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與高校體育新課程教學論文

關鍵詞:體育鍛煉習慣;高校體育;大學生;新課程教學;研究

簡述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與高校體育新課程教學論文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廣西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時期高校體育新課程教學的構思與展望。

體育鍛煉習慣是指“重複發生或動作鞏固而形成需要的體育行爲方式,它的生理機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關的動作在大腦皮層形成鞏固的暫時性神經聯繫。”因此,體育鍛煉習慣是個體參與體育鍛煉,並在不斷重複地把體育意識轉化爲行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需要與行爲的傾向。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和提高生活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校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後階段,又是與社會體育緊密銜接的關鍵環節。學生在校期間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習慣如何,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後對社會體育參與的程度和終身體育的形成。因此,瞭解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現狀,探明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因素,這對有的放矢地推進當前高校體育新課程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廣西師範大學、廣西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8所高等學校的900名在校男女大學生(其中,本、專科學校各4所)。

1.2調查方法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態度、鍛鍊的項目分佈、鍛鍊價值取向、鍛鍊習慣形成的主要因素、鍛鍊的方式與時間等,進行分析並設計調查問卷。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確定調查樣本,在正式調查之前,曾對調查問卷進行了信度和效應檢驗。發出問卷900份,回收有效問卷846份,有效回收率爲94%。其中男生爲439人,女生爲407人。

1.3數理統計法

將所得數據和信息歸類整理,進行數據統計處理。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

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是指,學生在瞭解與認識體育現象、獲得體育知識過程中所產生的意識,是形成體育認識的基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參與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思想基礎。大學生經過了10多a的學校體育教育後,已初步形成了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態度,對體育鍛煉的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與認識。由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是比較一致的,男、女生無明顯差異。這一結果表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是良好的,已具有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基礎。

2.2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分佈特點

從表2的調查結果發現,大學生喜歡的鍛鍊項目,男、女生有明顯的差異,男生喜歡有對抗性、活動量較大的且有身體接觸的運動項目,如籃球、排球和足球等;女生則喜歡傾向於具有一定的運動量,但對抗性比較小和少身體接觸的運動項目,如乒乓球、健美操等,而作爲基礎項目的田徑參與的人卻很少。從項目的選擇上看,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方式已不侷限於單一性活動,說明了大學生們選擇的項目是根據自己的個性需要來考慮的,這也折射了學校體育應儘可能爲學生提供寬鬆的體育鍛煉環境。

2.3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價值取向

從表3調查結果來看,有81.4%的學生認爲參加鍛鍊是爲了增強體質,可見,大多數學生鍛鍊身體的動機是明確的;而娛樂身心68.0%,健身美體55.2%,社交40.3%。這體現了體育的多功能作用和多數學生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多元性需要,同時,也爲我們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此外,調查中還發現,大學生已把體育鍛煉作爲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溝通感情、融洽社會人際關係的橋樑。

2.4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因素

表4結果顯示:有53.2%的大學生對“鍛鍊興趣”作爲影響個人鍛鍊習慣形成因素的首要選擇,這充分表明在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過程中,情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提醒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決不能忽視對大學生體育興趣愛好的激發和培養;學校體育教學佔49.1%,說明學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鍛鍊熱情,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同時,調查中發現部分學生由於場地器材不足(佔47.9%),無法參加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鍛鍊,從而放棄了體育鍛煉,這主要是近年來各高校擴招,教學設施建設遠不能滿足學生增長的需要,不能爲學生充分提供鍛鍊場所以及運動器材。

2.5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方式

從表5中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已經認識到體育的強身、娛樂、社會交往、社會情感等各方面的功能在今後個人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同時也看到大學生在畢業後沒有很好的體育鍛煉的方式,這就給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出迫切問題,儘可能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給學生一項或多項體育內容,使他們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體育鍛煉方式、方法和手段。

2.6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

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直接反映了其鍛鍊習慣的養成程度。從表6的統計結果看,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雖呈良好趨勢,但與其實際參與鍛鍊情況有較大的差距,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纔有16.3%,有26.9%的大學生每週只參加1次體育鍛煉,32.2%的大學生偶爾才參加1次;而且,越是高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女生自覺參與鍛鍊的人數越少。這一現狀反映了目前在校大學生中,雖然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是積極的、樂觀的,但自覺堅持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偏低,形成了態度與行爲的脫節。

3對高校體育新課程教學的構思與展望

從以上調查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普遍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有了正確的認識,但自覺參加鍛鍊的人數偏少,造成認識和實踐的脫節,大部分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未能形成。而大學生們的自身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學校體育教育以及場地設施和器材等是影響其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深化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增強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和興趣,提高大學生們的體育鍛煉能力,養成良好鍛鍊習慣,增進學生健康水平,是當前高校實施體育新課程教學的重要切入點。

3.1把握新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

“淡化競技,注重健身,以人爲本,健康第一”應成爲新時期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大學生在校期問接受體育教育和從事體育鍛煉的最終目的是不斷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而不應該有意地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等,更不是爲了參加高級的運動競賽而奪獎牌。一味地用“高度、遠度、時間”等統一指標去實施教學過程和評價教學效果,勢必會挫傷那些因先天因素不足影響運動能力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削減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因此,以競技運動項目的技術結構作爲普通體育課教學內容的教學必須予以淡化,高校體育應以健康爲核心,體育鍛煉增進健康要以人爲本。同時,在實現體育教學思想和教學目標方面,應堅持把學生的體育要求和個性發展需要相結合;把體育育心和育德相結合;把鍛鍊學生的身體、形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和培養終身體育思想相結合;把單純的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輔導等活動相結合;把全面發展與區別對待和重點培養相結合等原則。教學過程以人爲本,重在參與。

3.2構建新教材體系和內容

學生的體育能力與體育理論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和鍛鍊習慣的形成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它是培養學生體育鍛煉能力與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基礎。因此,要改變過去那種固定的、缺乏多樣性的體育課程體系,建立內容豐富的、靈活的、個性化的課程體系。在理論教學中,把終身體育思想貫穿整個教材體系內容中,注重體育知識和體育文化修養的培養。傳授既有鍛鍊原理與方法、體育衛生與保健,又有身體機能評價、傳統養身理論及體育政策法規知識,注重體育知識的實用性。在技術內容的教學中,應保留一些文化含量大、技術難易適中、娛樂性強、健身效果好的競技項目和民間娛樂健身內容,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掌握一、二項能終身從事鍛鍊的項目及其方法,從而保證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的有機結合。

3.3優化教學體系和方法

高校體育教學體系應以培養學生體育鍛煉能力終身化爲主線。因爲,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從不能獨立鍛鍊身體,到逐步獨立,再過渡到獨立自主的轉化過程;是培養學生即使畢業以後,也能根據所處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與健康狀況,根據工作性質與職業特點選擇或重新學習體育鍛煉的內容,獨立從事科學鍛鍊,以形成了滿足個體身心健康的需要鍛鍊習慣。而鍛鍊習慣是在體育興趣和意識作用下長期練習而形成的,教法的改革更新是激發學習興趣和意識的因素之一。教學中教師要少講、精講,不能做“講師”,而應做“導師”,增加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啓發學生主動思考或創新的“探索式”的轉化。改革現有的教學時數分配,建議在大學期間都開設體育課,並做到普及健身教育與選項課的教學相結合,有條件的學校實行俱樂部式的教學,以此來延伸教師在課外的教育功能,使得參加課外鍛鍊的學生在技術指導上有了保證,有利於正確引導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學生鍛鍊的'積極性,爲形成終身鍛鍊的習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4完善評價體系和考覈辦法

評價體系是教學指揮棒,它往哪裏指,學生就跟着往哪裏走。過去應試教育主要看結果不看過程,是絕對評價。體育課上的考試偏重於生物性評價,注重體育運動成績,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比如規定100m跑的及格成績是14.9s,差1s也不能及格,即便是有些學生在原始成績是18s,而通過努力學習後提高到15.5s,在整整提高了2.5s的情況下還是達不到及格要求。這就意味着,體育運動基礎好的學生即使不努力學也能及格,而基礎差的學生,不論怎樣去努力或進步多麼顯著,只要成績達不到及格要求,也就很難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喜悅和快樂。這樣必然會極大地挫傷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會由此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科學的評價體系應該是既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差異和積極性問題,使學生在學習中能看到自己的努力結果和每一次的進步,充分享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以轉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態度,逐步培養學生養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因此,全面合理的評價學生應做到結果與過程、理論與實踐、記憶與運用並重的整體考覈方法,即建立多元化、多樣化的評價體系。

3.5建立體育健身網絡諮詢系統

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的作用,建立體育鍛煉、運動健身諮詢網絡系統,隨時向學生提供有關體育鍛煉的諮詢、運動處方的運用、各種運動健身的方法、健身信息等。同時,體育教師也可以在線提供即時的諮詢和答疑。豐富教學內容、手段、方法,增加體育教學的科技含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育與健康和事業的關係,掌握科學的鍛鍊方法,養成自黨蔘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此外,學校要爲大學生們提供必要的鍛鍊時間、場地、器材,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創造必要的條件。

4結束語

體育鍛煉習慣具有後天性、穩定性、指向性和省力性等特徵,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而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主要因素是自身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學校體育教育的作用等。因此,新形勢下的體育課程教學,必須強調以人爲本、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主動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以學生終身體育爲主線,使學生終生受益爲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思想,使廣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多方位的體育教育;增強體育鍛煉意識,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