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當今教育的主流是創新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是經濟時代賦予教育的責任。小學低年級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基礎階段,而數學課被公認爲是培養創造力的最主要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作爲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爲根本,把握住課堂教學這個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積極的改革、探索。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新課程標準,下面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談個人的體會。

如何提高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

一、挖掘教材蘊含的創造性因素,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課本中有很多題目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極好題材,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思維、敢於大膽創新。例如小學數學第三冊有一道思考題:在校園裏,要把7棵小樹平均種成6行,每行有3棵,該怎麼種?學生知道,每行3棵,6行就需要18棵,可現在只有7棵樹,缺11棵樹,怎麼種?這個超乎常規的問題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這時老師要把握機會,因勢利導,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老師可出示以下問題:①5棵樹種成2行,每行有3棵,怎麼種?②7棵樹種成3行,每行3棵,怎麼種?③6棵樹種成3行,每行3棵,怎麼種?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引導他們發現“公共樹”的作用,掌握一棵樹有時可頂上兩棵樹甚至頂上三棵樹的不同排法,使上述思考題最終得以解決,學生的創新能力也由此得到培養。

二、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每位學生都有很強的創新慾望,他們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心與幻想。因此在課堂上應爲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自學、去研究、去爭論、去自己推理歸納、去做探究性實驗;從而形成有利於學生主體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鬆的教學環境。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我在教學《十幾減8》時,某學生這樣說:“老師,14減8,4不夠減8,我是倒着減,用8減4等於4,再用10減4等於6,可以嗎?”當時我沒有批評這位同學大膽的嘗試,而是對他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見解給予了肯定和表揚,並與全班同學一起去探索,找到這種解答方法的合理性,把這個新的思路推廣開來。這樣,雖然學生不瞭解其中的算理,卻讓學生找到了新的解題思路,也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發展。

三、帶領學生走向生活,激發創新慾望

豐富的`社會生活是人們產生創新慾望的基礎和源泉。例如“年、月、日”的教學中,鑑於學生對新知識有部分了解,教學時我立足於學生的“現實起點”,先以彙報、交流的方式,請同學們說說“已有經驗”。生:我知道一年有12個月365天。生:我知道有時一年有366天。生:我知道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生:我知道2月只有28天。生:我知道2月並不全是28天,我就是2月29日出生的。……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但從發言中可以看出,同學們還有不少問題和困惑,老師歡迎大家提出來。教師的一席話拓寬了同學們的思維空間,他們紛紛投入到新的思考中,先後提出了許多問題:“我想知道爲什麼有時一年有365天,有時一年有366天?”“一年12個月中哪幾個月是30天,哪幾個月是31天呢?”“記住大月、小月有什麼好的方法?”“老師,我的生日是2月29日,爲什麼我每隔四年才過一次生日?”……通過問題的提出交流後,學生想知道的就很多了,由於急於知道這些問題,他們就會把問題帶出教室,有的問家長怎麼回事,有的會自己去翻日曆、發現奧祕,從而理解了上述提出的問題。這樣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對學生的創新慾望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加強實踐,活躍創新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造有利於教學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輕鬆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中陶冶情操、發展創新思維。例如,小學數學課本中有這樣一道題:“同學們排隊做操,從前面數小方排在第6個,從後數小方排在第8個,做操的學生一共有多少個?”此題的解法是6+8-1=13,部分學生對“減1”不理解。此時可以挑選13名同學排好隊,指定其中一名同學代表小方,先讓學生從前面開始報數,報到小方時,小方把左手舉起來;然後從後面讓學生報數,報到小方時,小方把右手舉起來。這時學生會發現小方報了兩次數,其他同學只報了一次數,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爲什麼要“減1”了。

五、練習的精巧設計,是學生創新的靶場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則需從教師本身入手,要考慮設計一些思考性、實踐性、開放性較強的題目。還要注意練習的形式,如改錯、競賽、搶答、填寫等,既能增大練習面,又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比如:學習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後,教師設計了這樣的題目,計算路邊大樹的面積、圓形花園的面積、鍋蓋的面積、鐘面的面積等,這些實際生活中的圓形物、地,沒有標出圓心、直徑、半徑,不能直接應用公式進行計算,怎麼辦?學生經過獨立探究和合作交流之後,想出了“用繩子繞大樹一週,量出周長”、“用繩子拉直找直徑”、“畫下來,摺紙找圓心”等十多種方法,使問題迎刃而解。學生經歷了探究,體驗瞭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得到了發展。

綜上所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有創新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從實際出發,不失時機地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要靈活多變地使用教材,千方百計地爲學生提供創新素材和空間,用教的新火種去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只有這樣,教學過程中才能卓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