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學論文

第一篇: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

一、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與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體育教學論文

1.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之所以要不斷創新,是由於目前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落後都不利於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影響着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進一步創新高校體育教學模式,讓大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學習中的樂趣,提高對體育學習和體育運動的積極主動性,以更加熱情的態度和健康的體魄投入大學的學習生活中去,對提高整體學習效果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2.不斷創新和完善教育理念。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是高校教學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教育教學理念的創新和完善,以科學有效的理念引導大學生。例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般將提高大學生的體育素質作爲基本的教學理念,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需要,高校體育教學不但要重視大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還要激發大學生的體育愛好,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運動,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的精神。

3.推動整體教學效果的增強。體育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來隨着人們對身體健康和體育事業的重視,高校體育教學也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通過體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鍛鍊健康的體魄,培養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於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推動整體教學效果的增強都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創新和改革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促進體育教學健康快速發展,推動整體教學積極穩定發展已成爲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與改革的幾點建議

1.提高體育教學在高校教學中的比重。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並未引起所有高校的重視,體育教學在整個高校教學中仍佔據較小的比重,這容易造成大學生忽視體育學習的重要性,並降低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所以,必須全面加強對體育教學的重視,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在高校教學中的比重,增加體育教學時間和加大體育教學考覈標準,促使大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體育教學,在學習中以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精神來完成體育教學的要求。

2.樹立終身體育的教學理念。如今隨着人們對體育的重視,已經掀起了全民運動的熱潮,並且全民運動的理念已經被寫在我國體育運動的發展綱要中,這也進一步體現了終身體育的教學理念。在這樣的我國體育事業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更應該把握時代脈搏,樹立終身體育的教學理念。一方面,引導大學生培養終身體育的觀念,並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滲透終身體育的優勢,通過一系列教學手段提高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促使大學生養成長期的體育習慣;另一方面,加強體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尤其是關於人體健康和體育技能方面的教學,豐富大學生的體育知識,爲大學生能夠實現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3.完善高校體育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目前一些高校的體育相關配套設施的不完善成爲制約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可以適當加大體育教學的經費投入,逐步完善和更新相關的體育配套設施建設,引進一些智能化、科技化的運動設備,爲高校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便利條件。例如,運動檢測器的引進可以用來檢測大學生的身體情況和運動情況,爲進行體育教學評價提供一個可靠的參考指數,還可以根據這一檢測指標來進一步制定個性化、科學化的體育教學方案。

4.優化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高校教師作爲高等教育的直接引導者,對高校教學模式的實施和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起着關鍵性作用。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明顯不如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這直接影響着高校體育教學的深入發展。因此,進一步優化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刻不容緩。首先,高校要提高對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視,定期開展體育教學交流活動,及時發現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並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糾正,將體育教學的創新與改革落到實處。其次,要提倡高校體育教師的再學習再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組織教師參加體育學習的再教育活動,或者深入到健身俱樂部等體育活動中心瞭解現代人們的體育運動理念和方式,進一步豐富自身知識系統。

三、結束語

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是一個長期系統性的工程,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教學體制,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模式與方法,不斷探索和完善體育教學模式,以適應時代潮流和社會發展需求。大學體育是高校體育的最後一個階段,對大學生以後進行體育運動也有着深遠的影響,因此高校要樹立起科學長遠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體育鍛煉的意識,增強體質,建立起能夠適應現代化社會的體育教學體系。

第二篇:高校體育教學創新意識探討

一、多維觀察,在實踐領悟中培養創新思維

任何生命個體對於客觀世界與事物的認知都是藉助細緻觀察實現的,可以說觀察是思維認知的觸角。只有真正地掌握了觀察方法,形成了觀察能力,才能爲針對新情況的變化及時採取對應策略奠定基礎。首先,教師要明確體育學習中觀察的價值,可以採用正誤對比的策略,讓學生觀察正確的動作要領,在形成思維觀念的基礎上,通過探尋正誤動作之間的區別,避免學生在實踐練習中出現錯誤。其次,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觀察實踐,引領學生積累相關的實踐方法,從觀察視角的選擇、觀察順序的確定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掌握觀察新方法、探尋新問題,直擊動作的核心,從而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在教學“籃球的三步上籃”時,教師在講授了動作要領之後,爲學生播放了慢動作的視頻,清晰地展現了三步上籃的動作要領。學生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則利用籃球比賽錄像中的“走步”錄像,通過正誤的對比進一步明確“三步上籃”的動作要領。正是基於這樣的觀察,學生對“三步上籃”的動作要領形成了深切的體悟,爲學生行進間“三步上籃”以及接球后直接的“三步上籃”的創造性運用奠定了基礎。

二、聚焦想象,在回憶拓展中培養創新思維

想象能力是人作爲一個具有主觀能動思維的生命力重要特徵。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真正自由的生命。而對於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也必須要注重對學生想象能力的歷練。動作要領的講授是靜止而機械的,只有在學生主動、積極想象的刺激下,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爲其創造性思維發展奠定基礎。如在教學“三級跳遠”這一動作時,教師就採用了“大膽想象”的策略展開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引領學生回憶袋鼠的跳躍動作,在腦中再現其在草原上彈跳馳騁的畫面,從而感知彈跳的技術要領,在初步感知動作結構以及合理分配發力機構的基礎上,強化對動作要領的內化理解。而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則引領學生在頭腦中再度想象,引發學生內在積極的思維反應,從而達到自我控制與調整的目標。通過虛擬想象的畫面對自身的實踐動作進行感知,正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呈現。這對於任何一個學生而言,都是一次創造性的融合使用。

三、積極主動,在探究聯繫中培養創新思維

中國自古就有“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古訓。正是教師的啓發誘導,學生才能形成獨立思維方式和思維主動性。因此,在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強化對學生的啓發引領,充分運用學生對於未知領域好奇的心理特點,預設性地考量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特性。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巧妙地將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與能力運用到新內容的學習中來,從而藉助原始性的經驗推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如在教學“足球踢球”的相關動作要領時,教師首先從助跑路線、支撐站位、擺動幅度、觸球部位等正面維度進行講授,引領學生在初步瞭解中形成對踢球的基本認知。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聯繫自己已經學習過的力學原理等知識進行深入分析,探究思考怎樣合理運用身體資源,以更好地掌握這一動作要領,從而在舉一反三中引領學生髮現與創造。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可以現實傳授新知,鋪墊認知;繼而聯繫舊知,強化聯繫,最後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創造性地運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提升自身對動作要領的程度掌握,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鼓勵質疑,在審視反思中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精神的本質就在於從習慣性的傳統視角中開闢出一條全新的領域,引領學生得到全面的感知方式與成果。這就要求學生在觀察世界、進行體驗的過程中,萬不可循規蹈矩,教師要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富於幻想的特質,讓學生不再迷信權威、迷信書本。當然,這裏需要強調的是,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培養,並不是要讓學生目無一切,懷疑一切,而是要帶着自己的視角與眼光去洞察現象、發現問題,從而藉助相應的理論認識現象、解決問題。如在教學生一個全新的動作時,首先要建立這個動作標準化的想象視角,在頭腦意識中形成優美、內在的畫面體驗,並敢於表達、猜想,甚至是否定標準性的動作,從而相機思考爲什麼這樣做,怎樣做纔是最好的標準?這樣的思考,並不是被動、順應式的探究性思考,而是以審視的方式反思爲什麼要這樣、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是否還存在着其他更好的方式。正是這種形式的思考,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總而言之,高校中的大學生正處於人生思維發展與定型的重要階段。作爲教師,應該順應這種學生思維認知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推動學生適應社會、智力發展以及創造性價值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第三篇:傳統採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1傳統採茶舞的特點

採茶舞是從繁重的茶事活動中剝離出來的一種文體藝術形式,是茶文化興盛的標誌之一。其最早興起於唐朝時期,以茶文化爲基礎,將軟舞與健舞相融合而形成的特色舞蹈。採茶舞在民間流傳盛廣,三門石馬採茶舞、廣西壯族採茶舞以及杭州茶鄉採茶舞都是我國傳統採茶舞的優秀典範。採茶舞的服飾帶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不同角色的演員的服飾着裝不同,所選用的道具也有所差異,其伴奏主要是以傳統的二胡、笛子和嗩吶爲主。而採茶舞的背景樂則是朗朗上口的採茶調,富於變化的採茶調也是採茶舞的一大亮點。同時,採茶舞大多是以扇子花、矮子步和水袖的形式呈現出來,於一動一靜中將採茶舞的藝術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1.1藝術性

扇子花、矮子步和水袖是採茶舞的藝術核心,其中所凝聚的藝術內涵自然是不言而喻。豐富多樣的扇子花爲採茶舞的表演增添了別樣風采,形式不一的扇子花表演手法也極大地拓寬了採茶舞的創作思路。矮子步是採茶舞最基本的步法,虎背熊腰下蹲前後轉的舞步,以欲揚先抑的手法將採茶舞中的地域文化闡釋得酣暢淋漓,給人一種醜中賞美的藝術感。而水袖是採茶舞的藝術精華,輕盈的袖筒隨着表演者的舞姿上下飄動,翩若驚鴻,動如鳳過,長袖揮舞之間盡顯採茶舞的飄逸靈動之美。另外,採茶舞作爲民間傳統舞蹈的優秀組成部分,其在產生之初就被注入了傳統舞蹈的藝術精粹,無論是表演形式還是風格構成都在無形被打上了藝術化的烙印。例如,江西贛南的採茶舞中的單水袖元素、粵北採茶戲中的三角班以及黃梅採茶戲中的方言腔調都是從傳統舞蹈文化中汲取而形成的。

1.2生活性

藝術源於生活,採茶舞大多是以民間故事爲原型而進行創作的,其反映的是百姓的生活常態,內容也是以日常瑣事爲主。採茶舞的語言形式、舞步動作以及道具佈景都是從大衆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因而,採茶舞自其形成之時便浸染上了生活的氣息。例如,採茶舞聲腔中夾雜着的“啊”、“呀”、“喲”、“呦”、“嗨”是從生活化的口語中提取而來的。此外,採茶舞也汲取了鄉土韻味因子,聲腔中的“三腔一調”、襯詞中的方言文化與主奏樂器中的“勾筒”都在無意中詮釋了採茶舞的生活化特性。總而言之,採茶舞作爲我國傳統舞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究其本質,採茶舞的任何表演藝術形式都是對生活的闡釋,因此其所漸染的生活化氣息極爲濃郁。

1.3多樣性

衆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東西南北跨度較大。不同地區孕育不同的地域文化,而採茶舞作爲傳統藝術形式而存在,在不同區域背景下的具體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形成了現在百花齊放流派繁多的採茶舞藝術格局。就地域因素而言採茶舞分爲江西採茶舞、閩西採茶舞、陽新採茶舞、粵北採茶舞以及桂南採茶舞等多種形式,而且每一採茶舞的表演特徵以及展現手法又都在不同程度上顯示出鮮明的差異性。例如,江西採茶舞中的十字步、黃梅採茶舞中的黃梅調以及陽新採茶舞中的花燈,都是在不同地域文化中應運而生的特色元素,也構成了我國傳統採茶舞異彩紛呈的多元化局面。同時,隨着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處於轉型時期的傳統採茶舞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引入了現代舞蹈元素,爲採茶舞的發展注入了個性化因子,將會極大地推動傳統採茶舞向多樣化邁進。

2傳統採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傳統採茶舞是我國優秀民間藝術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一支,其蘊含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潛藏着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歷經千年而未衰竭的茶文化在紙醉金迷的現代社會裏陷入了被遺忘冷落的境地,並且正面臨着後繼無人的斷層危機。一旦採茶舞作爲必修課程被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那麼就意味着茶文化也被注入到了高校的文化氛圍之中,茶文化也會因此而得到進一步的弘揚。同時,採茶舞中的茶文化精神也會在青春盎然的高校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促進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的協調發展,推動高校體育活動課程向全面系統化邁進。

2.1豐富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

採茶舞是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精髓,是在茶文化的導向作用下而形成。所以採茶舞中滲透着濃濃的茶文化元素,而茶文化的精神理念對於觸動高校體育文化教學活動課程的多樣化發展大有裨益。一方面,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對於體育教學持一種不重視甚至忽略的態度,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以草草了事的姿態對待體育課程,進而導致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步入了僵化的局面。而採茶舞中所寄寓的“天人合一”茶文化思想內涵將會以耳濡目染的形式對師生進行春風化雨般地鼓舞,使其走出應試教育的陰影,積極參與到採茶舞的體育活動中,進而構建完善的體育教學課程體系。另一方面,當前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大多是以球類運動或者簡單的健身操與瑜伽訓練爲主,課程的設置較爲單一,學生只能被動地選擇。但是,採茶舞走進高校體育課堂,也就爲學生提供了另一種選擇,使其能在主動的學習中感知採茶舞的體育魅力。

2.2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播與弘揚

我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的發源地。在千年的歷史積澱中,茶文化也愈發深厚。然而,大浪淘沙中傳承至今的茶文化,卻在無人問津中漸漸凋零。年輕人都沉迷於快餐文化的追捧中,崇洋媚外情緒的滋生也使得其對於傳統文化缺乏基本的認知與歸屬感。而高校作爲人才的培養基地,以採茶舞的形式引入茶文化將會極大地促進茶文化在高校的弘揚。高校將採茶舞作爲體育課程,學生則可以通過對採茶舞的學習來了解茶文化的基礎知識,然後在循序漸進地過程中構建茶文化知識結構框架,並以一傳十、十傳百的形式將茶文化進行廣泛傳播。總之,高校將採茶舞納入體育課程體系,將會使茶文化的傳承之路更加順暢。

3傳統採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應用探討

3.1透過採茶舞將茶文化精神內涵融入體育教學

雖然當前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嘗試引入了採茶舞這一元素,但是由於茶文化內涵的缺失抑制了採茶舞對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作用,進而導致高校的採茶舞教學活動停留於淺嘗輒止的表面狀態。所以,高校在利用傳統採茶舞重新構建體育教學框架時,應該結合其茶文化內涵,對採茶舞中的文化藝術元素進行深入挖掘。首先,高校體育教師應該主動根據體育教學特點,對茶文化知識進行系統性學習,從中提煉茶文化精神主旨,並逐漸融入到採茶舞的教學過程中,以健康向上的積極姿態進行採茶舞教學,使學生在剛柔並濟的舞蹈中感受採茶舞的多重美。然後,高校教師也應該將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賦予到採茶舞中,以婀娜多姿的舞步與形象生動的藝術表演征服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於採茶舞好感,促使其主動地投入到對於茶文化的研究中。

3.2結合現代舞蹈藝術元素對採茶舞進行創新性改編

傳統採茶舞飽含了我國傳統文化因子的藝術內涵,但是在百花爭豔的時代裏,一成不變的傳統事物只能被扔進如風的記憶裏。所以,傳統採茶舞要想在開放性的社會裏尋求一絲立足之地,則必須以潮流時尚元素爲基礎,對其進行創新性改編,否則將會被歷史的黃沙所覆蓋掩埋。因而,高校在引入傳統採茶舞時可以結合現代舞的藝術元素對其進行突破性改編,以自由多變的形式,對傳統採茶舞的表演手法與藝術形式進行不同層次地改編設計。例如,高校的採茶舞教學可以利用爵士舞的步伐、華爾茲的舞姿以及嘻哈舞的風格對採茶舞進行適度改編,從而滿足大學生對於舞蹈藝術的追求目標。而不是僵硬地將採茶舞引入高校體育課堂,並以刻板的方式進行教學,除了徒增學生的負擔外,更是壓制了學生對於採茶舞的喜愛之情。當然,高校也可以聘請專業舞蹈演員對採茶舞進行改編,從而使之與高校學生學習境地相適應。

3.3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優化採茶舞的`教學方式

傳統採茶舞對於高校學生的體育課堂而言,猶如一陣清風吹皺了平靜的湖面。傳統採茶舞作爲一種民間化因子被加入到高校的體育課堂中,也就意味着其所指向的對象發生了變化,教師不能再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採茶舞進行填鴨式教學,而是應該積極引進優秀的教學經驗,以學生對於採茶舞的認知度爲出發點,不斷優化採茶舞的教學方式。所以,高校的體育教師應該加強同專業舞蹈教師的聯繫,並就教學方式與內容進行探討性交流,從中總結優秀的採茶舞教學經驗,並在實踐中逐步改進採茶舞的教學方式。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採茶舞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從而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推動採茶舞教學向現代體育教育之路邁進。

第四篇: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探討

一、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陳舊,教學內容枯燥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注重體育專業技能的訓練,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重視程度不高,教師在教學中大多根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對學生的實際需求缺乏瞭解。高校教學十分重視就業,由於體育教學與就業的關係不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的重視程度不高,無法充分的發揮體育教學的優勢,這種陳舊的教學觀念,是阻礙高校體育教學體系創新的主要因素。此外,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多數是學生從小到大接觸過的,而且教師在教學方法中也多采用相似的方法,教學內容的空洞和枯燥,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2、教學計劃缺失,教學方法有限

高校體育教師不受就業壓力的影響,而且教師和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這就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忽視教學計劃的安排,在實際教學中較爲隨意,主觀性較強。在教學計劃中通常注重教學目標、教學考覈,對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嚴重忽視。此外,體育學科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從小到大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而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仍然固守成規,缺乏必要的新意,這必然會對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不高,最終導致體育課無法達到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作用。

3、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評價失衡

我國體育教學以室外課爲主,室內課爲輔,但是高校體育教學中室內課幾乎沒有,單純室外教授,室外課受環境影響較大,加之教師重視不高,所以遇到天氣變故就會取消體育課。這種單一教學模式的產生主要是因爲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長期受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無法接受完整的體育教學,通常在期末測試時應付考試,導致體育教學達不到真正的目的。此外,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較爲單一,多以期末成績作爲衡量學生體育素質的唯一標準,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參加體育課只是爲了取得成績,身心素質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的策略

1、堅持人本思想,豐富教學內容

教育教學是爲學生服務的,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樹立人本思想,將人文精神貫徹到體育教學中去。體育教學自身就具備較爲輕鬆、愉悅的氛圍,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讓本應愉悅的課堂氛圍變得更加熱鬧,讓課堂真正的“活”起來,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才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來調整自己的教學過程,從而達到體育教學的真正作用。高校體育教學人本思想的樹立,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體育學習中的樂趣,這樣才能夠在體育學習中鍛鍊自己的身心素質。體育教學多爲室外課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課外的環境,可以通過體育遊戲,情景表演,音樂舞蹈等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讓學生既得到了身體上的鍛鍊,又能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開展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評價方式較爲單一,單純的成績考評無法衡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也起不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反而會對教師的教學造成阻礙。因此,高校應該開展多元的評價方式,在提高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從多個維度評價學生的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每節課的表現,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評價,評價的內容不要只侷限在專業技能方面,對學生積極參與,幫助他人,團結協作等都要進行及時的評價,並將學生的日常表現納入最終的考評結果中。多元教學評價的開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時刻關注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參與,以及體育訓練情況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給予學生公平公正的評價,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重教學反思,提升教學質量

高校體育教學雖然與就業的關係不大,但是作爲教師教學反思是基本的素養,教師只有積極的反思才能夠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才能夠根據學生上節課的表現情況,對下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從而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升教學質量。高校體育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爲重點,因此在課後教師要時刻反思:利用何種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利用何種教學方法能夠爲學生營造一個輕鬆舒適的學習環境;如何將學生的積極主動、樂觀快樂兼顧到一起;如何將體育教學的目標更加高效的完成等。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對高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要從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開始,不斷的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完善體育評價體系,豐富評價內容,加強教學反思,這樣的教學才能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才能夠達到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作用。

五篇: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路徑研究

1當今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因此,高等教育最不應該的就是落後於時代的發展,應該與時俱進,甚至超越時代,有一定的預見性。然而,現今的高校體育教學依然是傳統的、陳舊的,沒有變通和完善。這大大阻礙了我國目前高校教育體育教學事業的發展,也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基礎紮實的綜合型人才十分不利。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思想觀念的落後、教學計劃制訂不合理、教學內容和方法呆板等。這些不足導致培養出的體育專業人才在當今經濟發展條件下無法很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1教學指導理論、思想是傳統

並且是落後於時代要求的高校受以往教育體系的深刻影響,授課指導思想上觀念陳舊,教學被束縛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對學生身體、心理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可能會有負面影響。高校的辦學思想屢屢受到阻礙與陳舊的教育模式息息相關,在這種思想模式下,教師和學生都處於重視文化教育輕視體育教育的思想上,體育教學發展十分困難,學生身體得不到有效鍛鍊,體質下降。不但如此,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學生仍然不是中心,完全聽從教師的安排,並且不因人而異。其實每個學生的身體狀況是不一樣的,對動作技能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一味地教學會給學生產生心理負擔,無法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這並不以鍛鍊學生的身體素質爲目的,十分的機械生硬,完全喪失了體育鍛煉應有的作用。過於死板的教學目標甚至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阻礙了進行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個性、人格和人生價值觀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出現了文化知識水平高但身體素質差、人生價值觀偏離社會主導思想和社會適應能力差的“人才”。

1.2教學內容陳舊,沒有變化

小學到大學,體育教學內容永遠都停留在籃球、足球、長短跑、跳遠等幾個項目上。即使發生改變也是改變每個項目的標準之類的絲毫無用的變化。不從根本上改變落後、陳舊的教學內容,這嚴重影響了學生進行體育教育的積極性,甚至產生厭倦、反感。大學生體育課逃課情況十分普遍。無法激發大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就無法讓他們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因而更無法取得體育教學應有的效果。

1.3教學方式僵化、機械

到目前爲止,大多數高校進行體育教學時都是以運動技術爲主,教師機械地授課,學生機械地學習,這一方法單調、僵化。學生其實對這些無趣的枯燥的課程並不感興趣,他們需要的是活力、是新鮮感,是足以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課程。“老師機械地講—學生機械地聽”這樣的怪圈,逐漸使學生對學習體育感到厭倦,教師對教學也搞到乏味,這樣周而復始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健身和運動的樂趣,進而失去對學習體育的興趣,教學質量也無法得到提高,更無法達到體育教學目的。

2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的方法

建立起面向未來的、以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爲目的的、符合當今時代發展潮流的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需要強調體育和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內容論和方法論,將健康維護和增進延伸到體育教學之中,將終身體育的觀念融入到體育教學當中,使體育教學的內容教材化有新的方向,更使體育爲素質教育服務的特殊作用得到確定。建立起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就需要對體育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進行重新認識和適當改變,把體育運動作爲教育的載體,構建起一個面向未來的高校體育教學新體系。

2.1對體育教學的目的和本質進行創新

體育教學並不是單單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體育教學不等同於健身,更不等同於單純的體育技能傳授和學習,單靠這樣的體育教學活動無法對學生的體質提高和意志品格的培養保持終生的影響。高校應該做的是把體育技能的傳授和興趣、能力緊密結合,形成全新的授課方法,重視對學生永久性的鍛鍊能力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想要學習、想要鍛鍊自己並有所收穫。高校體育教學應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把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作爲重點,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能夠對其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積極的態度,懂得健身的意義,掌握健身的知識和方法,並能夠運用多種基本運動技能和健身方法進行經常鍛鍊。

2.2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創新

新課改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實現在教學內容上的體系創新,要以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爲主,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爲目標。教學內容必須和健康教育相結合,改變傳統的以技術爲中心的教學模式。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把教育標準定在以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爲主,不僅僅將技能傳授給學生,而是要重視學生體育健身意識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增加一些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新項目,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體育運動中提高大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健身意識,學習相應的體育知識,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2.3對體育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高校體育教學方式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也要進行創新和改革。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好學生、讓學生在測試中得到更好的成績並不是目的,相反,學生學好體育知識、增強自身體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意識才是體育教師教授體育知識的最終結果。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少講、精講,學生能夠自己通過學習和實踐掌握的技能,交由學生自己學習,或者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教師進行必要的引導,讓學生彼此進行交流和溝通,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興趣和綜合能力。教師還要做到給學生髮表見解的時間,給學生提出疑問的機會、,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在這種輕鬆、愉快的課堂環境下,學生能夠放鬆身心進而啓發學生主動思考,進行創新,在快樂的學習與鍛鍊中體驗體育的樂趣。改革教學方式能夠使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變爲素質教育的“探索式”教育模式,幫助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動性、個性和創造性。

3結語

傳統高校體育教學目的是爲了使學生在測試中達標而機械地傳授體育知識和機能,不利於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意識、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對高校體育教學體系進行創新,是在新課改和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培養出高素質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起終身體育健身、創新意識,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下得到身體的鍛鍊和意志品質上的培養。

第六篇: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研究

1引言

對於高校自身來說,體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是提升學生身心素質的重要一項工作內容,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多方面意識能力的必要教學組成部分.現階段,高校的體育訓練課程開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我們需要採取更加合理的創新理念,對於整個體育訓練課程進行不斷地改進和調整,提高體育訓練的效率和質量,更好地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

2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的意義

在高校體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整個體育教育活動的關鍵.在以往傳統的體育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體育訓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其和體育文化一樣都佔據着重要的地位.體育訓練本身也有自身的一套體系,如何保持科學性,確保體育訓練質量,這也直接影響了高校體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效果.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於體育訓練活動進行有意識的創新,從而更好地提升體育訓練方法的科學性,結合實際情況來提升體育訓練的實際效果.通過對高校體育訓練的全面創新,可以對於當前體育訓練系統中的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並且對於體育訓練方式進行科學的調整和改進,進一步提升整體體育訓練的質量.以往舊的體育訓練模式下,整體訓練目標不夠科學明確,並且訓練的方式依然沿用陳舊的訓練方式,這也是一直困擾現階段體育訓練質量效果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展開體育訓練創新的過程中,很多新的因素可以更好地和當前體育訓練體系進行融合,並且從全局地角度,對於體育訓練創新發展的動力進行更好地調動,讓高校體育自身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釋放,這對於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體育訓練創新活動的開展,也可以爲高校樹立一個科學的體育教育發展方向,讓高校的體育教育活動具備更強的科學性與可持續發展能力.體育訓練的創新本身從體系化的角度,也進一步地促進了其他相關主管部門職能的發揮,這也給予了高校管理者一個更加優質的發展環境,給予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在相關體育訓練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對於出現的問題,通過合理的創新,可以更好地完善訓練目標和訓練過程,讓訓練方法更加科學可靠,同時給與創新活動以更加全面地支持.從題來說,對於高校體育創新上,通過創新可以實現對方法的有效整合、對訓練過程的高效管理以及對訓練目標的進一步昇華.不斷地創新也是實現對各類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合理結合各類訓練要素的必然前提.

3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的原則

對於高校體育訓練的創新來說,創新活動的開展,需要對於創新的原則進行更好地明確.本文就從規律性、一致性、人性化、系統性以及發展性的幾個方向入手進行分析.第一,高校在體育訓練創新的過程中,需要從內容方面、目標方面、機制方面以及方法方面等不同層面,對於高校體育訓練的規律進行深刻的把握,對體育訓練的本質進行深入探究.通過對於規律的把握,可以提升訓練目標的合理性,融入更加科學的訓練理念,對於體育訓練這一項目的特性進行更好地展現,進而有重點、有方向、有計劃地展開創新活動,同時也對於體育訓練的效率提升給予有力地創新保障.第二,在進行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的過程中,要對於一致性因素進行深刻的重視和把握.高校的體育創新活動的開展,需要對於各類主觀因素、客觀因素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對於創新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全面地統籌分析,結合不同階段的特性,給予制定一套更加科學、有效地應對方案,提升創新策略的一致性,讓創新策略更好地貼合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實際特點.第三,體育訓練的創新從根本上來說,是爲了提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效果.在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的過程中,要融入更多的人性化的要素,並對於人的本性進行充分的尊重,關注學生個體的全面成長.在體育訓練中,要融入更多的人性化管理思路和策略,這樣可以對體育事業的發展宗旨和需求進行更好地滿足.第四,創新活動的開展,要想保證成效,就必須從系統性的角度展開整個訓練創新的過程.高校的體育訓練創新活動的開展,本身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要應用科學的創新理念,對於創新的目標進行明確,構建一套立體化、多樣化、穩定化的管理機制,從而對於體育訓練中的各類問題進行有效解決.第五,對於高校的體育教育工作來說,內外環境一直處於動態的變化當中.在進行創新上,要融入更多的發展性的思路與眼光,對於環境方面的變化趨勢和情況進行明確,融入不斷變化的創新思路和理念,讓內容和方法的改進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4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策略

第一,理念方面.高校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學生自身面臨着很大的課程壓力,平時對於體育訓練活動的參與缺乏足夠的積極性和精力.目前高校對於體育訓練課教學的開展也缺乏足夠的重視,相關的訓練方式較爲落後和陳舊,從而導致了當前體育訓練的效果很難得到更好地保障,學生自身身體素質方面的提高和成長也很難盡如人意.爲了更好地對於體育訓練創新工作進行推進,我們必須從思想層面上入手,對於體育訓練創新工作予以足夠的重視,客觀地認識到創新對於高校體育教育工作開展的必要性.高校內部要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對於體育訓練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大力宣傳,讓高校師生形成一個良好的體育運動意識,讓其認識到體育鍛煉對於自身的重要性.在一些教學活動的安排上,學校也要對課程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引入勞逸結合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高校也要積極做好體育訓練教學工作的整體投入,提升體育教師的整體待遇水平,對體育教學環境進行更好地改善.高校也要積極地組織各項學習交流活動,鼓勵體育教師對先進的體育訓練教學經驗進行學習,提升體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爲高校體育訓練的創新給予可靠的人才支持.第二,機制方面.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搖籃,也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校教學工作的開展也一直面臨着很大的挑戰和壓力,如何更好地正視壓力和問題,提出科學的應對策略這也是令人重視的.雖然新課改工作的開展已經得到了有效地推進,但是在一些專業學科建設工作開展中,依然對於體育訓練方面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保障,體育訓練工作的開展一直沒有得到實質性的保障.作爲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體育訓練的創新改革需要一套更加科學且完善的機制作爲整體保障,並且對於訓練改革的整體目標進行明確,通過科學地設定,讓改革創新工作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對於高校的體育創新活動來說,要從計劃層面、組織層面、實施層面、評價層面等進行不斷優化,從全過程的角度,對管理機制進行統籌.在進行機制創新的過程中,要確保目標確立、內容設置、重難點選擇、方法利用、機制構建以及措施決定,都必須符合體育訓練創新的一般規律和要求,都必須遵循體育訓練創新的本質特性.任何忽視或者忽略體育訓練創新規律和要求的觀念、行爲,都有可能導致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績效的弱化,甚至是體育訓練創新的失敗.第三,評價方面.對於以往的高校體育訓練工作來說,成績往往是對於學生評價工作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對學生素質進行界定的重要指標.以往教育工作中,應試化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體育教學也不例外.這種大環境方面的影響,導致了高校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成長缺乏足夠的重視.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開展中,很多評價工作的開展都缺乏足夠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對於評價工作中的問題不能給予足夠的認同和重視,並且對評價方面的創新和調整計劃的執行,也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很難達到既定效果.評價活動的合理創新,對於提升體育訓練的教學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對於評價工作來說,以往傳統的評價方式已經不適用於現階段高校的體育教育工作.高校要積極組織調研分析,對於當前評價中的弊端和不足進行明確,引入更加全面的評價機制.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於學生的成長進行科學評價,同時也要對於體育訓練體系中的多方面問題也要進行相應的評價,內外結合,共同地構建一套科學地評價體系,爲體育訓練創新提供一個合理的監督和反饋支持.在評價的過程中,也要融入人性化的原則和動態性的準則.由於學生是參與體育訓練的主體,是體育訓練的收益者,因此體育訓練的應當以人爲本制定合理的訓練改革計劃,這樣訓練的改革纔能有更加強大的動力.動態性的原則是指在體育訓練中的過程中,很多東西都是在動態變化的,在體育訓練改革中應當建立一個完善的動態調節機制,通過不斷的變化迎合當時的條件提升體育訓練的效果.

5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於高校自身來說,體育訓練活動的開展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同時也是提升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方式.針對於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開展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我們要予以足夠的重視,積極探索出一套合理的創新發展體系,對於體育教育工作進行更好地優化,從而讓高校體育訓練活動的開展更加具有成效.

第七篇: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創新與優化措施

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對體育課程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爲嚴苛的要求,即在體育課程的開展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體育基本理論、知識、文化的教授。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在目前的體育課程教學中往往僅注重技術實踐教學以及短期的體育鍛煉,而對學生在體育理論教學方面的教學課時明顯不足,學生的自我鍛鍊意識及能力均較爲低下,遠期效益相對較小。因此就高校體育理論課的教學創新與優化展開相關的研究工作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價值,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與思考。據此,本文將基於對目前體育理論課教學所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創新及優化措施。

一、當前體育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時不足

依據《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對理論課程的教學課時應當不低於總課時的12%。曾有研究對我國56所高等院校的體育理論課程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其中有9所高校的課時達到了14.61%,5~8學時的佔到了78.12%,5學時以下的佔到了4.12%,未開設的佔到了3.15%,這表明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對體育理論課程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

2.內容陳舊

當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在體育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所採用的教材內容往往過於陳舊且簡單化,難以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瞭解需求難以得到有效的滿足,忽視了對體育人文及與體育鍛煉有關的人體科學及知識的教授。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所選用的大部分教材內容,儘管在名稱上看似迎合了時代發展的潮流,然而卻經不起仔細的推敲,其中所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寥寥無幾。並且在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填鴨式”的情況依然十分普遍,理論講解往往也僅是淺嘗輒止,難以有較深的探討。

3.效果不佳

根據教學效果的反饋結果來看,大部分的學生對體育理論教學的不滿集中體現在教學效果差,難以引起學習興趣上。依據有關調查研究表明,在體育理論課堂當中真正認真聽講的學生不足三分之一,不認真聽講、做與課堂無關事情的學生佔據了絕大部分,甚至還有部分學生曠課。產生這一現實情況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人們普遍認爲體育課程就是鍛鍊身體、放鬆心情,理論學習無關緊要,並未認識到體育理論課程的價值所在。

二、體育理論課的教學創新與優化

1.突破傳統觀念

體育教學因其教學形式獨特,具有十分豐富且積極的教育價值,同時也是其他學科項目所難以替代的,具有十分顯著的優越性與獨特性。同時體育教學活動還存在極強的實踐性,通常是將室外教學與室內教學相結合,促使學生一方面鍛鍊身體,另一方面提高知識見識;同時體育還具備有及時性的特徵,無論何時何地,在開展相關的體育項目之時均可爲學生穿插理論教育,進而給予學生培養健康人格的良好的先決條件。因此,突破傳統觀念是開展好體育理論課的基礎與核心。

2.改進教學方式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想開展好體育理論課程的日常教學工作,首先便需要鼓勵教師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於目前體育理論教學課時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教師在開展實踐技術教學課程時可適當加入一些理論教學,以促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理論的指導下開展反覆性的聯繫,從而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之時,還能夠促使學生技術技巧的提高。此種教學方式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相關的高校體育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積累,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依據教學大綱的目標要求、教學對象等現實狀況,精心挑選理論知識點,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2)人格培養與技術教學相結合。注重對學生人格培養與技術教學的有機結合。在理論課程教學中可加強對學生優秀意志品質的培養。例如在田徑運動之中的中長跑理論教學課程中,可培養學生刻苦拼搏的頑強意志,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質;在體操一類的理論課程教學中,可培養學生勇敢、果斷、互相幫助的優秀品質及強大的心理素質與美感;在各種球類理論課程教學中,可重點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積極協作的集體主義思想,促使學生能夠擁有大局意識;在武術理論教學課程中可培養學生敏銳、機智的思維方式,促使學生的膽識、表現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還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比賽活動,可要求學生自主開展體育比賽活動,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在體育比賽中建立起不畏艱難、拼搏進取的競爭意識與集體主義思想,同時還可在比賽的組織過程中促使學生的組織協調、秉公辦事的能力得以有效的鍛鍊。體育並非單純教授學生知識技能,更爲關鍵是的要促使學生能夠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的參與興趣,爲學生今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能夠養成終身鍛鍊的良好習慣。

3.強化質量考覈

(1)考覈教師教學效果。就教師在開展日常體育理論教學中的手段方式,以及學生的實際聽課情況進行考覈,及時掌握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知識內容的實際理解情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具體可通過制訂質量考覈評價體系來予以實施,其具體內容可涵蓋以下幾個方面:設立校級教學督導員、安排各部門領導聽課、跨學校同行教師聽課、學生打分評價等。在實際的考覈過程之中要切記將“以人爲本”作爲底線原則,重點是要查找出教學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原因,並進一步指出相應的改進建議。(2)提高教學科研要求。高校體育教師應當提高教學科研要求,以促使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升。教師必須將自身的日常教學實踐工作與理論教學相結合起來,並基於這一基礎加強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對此,針對不同職稱的教師可提出具體的科研目標:教授一級在三年內至少要在覈心期刊發表2篇以上論文,主持省廳級別的課題至少1項;副教授一級在三年內至少要在覈心期刊發表1篇以上論文,主持校級課題至少1項;講師一級在三年內至少要在正式期刊發表2篇以上論文,同時參與相關的課題研究;助教一級在三年內至少要在正式期刊發表1篇以上論文。總而言之,在開展體育理論課教學之時應以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爲前提,而不應一味追求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之中需依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對象及設施等狀況,運用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等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及方法。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之中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還需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對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情況,確保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掌握理論知識,並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

第八篇:高校體育教育模式改革及創新

1.引言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當前傳統的高校體育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高校培養出的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後頻頻發生猝死等問題,引發了專家對身心健康領域的高度關注。亞健康產生的根本原因還是國人體育鍛煉意識的落後。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已經成爲當下迫在眉睫的一項待解決的課題。

2.體育教學在高等院校的發展近況

我國的高等院校在國家和教育部門等大力支持下,相關的體育教育配套設施以及課程內容的安排都有了較大的改進,但依舊沒有突破固有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不能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和習慣,以至於,學生畢業之後就基本告別了體育鍛煉。體育教育的理念也沒有被學生所深入掌握,相關的體育技能及習慣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與訓練。

3.我國傳統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3.1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

近些年來,高校體育教科書的內容枯燥、乏味,內容在安排上不合理,在重複問題上尤爲凸出,如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體育教材的裏都有跑、跳以及投等基本項目,這些項目的學習都是從頭開始,這種重複問題讓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內容在銜接上也不是很好,內容裏沒有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作用和鋪墊進行描述,一個學期的體育教學在邏輯上和銜接性等問題上沒有在課標裏闡明,致使每個學習的體育教學內容變的孤立。從而使得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無法把各個階段的體育內容銜接起來。此外,體育教材內容無法與時俱進,枯燥的學習內容忽略了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得學生失去了耐心和興趣,讓學生把體育當作一種應付態度來對待,體育鍛煉技能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就更無從說起[1]。

3.2體育教師專業水平有限

當前,由於各大高校一味地重視自然科學上的經費投入與研發,而忽略了體育等學科的發展。體育教學教師資源分配上的良莠不齊會導致很多體育老師得不到培訓和外出會議交流的機會。其專業水平還停留在學校時掌握的知隊伍。

4.結論

總之,創新改革高校教育模式是滿足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符合以人爲本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摒棄傳統的競技意識而強調強身健體的意識。要想培養當前國民的基本身心健康與經濟社會的同步發展,就要從根本上扭轉當前的國民體育意識,在完成高校教學任務的同時,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作爲當前創新體育教育模式的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爲社會輸送更加優秀的人才,爲人類身心健康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各大高校要結合自身高校的辦學特點及在校生的素質等方面,大膽創新教學模式,爲社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

第九篇:互聯網媒體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創新探討

一互聯網媒體的含義

想要從文字、圖片以及資料中獲取某一特定信息,從而借用新興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電視等技術媒介採取一定的科學方法,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從而達到自身的目的這就是互聯網媒體,也叫做信息技術。互聯網媒體的產生引起了信息資源形式的變化,多樣性、快速性、便捷性、選擇多元化等成爲互聯網時代的特徵,這一特徵使其更適用於高校教育改革。由於傳統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知識面的擴大、思考能力以及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而互聯網媒體的介入將打破這一落後的局面,從而大大提升高校教育的質量。

二互聯網媒體應用於高校體育的優勢

(一)高校體育教學環境更加生動立體

高校開展體育課一方面是爲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以適應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則是減輕學生的緊張感,促進其實踐應用能力。所以,體育課包含教材的學習及活動這兩部分。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教授學生模仿,這種形式過於呆板枯燥、學生無法產生學習興趣。而互聯網媒體的直觀性與立體性,可以將教材內容及動作用動畫、圖片以及視頻的形式表現出來,創造了生動且立體的課堂氛圍,從而幫助學生記憶理解體育知識及動作。

(二)加強高校體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

我國高校教育的普遍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瞭解不夠,學生不願意與教師進行溝通,致使教學課堂互動少,教學質量差,這種現象在體育課教學中也不例外。而互聯網媒體的出現和應用及時的解決了這個阻礙,互聯網媒體擁有強大的信息儲存功能,更是便利的交流互動平臺,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媒體的這兩點優勢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瞭解,並及時與其進行溝通和信息的反饋,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增加了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效率。

(三)提高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

傳統的高校教育由於其死板、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容易扼殺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互聯網媒體其強大的信息量和便捷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教師可先備好需要學習的資料,包含圖片、文字、動畫和視頻等形式,由學生觀看研究自己所喜歡的內容,進而在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可就自己所看的內容結合學習目標進行交流討論。這一過程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即培養了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又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向,將互助與獨立完美結合,最大程度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互聯網媒體如何幫助高校體育創新教學形式

(一)體育理論知識教學與互聯網媒體相結合

高校體育課教學分爲兩部分,課外活動教學與課內理論教學,進行課內的理論知識教學時,傳統的教學方式顯得枯燥沉悶,學生無法產生專注力及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口述知識內容又會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進行體育理論的教授時,教師不妨採用互聯網媒體形式,導入與體育相關的課外知識諸如比賽、衛生、心理等內容。如進行籃球課前要對其發展、規則、投法等予以講解,不妨在課堂上以視頻形式播放精彩的籃球賽事片段,在觀看片段的同時對知識理論內容進行講述。將互聯網媒體與知識理論結合既能提高課堂的活躍度、增強課堂教學效率,還使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提高,從而全面推動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二)運用動畫形式開展體育活動實踐性教學

互聯網媒體中的“動畫”,是互聯網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之一,其靈活性、趣味性和具象性使之最適合用於高校體育教學當中。教師進行課外體育活動教學前,不妨利用互聯網媒體對該體育活動做以簡單的介紹,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活動有簡單直觀的認識,從而使體育教學更加有效率的開展。而進行實際的活動教學時,教師可採取動畫形式,將該活動裏需要的動作、技術等運用物體旋轉、快速移動以及畫面定格等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每一個動作的運行過程。將動畫引入體育活動技術的教學中,不僅能讓學生快速抓住活動的技術要點,提高體育課教學的效率,還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容易被學生接受。

(三)複雜性活動技術教學可結合立體感強的媒體

高校體育課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加入了一些相對複雜困難的活動內容或知識技巧,例如三級跳、單槓翻轉以及鉛球投擲的方式等,這些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較爲脫離,教師進行授課會存在一定的難度。進行實際的演示會受到教師身體、年齡、經驗以及心理等各方面的限制,難以將動作真正做到標準,同時學生進行觀看時也因速度過快、難度過大等問題影響到自身的學習。這時候就可以採用立體感強的媒體進行教學,立體感較強的媒體包含電視、網絡視頻以及音頻等內容,教師想講述較難的動作的力量使用、細節注意或速度掌握等方面,就可運用相對應的視頻課件,對這些內容進行反覆播放、慢放,較爲重點的活動可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動畫,從而對活動中的每一個動作做以細緻重點的講解。這樣的方式不僅新奇有趣還能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一定程度上還能減輕體育的學習難度,以便更好的開展體育教學活動。

(四)實現學生與互聯網的的智能交流

我國實施教育改革的內容之一,就是創新教學方式和內容,新奇的教學形式有助於學生培養學習積極性、獨立思考能力和發散性思維,體育教學作爲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其創新的教學形式中,最爲獨特的就是利用互聯網媒體實現了學生與互聯網的智能交流。如教師講述足球領域中的“越位”一節,就可設計相應的媒體課件,先利用互聯網製作出越位和不越位兩張鏈接式圖片,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選擇,根據選擇圖片正確與否彈出相應的文字對話,以此表揚或鼓勵學生同時進行該問題的詳細解釋。學生與互聯網進行智能交流的方式,即豐富學生的知識內容和認知範疇,也讓體育課堂更具趣味,營造了輕鬆的學習環境。這種互動性強且學生參與度高的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能最大程度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實踐,從而養成學習的主動自覺性,同時大大提高了體育教學的效率。

(五)教師充分發揮教學引導作用,提高互聯網使用能力

高校體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是當代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而落實這一教育任務的重要環節就是教師。體育教師想真正實現創新形式的體育教學,並將互聯網媒體正確運用到課堂中以實現其作用,不僅要對本專業知識牢牢掌握更要對現代互聯網有較深的認識,同時自身還應擁有較強的媒體使用能力,總體來說就是教師應具備理論運用與實踐操作的雙重能力。因此,教師自身需要掌握的互聯網技術有教學設計、教材文案電子版製作、各課時軟件的運用操作以及繪圖、信息資料的收集等。如講述對體育比賽進行正確觀賞一文時,教師可以熟練的進行視頻資料下載、添加文字內容進行二次編寫以達到適應課程講解的程度。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引導者和輔助者,只有教師首先消化吸納互聯網媒體技術,才能活用於體育教學中,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四結束語

本文從互聯網媒體的含義、優勢及應用幾方面分析了互聯網媒體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並着重探討了互聯網在高校體育教學創新中的應用,其主要有五個方面,分別是體育理論知識教學與互聯網媒體相結合;運用動畫形式開展體育活動實踐性教學;複雜性活動技術教學可結合立體感強的媒體;實現學生與互聯網的的智能交流;教師充分發揮教學引導作用,提高互聯網使用能力。綜上所述,將互聯網媒體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即是對傳統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同時也讓體育事業得以更好的發展。

第十篇: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創新研究

1教育管理學的研究範疇

1.1活動

活動是教育管理學研究的最基本的範疇,從衍生的時間上看,活動一般是先於機制、體制產生的,一般規律性的事物往往先是從有毫無控制的活動開始逐漸地系統化與完整化。在教育管理學的研究範疇中,要深入瞭解教育活動中的基本現象,並透過現象瞭解活動的規律與內在特點,有些教育管理現象在活動產生之前已經出現了運行機制與觀念,甚至存在於體制之中,但有些現象在活動出現之後,才形成制度化與理論化,這就需要依據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是微觀層面上的一種活動,其在產生的最初階段就已經被限定在體育系統與教學系統的範疇內,需要依照高校體育發展的一般規律對活動進行有效管理。因此,規範體育教學管理活動,深入研究其上位因素是至關重要的。

1.2體制

體制在學術界是一個用途十分廣泛的詞彙,在階級社會中,體制的意義重大,其是一個社會規則運行的重要基礎。在教育領域中,體制是教育管理學的重要研究範疇,其是教育組織與教育規範的結合體,是對教育實施管理的規制體系與組合方式。“教育行政機構與一定的規範相結合,就形成了教育行政體制,學校內的管理機構與一定的規範相結合,就形成了學校管理體制。”[1]教育體制包含了非常廣泛的內容,上至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教育規範,下至學校管理方式、管理機構等,從中央管理體制再到地方管理體制,其涵蓋了教育領域內的不同管理系統與規範。這表明教育體制與國家的政治體制是一脈相承的,具有較大的複雜性,在教育管理中發揮着支撐性的作用。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活動是在高校管理體制下進行的,只有明確體制的一般特點與規律,才能實現教學管理的創新。

1.3機制

機制就是事物內部各組織或各要素之間的關係與組合方式,在教育領域中,是指教育活動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繫方式,也是教育管理學研究的重要範疇。教育管理是對教育內部各要素的管理,而實現管理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就必須釐清其內部運行機制,把握各要素之間的聯繫與特點,進而根據不同的工作原理,創新管理方式。機制在教育管理領域內屬於紐帶性質,其往往隨着活動的產生而不斷的完善,並在運轉中逐漸衍生出體制與觀念,同時體制與觀念也能夠指引機制的運行,不同的研究範疇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作爲教育管理的子系統,深入地研究其運作機制,便是掌握了活動的發展變化規律,對於其管理工作的創新具有基礎性作用。

1.4觀念

觀念是意識層面的要素,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事物產生各種認識的集合,它開源於具體的活動,並不斷地總結活動中的經驗與教訓,形成較高層次的認知,並最終凝聚成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實踐活動的發展。觀念對於教育活動的價值在於指導與引領,促進各種教育體制的構建與完善,成爲機制優化的重要指南。在教育管理活動中,觀念的價值與意義重大,科學的觀念能夠指引其形成有效的管理體制與機制,進一步規範管理活動。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創新是體制的創新、模式的創新,但從根本上來講是觀念的創新,推動管理要素的不斷髮展必須依賴於先進的觀念,更新組織成員的思維模式,這也體現了觀念作爲教育管理學研究範疇的重要意義

2基於四大範疇的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問題分析

2.1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活動問題

活動是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管理觀念、體制、機制實施與落實的主要支撐。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活動的問題主要表現爲缺乏系統化與科學化的理論引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活動多是以實踐性的經驗爲基礎,通過借鑑其他學科教學活動的間接性管理經驗,開展體育教學管理活動,並沒有根據體育學科的內在規律與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管理模式,選擇管理方法。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有很大差別,體育教學主要是一種實踐化教學,讓學生在參與體育實踐活動中提升興趣,而過於陳舊的體育教學管理方式讓體育教學過程缺乏新意,難以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與日新月異的體育新形態,更沒有系統化的理論支撐。由於我國體育事業起步較晚,對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相關細化理論研究較少,而在國外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經驗借鑑方面也難以爲繼,這無疑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活動難以形成系統化與規範化。

2.2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體制問題

高校體育教學管理體制是維持管理活動正常運轉的體系與框架,由管理組織結構與各項管理制度組合而成。高校體育教學管理體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沒有制度的規約與組織的規範,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活動便無法得以順利開展,也就無法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管理體制缺乏強有力的制度支撐與結構合理的組織管理機構,沒有根據體育學科的內在規律,有針對性地調整傳統的管理體制,導致體制在規範活動的作用發揮方面有所欠缺。在依法治國理念逐漸深化的當今社會,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在制度建設方面尚不健全,許多陳舊的制度不能適用不斷變化的體育教學情況,尤其是在體育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制度、體育課程管理制度、體育成績考覈制度等方面存在明顯的滯後與不足,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無法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被激發,體育課程設置的形式及成績考覈的方式在制度設計環節上也略顯陳舊。在組織管理機構上,以二級體育學院及系、部爲主,雖能夠直接領導與管理體育教學工作,但與外界的溝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有限,在學習、獲取教學管理經驗,革新教學管理模式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2.3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機制問題

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機制是在管理體制的框架內,各管理要素的組合方式及運行狀態。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活動的順利展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管理機制的運行狀況,如機制運行不暢,會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管理的效果。受高校體育教學管理體制的影響,體育教學管理機制也存在不完善等問題。首先,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體育教學管理的目的是爲了規範體育教學活動,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其運行機制是調動各相關要素,發揮其最大作用。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在激發教師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教”與“學”方面並沒有形成系統化的模式,在薪酬激勵、榮譽激勵的基礎上,並沒有實質性的機制創新,也沒有凸顯出體育教學管理的特殊性,弱化了管理的隱性價值。其次,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缺乏必要的監督與評估機制。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並沒有形成持續性的、穩定的監督與評估機制,對高校體育教學效果的評估往往只是從一個層面反映出管理的效能,並不具有全面性與整體性,從而也就無法從根本上起到監督的作用。

2.4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觀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