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普通高校職教師資培養論文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 師資培訓 模式

淺談普通高校職教師資培養論文

[論文摘要]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地位使得職教師資的培養也格外重要,本文就職教師資的培養提出了若干見解,認爲結合時代特色,在普通高校介入職教師資培養有其必要性與合理性,並就職教師資培養的模式創新提出了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的意見

職教教師的培養要依託普通高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這是現代化教育思路在職教師資培養的基本體現,因此國家也提出要建設職業教育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培養培訓基地。來自教育部的意見要求地方加強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提供配套的建設基金。由此可見職教師資培養的重要性,本文針對普通高校職教師資的培養,就其重要性與模式完善發表若干淺見。

一、職教師資培訓的若干目標

首先要對職教師資培養有一個較爲理性的認識,作爲教師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羣體,職教師資的專業素養要求與普教師資相比有鮮明的特點,這些不同之處需要我們進行明晰辨別,從而對職教師資培養進行切合實際的努力。

1、教育理念的先進性

八十年代,職教事業得到迅速發展,然而由於各項限制,當時職教師資一度十分緊缺,數量嚴重不足,質量達不到要求,因此嚴重製約着職教事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鑑於職教事業的重要性,國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了一批職教師資培養和進修基地,擴大了來源和進修渠道,目前職教師資量基本滿足需要,素質水平正不斷提高。而要求職教師資培養與時俱進,在理念上達到現代化水平,形成與時代精神相通的職業教育觀,這是職教師資專業行爲的前進支點,因此是現代職教師資培養的重要目標。

2、知識結構的合理性

職教師資人才應是多層次複合型的知識隊伍,因此在職教師資培訓上,要強調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技能定向性與適應性以及知識基礎與應用性等多方面的統一。職教師資人才具體而言包括三個層面的知識結構,一是相關的當代科學、人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二是掌握2門以上學科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職教師資知識結構中經驗性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應占重要地位。另外近年來,爲適應新技術在生產工藝流程和生產崗位上引起的震動和變遷,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趨勢爲加“寬”、改“淺”、出“新”,因此職教師資在對本專業知識和技能充分了解和運用自如的基礎上,應隨時關注本專業領域的前沿信息。三是具備開展職業技術教育研究工作的教育學知識。這些知識儲備構成了現代化職教師資的基本素養。

3、實踐能力的適應性

職業教育的課程分爲基礎理論課、專業理論課和職業實踐課,教師也相應地分爲三類,教授不同課程的教師在專業素養上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對於職教師資人才的要求,固然需要知識結構的全面性,對於教師的工作能力也有相當高的要求,這主要體現爲對實踐教學組織能力和職業教育研究能力的強調。另外,職業教育注重實踐教學的特點更要求教師應通曉實習、實驗、實訓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具備很強的實踐教學組織能力。而職業教育的研究能力是職教師資作爲專業人士的一種專業生活的方式,指結合教學實踐,研究職業教育規律,改進教學,探索新教學模式的能力。因此,對於職教師資培訓而言,強化職教師資人才必須具備與其專業相符的專業技能和能力十分必要。

二、普通高校介入職教師資培養的必要性

就職教師資的培訓問題,伴隨現代化職業教育地位的日益提高,職教事業的迅猛發展,已經成爲一個重大的教育問題,而基於擴大研究隊伍,提高研究人員水平,以促進職教研究和職教事業的發展的全局考慮,如何開展職教師資的培訓,探索較爲科學合理的完善模式已經成爲迫切的話題。結合目前實際,在普通高校介入職教師資培養有其成本收益對照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因此值得探討,概括而言,有以下收益,

1、有利於克服職教師資培養機構缺乏的困難

我國目前職教師資培養機構的缺乏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導致的職教師資緊缺的矛盾嚴重製約着我國職教事業的發展。根據資料,目前我國在冊的職業教育師範學校(約20所,每年培養師資2萬人左右。其數量和規模遠遠不能滿足職教師資的需求。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至今,一個始終困擾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問題就是師資問題。因此,醬通高校適時介入中高職教師資的培養工作,有利於克服職教師資培養機構的缺乏的困難,既是具有重大功效的措施,也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可以說,這標誌着中國的職業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2、有利於優化整合現有教育資源,發揮資源優勢

目前我國的教育資源並非過剩,而是稀缺,因此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實行整合優化,便具有重大意義。從教育師資的問題來看,由於師資數量奇缺、師資的學歷亟待提高,並且職業教育師資的知識結構不合理,許多從事中高職教育的教師是從普通教育或成人教育轉向而來,其知識結構很難適應職業教育的特殊要求,這些不足之處嚴重製約職教事業的現代化,況且隨着職業教育特別是高職的發展,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教師具有理論和實訓相結合的教學能力,而且具有掌握本行業高科技發展和應用並隨時滲透到教學中去的能力。這一能力的提出,更使我國職教師資的知識結構嚴重失調。

而在普通高校,除了其實力的優勢之外,90年代在中國普通高校特別是重點高校興起的合併潮和體制改革更爲師資的分流挖掘創造了空前的契機,多校合併和強強聯合,使普通高校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空前雄厚,除了滿足高校自身的科研和教育任務之外,有相當一批師資力量可分流到高職師資教育中去,成爲高職師資教育的主力軍。並且高校舉辦中高職師資培養使高校擁有中高職師資培養的.實踐經驗,而高校實力雄厚的科研力量又能結合高職師資培養的實踐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善結合。在早期投入中高職師資培養嘗試的普通高校中,絕大多數都是將實踐與研究緊密結合起來,體現了普通高校舉辦高職師資培養的獨特優勢。因此普通高校師資和教育資源的優勢如果能在職教師資培訓方面進行利用,將大大發揮資源優勢,提升職教師資培養的水準。

3、有助於普通高校的開放交流

在普通高校介入職教師資培養不僅有利於職教師資培訓本身,同時也有利於強化普通高校的對外交流能力與提升自身的開放性。並且在全局意義上來說,舉辦職教師資培養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高校發展的需要。首先,以終身教育爲特徵的學習化社會的形成是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主要保證。在學習化社會的創建中,普通高校將經歷由封閉式教育向開放式、階段化向終身化、單一性向多樣性的轉變。而高等職業教育及其師資培養將有利於實現普通高校由傳統教育走向終身化教育的目標。

更爲重要的一點是,這種你我交融的培訓方式也有助於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相互滲透和溝通。而這種相互滲透和溝通事實上已成爲世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共同趨勢。由普通高校直接舉辦職教師資培養,則可以最直接了當的方式,進行相互滲透和溝通的嘗試和實踐,而高等職業教育獨特的教育方式和培養目標也將對普通高校辦學理念產生深遠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培訓模式又是一種雙贏策略。

可以說,大學介入職教師資培養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已成爲一種趨勢,這已爲許多國家尤其以德國的歷史所證明。我國普通高校舉辦中高職師資培養已走出有意義的一步,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將得到更多的共識。越來越多的普通高校將投入到這一偉大的事業中去。在結束本文之時間,筆者認爲對於職教師資培養可以考慮借鑑國外先進做法,進行模式創新,從而使得職教事業上一臺階。

首先是要有大局意識,從宏觀上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教師資培養模式體系。借鑑別國模式自然重要,但最終落腳點依然在國內,在職教師資培養方面,德國大學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具有一整套規範化教育模式及運作體制,充分借鑑和利用這一成功的經驗,結合中國的國情,探索中國普通高校培養職教師資的成功模式,使中國職教師資培養儘快走上規範化的道路,是中國高校能真正承擔起職教師資培養主力軍任務的重要保證。這是需要切實探索的重大話題。其次,在微觀方面,可以結合職教師資培訓的特點,考慮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並舉,在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具有終身教育性質的高層次職教師資培訓將比學歷教育具有更爲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師資學歷教育的同時,也不可忽視中高職師資的培訓工作。

總之,在普通高校介入職教師資培養是師資培訓的一種模式創新,對於普通高校而言,要發揮自身的優勢,重點發展本科以上層次的師資培養。跟上時代步伐,儘快建立職教師資培訓的成熟體系,從而爲我國職教事業乃至整體教育事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