。

(二)大學生就業可以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大學生作爲一個掌握較高知識和技能的羣體,他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僅是個人進步與成長的需要,更是和諧社會建設與發展的需要,而大學生就業恰恰爲他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提供了平臺。在這個知識就是力量的現代社會中,知識的彙集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迸發必然會帶來社會的發展與生產力的躍進,當這種變化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它會反向作用於生產關係,並再次成爲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動力,從而在和諧社會的範圍內不斷調整着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實現社會的持續發展。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當代當學生就業問題的成因是多種因素造成的.,解決這一問題也必須從多個方面入手,多管齊下,多措並舉。

(一)宏觀上,打造和諧的社會觀念

和諧社會的構建有利於大學生就業,但和諧社會的構建並不只是生產力的發展,更包含着社會觀念的進步。然而在今天,和諧的社會觀念建設正面臨着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是西方主流意識形態的蔓延;二是封建殘餘思想對和諧社會觀念的侵蝕。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共發展、相互推進,和諧社會纔是完整意義上的和諧社會,也只有如此,和諧社會的建設才能夠在觀念上不斷消除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羈絆。

(二)中觀上,優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

當前我國大學生面臨的失業是一種結構性失業,此種失業是指勞動力的供求結構不一致時引起的失業。伴隨着全球化帶來的激烈國際競爭,我國的經濟體制轉變、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的優化已成爲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也正是這些領域的變化催生了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的變化。首先,隨着市場經濟的確立,那些以充分就業爲特徵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或集體企業逐漸被淘汰,相應的那些以利潤最大化爲本位,以科技發展和信息技術爲依託的新型私有制企業繼之而起,這種變化要求高等教育的就業理念相應的由傳統的依附型向競爭型轉變。其次,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要求傳統的以第一、第二產業爲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爲以第三產業、高技術產業以及均衡的區域經濟結構的發展方向上來。此種轉變要求高等教育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既要以傳統產業爲依託,又要及時考慮到各種新型產業的興起。再次,由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以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代替勞動力的投入,因此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需要勞動者素質和技能不斷提高。此種轉變要求高等教育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既要滿足提升大學生素質的需要,又要使大學生相應的實踐技能得到充分的鍛鍊和發展。

(三)微觀上,鑄造與和諧社會建設相適應的新型人才

技術的不斷革新,全球化的蔓延以及市場經濟的漸次推進,使得企業在參與國內或國際競爭的過程中早已將生存、競爭、發展的理念納入到自己的視域之中。因此,企業在爲自身尋找和配置資源時,勢必秉持利益和效用最大化的原則。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大學生要想順利就業,就必須實現以下兩個方面的轉變。第一,修煉紮實的實踐技能。實踐作爲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唯一手段,它是認識的源泉,它可以使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循着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途徑不斷髮展。實踐豐富了認識,認識指導着實踐,因此實踐不僅是整個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且作爲一種能力,它的重要性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普遍的重視。第二,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錯誤的擇業觀念是導致大學生擇業失敗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當前大學生的這種觀念的不和諧主要表現爲三個方面,一是與國家的大政方針不符;二是與他所處的就業環境不符;三是與用人單位的僱傭理念相悖。因此摒棄觀念上的積弊、調整擇業心態就成了大學生就業成功的前提。首先,國家定期出臺的就業方針和學校發佈的相關就業信息爲大學生就業指明瞭方向,大學生的擇業觀念以及做出的選擇要以此爲依據。其次,不同環境下以及同一環境下不同時期內,人們的擇業理念會有所變化,大學生在跨區域或較大的時間範圍搜尋工作的時候,要留意周圍求職者的就業觀念,並擇善而從之。再次,不同規模以及不同性質的企業和單位在錄用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別,爲了增添成功就業的籌碼,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企業,考察其背景、企業文化以及近期和遠期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大學生只有不斷的完善和轉變自我,不斷的革故鼎新,才能夠克服就業路上的種種羈絆,最終步入事業和人生的坦途,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少孚、李玉峯.和諧社會視閾中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69.

[2]邱柏生.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的路徑和過程[J].思想理論教育,2008(5):7.

[3]侯建新.社會轉型時期的西歐與中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7—198.

作者:李寧 單位:吉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