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醫學專業論文

學科水平是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誌,學科特色是高校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學科建設是高校的根本性、基礎性建設。以下是“動物醫學專業論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動物醫學專業論文

動物醫學專業是高等農業院校的傳統專業之一。近年來,隨着農業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深入,畜牧業在農業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動物醫學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社會地位逐步提高,動物醫學專業已成爲高等農業院校當前最熱門的專業之一。研究動物醫學專業學科建設的可行性方案,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方案,提高動物專業學科建設水平,爲保障現代畜牧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術支撐,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1修訂學科目錄,規範學科管理

我國的高等教育受歐洲高等教育的影響較大,對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關注較少。現有一級學科的設置高低、大小不一,本科生、研究生各有一套學科專業目錄,至今沒有對學科門類的劃分、一級學科的定義和標準有比較清晰的界定。這些都是在學科專業目錄修訂中要逐步解決的問題。例如,動物醫學專業是10年前因爲招生困難的原因由獸醫專業更名而來,現在看來動物醫學專業名不副實,不合事宜,而且與一級學科(獸醫學)和二級學科(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牀獸醫學)不相符合,造成學科專業混亂。

學科專業目錄應該反映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與人才培養需求、科技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各個國家的學科專業目錄設置情況不盡相同,只有適應不適應的問題,沒有先進不先進之分。因此,學科專業目錄設置應充分考慮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特色和未來。

2制定學科管理措施,完善學科運行機制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學科管理辦法,形成激勵機制和長效機制,堅持以科研項目帶動學科建設的策略,通過與企業共建聯合科研機構、與地方政府共建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孵化高新技術產業等途徑,努力探索與建設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爲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爲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2.1領導高度重視,長遠科學規劃

學科建設是高校的基礎工作和長期工作,學校主管領導要高度重視,遵循和體現學校的定位和發展目標,優化學科結構,確定學科建設和發展目標;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的原則,結合各學科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凝練學科研究方向,突出學科研究特色和優勢。

2.2選好學科帶頭人,組建高效學術團隊

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遴選德才兼備的學科帶頭人和後備學科帶頭人,組建結構合理具有凝聚力的創新學術團隊,營造寬鬆、自由、民主、和諧的學術氛圍,營造創新人才成長和原創性成果產生的環境。

(1)創新團隊學科帶頭人應是學術權威或具有良好發展勢態的學術中堅。作爲創新團隊學科帶頭人,首先在學術上必須頗具造詣。他不但能夠帶領團隊創造性地解決重大的、關鍵的專業學科技術問題,不斷取得具有國內及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或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重要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應用成果;更重要的是他應能夠把握學科的動態和發展方向,對本學科建設具有創新性構想和戰略性思維,提出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研究佈局和項目。惟其如此,他才能夠帶領團隊,根據國家和地方需要及學科發展提出研究方向,選定具有重要學術意義或開創性的研究課題,甚至開拓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惟其如此,他才能夠帶領團隊在本學科領域從事具有國內及國際先進水平的科學研究工作,使本團隊能夠始終屹立於當代科學的前沿;惟其如此,他才能夠帶領團隊,勇於創新,勤於實踐,不斷提升學科水平,完善學科設置和隊伍建設。

(2)作爲創新團隊學科帶頭人,在科學道德上必須堪爲楷模。他必須豁達、謙恭、胸懷寬廣,能夠容納不同的觀點,在團隊內部注意營造民主、自由、平等的學術環境,鼓勵提出不同的學術思想。他從不霸佔團隊其他成員的學術成果,注重保護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他總是不計名利,甘爲人梯,對團隊的青年成員真誠關懷、熱情扶植,指引他們進入科學前沿陣地,和他們一起攻克難關。只有這樣,創新團隊才能一直充滿活力,時刻保持着寬鬆、和諧的最佳創造狀態,團隊成員才能始終保持旺盛的動力,創新的靈感和源泉才能永不枯竭。

(3)創新團隊學科帶頭人必須具有一定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創新團隊由學科帶頭人、核心成員和一般成員組成。如果說學科帶頭人是團隊的靈魂,那麼核心成員則是團隊的骨架,一般成員則是團隊的血肉。創新團隊學科帶頭人必須能夠圍繞學科發展方向和團隊建設目標的需要,按照“學科交叉”和“知識互補”的原則,遴選團隊核心成員,確保團隊擁有合理的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專業結構,一是可以加強團隊成員在科研工作中的合作與溝通,促使學科間相互交叉、滲透與協作,實現信息和知識的共享,從而使個人技能和水平都得到提高。二是可以通過成員的優勢互補,形成超越競爭對手的相對優勢,保證團隊建設目標的實現。合理的人才年齡結構既有助於開拓思路、處事穩妥、提高效率,從而使得這個團隊保持創造性活力,又有助於使團隊成員保持相對穩定。學科帶頭人對一般成員的配備通常僅需要從總體上和總量上進行把握,具體人選的選配工作儘量交由核心成員根據不同階段各自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性質來完成。學科帶頭人在配置好團隊成員後,要善於組織和協調不同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的核心成員及一般成員,整合資源,凝集力量,各取所長,互補所短,共同提高,使團隊優勢和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

(4)創新團隊學科帶頭人必須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創新團隊的核心成員一般都是高層次的知識型人才並各有專長,在團隊地位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學科

帶頭人必須樹立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確立人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圍繞着如何調動團隊成員特別是核心成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去開展團隊的一切管理活動,以提升學科水平,完善學科設置,促成團隊成員的全面自由的發展,充分實現團隊成員的自身價值,從而保證團隊建設目標的實現。其次,要善於以制度管人,積極倡導和建立與跨學科創新團隊相適應的外部制度與內部制度,形成一種激勵約束機制,以激發團隊成員的士氣和活力,培養成員共同的責任心、榮譽感和向心力,促使團隊成員圍繞團隊的共同目標形成團隊文化與精神。適當的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機制通過“在團隊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團隊創新活動中培養人才,在團隊創新事業中吸引人才,大力加強中青年團隊成員的培養和使用”等手段,可以拓寬團隊成員脫穎而出的渠道,從而會使團隊成員工作態度更加積極主動,並做到人盡其才,人適其用;順暢的溝通渠道有助於團隊之間信息共享、相互理解和彼此支持,從而形成團隊合力;合理的績效評估體系有利於團隊績效的.提高,有利於成員行爲的改善、能力素質的提升和團隊目標的實現;積極的獎懲措施要在強調團隊整體利益分享的同時,適當考慮不同成員貢獻的差別,使做出突出貢獻的成員能得到合理回報,切忌吃大鍋飯,一碗水端平。

(5)創新團隊學科帶頭人必須具有一定的外部資源獲取能力。任何一個團隊的發展都離不開外部環境,都需要從外部獲取資源,包括項目資金、優惠政策、社會認同等。一個團隊獲得的資源越多,其發展就可能越順利。

2.3完善學科水平評估體系,保障學科建設良性發展

通過學科評估,找出學科建設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從而探索學科發展的規律,調整學科管理政策,進一步完善激勵競爭機制,提高學科人才建設的效益,以促進整體水平的提高。學科評估的基本方法可分爲數學模型法和指標體系法兩大類。數學模型法是將產出看作是人力與資金投入量的生產函數,然後通過數學處理從增長率中求出人力和資金增長的貢獻,由此而評價其綜合實力。指標體系法則是根據學科建設活動的特點,選取一些能反映其本質特徵的協調一致的標度量,從不同方面對學科建設活動過程進行衡量,然後設計出計算方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係數,通過特定的計算方法得出綜合評價指數。由於指標體系法與數學模型法相比,具有評價標準直接明瞭、計算過程簡便易行等特點,它已經成爲目前常用的評價方法。

3結語

學科建設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學科發展水平是一所高校地位的主要標誌。只有把學科建設好,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但是,學科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綜合性和積累性的工作,需要我們充分認識到其艱鉅性、長期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