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論文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着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教學效果的高低,並且閱讀能力與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着直接的關係。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爲學生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論文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只有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才能夠主動並有感情地閱讀,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自控能力,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現階段的身心特徵、興趣、愛好等,採取多樣化的,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教學方法,並通過生動的教學語言和肢體語言增強閱讀教學的感染力,爲學生營造寬鬆、適宜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經過長時間的薰陶可以對語言形成自身的理解和審美,起到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目的。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遊戲教學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成語接龍,情景表演等。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習慣的推動下愛上閱讀。當前,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在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的過程中會採用“指讀”的教學方式,也就是用手指或者筆尖指着課文內容一字一句地閱讀。指讀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地集中精力進行閱讀,但由於小學生知識水平有限,在指讀過程中如果遇到生字、生詞,就會停下來查找資料,必然會影響閱讀的效果。因此,教師要科學分析指讀教學的利弊,適當糾正學生的指讀習慣。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記筆記和段落標記的習慣。也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不認識的生字、不懂的詞句、段落等進行標記;對自己認爲經典的語句,優美的段落等進行批註;將自己對文章的感想寫成日記作文等。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也能夠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三、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學科教學是一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首先,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在進行課文閱讀教學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清楚不認識的生詞,不明白的句子,領悟文章的大概意思,爲後續的閱讀作準備。之後結合文章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便於課上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溝通。教師在此時可以適時引導,幫助學生深層次挖掘課文的寓意。例如:在學習《灰雀》這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預習課文,瞭解文章大意。之後,引導學生用橫線畫出表達列寧喜愛灰雀的詞語或句子。想一想從課文中哪些片段能夠看出灰雀招人喜歡等。其次,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重點字詞,抓住文章的主旨,迅速掌握文章重點,從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在《灰雀》這篇課文中,要問問列寧和小男孩是否都喜愛灰雀?如果兩人都喜愛灰雀,那麼愛的方式有哪些不同、你更欣賞哪種愛,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即:列寧愛鳥更愛孩子,懂得知錯就改就是誠實的孩子,同時產生保護鳥類等動物的環保意識。最後,引導學生抓住作者創作的思路,從整篇文章理解重難點內容。比如《灰雀》這節課就是從人物對話入手,通過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僅侷限在課文的閱讀上,課外閱讀內容涉獵十分有限,而想要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結合課外知識,拓展課外閱讀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閱讀內容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向學生推薦一些與其年齡特徵相符合的課外讀物。如:《格林童話》《兒童聖經故事》《舒克和貝拉歷險記》《蔡志忠漫畫》等。這些課外讀物與教材中的課文內容相比,更富趣味性,閱讀起來簡單、形象,有利於開發小學生的智力,促進小學生逐漸養成喜愛閱讀的好習慣。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語文閱讀的重視程度,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樂於閱讀、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並結合課外閱讀的內容,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