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語感訓練培養語文能力論文

當前,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並沒有把語感培養放在應有的位置,教學中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或支離破碎地分析字詞句、剖析段篇結構的現象還比較嚴重,不能適應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因此,重提“語感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加強語感訓練培養語文能力論文

什麼是語感呢?所謂語感是指對語言文字正確、敏銳、豐富的感受力,是由語言文字而引起的複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過程,是人們直覺地感受、領悟、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

早在30年代,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就認爲“語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礎”,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文學語言的訓練,我認爲最緊要的是語感訓練”。語感是理解文字的基礎,是思想認識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樑,是訓練學生感知語言之精妙、洞察語言之精髓、把握語言之理趣的金鑰匙。

我在語感教學的研究中,注意在挖掘傳統的語文教育理論的同時,在教學中多方嘗試,摸索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法,以期加強語感訓練、提高語文能力。

一、強化朗讀背誦的練習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詠”。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文人是非常重視吟詩、誦詩之功的。而小學語文課本的編寫也非常注意這一要求。因爲吟誦一篇文章,必須依據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錯落有致地變用高低、強弱、緩急的語調,才能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曲折婉轉地表達出來,纔會使人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意採用富有感情的範讀、示範朗讀聲像碟片等作爲“導讀”,讓學生體味、模仿,同時進行必要的指導,並使他們在反覆吟誦中達到“自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藝術效果,從而提高他們對語言文字直接的敏銳的準確的感受能力,提高對整篇文章的感情色彩和感情傾向的感受能力。

在引起學生感情共鳴的基礎上,我還會指導學生進行多讀的訓練。多讀,我通常採用的訓練方法之一是一篇多讀。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徵,向他們推薦了《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及名人青少年時代的書。通過指導朗讀,我感覺到讀對學生強烈敏銳的語感的.形成是大有益處的。

二、做好分析講解的工作

語感愈強烈、愈敏銳的學生,對課文所描寫的形象就愈鮮明、愈具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真正準確地理解課文中的關鍵性詞語,引導學生逐步懂得賞析,這樣,纔有利於語感的形成。

如我在教學《詠柳》一課時是這樣做的:先配樂朗讀詩文,再分句講讀。先講解關鍵詞,再講解詩句的意思,接着出示課件,看畫面說出詩意,最後指導朗讀。在詞意、詩意的講解過程中,注重聽、說的基本訓練。 例如:“碧玉妝成一樹高”一句,先提問“碧玉”是什麼意思、“妝”是什麼意思,接着說:“‘妝’是女字旁,與女性活動有關,是什麼意思?”再講解“一”是“滿、全”的意思,“一樹高”就是“高”的整棵樹。在學生掌握字、詞之後,讓學生說出整句詩的意思,再問爲什麼用“碧玉”比喻“樹”,這樣的好處是什麼。

最終,使學生感知了古詩的優美意境,體會了作者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強了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

三、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

對於小學生而言,小學語文正是語言材料積累的起步時期。在這個時期如能養成積累詞句的良好習慣,對培養語文能力無疑是大有好處的。爲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除結合課文向學生推薦有益的書籍外,我還動員學生自帶各種兒童報刊,組織學生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活動,有古詩朗誦會、講故事比賽、小小讀書討論會,還有出手抄報、展覽讀書筆記本等形式。對工詞麗句、精彩段落、優篇新篇要勤蒐集常摘抄,處處留心學語言。

四、抓好說寫實踐的環節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感是在實踐中錘鍊而成的。語感的訓練要注重指導練習,包括練習說話、寫話、寫片斷、寫文章。爲了促使語感的形成,在平時的作文課上,我會一邊演示,一邊指導觀察、思考、想象,並鼓勵幫助學生字斟句酌地錘鍊語句,反覆推敲,尋找最能表達和反映中心的字、詞、句。在這樣的作文課上,學生不僅“有話可說”,而且“想說、要說”,口述筆寫成了生活中的一種需要。

我還十分注意學生在平時回答問題或作文中,是否有不規範或用詞不當的語言現象;同時,我十分注意看圖說文、看圖作文、仿作練筆的實踐……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總之,我認爲教師應把握住小學生語言發展的特點,促進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互相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